第一百零九章东吴来人
对于刘厚的话,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这种道理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这个小皇帝转战千里,从南中到岭南,再出楚地到荆州,部队越打越多,到了后来人数是当初从成都出发时的十倍,后勤压力那么重的情况下,他竟然没有再从成都调拨过一粒粮食。
诸葛亮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他就是做到了。他不但能搞到大军所需的粮食,还能保证当地的民生不但没有变坏,反而越来越好,大军所过之处没有因为战争而出现大量流民,由此可见,这位小陛下并不是靠掠夺民间供给军需的。
既然不是掠夺民间,没有做那些动摇国本的恶事,诸葛亮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讨论继续下去,现在讨论的话题是,先打那个国家,魏国和吴国都是必须要灭掉的,曹丕和孙权都是窃据大汉江山的逆贼,必须予以讨伐。
可是,总不能两个国家一齐讨伐吧,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才行的。在原来的历史上,在刘备死后,蜀国和吴国再次结盟,起码在表面上还是结盟的,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去打魏国,没有再和东吴开过战。
但是现在不同了,给刘厚带着大军由南至北一路攻伐过去,拔城无数,蜀国与吴国早就撕破了脸皮,对于蜀国来说,魏、吴两国都是一般无二的敌国。
这个时候选择先打哪国,后打哪国就要有所计较了,有时候如果选择错了,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郭攸之是赞成先打吴国的,他跟随着刘厚一路打过来,和吴国#军队多次交手,对东吴的军队和他们国内的现状比较了解。
他认为现在东吴已经基本上被打残了,精锐尽丧,虽然还有不少部队,但是能堪大用的已经没多少了。正好趁着现在东吴虚弱之机,一举吞并吴国,然后再集中全力北伐曹魏,此为“柿子先挑软的吃”之策,刘厚也颇为赞同这一观点。
诸葛亮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东吴现在虽然虚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是东吴以水军著称,依托着云梦泽这个超级大湖,想彻底灭掉它很难。
如果东吴眼见陆上事不可为,将部队撤入云梦泽,化整为零,变官军为匪寇,不断袭扰沿岸,到时候蜀军将陷入无休止的剿匪泥潭当中,很容易将蜀国本来就不是很强的国力拖垮在这里。
不得不说,诸葛亮还是很有眼光的,东吴的确有在陆上打不过就退入云梦泽的打算,不但云梦泽,孙权甚至还找到了夷洲(台湾)这条退路。所以如果刘厚下定决心想先灭掉东吴,诸葛亮的担心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然而要打曹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赤壁之战之时,曹操号称有八十万1大军,虽然说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魏国军势之盛。
赤壁之战离现在已经十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当年魏国损失的兵力估计早就得到补充、恢复,现在魏国的军力比当初赤壁之时,只强不弱。
事实上,根据一些情报,诸葛亮估计魏国的军队总数达到惊人的一百万2,虽然这些部队都分散驻守各方,特别是在北方,因为要防范少数民族的入侵,也牵扯了相当大数量的军队,但是,魏国能拿出来和蜀国决战的部队仍然不少。
这样看起来,魏国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硬骨头,要啃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被崩掉几颗牙齿。
正当君臣几人商议来商议去,决定不下是先攻打魏国还是先干掉东吴时,小太监黄皓来报告:东吴使者求见。
众人不由得一愣,东吴现在遣使入成都求见蜀国皇帝,难道他们想议和?特别是刘厚,对此特别感觉惊讶。要知道自己前前后后灭掉他们超过二十万的军队,侵占了他们大量的领土,还俘虏了他们数员大将。
双方现在应该是势成水火才对,大家有谈判的空间吗?刘厚始终还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对于古代纵横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古代的国家之间,时打时和,一时如仇寇,一时又和亲的事情太常见了,国家之间讲究的是利益,可没有多少人和你讲感情。
正如西方那位铁血首相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可不能一味任性下去,有时候要懂得顾全大局,除了战争其实还有很多外交手段可用。
也是刘厚大惊小怪了,在《三国演义》中,关公被陆逊使诡计害死,后来刘备率七十万3人为其报仇,在夷陵之战中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击败,七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刘备也在该战失败后因羞怒交加而病死。两国可谓因此结下了死仇。
可是刘禅继位后,诸葛亮等人力主和东吴议和,刘禅也好像忘记了和东吴有血海深仇,竟也答应派人去东吴和谈,两国从此又重新结盟,共同抗魏了。
这种情况,就像两个玩过家家小孩一样,今天你骂骂我,我骂骂,明天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后天说不定还是好朋友,又一起玩了,而这恰恰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君臣几人只得暂时结束了商议国事,宣东吴使者觐见。很快,东吴使者就进到殿中来,刘厚抬头一看,来人年约半百,头发花白,脸长如驴,神态依稀间和诸葛亮有一丝相似之处,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之兄,时任东吴绥南将军,封爵宣城侯的诸葛瑾。
诸葛亮见到来人也是一愣,连忙起身上前施礼道:“没想到是兄长到了,兄长既来成都,怎不预先使人通知弟弟,好让弟弟出城迎接兄长?”
诸葛瑾道:“为兄从东吴日夜兼程赶来,因来得匆忙,故来不及通知二弟。且让为兄先见过陛下再与你叙兄弟之情。”
说罢,诸葛瑾对着刘厚拱手弯腰行了一礼,道:“外臣诸葛瑾见过大汉皇帝陛下,祝陛下身体安康。”
“原来是丞相的兄长啊,子瑜(诸葛瑾的字)先生大才,朕久仰了,快快免礼,免礼,黄皓,快去搬张椅子过来,赐座!”刘厚走前两步,扶了诸葛瑾一把,让他直起腰来。
三国时期还保存了不少先秦礼遇士大夫的遗风,当时的大臣还是很有尊严的,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有座位的,所谓“坐而论道”是也。
直到宋朝时,大臣地位开始下降,只能站立在皇帝下首回话了。元明清以后,受到胡人奴隶社会的影响,大臣的奴隶属性增加,地位继续下降,都改行跪礼了。
所以,诸葛亮等人在和刘厚议事时都是有得坐的,而因为刘厚的原因,他们现在都是坐椅子,而不再是跪坐在蒲团上。现在既然诸葛瑾来了,刘厚照样赐了把椅子给他坐坐,他也老实不客气,谢过刘厚后,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诸葛瑾对刘厚不行下跪之礼而是拱手作揖,这是因为诸葛瑾不是刘厚的臣子,他是外臣,他跪自己的君主而不跪对方的君主,这叫不卑不亢。
这个时候的外臣见对方主公当然是需要行礼的,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节,但是一般不会行跪礼,拱手作揖足以。对方的主公也不会强行要求外臣跪拜,除非他本来就存着折辱对方的心思。
传说清朝某皇帝,西方的使者来求见,因为西方人不愿意跪拜,他就宁愿不见对方。这么执着拘泥于形式,这么奇葩的思想绝对不会发生在这个时候的主公身上。
当然,这个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没那么对立,人们的思想还没被禁锢得那么厉害,同样,人们的奴性也还没那么强。
事实上,现在刘厚会见大臣,大臣们也基本上不用行跪拜之礼的,刘厚要求大臣们仅在大朝会时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平时只要拱手行礼就行了。
“朕经常听丞相提起子瑜先生,他可是对子瑜先生思念得很啊,子瑜先生有空要多来成都走动走动,以解丞相的思念之情啊。
这次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朕放丞相几天假,你们三兄弟(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蜀国任长水校尉)好好叙叙旧。还有,让丞相带子瑜先生游览一下成都的名胜古迹。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城内古迹多不胜数,例如……”
等大家坐定后,刘厚就滔滔不绝说起来,他说的都是关于诸葛瑾三兄弟的事情,对待诸葛瑾也是以他是诸葛亮兄长的态度,通篇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东吴的字,也没有讲任何和公事有关的事情。
他故意这样说,当然是有目的的,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对方,我是给面子你是丞相的哥哥,可不是看在你是东吴使臣的份上才和你说话的喔。
同时也是想传达一个意思,就是我在拿捏,我不屑于和你们东吴和谈,你以私人身份来探亲我欢迎,我叙叙私情也可以,想来和谈?没门!
诸葛瑾作为东吴的重臣当然也是个有能耐的人,虽然没有他二弟诸葛亮那么聪明绝顶,但也算是个饱学之士,那能看不出来这个蜀汉皇帝表面一片热情,事实上却隐含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不过他一点也不气馁。
东吴之所以派他来和谈,而不是派其他人,正是预料到这种情况。毕竟东吴是战败方,他过来和谈属于求和性质,东吴国内对这次和谈的困难程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派他来正是想借助他和诸葛亮的关系打开局面。
注1:有人考证可能只有十几万。
注2:为了小说需要,夸大了人口数量,当时全国估计只有几百万人,不可能一国有百万大军。
注3:有人考证可能只有五万。
对于刘厚的话,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这种道理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这个小皇帝转战千里,从南中到岭南,再出楚地到荆州,部队越打越多,到了后来人数是当初从成都出发时的十倍,后勤压力那么重的情况下,他竟然没有再从成都调拨过一粒粮食。
诸葛亮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他就是做到了。他不但能搞到大军所需的粮食,还能保证当地的民生不但没有变坏,反而越来越好,大军所过之处没有因为战争而出现大量流民,由此可见,这位小陛下并不是靠掠夺民间供给军需的。
既然不是掠夺民间,没有做那些动摇国本的恶事,诸葛亮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讨论继续下去,现在讨论的话题是,先打那个国家,魏国和吴国都是必须要灭掉的,曹丕和孙权都是窃据大汉江山的逆贼,必须予以讨伐。
可是,总不能两个国家一齐讨伐吧,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才行的。在原来的历史上,在刘备死后,蜀国和吴国再次结盟,起码在表面上还是结盟的,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去打魏国,没有再和东吴开过战。
但是现在不同了,给刘厚带着大军由南至北一路攻伐过去,拔城无数,蜀国与吴国早就撕破了脸皮,对于蜀国来说,魏、吴两国都是一般无二的敌国。
这个时候选择先打哪国,后打哪国就要有所计较了,有时候如果选择错了,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郭攸之是赞成先打吴国的,他跟随着刘厚一路打过来,和吴国#军队多次交手,对东吴的军队和他们国内的现状比较了解。
他认为现在东吴已经基本上被打残了,精锐尽丧,虽然还有不少部队,但是能堪大用的已经没多少了。正好趁着现在东吴虚弱之机,一举吞并吴国,然后再集中全力北伐曹魏,此为“柿子先挑软的吃”之策,刘厚也颇为赞同这一观点。
诸葛亮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东吴现在虽然虚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尤其是东吴以水军著称,依托着云梦泽这个超级大湖,想彻底灭掉它很难。
如果东吴眼见陆上事不可为,将部队撤入云梦泽,化整为零,变官军为匪寇,不断袭扰沿岸,到时候蜀军将陷入无休止的剿匪泥潭当中,很容易将蜀国本来就不是很强的国力拖垮在这里。
不得不说,诸葛亮还是很有眼光的,东吴的确有在陆上打不过就退入云梦泽的打算,不但云梦泽,孙权甚至还找到了夷洲(台湾)这条退路。所以如果刘厚下定决心想先灭掉东吴,诸葛亮的担心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然而要打曹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赤壁之战之时,曹操号称有八十万1大军,虽然说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魏国军势之盛。
赤壁之战离现在已经十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当年魏国损失的兵力估计早就得到补充、恢复,现在魏国的军力比当初赤壁之时,只强不弱。
事实上,根据一些情报,诸葛亮估计魏国的军队总数达到惊人的一百万2,虽然这些部队都分散驻守各方,特别是在北方,因为要防范少数民族的入侵,也牵扯了相当大数量的军队,但是,魏国能拿出来和蜀国决战的部队仍然不少。
这样看起来,魏国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硬骨头,要啃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被崩掉几颗牙齿。
正当君臣几人商议来商议去,决定不下是先攻打魏国还是先干掉东吴时,小太监黄皓来报告:东吴使者求见。
众人不由得一愣,东吴现在遣使入成都求见蜀国皇帝,难道他们想议和?特别是刘厚,对此特别感觉惊讶。要知道自己前前后后灭掉他们超过二十万的军队,侵占了他们大量的领土,还俘虏了他们数员大将。
双方现在应该是势成水火才对,大家有谈判的空间吗?刘厚始终还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对于古代纵横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古代的国家之间,时打时和,一时如仇寇,一时又和亲的事情太常见了,国家之间讲究的是利益,可没有多少人和你讲感情。
正如西方那位铁血首相说的那样:“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可不能一味任性下去,有时候要懂得顾全大局,除了战争其实还有很多外交手段可用。
也是刘厚大惊小怪了,在《三国演义》中,关公被陆逊使诡计害死,后来刘备率七十万3人为其报仇,在夷陵之战中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击败,七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刘备也在该战失败后因羞怒交加而病死。两国可谓因此结下了死仇。
可是刘禅继位后,诸葛亮等人力主和东吴议和,刘禅也好像忘记了和东吴有血海深仇,竟也答应派人去东吴和谈,两国从此又重新结盟,共同抗魏了。
这种情况,就像两个玩过家家小孩一样,今天你骂骂我,我骂骂,明天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后天说不定还是好朋友,又一起玩了,而这恰恰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君臣几人只得暂时结束了商议国事,宣东吴使者觐见。很快,东吴使者就进到殿中来,刘厚抬头一看,来人年约半百,头发花白,脸长如驴,神态依稀间和诸葛亮有一丝相似之处,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之兄,时任东吴绥南将军,封爵宣城侯的诸葛瑾。
诸葛亮见到来人也是一愣,连忙起身上前施礼道:“没想到是兄长到了,兄长既来成都,怎不预先使人通知弟弟,好让弟弟出城迎接兄长?”
诸葛瑾道:“为兄从东吴日夜兼程赶来,因来得匆忙,故来不及通知二弟。且让为兄先见过陛下再与你叙兄弟之情。”
说罢,诸葛瑾对着刘厚拱手弯腰行了一礼,道:“外臣诸葛瑾见过大汉皇帝陛下,祝陛下身体安康。”
“原来是丞相的兄长啊,子瑜(诸葛瑾的字)先生大才,朕久仰了,快快免礼,免礼,黄皓,快去搬张椅子过来,赐座!”刘厚走前两步,扶了诸葛瑾一把,让他直起腰来。
三国时期还保存了不少先秦礼遇士大夫的遗风,当时的大臣还是很有尊严的,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有座位的,所谓“坐而论道”是也。
直到宋朝时,大臣地位开始下降,只能站立在皇帝下首回话了。元明清以后,受到胡人奴隶社会的影响,大臣的奴隶属性增加,地位继续下降,都改行跪礼了。
所以,诸葛亮等人在和刘厚议事时都是有得坐的,而因为刘厚的原因,他们现在都是坐椅子,而不再是跪坐在蒲团上。现在既然诸葛瑾来了,刘厚照样赐了把椅子给他坐坐,他也老实不客气,谢过刘厚后,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诸葛瑾对刘厚不行下跪之礼而是拱手作揖,这是因为诸葛瑾不是刘厚的臣子,他是外臣,他跪自己的君主而不跪对方的君主,这叫不卑不亢。
这个时候的外臣见对方主公当然是需要行礼的,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节,但是一般不会行跪礼,拱手作揖足以。对方的主公也不会强行要求外臣跪拜,除非他本来就存着折辱对方的心思。
传说清朝某皇帝,西方的使者来求见,因为西方人不愿意跪拜,他就宁愿不见对方。这么执着拘泥于形式,这么奇葩的思想绝对不会发生在这个时候的主公身上。
当然,这个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没那么对立,人们的思想还没被禁锢得那么厉害,同样,人们的奴性也还没那么强。
事实上,现在刘厚会见大臣,大臣们也基本上不用行跪拜之礼的,刘厚要求大臣们仅在大朝会时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平时只要拱手行礼就行了。
“朕经常听丞相提起子瑜先生,他可是对子瑜先生思念得很啊,子瑜先生有空要多来成都走动走动,以解丞相的思念之情啊。
这次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朕放丞相几天假,你们三兄弟(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蜀国任长水校尉)好好叙叙旧。还有,让丞相带子瑜先生游览一下成都的名胜古迹。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城内古迹多不胜数,例如……”
等大家坐定后,刘厚就滔滔不绝说起来,他说的都是关于诸葛瑾三兄弟的事情,对待诸葛瑾也是以他是诸葛亮兄长的态度,通篇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东吴的字,也没有讲任何和公事有关的事情。
他故意这样说,当然是有目的的,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对方,我是给面子你是丞相的哥哥,可不是看在你是东吴使臣的份上才和你说话的喔。
同时也是想传达一个意思,就是我在拿捏,我不屑于和你们东吴和谈,你以私人身份来探亲我欢迎,我叙叙私情也可以,想来和谈?没门!
诸葛瑾作为东吴的重臣当然也是个有能耐的人,虽然没有他二弟诸葛亮那么聪明绝顶,但也算是个饱学之士,那能看不出来这个蜀汉皇帝表面一片热情,事实上却隐含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不过他一点也不气馁。
东吴之所以派他来和谈,而不是派其他人,正是预料到这种情况。毕竟东吴是战败方,他过来和谈属于求和性质,东吴国内对这次和谈的困难程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派他来正是想借助他和诸葛亮的关系打开局面。
注1:有人考证可能只有十几万。
注2:为了小说需要,夸大了人口数量,当时全国估计只有几百万人,不可能一国有百万大军。
注3:有人考证可能只有五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