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想升官要会作
第二天,鄂焕又组织人马,准备和城墙上的守军继续玩那种郊游般的对射游戏,可是,藤甲兵往城墙上射了一会箭,鄂焕就发现不对劲了。
原来,今天城墙上的守军均鬼缩了起来,不肯探出身子来和蜀军对射,只留少量探哨缩头缩脑地不时探头往城外望一望,以确定蜀军的最新动向。
这种情况下,藤甲兵的箭雨自然无法取得什么战绩。鄂焕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喔,当然,本来他们的任务只是佯攻,这样下去也不是不行,不过,就他个人来说,这样不过瘾啊。
他岂是那种甘于平淡的人,喔,不对,这样形容他太文艺了,应该说,他是那种无风也起三尺浪的人。
用一些地方的方言来说,他就是一条搅屎棍,喜欢到处兴风作浪,喜欢热闹,绝对不甘于寂寞。他一看,城墙上竟然那么安静,不行!得找点事给魏军干干,得找点乐子,得热闹热闹。
于是,他让还在射箭的藤甲兵撤了下来,让工匠加紧制造攻城的云梯。其实云梯在昨天就开始制造,不过因为随军工匠不多,所以,现在造出来的数量还太少。
等到下午未时(十三点),终于有十辆云梯被造了出来,鄂焕大手一挥,它们就全部被抬了出来。
下午的攻城战进入了准实质性阶段,之所以说是准实质性是因为:蜀军出动了云梯,眼看双方马上要短兵相接了,不过这些藤甲兵仍然不肯下死力去冲锋,全部都是一副保命要紧、安全第一的样子,显得很贪生怕死。
详细过程是这样的:藤甲兵每十个人抬一辆云梯,左右各五个,就像蚂蚁群一样,齐心协力抬着它们心爱的食物往窝里赶。
云梯末端有个弧度大大的铁钩,足够勾住垛口上的城墙,勾住城墙后,城墙上的守军想将它推开很难,需要先将它整个抬起来,让铁钩整个抬高离开城墙,这样才有可能将云梯推倒。
如果这个时候在云梯上爬着几个人,谁有那么大的力气可以同时将几个人提起来?
既然无法将云梯推离,那用刀砍断它吧,可是,蜀军这种云梯末端的铁钩是儿臂粗的实心钢铁铸成,没有倚天剑、屠龙刀这样的神兵利器想砍断它们也很困难。
所以,魏军根本拿这种看似简单的云梯没有办法,能做到的就是顺着这些云梯往下砸檑木滚石,或者泼下菜油然后点火,烧掉铁钩往下的木质或竹质部分。
不过藤甲兵们表现得很怕死,云梯架好后,根本不急着往上攀爬,而是在云梯下面蹦蹦跳跳地躲闪城墙上砸下来的檑木滚石,他们总是做出很想往上爬的样子,但是又没有实质性地靠近这些云梯,所以顺着云梯滚下来的檑木滚石总是差一点点才能砸中他们。
这个时候,鄂焕安排在后面射箭的藤甲兵,瞄准了城墙上那些探出身子出来砸檑木滚石的魏军就是一通猛射。经历了昨天一天的练习,这些人射箭的本事进步了很多,准头大增,再加上,魏军集中出现在十辆云梯上面的垛口上砸东西,目标范围缩窄了很多,射箭的人就集中射向在这十个垛口。
这样一来,命中率比昨天提高了那么一点点,往往一轮箭雨射下来,就会有三四个守军被射死。射箭的藤甲兵依然是五队人依次轮换着上场,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过这次他们每队只有八百人。
另外两百人被分了出来,轮流跑到云梯下,做出想往上爬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下面像跳桑巴舞一样躲避檑木滚石,逗魏军玩呢。
魏军的伤亡人数急剧上升,但是,令章陵县令和城墙上守军郁闷的是,他们又不得不继续探出身子来砸东西,如果停止了砸东西,蜀军真的爬上来了怎么办?
在急红了眼的章陵县令催促下,守军被催促着,或者说是被威逼着,一波又一波去送死,他们只要一探出身子来,就是一阵箭雨飞过来,有些人甚至只将石头举高到头顶,还没来得及扔就已经被射死了。
会不会死只看运气了,但是,随着藤甲兵的箭法越来越娴熟,魏军的运气也就越来越差了。
这一天下来,蜀军的伤亡突破了两位数,达到十几个人,他们主要是因为躲闪不及,被城墙上的檑木滚石砸死的。有句话叫做“上得山多终遇虎”,这些藤甲兵在下面逗弄着城墙上的魏军,总还是有人一不小心躲避不及被砸死的。
但是魏军的伤亡人数剧增到接近四百人。如果不是最后魏军学聪明了,沿着每辆云梯倒下几桶菜油,然后各放了一把火将云梯统统烧掉,这个游戏还将会继续玩下去,他们的伤亡人数还会增加。
章陵县令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可是他还不能睡,他还是坚持写了两封信,依然是分别送给朝廷和司马懿。这封信描述了今天“激烈”的战况。
信里说,今天蜀军出动了一种砍不断、推不倒的新式云梯,蜀军不顾伤亡,数次登上城头,自己先身士卒,率领守军拼死抵御,数次将蜀军赶下城墙,最终还是遏制住了蜀军的进攻势头,保住了章陵城。
最后虽然守住了城池,但是,守军也因此伤亡惨重,今天一天的战斗,守军损失了一成多接近两成,自己也身披十多处刀创受了重伤。信的最后又是请对方尽快发出援兵救援章陵。
了解实情的人当然知道这个县令是在胡吹大气,是典型的浮夸风,不过远在许都的曹丕却不知道情况,以为前线真的告急,以为这个县令真的那么英勇,事后还将他升了官,调入中枢任职。
有句话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的反义词就是,不作不成功。这个县令的事情充分证明了,想升官要会“作”的道理,这个“作”就是“作秀”、“作大”(夸大功绩)的意思。
当然,司马懿的智慧是曹丕的
次方,他不像曹丕那样,那么容易轻信他人的一面之词。他在襄阳早就收到章陵县令的救援信,他从信中县令的虚言看出了很多东西。
他是个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以他对蜀军的了解,他断然不相信蜀军两天时间都还拿不下小小的一个章陵城,这其中一定有蹊跷。站在窗下沉思了很久,久久无语。侍候他多年的老仆人望着他的背影,觉得自家老爷真是太深沉了。
司马懿是真的很深沉,他绝对不是故作深沉的人,有老狐狸之称的他考虑起问题来很全面,有时候一个问题要思考很久,他思考的时候是很专心的,这种忘我的状态总是会给人很深沉的感觉。
良久,他终于从沉思中醒了过来,只听他自言自语道:“噫!刘禅,黄口小儿,就凭你也想来算计老夫,你还太嫩了。来人呐。”
老仆人听到司马懿的招呼,连忙上前两步,拱手道:“老爷有何吩咐。”
司马懿道:“传令下去,着……立刻启程,不得耽误!”
“诺!老爷。”来仆人答应一声,就转身出去传达命令了。
当然,这个过程没那么简单,并不是口头说两句就了事的,还要制作文书,加盖大印,找人快马送信等等,都有一套流程,不过这些都有老仆人去安排,司马懿只要动动嘴,最后盖个章就行了。
而在襄阳城到章陵县的必经之路上,步骘率领着伏击队伍埋伏在这里已经等了两天了。他们装扮成各种身份,分散北上,最后在这个地方汇合,然后在野外隐藏起来。
风餐露宿、蚊叮虫咬的的确不好受,幸好ho
g军中对于这种野外生存的情况,准备了很多装备。
帐篷不能撑起来,但是睡袋还是可以用的,每个人有一块牛皮垫子,往地下一铺,既干净又有隔绝湿气的作用。人往睡袋一钻,连头都被包住,只露出一张脸出来,晚上的寒气冷风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有些人还用衣服、毛巾什么的将脖子、脸也裹起来大半,只露出两个鼻孔出来呼吸,这一下连蚊子也不用害怕了,它们总不能顶着鼻孔中喷出来的猛烈气流去吸血吧。当然,牛皮垫周围还洒了一圈硫磺粉,这是用来防止蛇虫鼠蚁晚上过来偷袭的。
至于吃饭,只好天天啃干粮了。因为生火做饭的话,恐怕有火光或者烟,这种东西都会暴露大军的踪迹,所以,这两天军中是禁止生火的。
他们来之前已经带了足够的干粮,那种特制的干粮饼干其实味道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吃,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吃完后还要吃一颗“牛屎丸”。
那种华佗特意研制出来的下火通便的蜡丸本来叫“华佗清泻丸”,不过因为打开蜡丸后,里面是黑麻麻的一颗丸子,就像牛屎一样的颜色,所以军中的人习惯叫它“牛屎丸”。
这种虽然蜡丸加了蜂蜜,味道有点甜,但是总归还是有股中药味,所以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除了饼干外,这次他们还带了一种风干的羊肉干,当然,肉食在这个时代是比较奢侈的,他们也没多少供应,每个人每天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小的一条而已。
第二天,鄂焕又组织人马,准备和城墙上的守军继续玩那种郊游般的对射游戏,可是,藤甲兵往城墙上射了一会箭,鄂焕就发现不对劲了。
原来,今天城墙上的守军均鬼缩了起来,不肯探出身子来和蜀军对射,只留少量探哨缩头缩脑地不时探头往城外望一望,以确定蜀军的最新动向。
这种情况下,藤甲兵的箭雨自然无法取得什么战绩。鄂焕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喔,当然,本来他们的任务只是佯攻,这样下去也不是不行,不过,就他个人来说,这样不过瘾啊。
他岂是那种甘于平淡的人,喔,不对,这样形容他太文艺了,应该说,他是那种无风也起三尺浪的人。
用一些地方的方言来说,他就是一条搅屎棍,喜欢到处兴风作浪,喜欢热闹,绝对不甘于寂寞。他一看,城墙上竟然那么安静,不行!得找点事给魏军干干,得找点乐子,得热闹热闹。
于是,他让还在射箭的藤甲兵撤了下来,让工匠加紧制造攻城的云梯。其实云梯在昨天就开始制造,不过因为随军工匠不多,所以,现在造出来的数量还太少。
等到下午未时(十三点),终于有十辆云梯被造了出来,鄂焕大手一挥,它们就全部被抬了出来。
下午的攻城战进入了准实质性阶段,之所以说是准实质性是因为:蜀军出动了云梯,眼看双方马上要短兵相接了,不过这些藤甲兵仍然不肯下死力去冲锋,全部都是一副保命要紧、安全第一的样子,显得很贪生怕死。
详细过程是这样的:藤甲兵每十个人抬一辆云梯,左右各五个,就像蚂蚁群一样,齐心协力抬着它们心爱的食物往窝里赶。
云梯末端有个弧度大大的铁钩,足够勾住垛口上的城墙,勾住城墙后,城墙上的守军想将它推开很难,需要先将它整个抬起来,让铁钩整个抬高离开城墙,这样才有可能将云梯推倒。
如果这个时候在云梯上爬着几个人,谁有那么大的力气可以同时将几个人提起来?
既然无法将云梯推离,那用刀砍断它吧,可是,蜀军这种云梯末端的铁钩是儿臂粗的实心钢铁铸成,没有倚天剑、屠龙刀这样的神兵利器想砍断它们也很困难。
所以,魏军根本拿这种看似简单的云梯没有办法,能做到的就是顺着这些云梯往下砸檑木滚石,或者泼下菜油然后点火,烧掉铁钩往下的木质或竹质部分。
不过藤甲兵们表现得很怕死,云梯架好后,根本不急着往上攀爬,而是在云梯下面蹦蹦跳跳地躲闪城墙上砸下来的檑木滚石,他们总是做出很想往上爬的样子,但是又没有实质性地靠近这些云梯,所以顺着云梯滚下来的檑木滚石总是差一点点才能砸中他们。
这个时候,鄂焕安排在后面射箭的藤甲兵,瞄准了城墙上那些探出身子出来砸檑木滚石的魏军就是一通猛射。经历了昨天一天的练习,这些人射箭的本事进步了很多,准头大增,再加上,魏军集中出现在十辆云梯上面的垛口上砸东西,目标范围缩窄了很多,射箭的人就集中射向在这十个垛口。
这样一来,命中率比昨天提高了那么一点点,往往一轮箭雨射下来,就会有三四个守军被射死。射箭的藤甲兵依然是五队人依次轮换着上场,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过这次他们每队只有八百人。
另外两百人被分了出来,轮流跑到云梯下,做出想往上爬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下面像跳桑巴舞一样躲避檑木滚石,逗魏军玩呢。
魏军的伤亡人数急剧上升,但是,令章陵县令和城墙上守军郁闷的是,他们又不得不继续探出身子来砸东西,如果停止了砸东西,蜀军真的爬上来了怎么办?
在急红了眼的章陵县令催促下,守军被催促着,或者说是被威逼着,一波又一波去送死,他们只要一探出身子来,就是一阵箭雨飞过来,有些人甚至只将石头举高到头顶,还没来得及扔就已经被射死了。
会不会死只看运气了,但是,随着藤甲兵的箭法越来越娴熟,魏军的运气也就越来越差了。
这一天下来,蜀军的伤亡突破了两位数,达到十几个人,他们主要是因为躲闪不及,被城墙上的檑木滚石砸死的。有句话叫做“上得山多终遇虎”,这些藤甲兵在下面逗弄着城墙上的魏军,总还是有人一不小心躲避不及被砸死的。
但是魏军的伤亡人数剧增到接近四百人。如果不是最后魏军学聪明了,沿着每辆云梯倒下几桶菜油,然后各放了一把火将云梯统统烧掉,这个游戏还将会继续玩下去,他们的伤亡人数还会增加。
章陵县令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可是他还不能睡,他还是坚持写了两封信,依然是分别送给朝廷和司马懿。这封信描述了今天“激烈”的战况。
信里说,今天蜀军出动了一种砍不断、推不倒的新式云梯,蜀军不顾伤亡,数次登上城头,自己先身士卒,率领守军拼死抵御,数次将蜀军赶下城墙,最终还是遏制住了蜀军的进攻势头,保住了章陵城。
最后虽然守住了城池,但是,守军也因此伤亡惨重,今天一天的战斗,守军损失了一成多接近两成,自己也身披十多处刀创受了重伤。信的最后又是请对方尽快发出援兵救援章陵。
了解实情的人当然知道这个县令是在胡吹大气,是典型的浮夸风,不过远在许都的曹丕却不知道情况,以为前线真的告急,以为这个县令真的那么英勇,事后还将他升了官,调入中枢任职。
有句话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的反义词就是,不作不成功。这个县令的事情充分证明了,想升官要会“作”的道理,这个“作”就是“作秀”、“作大”(夸大功绩)的意思。
当然,司马懿的智慧是曹丕的
次方,他不像曹丕那样,那么容易轻信他人的一面之词。他在襄阳早就收到章陵县令的救援信,他从信中县令的虚言看出了很多东西。
他是个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以他对蜀军的了解,他断然不相信蜀军两天时间都还拿不下小小的一个章陵城,这其中一定有蹊跷。站在窗下沉思了很久,久久无语。侍候他多年的老仆人望着他的背影,觉得自家老爷真是太深沉了。
司马懿是真的很深沉,他绝对不是故作深沉的人,有老狐狸之称的他考虑起问题来很全面,有时候一个问题要思考很久,他思考的时候是很专心的,这种忘我的状态总是会给人很深沉的感觉。
良久,他终于从沉思中醒了过来,只听他自言自语道:“噫!刘禅,黄口小儿,就凭你也想来算计老夫,你还太嫩了。来人呐。”
老仆人听到司马懿的招呼,连忙上前两步,拱手道:“老爷有何吩咐。”
司马懿道:“传令下去,着……立刻启程,不得耽误!”
“诺!老爷。”来仆人答应一声,就转身出去传达命令了。
当然,这个过程没那么简单,并不是口头说两句就了事的,还要制作文书,加盖大印,找人快马送信等等,都有一套流程,不过这些都有老仆人去安排,司马懿只要动动嘴,最后盖个章就行了。
而在襄阳城到章陵县的必经之路上,步骘率领着伏击队伍埋伏在这里已经等了两天了。他们装扮成各种身份,分散北上,最后在这个地方汇合,然后在野外隐藏起来。
风餐露宿、蚊叮虫咬的的确不好受,幸好ho
g军中对于这种野外生存的情况,准备了很多装备。
帐篷不能撑起来,但是睡袋还是可以用的,每个人有一块牛皮垫子,往地下一铺,既干净又有隔绝湿气的作用。人往睡袋一钻,连头都被包住,只露出一张脸出来,晚上的寒气冷风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有些人还用衣服、毛巾什么的将脖子、脸也裹起来大半,只露出两个鼻孔出来呼吸,这一下连蚊子也不用害怕了,它们总不能顶着鼻孔中喷出来的猛烈气流去吸血吧。当然,牛皮垫周围还洒了一圈硫磺粉,这是用来防止蛇虫鼠蚁晚上过来偷袭的。
至于吃饭,只好天天啃干粮了。因为生火做饭的话,恐怕有火光或者烟,这种东西都会暴露大军的踪迹,所以,这两天军中是禁止生火的。
他们来之前已经带了足够的干粮,那种特制的干粮饼干其实味道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吃,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吃完后还要吃一颗“牛屎丸”。
那种华佗特意研制出来的下火通便的蜡丸本来叫“华佗清泻丸”,不过因为打开蜡丸后,里面是黑麻麻的一颗丸子,就像牛屎一样的颜色,所以军中的人习惯叫它“牛屎丸”。
这种虽然蜡丸加了蜂蜜,味道有点甜,但是总归还是有股中药味,所以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除了饼干外,这次他们还带了一种风干的羊肉干,当然,肉食在这个时代是比较奢侈的,他们也没多少供应,每个人每天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小的一条而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