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朱由检终于等来了涿鹿捷报。
宁王奏报,涿鹿之战,杀死杀伤包衣战甲一千六百三十七人,缴获铠甲兵器无数,己方伤五百人,亡两百人。
涿鹿尚在明军手中。
明军夜不收禀告,逆贼孔有德被宁王击败后,率残部向北逃窜,不知踪迹。
在捷报末尾,朱聿圳煞有其事的向他皇兄请示,是否乘胜追击,一举将奴酋多尔衮擒获。
宁王麾下两千人马,大都不善野战,他说要出城去追击数倍于己建奴,当然只是套话而已,生擒多尔衮什么的更是扯淡。
朱由检口述诏书,宁王建立大功,待班师回京,重重赏赐,明军众位将士,守城有功,赏赐白银布帛不计。
崇祯皇帝最后叮嘱,穷寇莫追,谨慎行事。
使者携圣旨离去,朱由检心情舒畅,随即诏令心腹重臣来乾清宫与他共进午膳。
明清之战刚刚开始便已经结束,根据朱由检判断,如果宁王汇报战况属实,鞑子连攻打涿鹿的决心都没有,绝难攻克京师棱堡群,所以短时期内将不会对北·京构成什么威胁。
同样的,以朱由检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与八旗劲旅进行野战,固守待援是京师明军唯一的选择。
当然,如果建奴能加紧改进红衣大炮,研制出专门对付棱堡的巨型火炮,战争的天平还是会倒向多尔衮一方。
考虑到孔有德叛变前后为后金带去大量葡萄牙工匠,如果鞑子能将这些葡萄牙人有效利用起来,假以时日,研制出棱堡克星——开花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估计,建奴掌握开花弹技术,大规模制造,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也就说,留给大明的,还有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朱由检当然不能将他随意荒废,实际上,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比如漕运,比如江南。午时初刻,乾清宫侧殿,大明君臣围坐一座,在场中人有工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南镇抚司千户高文彩。火药局千户毕抚坚,副千户汤姆士。
在此之前,朱由检示意将捷报散发出去,很快的,明军大败战建奴的消息便在京师内外传的沸沸扬扬。
有的说明军毫发未损,而三千包衣已全军覆没,有的说正黄旗战甲被斩杀一半,明军只伤了两个人,还有的说正黄旗步兵统制鳌拜被明军生擒,当然最离谱的说法是建奴奴酋多尔衮被一名火铳手击毙,首级正运往京师。不过所有人都承认一点,那就是,这次大胜,靠的是成祖爷或是太祖爷的庇佑。
这也难怪,以普通人的学识,根本不能理解汤姆士设计的棱堡到底有什么作用。
闹出这样大的动静,众位大臣早早知道消息,宴席刚刚开始,众人便纷纷举杯,向崇祯皇帝贺喜,各人感情真挚,尤其是太监方正化,抬头望向朱由检,口中喃喃道:
“皇上!大明中兴有望了!大明中兴有望了!”
朱由检一脸尴尬,只是击退建奴包衣就能手下臣民如此兴奋,可见大明军队从前是多么窝囊。不过这次棱堡群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的确出乎意料。
“宁王击退建奴,多亏了汤姆士先生的棱堡设计,当然,也要感谢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辛苦!”
崇祯皇帝举起酒杯,朝西班牙人微微示意,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将目光投向坐在一角的汤姆士,汤姆士杯酒下肚,脸色发红,这会儿正不停嘟噜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崇祯皇帝示意众人坐定,不等他开口说话,大学士魏藻德再次站起身,振聋发聩道:
“皇上攻灭建奴,功盖天地,应拜谒太庙,刻石立功,告知大明先皇!”
狗改不了吃屎,魏德藻这辈子大概也改不掉溜须拍马的毛病了。
朱由检哑然一笑,连忙摆手道:“大学士说笑了,宁王殿下只是击退包衣,至于真正的八旗战甲,两边连面都没见到呢?如何攻灭?至于说拜谒先祖,不急,等朕生擒多尔衮,将他在太庙前千刀万剐再说!”
说罢,抬头望向众人,继续道:
“从昨日战况看来,建奴不用红衣大炮,想要攻克棱堡,绝无可能,哪怕是用蚁附攻城,只要火器充沛,棱堡群便能万无一失。
“据朕所知,此次八旗主力南下,另行匆忙,未能没有携带红衣大炮,近来辽阳雨雪渐多,泥泞遍地,道路难行,红衣大炮动辄千斤,此时将十多门红衣大炮运往京师,绝非易事,”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低声道:“辽东距离京师千里之遥,陛下如何能得知辽阳的天气情况?”
方正化瞪汤若望一眼,示意监正不要多嘴,崇祯微微笑道:
“汤大人有所不知,朕幼年在信王府时,曾于一位欧洲友人学习过气象学,了解些皮毛知识,朕的那位老师曾预测,从崇祯十五年开始,也就是从前年开始,北半球将会进入漫长的小冰河气候,南方洪灾不断,北方雨雪增多,南北气温骤降,最冷时,广州甚至还会下雪·····”
汤若望愣愣的望着朱由检,望着这位博学多识的大明皇帝,虽然没有搞懂什么是小冰河气候,不过这位德意志人还是被眼前这位东方皇帝的博学多识深深震撼。
传教士没有向崇祯皇帝询问什么是小冰河气候,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笨。
“汤姆士先生。”
朱由检抬头望向对面一直忙着喝闷酒的汤姆士,大声向他喊话。
方正化在一旁狠狠瞪向这位备受皇帝恩宠的洋鬼子,心中颇为不悦。
“皇帝陛下,有何吩咐?”
尽管已经来到京师两个多月,官话已经说的颇为娴熟,每天吃公婆饼北京烤鸭,尽管如此,这位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身上保留着难得的绅士气质。
“你设计的棱堡。”崇祯皇帝说了一半,抬头环顾四周,继续道:
“你设计的这些棱堡,真的能扛住红衣炮弹的正面射击吗?”
众人不再言语,几双筷子悬停半空。
“当然不能扛住,陛下你可知道,那可是每秒五百米,重达五千克重的大铁丸,如果直接击中棱堡正面,必然会造成严重损伤。”
听见这话,朱由检嘴巴微微张开。不等他说话,汤姆士便向他耐心解释道:
“陛下放心,棱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敌人碰不到它的正面。用天朝的说法,就是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朱由检反复回味这句话,沉默良久,绷紧的神情微微缓和,和颜悦色对众人道:
“好,建奴的事情先放一放,朕决心要改革漕运了,”
宁王奏报,涿鹿之战,杀死杀伤包衣战甲一千六百三十七人,缴获铠甲兵器无数,己方伤五百人,亡两百人。
涿鹿尚在明军手中。
明军夜不收禀告,逆贼孔有德被宁王击败后,率残部向北逃窜,不知踪迹。
在捷报末尾,朱聿圳煞有其事的向他皇兄请示,是否乘胜追击,一举将奴酋多尔衮擒获。
宁王麾下两千人马,大都不善野战,他说要出城去追击数倍于己建奴,当然只是套话而已,生擒多尔衮什么的更是扯淡。
朱由检口述诏书,宁王建立大功,待班师回京,重重赏赐,明军众位将士,守城有功,赏赐白银布帛不计。
崇祯皇帝最后叮嘱,穷寇莫追,谨慎行事。
使者携圣旨离去,朱由检心情舒畅,随即诏令心腹重臣来乾清宫与他共进午膳。
明清之战刚刚开始便已经结束,根据朱由检判断,如果宁王汇报战况属实,鞑子连攻打涿鹿的决心都没有,绝难攻克京师棱堡群,所以短时期内将不会对北·京构成什么威胁。
同样的,以朱由检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与八旗劲旅进行野战,固守待援是京师明军唯一的选择。
当然,如果建奴能加紧改进红衣大炮,研制出专门对付棱堡的巨型火炮,战争的天平还是会倒向多尔衮一方。
考虑到孔有德叛变前后为后金带去大量葡萄牙工匠,如果鞑子能将这些葡萄牙人有效利用起来,假以时日,研制出棱堡克星——开花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祯皇帝估计,建奴掌握开花弹技术,大规模制造,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也就说,留给大明的,还有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朱由检当然不能将他随意荒废,实际上,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比如漕运,比如江南。午时初刻,乾清宫侧殿,大明君臣围坐一座,在场中人有工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南镇抚司千户高文彩。火药局千户毕抚坚,副千户汤姆士。
在此之前,朱由检示意将捷报散发出去,很快的,明军大败战建奴的消息便在京师内外传的沸沸扬扬。
有的说明军毫发未损,而三千包衣已全军覆没,有的说正黄旗战甲被斩杀一半,明军只伤了两个人,还有的说正黄旗步兵统制鳌拜被明军生擒,当然最离谱的说法是建奴奴酋多尔衮被一名火铳手击毙,首级正运往京师。不过所有人都承认一点,那就是,这次大胜,靠的是成祖爷或是太祖爷的庇佑。
这也难怪,以普通人的学识,根本不能理解汤姆士设计的棱堡到底有什么作用。
闹出这样大的动静,众位大臣早早知道消息,宴席刚刚开始,众人便纷纷举杯,向崇祯皇帝贺喜,各人感情真挚,尤其是太监方正化,抬头望向朱由检,口中喃喃道:
“皇上!大明中兴有望了!大明中兴有望了!”
朱由检一脸尴尬,只是击退建奴包衣就能手下臣民如此兴奋,可见大明军队从前是多么窝囊。不过这次棱堡群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的确出乎意料。
“宁王击退建奴,多亏了汤姆士先生的棱堡设计,当然,也要感谢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辛苦!”
崇祯皇帝举起酒杯,朝西班牙人微微示意,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将目光投向坐在一角的汤姆士,汤姆士杯酒下肚,脸色发红,这会儿正不停嘟噜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崇祯皇帝示意众人坐定,不等他开口说话,大学士魏藻德再次站起身,振聋发聩道:
“皇上攻灭建奴,功盖天地,应拜谒太庙,刻石立功,告知大明先皇!”
狗改不了吃屎,魏德藻这辈子大概也改不掉溜须拍马的毛病了。
朱由检哑然一笑,连忙摆手道:“大学士说笑了,宁王殿下只是击退包衣,至于真正的八旗战甲,两边连面都没见到呢?如何攻灭?至于说拜谒先祖,不急,等朕生擒多尔衮,将他在太庙前千刀万剐再说!”
说罢,抬头望向众人,继续道:
“从昨日战况看来,建奴不用红衣大炮,想要攻克棱堡,绝无可能,哪怕是用蚁附攻城,只要火器充沛,棱堡群便能万无一失。
“据朕所知,此次八旗主力南下,另行匆忙,未能没有携带红衣大炮,近来辽阳雨雪渐多,泥泞遍地,道路难行,红衣大炮动辄千斤,此时将十多门红衣大炮运往京师,绝非易事,”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低声道:“辽东距离京师千里之遥,陛下如何能得知辽阳的天气情况?”
方正化瞪汤若望一眼,示意监正不要多嘴,崇祯微微笑道:
“汤大人有所不知,朕幼年在信王府时,曾于一位欧洲友人学习过气象学,了解些皮毛知识,朕的那位老师曾预测,从崇祯十五年开始,也就是从前年开始,北半球将会进入漫长的小冰河气候,南方洪灾不断,北方雨雪增多,南北气温骤降,最冷时,广州甚至还会下雪·····”
汤若望愣愣的望着朱由检,望着这位博学多识的大明皇帝,虽然没有搞懂什么是小冰河气候,不过这位德意志人还是被眼前这位东方皇帝的博学多识深深震撼。
传教士没有向崇祯皇帝询问什么是小冰河气候,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笨。
“汤姆士先生。”
朱由检抬头望向对面一直忙着喝闷酒的汤姆士,大声向他喊话。
方正化在一旁狠狠瞪向这位备受皇帝恩宠的洋鬼子,心中颇为不悦。
“皇帝陛下,有何吩咐?”
尽管已经来到京师两个多月,官话已经说的颇为娴熟,每天吃公婆饼北京烤鸭,尽管如此,这位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身上保留着难得的绅士气质。
“你设计的棱堡。”崇祯皇帝说了一半,抬头环顾四周,继续道:
“你设计的这些棱堡,真的能扛住红衣炮弹的正面射击吗?”
众人不再言语,几双筷子悬停半空。
“当然不能扛住,陛下你可知道,那可是每秒五百米,重达五千克重的大铁丸,如果直接击中棱堡正面,必然会造成严重损伤。”
听见这话,朱由检嘴巴微微张开。不等他说话,汤姆士便向他耐心解释道:
“陛下放心,棱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敌人碰不到它的正面。用天朝的说法,就是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朱由检反复回味这句话,沉默良久,绷紧的神情微微缓和,和颜悦色对众人道:
“好,建奴的事情先放一放,朕决心要改革漕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