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历经半个多月艰苦行军,秦王朱聿键率领援军终于抵达宁武关。
顺军东征提前,山·西战事将会提前爆发,留给朱聿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麾下流民超过八千人,且大都为精壮劳力。加上三千明军,秦王麾下人马已经超过万人。
如何将这些流民训练成军,如何喂饱他们,都是当务之急。
明军一路劫富济贫烧杀抢掠,靠着打土豪分晋商,勉强支撑到宁武关。然而富户抢完了,还能抢谁?
宁武关前,秦王朱聿键,千户唐通,监军王鑫沛三人神情凝重。
有了上次大同闭门羹经历,秦王决定不再派使者进城,而是直接将全部人马开到了护城河下。
朱聿键勒马走到关前,望着眼前高大巍峨的宁武关牌楼,转身对熊通道。
“熊千户,宁武关守将是哪个??”
熊千户见多识广,对山·西官场颇为熟悉,沉吟片刻,便回道:“周遇吉此时还在代州逃命,驻守宁武关的当是旧部周银,是个副游击。”
周银这名字听起来颇为喜庆,皇上听见此人应该很是喜欢。
“周银乃军户出身,为人旷达,知礼节,杀鞑子是个把好手,就是嗜酒如命,崇祯九年曾醉酒鞭打监军太监,由副总兵降为游记,”
说话之间,城头出现个披着红色斗篷身材魁梧的武将,手上还拎着个酒葫芦。
“鞑子攻城了!”
城头稀稀落落射下几支轻箭,明军稍稍退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把咱们当成了鞑子?”
朱聿键熊通相视一笑,随即表明己方是京师派来的援军协助守卫宁武关,并宣读皇帝圣旨。
城头沉静下来,过了很久,红色斗篷在一群士兵簇拥下重新出现,朝城下眺望。
“熊千户,张游击会不会放咱们进去?”想起上次在大同城下被人羞辱的画面,朱聿键有些忐忑不安。
“宁武关有求于皇上,姓张的没必要和咱们过不去。”
焦急等待时,城头传来叫喊声,张游击要派人出城验视真假,让明军往后退却半里。
秦王表示理解,回头看自己身后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皇上派来的王师。熊通指挥大军稍稍退去,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宁武关大门闪开条缝隙,一个身材肥硕,面白无须的男子在甲兵护卫下,费力从门缝中挤出来,穿过城门甬道朝这边走来。
“来人是监军,崇祯六年来山西,在宁武关做监军快十年了。”
仿佛就没有熊千户不知道的事情,朱聿键这才意识到,皇兄派熊通来山西,果然有他的道理。
“赵公公在宁武关多年,怕已不受朝廷节制吧,”
秦王抬头望着朝自己走来的身材肥硕的大胖子,忧心匆匆道。
崇祯初年,九千岁魏忠贤失势,京师派往各地的太监公公们,为保住身家性命,纷纷审时度势另投新主。
那些原本在南方各地看管厂矿,负责协助朝廷收税的公公们,见情势不对,纷纷开始投靠东林党,做假账,虚报税收,导致国库收入急剧减少。而那些驻守北地九边,负责监军的太监们,见到朝廷诛杀阉党,干脆依附武将,对皇帝命令阳奉阴违。
失去这些外放宦官支持,也是崇祯后期财力枯竭的原因之一。
秦王对赵公公的忧虑不无道理。
说话之间,赵公公已经走过护城河,朝这边走来。唐通朝秦王使了个眼色,朱聿键连忙翻身下马,上前两步,来到阉人身前。
“奴婢宁武关监军赵笑梅,参见唐王殿下!”
秦王连忙扶起赵公公,上下打量他一番,这个胖子气色甚好,与站在自己身后骨瘦如柴的流民形成鲜明对比。秦王紧紧拉住赵公公胖手,神情暧昧道:
“公公免礼,小王在京师,便经常听圣上提起,说是公公这些年在山西,为大明鞠躬尽瘁,甚为劳苦,要重重赏赐!”
边说边像变戏法似得从袖中掏出对玉扳指,不等旁人看见,便塞到赵小梅袖中,压低声音道:
“这是万历年间的宝贝,先皇赏赐朝鲜使者的玉器,你摸摸,是不是上品?“
赵笑梅伸手在袖子里摸了摸,肥厚的脸蛋露出贪婪的微笑,咯咯笑道:
“极品鸡血玉,秦王何必如此客气,都是为皇上办事,这不生分了吗?“
”是小王孝敬公公的见面礼,公公不要客气!“
赵公公连连点头,心满意足道:“秦王如此厚爱,那某就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转身望向宁武关城头,大声喊道:“是皇上派来的援军,快开城门!“
城门吱吱呀呀被从里面打开,在众人簇拥下,秦王策马越过护城河,浩浩荡荡进入宁武关。趁着进城的间隙,无所不知的唐通向朱聿键详细介绍宁武关前世今生。
宁武关地处晋北古楼烦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秦汉时期在本地置郡,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
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到本朝时,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大规模修缮。
宁武关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数里,开东、西、南三门。万历年间,明军用青砖包砌城墙,同时修建东西两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
万历末年,又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当时为抵御蒙古的进攻,明军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形成了外边与内边。内边者,是指起山西偏关县,经神池、宁武、代县、朔县等地,抵河北延庆县的内线长城,蜿蜒千里。明国在这条防线上,创关设堡,驻守军队。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
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
《边防考》言:“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实际上,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历朝历代,只要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三关。偏关由于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匈奴的骑兵才可踏冰而过,而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
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
隋唐魏晋以来,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数千年来,宁武关战争几乎不断。
“这怕是宁武关建成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吧?”
听完唐通滔滔不绝讲述,朱聿键走到城门甬道下,望着城墙上斑驳陆离的箭孔刀疤,想象着千年战事,触景生情,喟然长叹。
“那还要看李闯想不想打,若是闯贼肯绕道而走,倒也无事。”
唐通嘴上这么说着,却也知道明军这次增援山·西,为的就是要在宁武关拖住顺军,为京师争取时间,所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倘若李闯试图绕过此处,明军也将主动出击。
守军望见一群叫花子打扮,自称援军的流民来到关前嚷嚷着要进城,只把他们当成顺军前锋,忐忑不安。张游击倒是颇为淡定,不顾幕僚劝谏,听见刘公公喊话,当即下令开关。
一万人马列队而行,军容勉强还算整齐,就这样进入山西第一雄关。
此时此刻,数百里外的代州,周遇吉望着铺天盖地涌来的顺军,和朱由检预料一样,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放弃城池。
顺军东征提前,山·西战事将会提前爆发,留给朱聿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麾下流民超过八千人,且大都为精壮劳力。加上三千明军,秦王麾下人马已经超过万人。
如何将这些流民训练成军,如何喂饱他们,都是当务之急。
明军一路劫富济贫烧杀抢掠,靠着打土豪分晋商,勉强支撑到宁武关。然而富户抢完了,还能抢谁?
宁武关前,秦王朱聿键,千户唐通,监军王鑫沛三人神情凝重。
有了上次大同闭门羹经历,秦王决定不再派使者进城,而是直接将全部人马开到了护城河下。
朱聿键勒马走到关前,望着眼前高大巍峨的宁武关牌楼,转身对熊通道。
“熊千户,宁武关守将是哪个??”
熊千户见多识广,对山·西官场颇为熟悉,沉吟片刻,便回道:“周遇吉此时还在代州逃命,驻守宁武关的当是旧部周银,是个副游击。”
周银这名字听起来颇为喜庆,皇上听见此人应该很是喜欢。
“周银乃军户出身,为人旷达,知礼节,杀鞑子是个把好手,就是嗜酒如命,崇祯九年曾醉酒鞭打监军太监,由副总兵降为游记,”
说话之间,城头出现个披着红色斗篷身材魁梧的武将,手上还拎着个酒葫芦。
“鞑子攻城了!”
城头稀稀落落射下几支轻箭,明军稍稍退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把咱们当成了鞑子?”
朱聿键熊通相视一笑,随即表明己方是京师派来的援军协助守卫宁武关,并宣读皇帝圣旨。
城头沉静下来,过了很久,红色斗篷在一群士兵簇拥下重新出现,朝城下眺望。
“熊千户,张游击会不会放咱们进去?”想起上次在大同城下被人羞辱的画面,朱聿键有些忐忑不安。
“宁武关有求于皇上,姓张的没必要和咱们过不去。”
焦急等待时,城头传来叫喊声,张游击要派人出城验视真假,让明军往后退却半里。
秦王表示理解,回头看自己身后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皇上派来的王师。熊通指挥大军稍稍退去,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宁武关大门闪开条缝隙,一个身材肥硕,面白无须的男子在甲兵护卫下,费力从门缝中挤出来,穿过城门甬道朝这边走来。
“来人是监军,崇祯六年来山西,在宁武关做监军快十年了。”
仿佛就没有熊千户不知道的事情,朱聿键这才意识到,皇兄派熊通来山西,果然有他的道理。
“赵公公在宁武关多年,怕已不受朝廷节制吧,”
秦王抬头望着朝自己走来的身材肥硕的大胖子,忧心匆匆道。
崇祯初年,九千岁魏忠贤失势,京师派往各地的太监公公们,为保住身家性命,纷纷审时度势另投新主。
那些原本在南方各地看管厂矿,负责协助朝廷收税的公公们,见情势不对,纷纷开始投靠东林党,做假账,虚报税收,导致国库收入急剧减少。而那些驻守北地九边,负责监军的太监们,见到朝廷诛杀阉党,干脆依附武将,对皇帝命令阳奉阴违。
失去这些外放宦官支持,也是崇祯后期财力枯竭的原因之一。
秦王对赵公公的忧虑不无道理。
说话之间,赵公公已经走过护城河,朝这边走来。唐通朝秦王使了个眼色,朱聿键连忙翻身下马,上前两步,来到阉人身前。
“奴婢宁武关监军赵笑梅,参见唐王殿下!”
秦王连忙扶起赵公公,上下打量他一番,这个胖子气色甚好,与站在自己身后骨瘦如柴的流民形成鲜明对比。秦王紧紧拉住赵公公胖手,神情暧昧道:
“公公免礼,小王在京师,便经常听圣上提起,说是公公这些年在山西,为大明鞠躬尽瘁,甚为劳苦,要重重赏赐!”
边说边像变戏法似得从袖中掏出对玉扳指,不等旁人看见,便塞到赵小梅袖中,压低声音道:
“这是万历年间的宝贝,先皇赏赐朝鲜使者的玉器,你摸摸,是不是上品?“
赵笑梅伸手在袖子里摸了摸,肥厚的脸蛋露出贪婪的微笑,咯咯笑道:
“极品鸡血玉,秦王何必如此客气,都是为皇上办事,这不生分了吗?“
”是小王孝敬公公的见面礼,公公不要客气!“
赵公公连连点头,心满意足道:“秦王如此厚爱,那某就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转身望向宁武关城头,大声喊道:“是皇上派来的援军,快开城门!“
城门吱吱呀呀被从里面打开,在众人簇拥下,秦王策马越过护城河,浩浩荡荡进入宁武关。趁着进城的间隙,无所不知的唐通向朱聿键详细介绍宁武关前世今生。
宁武关地处晋北古楼烦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秦汉时期在本地置郡,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
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到本朝时,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大规模修缮。
宁武关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数里,开东、西、南三门。万历年间,明军用青砖包砌城墙,同时修建东西两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
万历末年,又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当时为抵御蒙古的进攻,明军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形成了外边与内边。内边者,是指起山西偏关县,经神池、宁武、代县、朔县等地,抵河北延庆县的内线长城,蜿蜒千里。明国在这条防线上,创关设堡,驻守军队。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
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
《边防考》言:“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实际上,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历朝历代,只要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三关。偏关由于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匈奴的骑兵才可踏冰而过,而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
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
隋唐魏晋以来,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数千年来,宁武关战争几乎不断。
“这怕是宁武关建成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吧?”
听完唐通滔滔不绝讲述,朱聿键走到城门甬道下,望着城墙上斑驳陆离的箭孔刀疤,想象着千年战事,触景生情,喟然长叹。
“那还要看李闯想不想打,若是闯贼肯绕道而走,倒也无事。”
唐通嘴上这么说着,却也知道明军这次增援山·西,为的就是要在宁武关拖住顺军,为京师争取时间,所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倘若李闯试图绕过此处,明军也将主动出击。
守军望见一群叫花子打扮,自称援军的流民来到关前嚷嚷着要进城,只把他们当成顺军前锋,忐忑不安。张游击倒是颇为淡定,不顾幕僚劝谏,听见刘公公喊话,当即下令开关。
一万人马列队而行,军容勉强还算整齐,就这样进入山西第一雄关。
此时此刻,数百里外的代州,周遇吉望着铺天盖地涌来的顺军,和朱由检预料一样,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放弃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