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着这些,张璇衡边灌了口柠檬汁,边盯着笔记,设想道:当时的情况下,因为没有别的目击者在场,所以说什么都可以。
既然如今疑点重重,就说明这卷宗里记载的事情,与真相有误。
都可能哪里出现问题?
张璇衡眼看着那卷宗,微微皱起眉头。
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这根本不是过失杀人,而是故意杀人。
第二种可能性,凶手并非齐诗雨。是吴红山下的手,然后让齐诗雨顶罪。
……抑或,两者都是。
不存在两人合力将刘小元推下桥的可能性,是因为经过现场调查桥面印记与尸首,得出了死者生前受力痕迹只有一处的结论。
卷宗上写到,齐诗雨二人和死者刘小元起争执,是因为刘小元在过桥时对齐诗雨出言撩拨。最后齐诗雨忍无可忍,想把他推到一边,却因为刘小元脚下打滑,摔下山崖。
此事的真假存疑。毕竟没其他目击者,想怎么说都行。他们大可随便将责任往刘小元身上推来尽力减少罪责,反正死人不会说话。
按照现在的思路,已经无法解开这个局了。
张璇衡盯着笔记,用笔头悬在纸上,决定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这问题:即假设卷宗中记录的全都不是事实。如此一来,能制造出更多符合现状的“秘密”。
将卷宗记载的事件记录颠倒,就会变成吴红山杀死了刘小元。而且那一推的目的,就是要致其于死地:也就是说,故意杀人。
本案的性质将一下子变得恶劣。过失致死和故意杀人的惩罚力度可是差距甚远。
那么接下来,人杀完了,吴红山肯定怂了。
他知道这事儿迟早败露,到时候落在头上的罪名一定是个故意杀人。还不如赶快将其包装为过失杀人,落个轻罪处置。
如果我们再假设齐诗雨因为某种原因为他顶罪呢?
那么……可能有这两种原因。
1:为了爱情为男朋友顶罪。
2:被胁迫去顶罪。
第一条太扯淡了,所以不算在推理范围内。而且要真是为了爱的话,在吴红山三年没来看她的情况下,怕是早就深感遭到背叛,上诉说出事实了。
那么就是第二条的情况了——齐诗雨有把柄在他手里。遭到威胁后,不得不为吴红山顶上“过失”杀人的罪名。
齐诗雨在他手里的把柄是什么?
要什么程度的把柄,才会让这个女孩宁愿为他顶罪,也不愿那把柄泄露?
不可能是齐诗雨看到过埋葬者尸体的那件事……张璇衡怎么想也不觉得这种级别的事会让她甘愿做这么大牺牲:即便是恐惧,也是有限度的。一定是什么更加切合实际的理由。
这会是什么理由?
张璇衡将这个疑点暂且搁置,因为不知道把柄的具体内容,不会过于影响接下来的推理。
如果齐诗雨是替他顶罪入狱,那么吴红山没再去看她也可以理解了。
这原因可以解释为,害怕会面过程中齐诗雨走嘴,走漏了那天的杀人真相。要知道,两个人在会面室的谈话可是全称录音录像的。
而且既然他都能让女朋友为他顶罪了,说明两个人的感情早就破裂殆尽,哪还有什么可聊的。即便聊上天,也只会尴尬无比——不用说,齐诗雨肯定是对其抱有恨意。因为情绪激动而直接说走嘴都是有可能的。
同理。接下来齐诗雨出狱后,会对吴红山不理不睬也很正常。
可问题在于,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出狱后吴红山为何还要继续纠缠她?根据警方的资料,吴红山是想和她重归于好,齐诗雨则从头到尾都坚持拒绝——这好像只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来的啊。
从旁人角度上来看,曾经是恋人的他们肯定在谈的是感情方面的事。
可如果不是呢?
觉得这种假设遇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张璇衡那沉思中的表情越发严肃了。
或者说……不止是?
也许齐诗雨和吴红山曾经真的有过真挚的感情?
资料里记载着他们曾经是对儿关系很好的情侣来着。此言应该不假。
结合推理来看,一切刚好和吴红山的证词结合,造成半真半假的局面。这才是最难让人分辨谎言的状况。
这件事不如这样看……张璇衡保留了前面的推理,以新的角度来看段齐诗雨出狱后二人的关系:既然他们曾经有过爱情,那吴红山为了自保胁迫齐诗雨为其顶罪后,说不定心里也有过后悔和愧疚,受到良心的谴责。
可在齐诗雨坐牢的这几年里,他又无论出于害怕走漏风声还是没脸面对她,都造成不敢去探望的结果。吴红山只能等齐诗雨出狱后才重新找到她,试图和她道歉,并弥补这一切——而齐诗雨自然是对他失望透顶、心灰意冷,已经根本无法再接受这个如此伤害过她的男人。所以自始至终都拒绝修复关系,态度冷淡。
这么想的话,一切都会很合理……张璇衡又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推理过程,发现了之前推理中的某个条件变得非常关键:这起案件究竟是故意杀人还是真正的过失杀人,其实重要至极。
在如今构建的推理中,吴红山的杀人动机,是寄托在一点上的:齐诗雨知道什么决不能被说出的秘密。他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才不得不杀齐诗雨灭口。
过失杀人不足以让他冒这个险。吴红山一定要是故意杀死刘小元且胁迫齐诗雨抵罪,才能最大限度构成杀死齐诗雨的充分动机。
而且齐诗雨肯定知道什么证据,能证明吴红山对刘小元是有杀人动机的。这是警方未掌握的证据,所以当年才会判断刘小元和吴红山没有过接触的。
一旦齐诗雨向警方告密,那么公安方面是一定会重新调查此案的。靠着齐诗雨的证据,也许吴红山会被再次抓起来判刑——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极重,他很可能会因此判死刑。
齐诗雨出狱后越是不愿意和他再续旧缘,吴红山就越是慌张,觉得她可能会说出真相。直到一次异常激烈的争吵后,他或许彻底陷入了慌乱之中,终日担心齐诗雨会将其告发。
这种持续发酵的恐慌,就像一颗炸弹。终于,在昨天被引爆了。
引爆它的人,就是那个追踪者。
既然如今疑点重重,就说明这卷宗里记载的事情,与真相有误。
都可能哪里出现问题?
张璇衡眼看着那卷宗,微微皱起眉头。
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这根本不是过失杀人,而是故意杀人。
第二种可能性,凶手并非齐诗雨。是吴红山下的手,然后让齐诗雨顶罪。
……抑或,两者都是。
不存在两人合力将刘小元推下桥的可能性,是因为经过现场调查桥面印记与尸首,得出了死者生前受力痕迹只有一处的结论。
卷宗上写到,齐诗雨二人和死者刘小元起争执,是因为刘小元在过桥时对齐诗雨出言撩拨。最后齐诗雨忍无可忍,想把他推到一边,却因为刘小元脚下打滑,摔下山崖。
此事的真假存疑。毕竟没其他目击者,想怎么说都行。他们大可随便将责任往刘小元身上推来尽力减少罪责,反正死人不会说话。
按照现在的思路,已经无法解开这个局了。
张璇衡盯着笔记,用笔头悬在纸上,决定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这问题:即假设卷宗中记录的全都不是事实。如此一来,能制造出更多符合现状的“秘密”。
将卷宗记载的事件记录颠倒,就会变成吴红山杀死了刘小元。而且那一推的目的,就是要致其于死地:也就是说,故意杀人。
本案的性质将一下子变得恶劣。过失致死和故意杀人的惩罚力度可是差距甚远。
那么接下来,人杀完了,吴红山肯定怂了。
他知道这事儿迟早败露,到时候落在头上的罪名一定是个故意杀人。还不如赶快将其包装为过失杀人,落个轻罪处置。
如果我们再假设齐诗雨因为某种原因为他顶罪呢?
那么……可能有这两种原因。
1:为了爱情为男朋友顶罪。
2:被胁迫去顶罪。
第一条太扯淡了,所以不算在推理范围内。而且要真是为了爱的话,在吴红山三年没来看她的情况下,怕是早就深感遭到背叛,上诉说出事实了。
那么就是第二条的情况了——齐诗雨有把柄在他手里。遭到威胁后,不得不为吴红山顶上“过失”杀人的罪名。
齐诗雨在他手里的把柄是什么?
要什么程度的把柄,才会让这个女孩宁愿为他顶罪,也不愿那把柄泄露?
不可能是齐诗雨看到过埋葬者尸体的那件事……张璇衡怎么想也不觉得这种级别的事会让她甘愿做这么大牺牲:即便是恐惧,也是有限度的。一定是什么更加切合实际的理由。
这会是什么理由?
张璇衡将这个疑点暂且搁置,因为不知道把柄的具体内容,不会过于影响接下来的推理。
如果齐诗雨是替他顶罪入狱,那么吴红山没再去看她也可以理解了。
这原因可以解释为,害怕会面过程中齐诗雨走嘴,走漏了那天的杀人真相。要知道,两个人在会面室的谈话可是全称录音录像的。
而且既然他都能让女朋友为他顶罪了,说明两个人的感情早就破裂殆尽,哪还有什么可聊的。即便聊上天,也只会尴尬无比——不用说,齐诗雨肯定是对其抱有恨意。因为情绪激动而直接说走嘴都是有可能的。
同理。接下来齐诗雨出狱后,会对吴红山不理不睬也很正常。
可问题在于,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出狱后吴红山为何还要继续纠缠她?根据警方的资料,吴红山是想和她重归于好,齐诗雨则从头到尾都坚持拒绝——这好像只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来的啊。
从旁人角度上来看,曾经是恋人的他们肯定在谈的是感情方面的事。
可如果不是呢?
觉得这种假设遇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张璇衡那沉思中的表情越发严肃了。
或者说……不止是?
也许齐诗雨和吴红山曾经真的有过真挚的感情?
资料里记载着他们曾经是对儿关系很好的情侣来着。此言应该不假。
结合推理来看,一切刚好和吴红山的证词结合,造成半真半假的局面。这才是最难让人分辨谎言的状况。
这件事不如这样看……张璇衡保留了前面的推理,以新的角度来看段齐诗雨出狱后二人的关系:既然他们曾经有过爱情,那吴红山为了自保胁迫齐诗雨为其顶罪后,说不定心里也有过后悔和愧疚,受到良心的谴责。
可在齐诗雨坐牢的这几年里,他又无论出于害怕走漏风声还是没脸面对她,都造成不敢去探望的结果。吴红山只能等齐诗雨出狱后才重新找到她,试图和她道歉,并弥补这一切——而齐诗雨自然是对他失望透顶、心灰意冷,已经根本无法再接受这个如此伤害过她的男人。所以自始至终都拒绝修复关系,态度冷淡。
这么想的话,一切都会很合理……张璇衡又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推理过程,发现了之前推理中的某个条件变得非常关键:这起案件究竟是故意杀人还是真正的过失杀人,其实重要至极。
在如今构建的推理中,吴红山的杀人动机,是寄托在一点上的:齐诗雨知道什么决不能被说出的秘密。他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才不得不杀齐诗雨灭口。
过失杀人不足以让他冒这个险。吴红山一定要是故意杀死刘小元且胁迫齐诗雨抵罪,才能最大限度构成杀死齐诗雨的充分动机。
而且齐诗雨肯定知道什么证据,能证明吴红山对刘小元是有杀人动机的。这是警方未掌握的证据,所以当年才会判断刘小元和吴红山没有过接触的。
一旦齐诗雨向警方告密,那么公安方面是一定会重新调查此案的。靠着齐诗雨的证据,也许吴红山会被再次抓起来判刑——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极重,他很可能会因此判死刑。
齐诗雨出狱后越是不愿意和他再续旧缘,吴红山就越是慌张,觉得她可能会说出真相。直到一次异常激烈的争吵后,他或许彻底陷入了慌乱之中,终日担心齐诗雨会将其告发。
这种持续发酵的恐慌,就像一颗炸弹。终于,在昨天被引爆了。
引爆它的人,就是那个追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