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皇宫深夜论策
赵硕,乔安国、黄石三位朝中老臣加重臣,被太监在半夜三更吵醒,心情本身就非常不好,可是皇帝命令不得不来御书房。
三人在宫外同时碰头,他们惊讶的同时说道:“你们也被陛下叫来了。”
看到自己的政敌们都来了,心情瞬间好多了,只要不是自己一个受罪,有人陪伴,更是政敌和自己一样,那他们的心情就会恢复。
三人在城门口见到了等候他们常德,同时走了过去,四人相互拱手问好。
他们三个不会看不起常德,那可是身边的红人,有时候他知道的可是比他们多呢。
乔安国问道:“常总管,你知道陛下要我们三更半夜前来,所谓何事?”
常德摇摇头道:“山东有消息了,所以陛下想要找三位大人想想对策。”
“多谢常总管。”乔安国谢道。
“好了,三位大人也别道谢了,快点进去吧,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常德催促道。
“走,走走。”
三人马不停蹄的快速来道御书房,常德通禀一声吼,赵硕三人就进了御书房。
诸葛正我见到三人说道:“三位爱卿三更半夜让你们来,不会怨恨朕吧?”
三人同时心道:“哪敢呢?除非大家活得不耐烦了。”
嘴中却道:“不敢,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怎么敢怨恨陛下呢?”
诸葛正我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
赵硕笑道:“陛下深夜叫微臣等人过来,一定有要事相商吧?”
诸葛正我立马说道:“没错,山东来信,而且是八百里加急,所以朕想和各位爱卿商谈一下,我们接下来要如何做。”
常德将八百里加急递给了赵硕,赵硕看完后,又递给了乔安国,乔安国看完后又递给了黄石。
黄石看完内容后,将八百里加急交还给常德,常德再将它方正诸葛正我的桌子上。
看着三位处变不惊的诸葛正我,问道:“三位爱卿,八百里加急看过了,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
黄石说道:“陛下,这件事听起来太骇人听闻了,从契丹手里救回百姓,微臣不太相信。”
乔安国说道:“陛下,写这份八百里加急的是何人?方正吗?可信度高吗?”
诸葛正我没有想到这份八百里加急会得到两个丞相的质疑,这让他非常恼火,不过面上依旧非常平静,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心里活动。
他问赵硕:“太师,你怎么看?”
赵硕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数十万百姓将从新回到我大武国。”
终于听到让自己高兴的了,诸葛正我还没有开口,坐在赵硕旁边的黄石开口道:“太师此言是说方正一定会将那些被俘虏的百姓救回来?”
赵硕点头道:“黄相说的没错。老夫就是这么认为的。”
“哈哈……真是太好笑了。本相真不知道太师怎么那么肯定方正一定会救回数十万百姓?”黄石笑道。
赵说自信万分的说道:“黄相难道忘记了,方正前不久已经创造过一次奇迹了。”
黄石怎么可能会忘记呢,不,应该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忘记,在山东聊城,方正只用区区五万士兵,和一群百姓就将契丹的十万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可以说是武国最兴奋的事情,也是近几百年来最振奋人心的大事,消息一传入京城,可是引起了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的质疑。
不过他们很快得到了自己在山东的势力的消息,一个个都证实了方正真的用五万守军打败了十万契丹骑兵的事情。
这对一直饱受欺压的武国来说,确实是奇迹。
黄石明白赵硕的意思,说道:“就算方正已经创造了奇迹,但是也不可能次次创造奇迹。
陛下,老臣认为方正私自派遣军队进入契丹女真部,中途一定会经过契丹完颜部的领地,如果因此让完颜部对我国开战,那我们可能要遭受契丹女真部和完颜部两部的怒火。
我们应该首先准备好迎战他们的准备。”
诸葛正我陷入沉思,他十分相信方正一定会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可是他同时认为黄石的话也没有错,万一完颜部和女真部同时对付武国,这也不是小事。
他沉声问道:“乔爱卿,你认为呢?”
乔安国拱手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不管方正有没有救到人,我们都要做好跟契丹开战的准备。”
“陛下。”赵硕说道:“老臣相信方正不可能没有想到过一旦救出百姓后,山东将面临契丹女真部和完颜部两部的抱负。”
乔安国狐疑道:“太师真的这么看好方正?”
赵硕说道:“只要乔相也能做出方正一样的壮举,那么老夫也能毫无理由的相信你。”
赵硕的话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乔安国没有方正这 样的本事,所以你不能怪我经常不信任你。
乔安国当然听出了赵硕话中另外一个意思,脸色阴沉,道:“赵太师的意思,朝廷根本不需要作出任何的准备,只要迎接数十万百姓归来即可?”
赵硕点头道:“老夫就是这么想的。陛下,老臣认为方正既然打算救人,那么就一定做好和契丹开战的准备。
确切的说道,经过上次的聊城守城一战,契丹打败而逃后,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即使方正没有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难道契丹就会善罢甘休?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是契丹人,从来都是他们让别人吃亏的主。
上次我们得到打胜仗的消息后,一致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方正能守住一次,就能守住两次,三次,所以根本没有担心过什么。
为什么今日听闻方正救的百姓,就开始担心契丹会派遣大军对付方正?
老臣对此很不了解,想要问下乔相和黄相。”
诸葛正我看着乔安国和黄石,心头非常不悦,不是说他讨厌他们,都是自己的臣子,他一视同仁。
不过让他不爽的事,他们面对契丹,就是强势不起来,唯独,这让自己这个一心想要超越列祖列宗,当个千古一帝的皇帝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
所以他才会启用方正这个让他一直带来惊喜的少年,一个他认为能在朝中引起水波涟漪的少年奇才。
于是他问道:“乔爱卿,黄爱卿,你们两个对于太师的问题有什么要说的吗?”
乔安国站起来说道:“陛下,这件事如果是单单方正守住聊城,并打败了十万契丹骑兵,那么契丹为了面子,不会出动太多的军队。
然而得知朝廷有一支可以自由出入他们过境的军队,试想一下他们会不会派出大军去剿灭这支可能会威胁他们的军队?
太师你认为呢?”
赵硕眉头一皱,整个人开始陷入沉思,乔安国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可是他觉得方正也不可能作出鲁莽之事,有实力应该保存才是,不可能暴露出来。
黄石在一旁开口道:“陛下,这件事有两个可能,一是方正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才会去救人。
二就是他可能只是救人心切,完全没有考虑过后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么应付这个后果。”
诸葛正我说道:“那依照黄爱卿和乔爱卿之的话,你们已经完全认同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准确性,也同时认为方正能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
“这……”
两个丞相瞬间懵逼了,他们觉得自己被赵硕给绕进去了,明明说的是方正不可能成功救出百姓的,现在变成方正一定会救出百姓,同时山东会遭受契丹大军的进攻的事。
这不就是变相的承认了方正的能力,那就是说当初我们阻止皇帝让方正当这个山东都督那是大错特错了。
如果是平常,这要是错了也就错了,跟皇帝认个错就行。但是现在不行,因为这不代表他们自己的错,而是代表自己一个派系的错。
诸葛正我得意的看着脸色变成猪肝色的两个臣子,开口说道:“既然三位爱卿都认同方正能将百姓救回来,那么我们就想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赵硕说道:“陛下,聊城和德州两城经此一役导致元气大伤,并且山东将会成为战火之地,所以老臣认为应该给予整个山东减免十年的赋税。”
“十年?赵太师未免太多了吧?本相认为三年足矣。”乔安国说道。
黄石拱手道:“陛下老臣赞同乔相所言,而且朝廷应该立刻派遣大军前往山东支援。”
“老臣认为不用派遣大军支援,只要给予方正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就足矣。”赵硕说道。
黄石站起来说道:“太师为何那么看好方正,难道不怕山东被契丹所占领吗?”
赵硕笑道:“那是因为,方正在担任山东都督的时候说过,一定要收复河北,他目前还没有做到,怎么可能就轻易被契丹给打败。”
“荒谬,陛下老臣建议朝廷派兵支援。”黄石说道。
乔安国也赞同道:“老臣赞同黄相所奏。”
赵硕,乔安国、黄石三位朝中老臣加重臣,被太监在半夜三更吵醒,心情本身就非常不好,可是皇帝命令不得不来御书房。
三人在宫外同时碰头,他们惊讶的同时说道:“你们也被陛下叫来了。”
看到自己的政敌们都来了,心情瞬间好多了,只要不是自己一个受罪,有人陪伴,更是政敌和自己一样,那他们的心情就会恢复。
三人在城门口见到了等候他们常德,同时走了过去,四人相互拱手问好。
他们三个不会看不起常德,那可是身边的红人,有时候他知道的可是比他们多呢。
乔安国问道:“常总管,你知道陛下要我们三更半夜前来,所谓何事?”
常德摇摇头道:“山东有消息了,所以陛下想要找三位大人想想对策。”
“多谢常总管。”乔安国谢道。
“好了,三位大人也别道谢了,快点进去吧,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常德催促道。
“走,走走。”
三人马不停蹄的快速来道御书房,常德通禀一声吼,赵硕三人就进了御书房。
诸葛正我见到三人说道:“三位爱卿三更半夜让你们来,不会怨恨朕吧?”
三人同时心道:“哪敢呢?除非大家活得不耐烦了。”
嘴中却道:“不敢,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怎么敢怨恨陛下呢?”
诸葛正我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
赵硕笑道:“陛下深夜叫微臣等人过来,一定有要事相商吧?”
诸葛正我立马说道:“没错,山东来信,而且是八百里加急,所以朕想和各位爱卿商谈一下,我们接下来要如何做。”
常德将八百里加急递给了赵硕,赵硕看完后,又递给了乔安国,乔安国看完后又递给了黄石。
黄石看完内容后,将八百里加急交还给常德,常德再将它方正诸葛正我的桌子上。
看着三位处变不惊的诸葛正我,问道:“三位爱卿,八百里加急看过了,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
黄石说道:“陛下,这件事听起来太骇人听闻了,从契丹手里救回百姓,微臣不太相信。”
乔安国说道:“陛下,写这份八百里加急的是何人?方正吗?可信度高吗?”
诸葛正我没有想到这份八百里加急会得到两个丞相的质疑,这让他非常恼火,不过面上依旧非常平静,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心里活动。
他问赵硕:“太师,你怎么看?”
赵硕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数十万百姓将从新回到我大武国。”
终于听到让自己高兴的了,诸葛正我还没有开口,坐在赵硕旁边的黄石开口道:“太师此言是说方正一定会将那些被俘虏的百姓救回来?”
赵硕点头道:“黄相说的没错。老夫就是这么认为的。”
“哈哈……真是太好笑了。本相真不知道太师怎么那么肯定方正一定会救回数十万百姓?”黄石笑道。
赵说自信万分的说道:“黄相难道忘记了,方正前不久已经创造过一次奇迹了。”
黄石怎么可能会忘记呢,不,应该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忘记,在山东聊城,方正只用区区五万士兵,和一群百姓就将契丹的十万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可以说是武国最兴奋的事情,也是近几百年来最振奋人心的大事,消息一传入京城,可是引起了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的质疑。
不过他们很快得到了自己在山东的势力的消息,一个个都证实了方正真的用五万守军打败了十万契丹骑兵的事情。
这对一直饱受欺压的武国来说,确实是奇迹。
黄石明白赵硕的意思,说道:“就算方正已经创造了奇迹,但是也不可能次次创造奇迹。
陛下,老臣认为方正私自派遣军队进入契丹女真部,中途一定会经过契丹完颜部的领地,如果因此让完颜部对我国开战,那我们可能要遭受契丹女真部和完颜部两部的怒火。
我们应该首先准备好迎战他们的准备。”
诸葛正我陷入沉思,他十分相信方正一定会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可是他同时认为黄石的话也没有错,万一完颜部和女真部同时对付武国,这也不是小事。
他沉声问道:“乔爱卿,你认为呢?”
乔安国拱手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不管方正有没有救到人,我们都要做好跟契丹开战的准备。”
“陛下。”赵硕说道:“老臣相信方正不可能没有想到过一旦救出百姓后,山东将面临契丹女真部和完颜部两部的抱负。”
乔安国狐疑道:“太师真的这么看好方正?”
赵硕说道:“只要乔相也能做出方正一样的壮举,那么老夫也能毫无理由的相信你。”
赵硕的话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乔安国没有方正这 样的本事,所以你不能怪我经常不信任你。
乔安国当然听出了赵硕话中另外一个意思,脸色阴沉,道:“赵太师的意思,朝廷根本不需要作出任何的准备,只要迎接数十万百姓归来即可?”
赵硕点头道:“老夫就是这么想的。陛下,老臣认为方正既然打算救人,那么就一定做好和契丹开战的准备。
确切的说道,经过上次的聊城守城一战,契丹打败而逃后,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即使方正没有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难道契丹就会善罢甘休?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是契丹人,从来都是他们让别人吃亏的主。
上次我们得到打胜仗的消息后,一致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方正能守住一次,就能守住两次,三次,所以根本没有担心过什么。
为什么今日听闻方正救的百姓,就开始担心契丹会派遣大军对付方正?
老臣对此很不了解,想要问下乔相和黄相。”
诸葛正我看着乔安国和黄石,心头非常不悦,不是说他讨厌他们,都是自己的臣子,他一视同仁。
不过让他不爽的事,他们面对契丹,就是强势不起来,唯独,这让自己这个一心想要超越列祖列宗,当个千古一帝的皇帝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
所以他才会启用方正这个让他一直带来惊喜的少年,一个他认为能在朝中引起水波涟漪的少年奇才。
于是他问道:“乔爱卿,黄爱卿,你们两个对于太师的问题有什么要说的吗?”
乔安国站起来说道:“陛下,这件事如果是单单方正守住聊城,并打败了十万契丹骑兵,那么契丹为了面子,不会出动太多的军队。
然而得知朝廷有一支可以自由出入他们过境的军队,试想一下他们会不会派出大军去剿灭这支可能会威胁他们的军队?
太师你认为呢?”
赵硕眉头一皱,整个人开始陷入沉思,乔安国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可是他觉得方正也不可能作出鲁莽之事,有实力应该保存才是,不可能暴露出来。
黄石在一旁开口道:“陛下,这件事有两个可能,一是方正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才会去救人。
二就是他可能只是救人心切,完全没有考虑过后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么应付这个后果。”
诸葛正我说道:“那依照黄爱卿和乔爱卿之的话,你们已经完全认同这份八百里加急的准确性,也同时认为方正能将数十万百姓救回来?”
“这……”
两个丞相瞬间懵逼了,他们觉得自己被赵硕给绕进去了,明明说的是方正不可能成功救出百姓的,现在变成方正一定会救出百姓,同时山东会遭受契丹大军的进攻的事。
这不就是变相的承认了方正的能力,那就是说当初我们阻止皇帝让方正当这个山东都督那是大错特错了。
如果是平常,这要是错了也就错了,跟皇帝认个错就行。但是现在不行,因为这不代表他们自己的错,而是代表自己一个派系的错。
诸葛正我得意的看着脸色变成猪肝色的两个臣子,开口说道:“既然三位爱卿都认同方正能将百姓救回来,那么我们就想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赵硕说道:“陛下,聊城和德州两城经此一役导致元气大伤,并且山东将会成为战火之地,所以老臣认为应该给予整个山东减免十年的赋税。”
“十年?赵太师未免太多了吧?本相认为三年足矣。”乔安国说道。
黄石拱手道:“陛下老臣赞同乔相所言,而且朝廷应该立刻派遣大军前往山东支援。”
“老臣认为不用派遣大军支援,只要给予方正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就足矣。”赵硕说道。
黄石站起来说道:“太师为何那么看好方正,难道不怕山东被契丹所占领吗?”
赵硕笑道:“那是因为,方正在担任山东都督的时候说过,一定要收复河北,他目前还没有做到,怎么可能就轻易被契丹给打败。”
“荒谬,陛下老臣建议朝廷派兵支援。”黄石说道。
乔安国也赞同道:“老臣赞同黄相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