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裴青与齐孝侯爆发冲突的同时, 位于青石巷的信国公府内, 暗七正恭敬地为杨缱承上一封回信。
一目十行地扫完信中内容,杨缱面露喜色,珍惜地将书信收好,亲自上前将暗七扶起,“您一路辛苦了。三日的路程, 您只用了一日一夜便带来我需要的消息, 阿离在这里谢过姐姐。”
暗七不敢受她的礼,侧身避过, “小姐切莫折煞属下,此乃本职。”
昨日离开笔墨轩之前, 杨缱亲自书信一封交于暗七,命其送往涿县。原以为还要再等一日才能收到回信, 却不想暗七竟回来的这般快。
“你去时,先生可好?”杨缱问。
暗七拱手, “雎老先生精神隽烁,奕奕神采, 属下去时, 老先生正带着学生锄草。”
……锄、锄草?杨缱愣了愣,洒然一笑,“先生果真洒脱之人。”
提起那位老先生, 连暗七这个武人都觉得对方着实超脱而高然, “先生看过小姐的亲笔信后便断言属下来自信国公府, 并应下了小姐之请, 还让属下带话,言曰离京多年,也是时候考校考校学生了。属下离开前,老先生也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听到考校二字,杨缱面色僵了僵,但很快又释然,“他老人家身体康健,耳聪目明,外祖与师父若是知道,定然也是高兴的。”
“白露。”她又唤道,“将雎老先生进京的消息送去南苑书房,便说三日后毓秀台论礼老先生也会参加。”
白露脆生生地应下,却在出门时悄悄把玲珑拉到一旁,“姐姐,毓秀台论礼是什么?”
玲珑掩唇轻笑,“就是论礼呗,跟小姐筛考文试那会差不多,三年一届,由南苑书房广邀天下文士大儒相聚一堂,探讨学问的。算算时日,今年也是时候了。”
白露似懂非懂,“上一次小姐也参加了吗?”
玲珑摇头,“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场合,三年前小姐才多大?不过今年小姐定然是有资格参加的,南苑书房的每个夫子都有请柬,咱们小姐入南苑书房讲学的第二日,请柬就送到府上了。”
“感觉好厉害。”白露不明觉厉。
玲珑心有戚戚地点头。
“那雎老先生又是谁?”白露又问。
“老先生是当世大儒,也是咱们小姐的恩师,同温师一样,也是当年王老太爷为小姐请的老师。只不过老先生从未入府,小姐是被王老太爷带着上门求学的,当年,老先生是谢家卓少爷的西席先生。”玲珑答。
白露不自觉张大了嘴巴。
师兄妹,还真不愧是师兄妹……
“只不过当年谢家出事之后,老先生便归隐了,这些年一直未曾入京。”玲珑说到这里,也有些黯然,“好了,这些都是旧事,你知晓便好,莫要在小姐面前提,免得小姐伤情。”
听闻雎老先生要入京,惊鸿院里,杨绪尘讶异地抬头,“消息属实?”
落秋点头,“是小姐让玲珑来传的信,当是无误。”
杨绪尘顿时笑起来,“还真是要搞个大动静啊。”
回想起昨日笔墨轩里的谈话,他饶有兴致地开口,“看来我们阿离心中早就有章程了。也好,近来外面那些蜚语确惹她不快,能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反击,是好事。派人去迎雎老先生,务必打点好先生住行,老先生大抵会在京城小住一段时日。”
落秋当即下去安排。
待忙了一圈回来,落秋顺带将杨绪尘的药一并端了进来,瞧见自家主子正提笔在纸上写些什么,不由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一长串的名单。
他打小跟在杨绪尘身边,年纪虽不大,见识却广,小时候也是被杨家悉心教导过的。看清了纸上的名单,落秋只觉心头重重一跳——上面的每一人,单拎出来可都是名声振振的学者。
“主子,这是?”落秋不由出声。
“毓秀台论礼的名单。”杨绪尘头也不抬地答。
名单里面一半是南苑书房的夫子们,另外一半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其中尤以江南人士居多。不过想想也该是如此,那里遍地是书院,代代出人才,许多有资格入南苑书房讲学、却不愿身居京城的人,大多都在江南地界。
“毓秀台论礼是惯例,请柬去年开始便陆续寄出,但每年所论之引子,却是要等论礼当日才知晓。不过这次嘛……”杨绪尘一边写着,似闲谈般说起,“你们小姐呀,这次看来是要以势压人了,也不知是跟谁学坏的。”
落秋听得一头雾水。以势压人?这词放在四小姐头上合适吗?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小姐仗着身份胡来过呢。要说这京城谁能熟练运用以势压人,难道不该是燕亲王府那位?
……欸?
“行了。”杨绪尘落下笔,“照着这名单,给每位先生准备一份薄礼,等论礼结束后再送,送的时候无需秉明身份。”
落秋只觉脑子有点不够用。
杨绪尘却仿佛瞧出了他的不解,多解释了一句,“是赔礼。”
落秋:“……”
还是不懂!
不过很快,落秋便明白了自家世子的哑谜是何意。
三日后,当论礼的辩题出现时,人满为患的毓秀台上下,无论是打算摩拳擦掌一展才学的,还是前来围观的,都一片哗然。
辩题很简单,却在说出来的一瞬间,被无数有心人联想到了近日京城的风波。
嫡庶。
此题一出,不知多少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同样在毓秀台围观的杨绪丰、杨绪冉身上。因为据说,此次的辩题是由南苑书房新晋夫子——明城县君杨缱提出的。
“……玩大了。”杨绪冉只觉自己头皮都在发麻,说出口的话都带着不自觉的颤抖,“阿离是不是跟我有仇?是不是明天开始,全京城的人都要猜二哥与我要踩大哥上位,信国公府内斗激烈了?”
毓秀台位于京郊,东临定水,背靠香茗山,与北边的凤凰台一南一北相互辉映,乃天下最负盛名之地其一。据说最早毓秀台为天下闻名,乃是因数朝以前、乱世之时,两位后来的传世大儒曾在此爆发过一场被后世之人经久传唱的辩学。自那以后,毓秀台仿佛成了一个标杆,成为了学者们齐聚论学之地,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瞻仰。
不知何时,毓秀台论学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从这里说出去的话,不用多久便能传遍天下人之耳,甚至还有学子不拜文曲星而拜毓秀台,只为沾染千年来从这里一战成名之人的横溢才气。
毓秀台论礼乃盛举,是君主开明、国家繁盛、文治天下的标志,今日的毓秀台至少有上万人在场,就连皇帝陛下都坐在看台之上,论题一出,文武百官的目光都齐刷刷望向杨霖。而杨绪冉的话也同样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主座看台。
杨相公多年来练就的铜皮铁骨水泼不进之技在这一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目不斜背不弯,任凭打量而不改色。
杨家兄弟都坐在离毓秀台最近之处,杨绪尘差点被杨绪冉这话气笑了,不轻不重地一脚踹过去,凉凉道,“好啊,就让为兄看看你的能耐?”
“快饶了我吧。”杨绪冉就差跪地求饶了。
“大哥快别逗我们了。”杨绪丰的表情也十分精彩,“有这能耐,早干嘛去了。是不是阿离在影射什么?”
杨绪尘玩够了,总算收起恶劣,意味深长地开口,“还能影射什么?这毓秀台论礼,论的可都是时下最热闹的事。”
绪丰、绪冉兄弟俩愣了愣,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瞧出了某种真相。杨绪冉嘶嘶倒吸凉气,算得上幸灾乐祸了,“这是要把人往死里踩啊?”
杨绪尘笑得轻描淡写,“那又如何?又不犯忌讳。”
兄弟之间的对话很快便传到了主座看台,皇帝又气又笑地拿手点了点杨霖,意外地没有多言。许多人这时候也回过了味,望向杨霖的目光极尽复杂,也有不少人,联想到近日京里的热闹事,望向裴陈两家的眼神——多数在看齐孝侯府——格外意味深长。
嫡庶话题向来敏感,尽管国法家规对此都有严格规定,但架不住皇家本身就是个乱七八糟的大染缸,从古至今,夺嫡上位的不知有多少。可巧就巧在,大魏朝自高祖皇帝开始,还真没闹出过这等让人诟病之事——高祖皇帝乱世起兵,乃真英雄,推翻前朝统治是民心所向。之后武帝、平帝、乃至当今圣上,也都是储君之身登基,如今的东宫太子同样也是皇后正经嫡子,宠妾灭妻之事也未有过,每一任皇后后来都成了太后。
这个命题,还真没犯什么皇家忌讳。
换句话说,犯的是谁家忌讳,谁自己心情清楚。
“你就不怕真闹出冉小子说的家宅不宁?”老皇帝好笑地问杨霖。
“家风清正者,自有其规矩所在,身正不怕影斜,微臣怕什么?”杨霖老神在在地答。
老皇帝嗤笑了一声不语,目光转向几个皇子,“你们怎么看?”
太子季珪这会被突如其来的馅饼砸个正着,心中又惊又喜又不敢置信。按理说他与杨家关系不怎么好,还得罪过杨绪尘等人,虽然这个论题可能本意不是在助他,但架不住有心人的脑补不是?这论题对他简直百利无一害啊!
听到父皇问话,季珪硬是压下了唇角的笑意,恭敬答道,“历来论礼皆论的是正统,儿子有幸围观一场,定虚心受教。”
说完,还破天荒地朝杨相公和善一笑。
结果杨相公面无表情地瞥他一眼,扭开了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子“别自作多情”的意味。
太子:“……”
老皇帝虽然也觉得这个辩题有些敏感意味,但架不住出题的是杨缱,一心的疑惑都化成了好笑。这个小姑娘在他看来,就是个两耳不闻政事的小学究,一身的好学问全部投身给了孔孟,信国公府全家上下、除了年纪还小的杨绾,都是天生的政客,偏偏到她这里却像哑了火。
皇帝也不傻,当然也嗅出了那么点意味,飘向齐孝侯府方向的视线都多了几分看好戏的意味。想到杨缱乃南苑十八子出身,便也理解了她为同窗好友打抱不平的想法。
“这辩题,可不像是众位先生们的喜好啊,这些先生们可不都是嫡子。”苏怀远苏相公闲谈般开口,“连雎老先生这等当世大儒都来了,看来明城县君果真面子极大啊。”
这话说的夹枪带棒,但杨霖依旧八风不动,反而众人看过来时,很是直白地道,“嗯,她以势压人了。”
众人:???
“哦?爱卿此话从何说起?”老皇帝好奇道。
杨霖拱了拱手,半真半假地开口,“说来惭愧,微臣这女儿也不知是受谁点拨开了窍,居然威胁山长大人与众夫子,若不选这个命题,她就在山门前哭鼻子耍无赖,仗着长辈面子写信给几位先生,让他们放弃毓秀台论礼,还放言,若不应她,就让老夫带犬子挨个上门去与人谈心。她大哥身子骨还未好全,哪个夫子忍心这般折腾他?”
“就连雎老先生,她也是连哄带骗,仗着老先生与温解意温大师生前乃至交,央着人答应的。”杨霖看起来颇为羞愧,“皇上有所不知,雎老先生当年乃家中庶子,生父早亡,生母病故,唯有嫡母拉扯他成人。老先生正身守礼,嫡母去世后为其守了三年长孝,并在出孝后善待嫡兄,扶养嫡妹,直至二人寿终正寝。此在当时也被传为一时美谈。此次若非看在臣这女儿乃温师关门弟子,怕是也不会轻易辩此题。”
所有人:“……”
这个套路,怎么清奇中透着股熟悉的讨打?
杨霖说完,干咳了一声,突然对表情略不自在的燕亲王道,“王爷,往后还请约束令郎一二,莫要教坏了人。”
老皇帝顿时明白过来,当即爆出一阵大笑。
燕亲王抽着嘴角,狠狠瞪了一眼杨霖。其他人也多少想起了那件往事。
几年前,景小王爷不知为何与裴家二子起了冲突,二话不说把人挂上了东城墙。事后不仅不反省,还倒打一耙说对方欺负了自己,放言若不给他磕头道歉,就要拉着他父王上门讨说法。
彼时燕亲王刚好回京,不问三七二十一便断定自家儿子受了委屈,还真带人找上了齐孝侯府,险些和齐孝侯在勤政殿上演一场全武行。
无言以对的燕亲王:“……”
你闺女任性关我屁事!
好气。
一目十行地扫完信中内容,杨缱面露喜色,珍惜地将书信收好,亲自上前将暗七扶起,“您一路辛苦了。三日的路程, 您只用了一日一夜便带来我需要的消息, 阿离在这里谢过姐姐。”
暗七不敢受她的礼,侧身避过, “小姐切莫折煞属下,此乃本职。”
昨日离开笔墨轩之前, 杨缱亲自书信一封交于暗七,命其送往涿县。原以为还要再等一日才能收到回信, 却不想暗七竟回来的这般快。
“你去时,先生可好?”杨缱问。
暗七拱手, “雎老先生精神隽烁,奕奕神采, 属下去时, 老先生正带着学生锄草。”
……锄、锄草?杨缱愣了愣,洒然一笑,“先生果真洒脱之人。”
提起那位老先生, 连暗七这个武人都觉得对方着实超脱而高然, “先生看过小姐的亲笔信后便断言属下来自信国公府, 并应下了小姐之请, 还让属下带话,言曰离京多年,也是时候考校考校学生了。属下离开前,老先生也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听到考校二字,杨缱面色僵了僵,但很快又释然,“他老人家身体康健,耳聪目明,外祖与师父若是知道,定然也是高兴的。”
“白露。”她又唤道,“将雎老先生进京的消息送去南苑书房,便说三日后毓秀台论礼老先生也会参加。”
白露脆生生地应下,却在出门时悄悄把玲珑拉到一旁,“姐姐,毓秀台论礼是什么?”
玲珑掩唇轻笑,“就是论礼呗,跟小姐筛考文试那会差不多,三年一届,由南苑书房广邀天下文士大儒相聚一堂,探讨学问的。算算时日,今年也是时候了。”
白露似懂非懂,“上一次小姐也参加了吗?”
玲珑摇头,“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场合,三年前小姐才多大?不过今年小姐定然是有资格参加的,南苑书房的每个夫子都有请柬,咱们小姐入南苑书房讲学的第二日,请柬就送到府上了。”
“感觉好厉害。”白露不明觉厉。
玲珑心有戚戚地点头。
“那雎老先生又是谁?”白露又问。
“老先生是当世大儒,也是咱们小姐的恩师,同温师一样,也是当年王老太爷为小姐请的老师。只不过老先生从未入府,小姐是被王老太爷带着上门求学的,当年,老先生是谢家卓少爷的西席先生。”玲珑答。
白露不自觉张大了嘴巴。
师兄妹,还真不愧是师兄妹……
“只不过当年谢家出事之后,老先生便归隐了,这些年一直未曾入京。”玲珑说到这里,也有些黯然,“好了,这些都是旧事,你知晓便好,莫要在小姐面前提,免得小姐伤情。”
听闻雎老先生要入京,惊鸿院里,杨绪尘讶异地抬头,“消息属实?”
落秋点头,“是小姐让玲珑来传的信,当是无误。”
杨绪尘顿时笑起来,“还真是要搞个大动静啊。”
回想起昨日笔墨轩里的谈话,他饶有兴致地开口,“看来我们阿离心中早就有章程了。也好,近来外面那些蜚语确惹她不快,能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反击,是好事。派人去迎雎老先生,务必打点好先生住行,老先生大抵会在京城小住一段时日。”
落秋当即下去安排。
待忙了一圈回来,落秋顺带将杨绪尘的药一并端了进来,瞧见自家主子正提笔在纸上写些什么,不由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一长串的名单。
他打小跟在杨绪尘身边,年纪虽不大,见识却广,小时候也是被杨家悉心教导过的。看清了纸上的名单,落秋只觉心头重重一跳——上面的每一人,单拎出来可都是名声振振的学者。
“主子,这是?”落秋不由出声。
“毓秀台论礼的名单。”杨绪尘头也不抬地答。
名单里面一半是南苑书房的夫子们,另外一半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其中尤以江南人士居多。不过想想也该是如此,那里遍地是书院,代代出人才,许多有资格入南苑书房讲学、却不愿身居京城的人,大多都在江南地界。
“毓秀台论礼是惯例,请柬去年开始便陆续寄出,但每年所论之引子,却是要等论礼当日才知晓。不过这次嘛……”杨绪尘一边写着,似闲谈般说起,“你们小姐呀,这次看来是要以势压人了,也不知是跟谁学坏的。”
落秋听得一头雾水。以势压人?这词放在四小姐头上合适吗?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小姐仗着身份胡来过呢。要说这京城谁能熟练运用以势压人,难道不该是燕亲王府那位?
……欸?
“行了。”杨绪尘落下笔,“照着这名单,给每位先生准备一份薄礼,等论礼结束后再送,送的时候无需秉明身份。”
落秋只觉脑子有点不够用。
杨绪尘却仿佛瞧出了他的不解,多解释了一句,“是赔礼。”
落秋:“……”
还是不懂!
不过很快,落秋便明白了自家世子的哑谜是何意。
三日后,当论礼的辩题出现时,人满为患的毓秀台上下,无论是打算摩拳擦掌一展才学的,还是前来围观的,都一片哗然。
辩题很简单,却在说出来的一瞬间,被无数有心人联想到了近日京城的风波。
嫡庶。
此题一出,不知多少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同样在毓秀台围观的杨绪丰、杨绪冉身上。因为据说,此次的辩题是由南苑书房新晋夫子——明城县君杨缱提出的。
“……玩大了。”杨绪冉只觉自己头皮都在发麻,说出口的话都带着不自觉的颤抖,“阿离是不是跟我有仇?是不是明天开始,全京城的人都要猜二哥与我要踩大哥上位,信国公府内斗激烈了?”
毓秀台位于京郊,东临定水,背靠香茗山,与北边的凤凰台一南一北相互辉映,乃天下最负盛名之地其一。据说最早毓秀台为天下闻名,乃是因数朝以前、乱世之时,两位后来的传世大儒曾在此爆发过一场被后世之人经久传唱的辩学。自那以后,毓秀台仿佛成了一个标杆,成为了学者们齐聚论学之地,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瞻仰。
不知何时,毓秀台论学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从这里说出去的话,不用多久便能传遍天下人之耳,甚至还有学子不拜文曲星而拜毓秀台,只为沾染千年来从这里一战成名之人的横溢才气。
毓秀台论礼乃盛举,是君主开明、国家繁盛、文治天下的标志,今日的毓秀台至少有上万人在场,就连皇帝陛下都坐在看台之上,论题一出,文武百官的目光都齐刷刷望向杨霖。而杨绪冉的话也同样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主座看台。
杨相公多年来练就的铜皮铁骨水泼不进之技在这一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目不斜背不弯,任凭打量而不改色。
杨家兄弟都坐在离毓秀台最近之处,杨绪尘差点被杨绪冉这话气笑了,不轻不重地一脚踹过去,凉凉道,“好啊,就让为兄看看你的能耐?”
“快饶了我吧。”杨绪冉就差跪地求饶了。
“大哥快别逗我们了。”杨绪丰的表情也十分精彩,“有这能耐,早干嘛去了。是不是阿离在影射什么?”
杨绪尘玩够了,总算收起恶劣,意味深长地开口,“还能影射什么?这毓秀台论礼,论的可都是时下最热闹的事。”
绪丰、绪冉兄弟俩愣了愣,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瞧出了某种真相。杨绪冉嘶嘶倒吸凉气,算得上幸灾乐祸了,“这是要把人往死里踩啊?”
杨绪尘笑得轻描淡写,“那又如何?又不犯忌讳。”
兄弟之间的对话很快便传到了主座看台,皇帝又气又笑地拿手点了点杨霖,意外地没有多言。许多人这时候也回过了味,望向杨霖的目光极尽复杂,也有不少人,联想到近日京里的热闹事,望向裴陈两家的眼神——多数在看齐孝侯府——格外意味深长。
嫡庶话题向来敏感,尽管国法家规对此都有严格规定,但架不住皇家本身就是个乱七八糟的大染缸,从古至今,夺嫡上位的不知有多少。可巧就巧在,大魏朝自高祖皇帝开始,还真没闹出过这等让人诟病之事——高祖皇帝乱世起兵,乃真英雄,推翻前朝统治是民心所向。之后武帝、平帝、乃至当今圣上,也都是储君之身登基,如今的东宫太子同样也是皇后正经嫡子,宠妾灭妻之事也未有过,每一任皇后后来都成了太后。
这个命题,还真没犯什么皇家忌讳。
换句话说,犯的是谁家忌讳,谁自己心情清楚。
“你就不怕真闹出冉小子说的家宅不宁?”老皇帝好笑地问杨霖。
“家风清正者,自有其规矩所在,身正不怕影斜,微臣怕什么?”杨霖老神在在地答。
老皇帝嗤笑了一声不语,目光转向几个皇子,“你们怎么看?”
太子季珪这会被突如其来的馅饼砸个正着,心中又惊又喜又不敢置信。按理说他与杨家关系不怎么好,还得罪过杨绪尘等人,虽然这个论题可能本意不是在助他,但架不住有心人的脑补不是?这论题对他简直百利无一害啊!
听到父皇问话,季珪硬是压下了唇角的笑意,恭敬答道,“历来论礼皆论的是正统,儿子有幸围观一场,定虚心受教。”
说完,还破天荒地朝杨相公和善一笑。
结果杨相公面无表情地瞥他一眼,扭开了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子“别自作多情”的意味。
太子:“……”
老皇帝虽然也觉得这个辩题有些敏感意味,但架不住出题的是杨缱,一心的疑惑都化成了好笑。这个小姑娘在他看来,就是个两耳不闻政事的小学究,一身的好学问全部投身给了孔孟,信国公府全家上下、除了年纪还小的杨绾,都是天生的政客,偏偏到她这里却像哑了火。
皇帝也不傻,当然也嗅出了那么点意味,飘向齐孝侯府方向的视线都多了几分看好戏的意味。想到杨缱乃南苑十八子出身,便也理解了她为同窗好友打抱不平的想法。
“这辩题,可不像是众位先生们的喜好啊,这些先生们可不都是嫡子。”苏怀远苏相公闲谈般开口,“连雎老先生这等当世大儒都来了,看来明城县君果真面子极大啊。”
这话说的夹枪带棒,但杨霖依旧八风不动,反而众人看过来时,很是直白地道,“嗯,她以势压人了。”
众人:???
“哦?爱卿此话从何说起?”老皇帝好奇道。
杨霖拱了拱手,半真半假地开口,“说来惭愧,微臣这女儿也不知是受谁点拨开了窍,居然威胁山长大人与众夫子,若不选这个命题,她就在山门前哭鼻子耍无赖,仗着长辈面子写信给几位先生,让他们放弃毓秀台论礼,还放言,若不应她,就让老夫带犬子挨个上门去与人谈心。她大哥身子骨还未好全,哪个夫子忍心这般折腾他?”
“就连雎老先生,她也是连哄带骗,仗着老先生与温解意温大师生前乃至交,央着人答应的。”杨霖看起来颇为羞愧,“皇上有所不知,雎老先生当年乃家中庶子,生父早亡,生母病故,唯有嫡母拉扯他成人。老先生正身守礼,嫡母去世后为其守了三年长孝,并在出孝后善待嫡兄,扶养嫡妹,直至二人寿终正寝。此在当时也被传为一时美谈。此次若非看在臣这女儿乃温师关门弟子,怕是也不会轻易辩此题。”
所有人:“……”
这个套路,怎么清奇中透着股熟悉的讨打?
杨霖说完,干咳了一声,突然对表情略不自在的燕亲王道,“王爷,往后还请约束令郎一二,莫要教坏了人。”
老皇帝顿时明白过来,当即爆出一阵大笑。
燕亲王抽着嘴角,狠狠瞪了一眼杨霖。其他人也多少想起了那件往事。
几年前,景小王爷不知为何与裴家二子起了冲突,二话不说把人挂上了东城墙。事后不仅不反省,还倒打一耙说对方欺负了自己,放言若不给他磕头道歉,就要拉着他父王上门讨说法。
彼时燕亲王刚好回京,不问三七二十一便断定自家儿子受了委屈,还真带人找上了齐孝侯府,险些和齐孝侯在勤政殿上演一场全武行。
无言以对的燕亲王:“……”
你闺女任性关我屁事!
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