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宝动作极轻地剪掉一小截燃烧的灯芯, 骤然跃高的火光惊动了伏案批朱的九五之尊。老皇帝勉强咽下咳嗽, 揉着跳疼的太阳穴, 哑声问:“太子还在外面跪着?”
李多宝答:“是。”
“几时了?”
“回皇上, 刚跌进子时。”
拧眉瞥了眼尚未处理完的奏章,老皇帝搁下朱笔,疲累地靠进身后的凭几里, “让他进来。”
李多宝低低欸了一声,宣了殿外的季珪入内。
不多时,季珪出现, 大抵是先前跪得久了,行礼时动作踉跄僵硬,被李多宝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这才没在御前失了脸面。
他双目通红, 下巴上泛着糟乱的胡茬,干白的嘴唇翘着死皮,浑身上下掩不住的沧桑颓丧, 乍看好似老了十几岁。
“父皇救救儿臣!”
季珪喉咙深处止不住地涌出哭腔,明明正当而立壮年, 此时却委屈得像个孩子。
老皇帝将目光从奏章上移开,拨冗看了他一眼,目光沉沉,其中深意复杂得令人心惊。李多宝好奇瞟了一眼, 吓得心惊胆战, 越发放轻了呼吸, 将最后一丝存在感缩进暗处。
季珪膝行至皇帝面前,伏在他脚边涕泗横流,“父皇明鉴,景西遇刺真的与儿臣无关啊父皇!儿臣早已将京郊大营交出,这些日子一直遵父皇命闭门思过,根本不知为何会出内贼,更不可能派人行刺景西,万不可将此重罪凭空扣在儿臣头上啊!”
他哭得惨极,心软之人听了恐怕都要于心不忍,恨不得替对方平了这天大的冤屈。
未免事后被东宫迁怒,李多宝悄悄遣散了殿内的宫人,自己却走不得,只得退到外殿,留那父子俩在里头说话。隔着绣屏,他依稀瞧见老皇帝将大手搁在了季珪的头上。
“太子,朕问你,”老皇帝声音低沉,“你到底有没有参与刺杀?”
“……”季珪摇头,“儿臣没有。”
“当真没有?”
季珪犹豫片刻,选择坦白,“儿臣不敢隐瞒父皇,小青山刺杀非儿臣手笔,但儿臣毕竟执掌京郊大营多年,仍有根基,是以提前接到过消息说是有人要对景西不利……”
老皇帝挑眉看过来。
“儿臣只是……”季珪咬咬牙,“只是压下了消息,命大营原地不动,无令不可进山……”
刺杀就发生在小青山围场,但凡围场大营驻军能出动救援,甚至不需多快,都不至于让季景西损失如此惨重。然季珪不仅压下了消息,还提前对响箭信号动了手脚,切断了季景西的求援,而后坐等他被不知哪来的刺客收割性命。
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毕竟那些刺杀景西的死士可同他没半点关系。
他不知小青山刺杀是谁的手笔,也懒得追根究底,但想来无非与他那两个好弟弟脱不了干系——他更倾向于是楚王季珏。毕竟论与景西的仇怨,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老七才是最恨景西的那个人。何况刺杀翌日刚好是景西去信国公府下聘的日子……谁最不想这门亲事结成?除了季珏,怕是也没别人了吧?
老皇帝低眉垂目望着脚边人,若季珪此时抬头看一眼便会发现,对方眼底并无他想象中的心软、公正,有的反而是掩盖在复杂之下的失望。
“你希望景西死么?”他忽然问。
太子微微一愣,少见地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摸不清帝王心思,只能含糊道,“他……他不过一郡王,却不思安分,野心勃勃……”
老皇帝眉梢一动。
季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神色,连忙又补充,“当然,也不至兵戎相见,景西到底是儿臣弟弟,若是可以,儿臣愿与他和睦相处。”
老皇帝险些气笑了。
好半晌,他才又问,“依你所见,此事是何人所为?”
季珪神色一厉,“不是老六就是老七!不,应该是老七!他早与景西反目,恨其入骨,且从前两人亲如一人,论对景西的了解,惟有老七最熟悉,也最能抓住他的弱点和不备。”
“为何不能是老六?”皇帝反问,“老六的岳丈乃京畿营副统领冯琛,论起军中的影响力,他不输你,想在小青山围场布置一番也非难事。”
季珪皱眉,“儿臣并非没有怀疑过老六,然一则冯琛眼下正领兵北上不在京中,二则父皇有所不知,事发后明城于小青山主帐发难,直指我等暗害景西,当时老六愤怒不已,儿臣瞧着,不像是装的……此事不是儿臣所为,又排除六弟的话,就只剩下老七了。”
他越说越觉得这就是真相,联想到近日朝中针对他源源不断的弹劾,废太子的呼声日渐高涨,加上军中愈演愈烈的肃清……季珪越发觉得,就是老七在幕后主导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拉他下台,空出东宫之位!
“还请父皇为儿臣做主!”季珪痛心疾首,“儿臣入主东宫二十余载,从未有一日敢懈怠,便是有错,也错不至此啊!此事起于老七与景西的私怨,却生生被有心之人扩及至朝堂之争,父皇切不敢听信小人谗言,让儿臣蒙受这不白之冤!”
他重重地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直磕得脑门都火辣辣疼,大有对方不答应他就不起来之势。
老皇帝定定看了他许久,开口,“太子,你可知,就在你进门前,兵部与大理寺已将小青山刺杀的调查结果呈到了朕面前。”他将手边的奏章轻飘扔到季珪面前,“你自己看吧。”
季珪直觉不好,犹豫地起身打开奏章。
片刻后,只听啪地一声,奏章应声落地,季珪再次急惶惶膝行至皇帝脚边,痛声大呼,“不是我!父皇!那些刺客不是我安排的!我没有刺杀景西!我与他并无深仇大恨,何至于冒险杀他?这是污蔑!父皇您相信我啊父皇!!”
那折子里赫然写着,为刺客通风报信的内贼乃昔日东宫门下,那些刺客之中也有东宫的人手。小青山围杀,确确实实有东宫手笔。
老皇帝不再看他,只失望地叹了一声,唤来值守的禁军将人带下去。
勤政殿内还回荡着太子逐渐远去的喊冤之声,李多宝重新回到内殿,为主位之上咳个不停的皇帝换一杯热茶。老皇帝伸手去拿茶盏,却在下一秒哆嗦着将茶盏打翻在地。李多宝当场吓得三魂去了俩,二话不说跪地请罪,一抬头,却发现停下咳嗽的皇帝正拧眉望着帕子上褐红的血。
李多宝眉心一跳,迅速低下头。
魏帝若无其事地将帕子丢到一旁,摆摆手示意他起身。后者未敢让任何宫人进殿,亲手麻利地收拾了残局,又换了杯新茶,而后在皇帝默许下,将沾血的帕子丢进角落的火盆中毁尸灭迹。
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熟练至极,显然做过不止一次。
老皇帝厌烦地将没处理完的奏章推到一边,窝在凭几里闭目养神。
偶尔他也想做个不太敬业的皇帝,几年前歌舞升平、海清河晏时他也的确常常偷懒,谁想,到了合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反而没有过去自在。战争、天灾、争权夺势……好似随着小一辈长起来后,这盛京就再没平静过。
夺嫡,当年他也经历过,并且成功地打败了虎狼般的兄弟们,以太子之身继承皇位。那时他身边有许多为他鞠躬尽瘁的能士功臣,太后、帝师、王照、谢韬……以及从小把他当英雄崇拜的季英。
对比起来,他的太子却处处不如他。没有厉害的母族,没有为他指点迷津的长辈,没有骁勇善战的心腹……倒是还有个聪明人谢彦之,却也从太子做下清曲池血案后,再未露面,不知是不是被杨家或景西折腾死了。
不过这也无妨,一朝太子,最重要的不是身边有多少帮手,而是自身是否立得住。季珪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子,过去魏帝对他观感平平,虽野心不大,人也非绝顶聪明,但做个守成之君也是可以的。是从何时起,他开始对太子有了不满?是私调兵马入城诛杀杨绪冉?是东宫卖官案?还是他此前在公主府与靖阳大打出手?
或许应该再往前推,到他一力主张为王谢二家平反时起。
那是季珪第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他这个父亲的脸。
方才太子当着他的面说他并未刺杀季景西,魏帝是信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什么德性。也正是如此,他感到无比失望。
想到曝尸荒野死不瞑目的司啸,想到被定罪九族的司氏,皇帝便抑制不住心中澎湃的怒意。他失去了最为依仗的心腹,就为了杀季景西!可他的儿子,他的接班人,堂堂太子,东宫之首,未来的皇帝,居然还天真地以为他只是个有些野心的郡王?既然都已做了一半,为何不干脆下狠心把人杀了?
想坐享其成?不,他只是怯懦地不敢担责任。
他忽而问,“你可是也认为,朕对太子太无情了?”
李多宝摇头,“老奴不敢揣测圣意。”
小青山围杀,魏帝心知肚明背后谋划者是谁。太子只猜对了一半,实际上,这场针对季景西的刺杀,是季珏奉他的旨意做下的。从京郊大营的内贼,到燕亲王府内潜藏多年的棋子,再到那些死士……他甚至还布置了后手,倘若这都无法致那人死地,还有司啸率领虎贲精锐,以救援之名,行灭口之实。
他唯独没想到季珏竟暗中算计了东宫,目的就是为了以防未来事发,他能将一切推到东宫头上!而他知道这些已为时已晚,兵部与大理寺的调查证据确凿,东宫无论如何都无法洗脱罪名。
魏帝闭眼,“朕十几年前保过他一回,这次,保不住了,也不想保了。”
两日后,朝会上,李公公宣读了废黜太子的旨意,废太子季珪为河阳王,即日起迁出东宫,念其王妃有孕在身,遂暂留京中,待生产后再前往河阳封地。
圣旨到达东宫,苏襄当场便晕了过去,而季珪则早在那日从勤政殿出来便知自己已无力回天,心中悲愤难耐,日夜饮酒,传旨的天使抵达时,他人甚至还醉在花厅没能醒来。
荣华宫里,得知废太子旨意后,谢皇后足足愣了半晌,直到被宫人唤醒,蓦地惊叫一声,两眼一翻,失去了意识。待醒来后,她二话不说直奔勤政殿,却被告知皇帝有恙,承乾宫被禁军守成了铁桶,除了太医,谁都不能前去打扰。
谢皇后不信,足足在承乾宫前等了一夜,却始终未能见到皇帝。待到半夜,瑞王、康王、楚王等一干皇子们接到消息纷纷赶来,国师温子青、三位宰辅并朝中几位重臣随后也匆匆而至,谢皇后方才意识到,非是皇帝不愿见她,而是那位帝王真的病倒了。
早在去年,魏帝的身体状况便大不如前,精神也每况愈下,全靠太医院悉心照料才得以压制。今年年节期间他曾因风寒而小病了一场,虽很快痊愈,却也埋了许多隐患,眼下一朝病发,病情来得又急又重,甚是凶险,太医院无人敢用药,只得连夜将孟国手从涿县接回。
皇帝有恙,群龙无首,越太后不得不出面主持大局。偌大的承乾宫彻夜灯火通明,皇子、朝臣在宫外等了一夜,诸宫嫔妃也俱是祈福诵经,终是在天亮时传出了孟国手将人成功救回的消息。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大松了口气。
在季珪刚被废黜、还未确定谁继立太子的当下,没有任何人希望魏帝出事。
除了远在涿县尽心尽力扮演慈父角色的燕亲王季英。
当魏帝转危为安的消息传到涿县时,季英甚是可惜地啧了一声,没好气地瞥了眼旁边装死的亲儿子。彼时后者正歪在软椅里听着来人汇报京中消息,收到自家父王的眼神,登时又好气又好笑——合着皇帝没事,是他的错呗?
他仿佛从季英脸上读出了一句话:都是你这蠢货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干掉对手,否则皇帝还用得着救?
简直无妄之灾。
“您老若实在无聊,就别杵这儿了好么。”季景西无奈,“要不您回京去?”
“回去做什么,给你办丧仪吗?”季英没好气。
季景西嘴角抽搐,“……不是,您这突然咒我作甚啊。眼下那位病了,朝政无人打理,您老贵为亲王,皇帝亲弟弟,说不定要监国呢。”
“监个屁!”季英气笑了,“白日做梦呢?那么多人在,能轮得到你老子我监国?当老五、老六、老七是死的?”
措不及防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季景西忍了忍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看是父王你气糊涂了吧,眼下太子被废,所有人都盯着东宫的位置,这种敏感时期,我那位皇伯父敢轻易让任何一个皇子监国?那简直是在昭告天下下一任太子是谁好吧。”
“你又怎知他心中没有人选?”季英挑眉。
季景西掰指头,“五哥母族出身低微是他不可回避的短板,老六的野心就差写脸上了,至于老七……皇伯父大概正恼他拖季珪下水一事,恐怕一时半会没好脸给他。如此一来还剩谁?何况京中还有皇祖母呢,皇祖母怎么会想不到您?”
季英说,“话虽如此,可你也别忘了那位对我燕亲王府数十年如一日的忌惮。让本王监国?怕是你皇伯父人昏迷着,听到这个都要气醒过来。”
季景西眨眨眼,“说不定呢。”
季英疑惑地看他一眼,不知自己这个儿子葫芦里又卖了什么泻药。
一日后,命燕亲王季英监国的旨意抵达涿县,被赶鸭子上架的老父亲仿佛看怪物似的看着儿子,满眼都写着“你小子是不是给皇帝下蛊了”,看得季景西好笑又好气。
事实上,若非别无他法,监国一职绝不会落到他父亲头上。如果他没猜错,恐怕皇帝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这旨意,不一定出自他口。
他想到了那位远在皇宫主持大局的皇祖母。
“先说好,”季英不得不先给他交底,“即便是监国,你老子我也没法子立你为太子。”
……谁想当那老皇帝的儿子啊!
季景西心想老父亲是不是被这突然的旨意打蒙了,然想到他父亲戎马一生,也曾为大魏鞠躬尽瘁,即便恨皇帝,却从未想过害了季氏的江山社稷,想说的话于是到嘴边溜了一圈,换了说辞,“您按您的心意做便是,旁的无须您来操心。儿子有数。”
季英叹,“我自是知道我儿子的能耐的,可也莫将你老子看得太高,我也是凡人,也有私心。想让为父做什么,你说便是,你我父子,不整这些虚的。”
季景西心中暖洋洋的,面上的笑多了几分真诚,“那儿子便不客气了。”
季英认真听着。
“有件事需要您帮忙,”季景西道,“促成五宰辅共执集贤阁。”
季英短暂愣了愣,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以权谋个大私了,却没想到儿子提出来的要求如此……怎么说,正常?
“没别的了?”他忍不住问,“你也莫要为为父的名声着想,事到如今,为父不怕担恶名。”
季景西摇摇头,父王不怕,他却是不忍的。他的父王一辈子顶天立地,没道理到头来被史书唾骂。
然而长辈心意不忍驳,他想了想,有些赧然地摸鼻尖,“那……爹再帮我做件事?”
燕亲王见他这副模样,哪还猜不到他在想什么,没忍住笑出声,“你小子看来是真不怕你爹被人指着鼻子骂。”
季景西颇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
燕亲王奉旨监国一事举朝震惊,然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对,他是皇帝的亲弟弟,论礼论律,都顺理成章。人们不禁扪心自问,他们到底为什么会震惊?
想来想去,问题症结还是出在季景西身上。此前临安郡王替代太子在二月二典礼上亲耕一事,给整个盛京城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以至于他们都忘了他是个亲王世子而非能争皇位的皇子。
不过人们很快便自发为监国一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倘若季景西还好好的,这监国一职必然不可能落在燕亲王身上,但眼下季英唯一的嫡子都要死了,再让他监国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小青山刺杀尚未完全落下帷幕,皇帝重病在榻,太子又被废黜,谢皇后几乎疯了,下面还有瑞王、康王、楚王几个虎视眈眈的皇子,北边甚至还在打仗,……这是个十足棘手的烂摊子,没有人认为季英此刻被推出来监国是好事,说不定是被推出来顶缸的,甚至有许多人都已经搭好戏台子,擎等季英出丑了。
而季英自从挂印后便极少参与国事,多年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只问风月,加上季景西逐渐后来居上,所有人都以为这位亲王爷就算监国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会有什么建树,朝政照样要靠几位皇子和宰辅们。
可谁能想到,季英一回京便显现出雷霆万钧的手段,三下五除二便捋顺了没有皇帝坐镇的混乱朝堂,惊得所有人都回不过神来。
对方手段并不激烈,却软硬兼施,对内强硬镇压蠢蠢欲动的皇亲国戚,对外淡定安抚群龙无首的群臣百姓,不过三五日,动荡的人心便肉眼可见地安定下来,萦绕在盛京城上空的担忧惊惧逐渐烟消云散,没多久,大魏朝廷恢复正常运行。
朝臣们也一改往日印象,开始对监国的燕亲王打从心底生出敬畏,后知后觉地想起这位千岁爷也曾是大魏的守护神,昔年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时,许多人都还不知道在哪个泥坑里挣扎……就这差距,居然还敢看对方笑话,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随着局势渐稳,季英又重提增立宰辅一事。这一回,没有皇帝在,这一举措很快便得到了落实,定国公越进与御史大夫徐翰成功走马上任,正式与杨霖、陆鸿、苏怀远三位老宰辅平起平坐,共掌集贤阁。
同时,燕亲王府与信国公府联姻一事也重新启动。小青山刺杀发生前,两家的礼程刚好进行到纳征,可惜聘还没下,季景西便出了事。今时不同往日,季景西“命悬一线”,于是燕亲王季英亲自提着一对大雁,带人浩浩荡荡登门信国公府,在无数人见证下替儿子完成了下聘。
这一举动可谓霸道至极,不仅震惊盛京,甚至还彻底惹恼了大魏世族!
季景西活不活得过这个春天都不知道,燕亲王府居然就敢强逼杨家嫁女儿!这不明摆着要让人嫁过去当遗孀吗?如此简直是在把杨家的脸面,将整个大魏世族的脸面搁脚下踩!季英是疯了吗?
一时间朝堂之上无数反对的折子雪花般涌向季英,朝会上一个又一个朝臣明里暗里地劝季英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为了一个将死的儿子得罪杨家和整个世族。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杨霖和楚王季珏,后者甚至当堂说出了“假公济私”、“枉顾人伦”这等重话,就差指着季英这个皇叔鼻子开骂了。
可季英态度极为强硬,一副“随便你们反对,能让我收回成命算你们赢”的死猪不怕开水烫架势,摆明了要以权谋私到底,不仅将反对的折子悉数退回,还放话说,就算他儿子不幸熬不过去,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把人娶进门,不能让他走得孤孤单单,更不能让他有未了之心愿。谁敢剥夺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番心意,谁就是与他季英势不两立。
……简直将一个宠溺儿子的老父亲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消息传回涿县,季景西笑的差点厥过去,一不小心崩裂了伤口,好生挨了杨缱一顿骂。
“这就是王爷临走前说的会被人骂的事了吧。”杨缱一边给人换药,一边问,“你也不怕弄巧成拙。”
季景西笑得像朵花,心情愉悦之下,连被骂也觉得开心,“哪能啊,父王心里有谱呢,不然你以为他先前那些雷霆手段是做给谁看的?他监国以来可做过任何于朝廷不利之事?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为了大魏?哪个不是利国利民?不过是给儿子求个亲事,算不得什么。”
多少人都等着季英趁机以权谋私,踹掉皇帝自己上位,可他不仅没有,还将整个朝政打理得极好,不仅对内将朝廷捋得条分缕析,就连北边战事也因他的全力支持而一改颓势,连连得胜。
除此之外,他提拔了好几个身世清白的实干之臣,没有借机给任何人揽权,且还放权,不仅放权,还放得跟泄洪似的——五宰辅执政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实打实的分权而治。
就连新上位的两个宰相,越进与徐翰,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与杨家重启联姻,放在天下大事面前真算不得什么,尤其还是在季景西“将死”的前提下。
人们只会觉得燕亲王是因为儿子快死了,不忍儿子死不瞑目,这才动用监国的特权为儿子谋一门亲事。亲情面前,谋私太正常了,律法都还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呢,何况只是娶个媳妇。多少人虽然嘴上反对,实则都颇为理解,毕竟要死的是人家唯一的嫡子,推己及人,季英没做得更过分已经很克制了。
这事放在不知情的外人眼里是结仇的大事,而天家与世族不合已不是一日两日,从前季景西要娶杨缱,多少皇亲国戚背后骂他叛徒,现如今倒是一个个叫起好来,挽起袖子站到季英这边帮忙,恨不得明天就逼着杨家人把杨缱送进燕亲王府。
至于季珏……罢了罢了,给他一票同情票,毕竟那是曾经的心上人。
“宝贝儿,你要嫁给我了。”季景西忍不住倾身吻上眼前的女子,断续的声音自唇间泄出,“得偿所愿,本王死而无憾了。”
杨缱没有回答,只抬手环住他的脖颈,少见地主动回应了对方的满腔爱意。
联姻一事,朝堂上虽然反对声众,但死活不见季英松口、又碰了硬钉子后,人们那股子热情也有些冷却了。
不少人看在季英从前为大魏征战四方、如今又在混乱中站出来主持大局、所做之事皆于国有利的份上,不忍再反对下去,甚至有人开始回过头来劝杨家人看开些,言曰就当是扶贫了,反正你家女儿此前也是愿意嫁的,大不了等季景西死了,大家再帮忙促成和离呗。总不至于为了这么点事,闹得整个世族与大魏皇室翻脸是不是?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嘛。
……尽管杨家人不过是做做样子反对一下,但听到这些依然气的不轻。
都是群什么玩意!
最让人生气的,是那些劝说的人里竟然绝大部分都是世族。这些人平日里躲在弘农杨氏余荫里,万事都由杨家来顶风挡雨木秀于林,出了事,一个个不想着共进退,还反过来说什么“牺牲你一个,幸福全大家”,当真是将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对此杨霖尚且还能压住火气保持冷静,其他人却是忍不了,兄弟几个表面言笑晏晏,实则心里已经谋划了无数让这些人后悔无门的杀招——若非现下戏还要继续演,恐怕世族内部就要即刻上演一场大清洗。
真是太久不高调,这些人就忘了谁是爹了。
因为这样那样的微妙局势,两府联姻意外顺利地进行了下去。杨家迫于“燕千岁的威逼”,不得不同意继续议亲,最后的底线便是不得失了礼数。对此季英也知深浅,没再进一步“逼迫”,该有的礼数一个不少,给足了杨家体面。
只是未免夜长梦多——说白了是怕儿子“突然死了”——某些仪程尽量缩短了时限。纳征之后的请期,季英亲自请了普济寺觉明大师拟定,鉴于时间紧迫,婚期定在了六月初六,距离眼下不足一月。
消息传到涿县,杨缱尚且还没说什么,季景西先皱了眉。
怎么还要等一个月?不能明天就拜堂洞房吗?爹你怎么回事,不知道儿子很急吗?
※※※※※※※※※※※※※※※※※※※※
你先保证洞房时伤口不崩裂再说吧。
喜欢盛京请大家收藏:()盛京更新速度最快。
李多宝答:“是。”
“几时了?”
“回皇上, 刚跌进子时。”
拧眉瞥了眼尚未处理完的奏章,老皇帝搁下朱笔,疲累地靠进身后的凭几里, “让他进来。”
李多宝低低欸了一声,宣了殿外的季珪入内。
不多时,季珪出现, 大抵是先前跪得久了,行礼时动作踉跄僵硬,被李多宝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这才没在御前失了脸面。
他双目通红, 下巴上泛着糟乱的胡茬,干白的嘴唇翘着死皮,浑身上下掩不住的沧桑颓丧, 乍看好似老了十几岁。
“父皇救救儿臣!”
季珪喉咙深处止不住地涌出哭腔,明明正当而立壮年, 此时却委屈得像个孩子。
老皇帝将目光从奏章上移开,拨冗看了他一眼,目光沉沉,其中深意复杂得令人心惊。李多宝好奇瞟了一眼, 吓得心惊胆战, 越发放轻了呼吸, 将最后一丝存在感缩进暗处。
季珪膝行至皇帝面前,伏在他脚边涕泗横流,“父皇明鉴,景西遇刺真的与儿臣无关啊父皇!儿臣早已将京郊大营交出,这些日子一直遵父皇命闭门思过,根本不知为何会出内贼,更不可能派人行刺景西,万不可将此重罪凭空扣在儿臣头上啊!”
他哭得惨极,心软之人听了恐怕都要于心不忍,恨不得替对方平了这天大的冤屈。
未免事后被东宫迁怒,李多宝悄悄遣散了殿内的宫人,自己却走不得,只得退到外殿,留那父子俩在里头说话。隔着绣屏,他依稀瞧见老皇帝将大手搁在了季珪的头上。
“太子,朕问你,”老皇帝声音低沉,“你到底有没有参与刺杀?”
“……”季珪摇头,“儿臣没有。”
“当真没有?”
季珪犹豫片刻,选择坦白,“儿臣不敢隐瞒父皇,小青山刺杀非儿臣手笔,但儿臣毕竟执掌京郊大营多年,仍有根基,是以提前接到过消息说是有人要对景西不利……”
老皇帝挑眉看过来。
“儿臣只是……”季珪咬咬牙,“只是压下了消息,命大营原地不动,无令不可进山……”
刺杀就发生在小青山围场,但凡围场大营驻军能出动救援,甚至不需多快,都不至于让季景西损失如此惨重。然季珪不仅压下了消息,还提前对响箭信号动了手脚,切断了季景西的求援,而后坐等他被不知哪来的刺客收割性命。
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毕竟那些刺杀景西的死士可同他没半点关系。
他不知小青山刺杀是谁的手笔,也懒得追根究底,但想来无非与他那两个好弟弟脱不了干系——他更倾向于是楚王季珏。毕竟论与景西的仇怨,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老七才是最恨景西的那个人。何况刺杀翌日刚好是景西去信国公府下聘的日子……谁最不想这门亲事结成?除了季珏,怕是也没别人了吧?
老皇帝低眉垂目望着脚边人,若季珪此时抬头看一眼便会发现,对方眼底并无他想象中的心软、公正,有的反而是掩盖在复杂之下的失望。
“你希望景西死么?”他忽然问。
太子微微一愣,少见地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摸不清帝王心思,只能含糊道,“他……他不过一郡王,却不思安分,野心勃勃……”
老皇帝眉梢一动。
季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神色,连忙又补充,“当然,也不至兵戎相见,景西到底是儿臣弟弟,若是可以,儿臣愿与他和睦相处。”
老皇帝险些气笑了。
好半晌,他才又问,“依你所见,此事是何人所为?”
季珪神色一厉,“不是老六就是老七!不,应该是老七!他早与景西反目,恨其入骨,且从前两人亲如一人,论对景西的了解,惟有老七最熟悉,也最能抓住他的弱点和不备。”
“为何不能是老六?”皇帝反问,“老六的岳丈乃京畿营副统领冯琛,论起军中的影响力,他不输你,想在小青山围场布置一番也非难事。”
季珪皱眉,“儿臣并非没有怀疑过老六,然一则冯琛眼下正领兵北上不在京中,二则父皇有所不知,事发后明城于小青山主帐发难,直指我等暗害景西,当时老六愤怒不已,儿臣瞧着,不像是装的……此事不是儿臣所为,又排除六弟的话,就只剩下老七了。”
他越说越觉得这就是真相,联想到近日朝中针对他源源不断的弹劾,废太子的呼声日渐高涨,加上军中愈演愈烈的肃清……季珪越发觉得,就是老七在幕后主导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拉他下台,空出东宫之位!
“还请父皇为儿臣做主!”季珪痛心疾首,“儿臣入主东宫二十余载,从未有一日敢懈怠,便是有错,也错不至此啊!此事起于老七与景西的私怨,却生生被有心之人扩及至朝堂之争,父皇切不敢听信小人谗言,让儿臣蒙受这不白之冤!”
他重重地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直磕得脑门都火辣辣疼,大有对方不答应他就不起来之势。
老皇帝定定看了他许久,开口,“太子,你可知,就在你进门前,兵部与大理寺已将小青山刺杀的调查结果呈到了朕面前。”他将手边的奏章轻飘扔到季珪面前,“你自己看吧。”
季珪直觉不好,犹豫地起身打开奏章。
片刻后,只听啪地一声,奏章应声落地,季珪再次急惶惶膝行至皇帝脚边,痛声大呼,“不是我!父皇!那些刺客不是我安排的!我没有刺杀景西!我与他并无深仇大恨,何至于冒险杀他?这是污蔑!父皇您相信我啊父皇!!”
那折子里赫然写着,为刺客通风报信的内贼乃昔日东宫门下,那些刺客之中也有东宫的人手。小青山围杀,确确实实有东宫手笔。
老皇帝不再看他,只失望地叹了一声,唤来值守的禁军将人带下去。
勤政殿内还回荡着太子逐渐远去的喊冤之声,李多宝重新回到内殿,为主位之上咳个不停的皇帝换一杯热茶。老皇帝伸手去拿茶盏,却在下一秒哆嗦着将茶盏打翻在地。李多宝当场吓得三魂去了俩,二话不说跪地请罪,一抬头,却发现停下咳嗽的皇帝正拧眉望着帕子上褐红的血。
李多宝眉心一跳,迅速低下头。
魏帝若无其事地将帕子丢到一旁,摆摆手示意他起身。后者未敢让任何宫人进殿,亲手麻利地收拾了残局,又换了杯新茶,而后在皇帝默许下,将沾血的帕子丢进角落的火盆中毁尸灭迹。
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熟练至极,显然做过不止一次。
老皇帝厌烦地将没处理完的奏章推到一边,窝在凭几里闭目养神。
偶尔他也想做个不太敬业的皇帝,几年前歌舞升平、海清河晏时他也的确常常偷懒,谁想,到了合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反而没有过去自在。战争、天灾、争权夺势……好似随着小一辈长起来后,这盛京就再没平静过。
夺嫡,当年他也经历过,并且成功地打败了虎狼般的兄弟们,以太子之身继承皇位。那时他身边有许多为他鞠躬尽瘁的能士功臣,太后、帝师、王照、谢韬……以及从小把他当英雄崇拜的季英。
对比起来,他的太子却处处不如他。没有厉害的母族,没有为他指点迷津的长辈,没有骁勇善战的心腹……倒是还有个聪明人谢彦之,却也从太子做下清曲池血案后,再未露面,不知是不是被杨家或景西折腾死了。
不过这也无妨,一朝太子,最重要的不是身边有多少帮手,而是自身是否立得住。季珪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子,过去魏帝对他观感平平,虽野心不大,人也非绝顶聪明,但做个守成之君也是可以的。是从何时起,他开始对太子有了不满?是私调兵马入城诛杀杨绪冉?是东宫卖官案?还是他此前在公主府与靖阳大打出手?
或许应该再往前推,到他一力主张为王谢二家平反时起。
那是季珪第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他这个父亲的脸。
方才太子当着他的面说他并未刺杀季景西,魏帝是信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什么德性。也正是如此,他感到无比失望。
想到曝尸荒野死不瞑目的司啸,想到被定罪九族的司氏,皇帝便抑制不住心中澎湃的怒意。他失去了最为依仗的心腹,就为了杀季景西!可他的儿子,他的接班人,堂堂太子,东宫之首,未来的皇帝,居然还天真地以为他只是个有些野心的郡王?既然都已做了一半,为何不干脆下狠心把人杀了?
想坐享其成?不,他只是怯懦地不敢担责任。
他忽而问,“你可是也认为,朕对太子太无情了?”
李多宝摇头,“老奴不敢揣测圣意。”
小青山围杀,魏帝心知肚明背后谋划者是谁。太子只猜对了一半,实际上,这场针对季景西的刺杀,是季珏奉他的旨意做下的。从京郊大营的内贼,到燕亲王府内潜藏多年的棋子,再到那些死士……他甚至还布置了后手,倘若这都无法致那人死地,还有司啸率领虎贲精锐,以救援之名,行灭口之实。
他唯独没想到季珏竟暗中算计了东宫,目的就是为了以防未来事发,他能将一切推到东宫头上!而他知道这些已为时已晚,兵部与大理寺的调查证据确凿,东宫无论如何都无法洗脱罪名。
魏帝闭眼,“朕十几年前保过他一回,这次,保不住了,也不想保了。”
两日后,朝会上,李公公宣读了废黜太子的旨意,废太子季珪为河阳王,即日起迁出东宫,念其王妃有孕在身,遂暂留京中,待生产后再前往河阳封地。
圣旨到达东宫,苏襄当场便晕了过去,而季珪则早在那日从勤政殿出来便知自己已无力回天,心中悲愤难耐,日夜饮酒,传旨的天使抵达时,他人甚至还醉在花厅没能醒来。
荣华宫里,得知废太子旨意后,谢皇后足足愣了半晌,直到被宫人唤醒,蓦地惊叫一声,两眼一翻,失去了意识。待醒来后,她二话不说直奔勤政殿,却被告知皇帝有恙,承乾宫被禁军守成了铁桶,除了太医,谁都不能前去打扰。
谢皇后不信,足足在承乾宫前等了一夜,却始终未能见到皇帝。待到半夜,瑞王、康王、楚王等一干皇子们接到消息纷纷赶来,国师温子青、三位宰辅并朝中几位重臣随后也匆匆而至,谢皇后方才意识到,非是皇帝不愿见她,而是那位帝王真的病倒了。
早在去年,魏帝的身体状况便大不如前,精神也每况愈下,全靠太医院悉心照料才得以压制。今年年节期间他曾因风寒而小病了一场,虽很快痊愈,却也埋了许多隐患,眼下一朝病发,病情来得又急又重,甚是凶险,太医院无人敢用药,只得连夜将孟国手从涿县接回。
皇帝有恙,群龙无首,越太后不得不出面主持大局。偌大的承乾宫彻夜灯火通明,皇子、朝臣在宫外等了一夜,诸宫嫔妃也俱是祈福诵经,终是在天亮时传出了孟国手将人成功救回的消息。
所有人都在这一刻大松了口气。
在季珪刚被废黜、还未确定谁继立太子的当下,没有任何人希望魏帝出事。
除了远在涿县尽心尽力扮演慈父角色的燕亲王季英。
当魏帝转危为安的消息传到涿县时,季英甚是可惜地啧了一声,没好气地瞥了眼旁边装死的亲儿子。彼时后者正歪在软椅里听着来人汇报京中消息,收到自家父王的眼神,登时又好气又好笑——合着皇帝没事,是他的错呗?
他仿佛从季英脸上读出了一句话:都是你这蠢货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干掉对手,否则皇帝还用得着救?
简直无妄之灾。
“您老若实在无聊,就别杵这儿了好么。”季景西无奈,“要不您回京去?”
“回去做什么,给你办丧仪吗?”季英没好气。
季景西嘴角抽搐,“……不是,您这突然咒我作甚啊。眼下那位病了,朝政无人打理,您老贵为亲王,皇帝亲弟弟,说不定要监国呢。”
“监个屁!”季英气笑了,“白日做梦呢?那么多人在,能轮得到你老子我监国?当老五、老六、老七是死的?”
措不及防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季景西忍了忍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看是父王你气糊涂了吧,眼下太子被废,所有人都盯着东宫的位置,这种敏感时期,我那位皇伯父敢轻易让任何一个皇子监国?那简直是在昭告天下下一任太子是谁好吧。”
“你又怎知他心中没有人选?”季英挑眉。
季景西掰指头,“五哥母族出身低微是他不可回避的短板,老六的野心就差写脸上了,至于老七……皇伯父大概正恼他拖季珪下水一事,恐怕一时半会没好脸给他。如此一来还剩谁?何况京中还有皇祖母呢,皇祖母怎么会想不到您?”
季英说,“话虽如此,可你也别忘了那位对我燕亲王府数十年如一日的忌惮。让本王监国?怕是你皇伯父人昏迷着,听到这个都要气醒过来。”
季景西眨眨眼,“说不定呢。”
季英疑惑地看他一眼,不知自己这个儿子葫芦里又卖了什么泻药。
一日后,命燕亲王季英监国的旨意抵达涿县,被赶鸭子上架的老父亲仿佛看怪物似的看着儿子,满眼都写着“你小子是不是给皇帝下蛊了”,看得季景西好笑又好气。
事实上,若非别无他法,监国一职绝不会落到他父亲头上。如果他没猜错,恐怕皇帝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这旨意,不一定出自他口。
他想到了那位远在皇宫主持大局的皇祖母。
“先说好,”季英不得不先给他交底,“即便是监国,你老子我也没法子立你为太子。”
……谁想当那老皇帝的儿子啊!
季景西心想老父亲是不是被这突然的旨意打蒙了,然想到他父亲戎马一生,也曾为大魏鞠躬尽瘁,即便恨皇帝,却从未想过害了季氏的江山社稷,想说的话于是到嘴边溜了一圈,换了说辞,“您按您的心意做便是,旁的无须您来操心。儿子有数。”
季英叹,“我自是知道我儿子的能耐的,可也莫将你老子看得太高,我也是凡人,也有私心。想让为父做什么,你说便是,你我父子,不整这些虚的。”
季景西心中暖洋洋的,面上的笑多了几分真诚,“那儿子便不客气了。”
季英认真听着。
“有件事需要您帮忙,”季景西道,“促成五宰辅共执集贤阁。”
季英短暂愣了愣,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以权谋个大私了,却没想到儿子提出来的要求如此……怎么说,正常?
“没别的了?”他忍不住问,“你也莫要为为父的名声着想,事到如今,为父不怕担恶名。”
季景西摇摇头,父王不怕,他却是不忍的。他的父王一辈子顶天立地,没道理到头来被史书唾骂。
然而长辈心意不忍驳,他想了想,有些赧然地摸鼻尖,“那……爹再帮我做件事?”
燕亲王见他这副模样,哪还猜不到他在想什么,没忍住笑出声,“你小子看来是真不怕你爹被人指着鼻子骂。”
季景西颇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
燕亲王奉旨监国一事举朝震惊,然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对,他是皇帝的亲弟弟,论礼论律,都顺理成章。人们不禁扪心自问,他们到底为什么会震惊?
想来想去,问题症结还是出在季景西身上。此前临安郡王替代太子在二月二典礼上亲耕一事,给整个盛京城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以至于他们都忘了他是个亲王世子而非能争皇位的皇子。
不过人们很快便自发为监国一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倘若季景西还好好的,这监国一职必然不可能落在燕亲王身上,但眼下季英唯一的嫡子都要死了,再让他监国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小青山刺杀尚未完全落下帷幕,皇帝重病在榻,太子又被废黜,谢皇后几乎疯了,下面还有瑞王、康王、楚王几个虎视眈眈的皇子,北边甚至还在打仗,……这是个十足棘手的烂摊子,没有人认为季英此刻被推出来监国是好事,说不定是被推出来顶缸的,甚至有许多人都已经搭好戏台子,擎等季英出丑了。
而季英自从挂印后便极少参与国事,多年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只问风月,加上季景西逐渐后来居上,所有人都以为这位亲王爷就算监国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会有什么建树,朝政照样要靠几位皇子和宰辅们。
可谁能想到,季英一回京便显现出雷霆万钧的手段,三下五除二便捋顺了没有皇帝坐镇的混乱朝堂,惊得所有人都回不过神来。
对方手段并不激烈,却软硬兼施,对内强硬镇压蠢蠢欲动的皇亲国戚,对外淡定安抚群龙无首的群臣百姓,不过三五日,动荡的人心便肉眼可见地安定下来,萦绕在盛京城上空的担忧惊惧逐渐烟消云散,没多久,大魏朝廷恢复正常运行。
朝臣们也一改往日印象,开始对监国的燕亲王打从心底生出敬畏,后知后觉地想起这位千岁爷也曾是大魏的守护神,昔年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时,许多人都还不知道在哪个泥坑里挣扎……就这差距,居然还敢看对方笑话,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随着局势渐稳,季英又重提增立宰辅一事。这一回,没有皇帝在,这一举措很快便得到了落实,定国公越进与御史大夫徐翰成功走马上任,正式与杨霖、陆鸿、苏怀远三位老宰辅平起平坐,共掌集贤阁。
同时,燕亲王府与信国公府联姻一事也重新启动。小青山刺杀发生前,两家的礼程刚好进行到纳征,可惜聘还没下,季景西便出了事。今时不同往日,季景西“命悬一线”,于是燕亲王季英亲自提着一对大雁,带人浩浩荡荡登门信国公府,在无数人见证下替儿子完成了下聘。
这一举动可谓霸道至极,不仅震惊盛京,甚至还彻底惹恼了大魏世族!
季景西活不活得过这个春天都不知道,燕亲王府居然就敢强逼杨家嫁女儿!这不明摆着要让人嫁过去当遗孀吗?如此简直是在把杨家的脸面,将整个大魏世族的脸面搁脚下踩!季英是疯了吗?
一时间朝堂之上无数反对的折子雪花般涌向季英,朝会上一个又一个朝臣明里暗里地劝季英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为了一个将死的儿子得罪杨家和整个世族。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杨霖和楚王季珏,后者甚至当堂说出了“假公济私”、“枉顾人伦”这等重话,就差指着季英这个皇叔鼻子开骂了。
可季英态度极为强硬,一副“随便你们反对,能让我收回成命算你们赢”的死猪不怕开水烫架势,摆明了要以权谋私到底,不仅将反对的折子悉数退回,还放话说,就算他儿子不幸熬不过去,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把人娶进门,不能让他走得孤孤单单,更不能让他有未了之心愿。谁敢剥夺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番心意,谁就是与他季英势不两立。
……简直将一个宠溺儿子的老父亲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消息传回涿县,季景西笑的差点厥过去,一不小心崩裂了伤口,好生挨了杨缱一顿骂。
“这就是王爷临走前说的会被人骂的事了吧。”杨缱一边给人换药,一边问,“你也不怕弄巧成拙。”
季景西笑得像朵花,心情愉悦之下,连被骂也觉得开心,“哪能啊,父王心里有谱呢,不然你以为他先前那些雷霆手段是做给谁看的?他监国以来可做过任何于朝廷不利之事?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为了大魏?哪个不是利国利民?不过是给儿子求个亲事,算不得什么。”
多少人都等着季英趁机以权谋私,踹掉皇帝自己上位,可他不仅没有,还将整个朝政打理得极好,不仅对内将朝廷捋得条分缕析,就连北边战事也因他的全力支持而一改颓势,连连得胜。
除此之外,他提拔了好几个身世清白的实干之臣,没有借机给任何人揽权,且还放权,不仅放权,还放得跟泄洪似的——五宰辅执政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实打实的分权而治。
就连新上位的两个宰相,越进与徐翰,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与杨家重启联姻,放在天下大事面前真算不得什么,尤其还是在季景西“将死”的前提下。
人们只会觉得燕亲王是因为儿子快死了,不忍儿子死不瞑目,这才动用监国的特权为儿子谋一门亲事。亲情面前,谋私太正常了,律法都还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呢,何况只是娶个媳妇。多少人虽然嘴上反对,实则都颇为理解,毕竟要死的是人家唯一的嫡子,推己及人,季英没做得更过分已经很克制了。
这事放在不知情的外人眼里是结仇的大事,而天家与世族不合已不是一日两日,从前季景西要娶杨缱,多少皇亲国戚背后骂他叛徒,现如今倒是一个个叫起好来,挽起袖子站到季英这边帮忙,恨不得明天就逼着杨家人把杨缱送进燕亲王府。
至于季珏……罢了罢了,给他一票同情票,毕竟那是曾经的心上人。
“宝贝儿,你要嫁给我了。”季景西忍不住倾身吻上眼前的女子,断续的声音自唇间泄出,“得偿所愿,本王死而无憾了。”
杨缱没有回答,只抬手环住他的脖颈,少见地主动回应了对方的满腔爱意。
联姻一事,朝堂上虽然反对声众,但死活不见季英松口、又碰了硬钉子后,人们那股子热情也有些冷却了。
不少人看在季英从前为大魏征战四方、如今又在混乱中站出来主持大局、所做之事皆于国有利的份上,不忍再反对下去,甚至有人开始回过头来劝杨家人看开些,言曰就当是扶贫了,反正你家女儿此前也是愿意嫁的,大不了等季景西死了,大家再帮忙促成和离呗。总不至于为了这么点事,闹得整个世族与大魏皇室翻脸是不是?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嘛。
……尽管杨家人不过是做做样子反对一下,但听到这些依然气的不轻。
都是群什么玩意!
最让人生气的,是那些劝说的人里竟然绝大部分都是世族。这些人平日里躲在弘农杨氏余荫里,万事都由杨家来顶风挡雨木秀于林,出了事,一个个不想着共进退,还反过来说什么“牺牲你一个,幸福全大家”,当真是将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对此杨霖尚且还能压住火气保持冷静,其他人却是忍不了,兄弟几个表面言笑晏晏,实则心里已经谋划了无数让这些人后悔无门的杀招——若非现下戏还要继续演,恐怕世族内部就要即刻上演一场大清洗。
真是太久不高调,这些人就忘了谁是爹了。
因为这样那样的微妙局势,两府联姻意外顺利地进行了下去。杨家迫于“燕千岁的威逼”,不得不同意继续议亲,最后的底线便是不得失了礼数。对此季英也知深浅,没再进一步“逼迫”,该有的礼数一个不少,给足了杨家体面。
只是未免夜长梦多——说白了是怕儿子“突然死了”——某些仪程尽量缩短了时限。纳征之后的请期,季英亲自请了普济寺觉明大师拟定,鉴于时间紧迫,婚期定在了六月初六,距离眼下不足一月。
消息传到涿县,杨缱尚且还没说什么,季景西先皱了眉。
怎么还要等一个月?不能明天就拜堂洞房吗?爹你怎么回事,不知道儿子很急吗?
※※※※※※※※※※※※※※※※※※※※
你先保证洞房时伤口不崩裂再说吧。
喜欢盛京请大家收藏:()盛京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