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皇太极退兵回到盛京城内,除却多尔衮、多铎的正白旗、镶白旗之外,其余六旗旗主并麾下军马皆回到盛京。
正蓝旗一直是皇太极的一块心病,此前弄死莽古尔泰之后,虽然皇太极削了几个牛录的正蓝旗兵甲,但正蓝旗各部却并未分化瓦解,相反却变得更加抱团。
几年前,莽古尔泰死后,正蓝旗将士并不掩饰对莽古尔泰的同情,在莽古尔泰去世周年的那一天,他们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扫墓,之后又一起到莽古尔泰的住所慰问莽古尔泰的福晋。
随后每年莽古尔泰祭日时,正蓝旗将士都祭拜扫墓,即便征战在外,也会嘱咐家人代为扫墓。
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太极不得已才命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勒继任正蓝旗旗主,以安人心。
这几年皇太极也没少在正蓝旗身上下功夫,各种手段他都用上了。
皇太极曾今以正蓝旗众将士在莽古尔泰福晋前醉酒失礼,而令众人唾正蓝旗固山额真的脸,令其兵将不和,主仆不和。又曾今以莽古尔泰福晋在祭扫时不够悲哀,而命众福晋对其辱骂、羞辱,打压莽古尔泰福晋的威势。动辄小错不放,大错重处,皇太极针对正蓝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皇太极这种侮辱人格的处置绝不只是为了出气,接下来就要对正蓝旗来一次彻底的清洗,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统领正蓝旗的德格勒。只不过他一直缺少一个好机会,但现在机会来了。
其实这趟郑冲所用的离间计肤浅至极,但却仍旧能收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皇太极对正蓝旗、对德格勒的欺压和迫害。
皇太极在对付正蓝旗之余,也在找德格勒的茬。德格勒经常动辄得咎,他身为管户部的贝勒,把一些汉官所提出的差役繁重问题向皇太极反映时,被斥之为“狂言“。
在西征宣化、大同时,德格勒所部因攻赤城受阻未能在指定的地点会师,而是赶到山西应州与皇太极会合,则被视为违反军令。
而在为八旗牧场选择管理人员时,德格勒只讲了句:“牧场的牲畜乃八旗所出,人选不可忽视。”皇太极便借题发挥地质问道:“出自八旗的牲畜,选择人就该慎重,难道出自国家的牲畜,在人选上就该忽视?”这就是典型的穿小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德格勒不止一次向同母姐姐莽古济诉苦,莽古济也因为莽古尔泰之事和皇太极恩怨极深,加上一些家事上的变故,促使莽古济和德格勒决定先下手为强,继续实施鸿门宴计划。
这些家事上的变故说来也可笑,不过就是妻妾争风吃醋之事。几年前,在皇太极及蒙古各部打击下,西窜至青海大草滩的林丹汗一命呜呼。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带领自己的母亲以及亡父的一大群妻妾来投奔皇太极,谁又能料到察哈尔部的归顺竟能导致金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白热化,而且首先受到冲击的竟是莽古济,而郑冲的书信只是引燃火药桶的一点火星而已。。
战争背后的最直接动机就是经济,分配战利品就是对经济目的最通俗的解释。在古代战争中,战利品就包括妇女,失败一方首领的妻女也不能幸免。
伴随着林丹汗妻女的到来,皇太极与他的兄弟子侄也就开始纷纷挑选自己满意而且富有的女子。像名分虽高但并不富有的囊囊福晋就备受冷落,尽管皇太极一直想把她赐予代善,代善却拒而不纳。
而颇有资产的苏泰大福晋就成为代善与济尔哈朗所争夺的对象,由于济尔哈朗奏请在前以及苏泰又系其已故福晋之妹,皇太极便令济尔哈朗金屋藏娇,为了安抚代善便把林丹汗的妹妹泰孙公主配与了兄长。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豪格,也兴致勃勃地参加到挑选战利品的行列,他一眼就相中了林丹汗的侧福晋伯奇,并奏请皇太极予以批准。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莽古济是豪格的姑姑,说来也好玩,莽古济的女儿嫁给了豪格为妻,于是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豪格的丈母娘。说直白点,豪格娶了自己的表妹,而且平素很恩爱,豪格也很听姑姑兼丈母娘的话。
做父亲的皇太极终于捕捉到把儿子从丈母娘身边争取过来的机会,遂立即批准了豪格的奏请,豪格便纳了林丹汗的侧福晋伯奇。
这些争风吃醋、龌蹉不堪的分配之事,郑冲也都在《建奴秘史》中都详细描述过。
对于一夫多妻家庭中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莽古济有切身体会,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落到这一步。为了能有所挽回,她来不及多想就去质问皇太极:“为什么把我的女儿放在一边而给豪格另娶?”早就有思想准备的皇太极来了个“顾左右而言它”,被激怒的莽古济拂袖而去。
不知代善是因为没得到苏泰大福晋而心怀不满,还是对莽古济碰了个软钉子有所同情,在莽古济怒冲冲地离开后便追了出去,把莽古济请到自己家设宴款待。
兄长招待妹妹吃顿饭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何况他们还是儿女亲家。但皇太极却认为代善是有意同自己作对,遂对代善大肆声讨。
代善之子岳托是莽古济的侄子,说来也巧,他也是莽古济的女婿,莽古济的三女儿嫁给了岳托。岳托见父亲被申斥,也出来求情,结果自然是被一起训斥。
弟兄之间、姐弟之间、姑侄--亦可称之为丈母娘与姑爷之间,一个个都跟乌眼鸡似的,关系混乱而且矛盾重重。
皇太极不仅责令代善第三子萨哈廉要劝谏父亲的种种“恶逆之行“,还召集诸贝勒、众大臣、侍卫乃至家丁发表长篇大论,斥责代善诸多罪过,诸如在天聪三年突破明长城防线袭击明京畿时“执意欲归“,进击察哈尔时又欲半途撤兵,处理事务偏袒所管的正红旗,嫌贫爱富拒绝收纳皇太极安排的囊囊福晋,坚持要娶已经名花有主的苏泰福晋,宴请与汗结怨的莽古济以及代善诸子在行猎时勒索民人的鸡、鸭、猪、鹅等。
皇太极话锋一转又把矛头指向了莽古济,斥责其多有“恶虐谗佞“,甚至把三额驸琐诺木杜棱装醉时所说的危言耸听的话公诸于众,并点了德格勒、岳托、豪格三位贝勒之名,指责他们偏听莽古济之言,欲杀岳托……
莽古济已经沦为此次攻击的重点,到此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设计好的圈套,代善、岳托、德格勒、豪格不过是陪绑。丈母娘反对女婿另娶,说到底也是家庭琐事,可皇太极却偏偏要小题大做,抓住不放。
经诸贝勒议处:莽古济被软禁,不得与任何人来往;岳托罚银一千两,德格勒与豪格各罚银五百两。这一切,究竟是楚辞中的“乱曰“,还是宋词中的“风乍起“?是余音,还是序曲?被抛进闷葫芦中的莽古济,又怎能猜得出。
尽管莽古济被软禁,但她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和德格勒等人密谋暗害皇太极,施行莽古尔泰死前定下的鸿门宴计划。
但不想这件原本极为隐秘之事,在后世穿越者郑冲面前,显得毫无秘密可言。郑冲的几封书信便将此事揭露了出来,把此前满清宫帐内的矛盾都翻了出来。
皇太极还未回到盛京,他的旨意已经到了盛京留守费英东手中,然后盛京城开始戒严,莽古济、德格勒等人家属尽皆被抓了起来。大大小小千余人一夜之间下狱,还都是和宗室沾亲带故的,一时间盛京城内人心惶惶。
随后皇太极率领大军回到盛京,命心腹济尔哈朗与范文程迅速查办此案。很快德格勒在牢狱认罪,但他却把罪名一个人扛了下来,并未牵扯其他人。招供之后,德格勒“畏罪自杀”死于狱中。
德格勒死后,就轮到莽古济了,没有证据又如何?皇太极自然会找到他需要的证据!
在德格勒死后几天之内,皇太极终于把屠刀对准了莽古济。这天,莽古济的家奴冷僧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勒在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
莽古济丈夫琐诺木杜棱看到要翻船,也立即出面“自首“,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供称曾同莽古济一起对莽古尔泰发誓:“我等阳事皇上,而阴助尔。“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由人不信。
只有岳托对德格勒与莽古尔泰谋逆提出质疑,认为德格勒不会如此,告发之词不实。平心而论,岳托的看法是客观的。他固然是莽古济的侄子兼女婿,但他也是皇太极的侄子,而且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汗位空缺的情况下,是岳托联合三弟萨哈廉力劝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在莽古尔泰事件前他一直都是皇太极最得力的贝勒。
面对家奴冷僧机的欺君卖主,面对丈夫的无耻背叛,莽古济怒火中烧,情绪失控,终日在大牢里谩骂不止。
正蓝旗一直是皇太极的一块心病,此前弄死莽古尔泰之后,虽然皇太极削了几个牛录的正蓝旗兵甲,但正蓝旗各部却并未分化瓦解,相反却变得更加抱团。
几年前,莽古尔泰死后,正蓝旗将士并不掩饰对莽古尔泰的同情,在莽古尔泰去世周年的那一天,他们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扫墓,之后又一起到莽古尔泰的住所慰问莽古尔泰的福晋。
随后每年莽古尔泰祭日时,正蓝旗将士都祭拜扫墓,即便征战在外,也会嘱咐家人代为扫墓。
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太极不得已才命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勒继任正蓝旗旗主,以安人心。
这几年皇太极也没少在正蓝旗身上下功夫,各种手段他都用上了。
皇太极曾今以正蓝旗众将士在莽古尔泰福晋前醉酒失礼,而令众人唾正蓝旗固山额真的脸,令其兵将不和,主仆不和。又曾今以莽古尔泰福晋在祭扫时不够悲哀,而命众福晋对其辱骂、羞辱,打压莽古尔泰福晋的威势。动辄小错不放,大错重处,皇太极针对正蓝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皇太极这种侮辱人格的处置绝不只是为了出气,接下来就要对正蓝旗来一次彻底的清洗,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统领正蓝旗的德格勒。只不过他一直缺少一个好机会,但现在机会来了。
其实这趟郑冲所用的离间计肤浅至极,但却仍旧能收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皇太极对正蓝旗、对德格勒的欺压和迫害。
皇太极在对付正蓝旗之余,也在找德格勒的茬。德格勒经常动辄得咎,他身为管户部的贝勒,把一些汉官所提出的差役繁重问题向皇太极反映时,被斥之为“狂言“。
在西征宣化、大同时,德格勒所部因攻赤城受阻未能在指定的地点会师,而是赶到山西应州与皇太极会合,则被视为违反军令。
而在为八旗牧场选择管理人员时,德格勒只讲了句:“牧场的牲畜乃八旗所出,人选不可忽视。”皇太极便借题发挥地质问道:“出自八旗的牲畜,选择人就该慎重,难道出自国家的牲畜,在人选上就该忽视?”这就是典型的穿小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德格勒不止一次向同母姐姐莽古济诉苦,莽古济也因为莽古尔泰之事和皇太极恩怨极深,加上一些家事上的变故,促使莽古济和德格勒决定先下手为强,继续实施鸿门宴计划。
这些家事上的变故说来也可笑,不过就是妻妾争风吃醋之事。几年前,在皇太极及蒙古各部打击下,西窜至青海大草滩的林丹汗一命呜呼。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带领自己的母亲以及亡父的一大群妻妾来投奔皇太极,谁又能料到察哈尔部的归顺竟能导致金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白热化,而且首先受到冲击的竟是莽古济,而郑冲的书信只是引燃火药桶的一点火星而已。。
战争背后的最直接动机就是经济,分配战利品就是对经济目的最通俗的解释。在古代战争中,战利品就包括妇女,失败一方首领的妻女也不能幸免。
伴随着林丹汗妻女的到来,皇太极与他的兄弟子侄也就开始纷纷挑选自己满意而且富有的女子。像名分虽高但并不富有的囊囊福晋就备受冷落,尽管皇太极一直想把她赐予代善,代善却拒而不纳。
而颇有资产的苏泰大福晋就成为代善与济尔哈朗所争夺的对象,由于济尔哈朗奏请在前以及苏泰又系其已故福晋之妹,皇太极便令济尔哈朗金屋藏娇,为了安抚代善便把林丹汗的妹妹泰孙公主配与了兄长。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豪格,也兴致勃勃地参加到挑选战利品的行列,他一眼就相中了林丹汗的侧福晋伯奇,并奏请皇太极予以批准。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莽古济是豪格的姑姑,说来也好玩,莽古济的女儿嫁给了豪格为妻,于是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豪格的丈母娘。说直白点,豪格娶了自己的表妹,而且平素很恩爱,豪格也很听姑姑兼丈母娘的话。
做父亲的皇太极终于捕捉到把儿子从丈母娘身边争取过来的机会,遂立即批准了豪格的奏请,豪格便纳了林丹汗的侧福晋伯奇。
这些争风吃醋、龌蹉不堪的分配之事,郑冲也都在《建奴秘史》中都详细描述过。
对于一夫多妻家庭中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莽古济有切身体会,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落到这一步。为了能有所挽回,她来不及多想就去质问皇太极:“为什么把我的女儿放在一边而给豪格另娶?”早就有思想准备的皇太极来了个“顾左右而言它”,被激怒的莽古济拂袖而去。
不知代善是因为没得到苏泰大福晋而心怀不满,还是对莽古济碰了个软钉子有所同情,在莽古济怒冲冲地离开后便追了出去,把莽古济请到自己家设宴款待。
兄长招待妹妹吃顿饭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何况他们还是儿女亲家。但皇太极却认为代善是有意同自己作对,遂对代善大肆声讨。
代善之子岳托是莽古济的侄子,说来也巧,他也是莽古济的女婿,莽古济的三女儿嫁给了岳托。岳托见父亲被申斥,也出来求情,结果自然是被一起训斥。
弟兄之间、姐弟之间、姑侄--亦可称之为丈母娘与姑爷之间,一个个都跟乌眼鸡似的,关系混乱而且矛盾重重。
皇太极不仅责令代善第三子萨哈廉要劝谏父亲的种种“恶逆之行“,还召集诸贝勒、众大臣、侍卫乃至家丁发表长篇大论,斥责代善诸多罪过,诸如在天聪三年突破明长城防线袭击明京畿时“执意欲归“,进击察哈尔时又欲半途撤兵,处理事务偏袒所管的正红旗,嫌贫爱富拒绝收纳皇太极安排的囊囊福晋,坚持要娶已经名花有主的苏泰福晋,宴请与汗结怨的莽古济以及代善诸子在行猎时勒索民人的鸡、鸭、猪、鹅等。
皇太极话锋一转又把矛头指向了莽古济,斥责其多有“恶虐谗佞“,甚至把三额驸琐诺木杜棱装醉时所说的危言耸听的话公诸于众,并点了德格勒、岳托、豪格三位贝勒之名,指责他们偏听莽古济之言,欲杀岳托……
莽古济已经沦为此次攻击的重点,到此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设计好的圈套,代善、岳托、德格勒、豪格不过是陪绑。丈母娘反对女婿另娶,说到底也是家庭琐事,可皇太极却偏偏要小题大做,抓住不放。
经诸贝勒议处:莽古济被软禁,不得与任何人来往;岳托罚银一千两,德格勒与豪格各罚银五百两。这一切,究竟是楚辞中的“乱曰“,还是宋词中的“风乍起“?是余音,还是序曲?被抛进闷葫芦中的莽古济,又怎能猜得出。
尽管莽古济被软禁,但她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和德格勒等人密谋暗害皇太极,施行莽古尔泰死前定下的鸿门宴计划。
但不想这件原本极为隐秘之事,在后世穿越者郑冲面前,显得毫无秘密可言。郑冲的几封书信便将此事揭露了出来,把此前满清宫帐内的矛盾都翻了出来。
皇太极还未回到盛京,他的旨意已经到了盛京留守费英东手中,然后盛京城开始戒严,莽古济、德格勒等人家属尽皆被抓了起来。大大小小千余人一夜之间下狱,还都是和宗室沾亲带故的,一时间盛京城内人心惶惶。
随后皇太极率领大军回到盛京,命心腹济尔哈朗与范文程迅速查办此案。很快德格勒在牢狱认罪,但他却把罪名一个人扛了下来,并未牵扯其他人。招供之后,德格勒“畏罪自杀”死于狱中。
德格勒死后,就轮到莽古济了,没有证据又如何?皇太极自然会找到他需要的证据!
在德格勒死后几天之内,皇太极终于把屠刀对准了莽古济。这天,莽古济的家奴冷僧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勒在生前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
莽古济丈夫琐诺木杜棱看到要翻船,也立即出面“自首“,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供称曾同莽古济一起对莽古尔泰发誓:“我等阳事皇上,而阴助尔。“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由人不信。
只有岳托对德格勒与莽古尔泰谋逆提出质疑,认为德格勒不会如此,告发之词不实。平心而论,岳托的看法是客观的。他固然是莽古济的侄子兼女婿,但他也是皇太极的侄子,而且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汗位空缺的情况下,是岳托联合三弟萨哈廉力劝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在莽古尔泰事件前他一直都是皇太极最得力的贝勒。
面对家奴冷僧机的欺君卖主,面对丈夫的无耻背叛,莽古济怒火中烧,情绪失控,终日在大牢里谩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