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幕对于那神只却是致命的,他恐惧的叫了一声:“佛门……”神辉拼命的波动着,想把那佛光给抗拒开去。可是佛光却在不断的扩张,双方只是僵持几息功夫,佛光就再次收敛,消失不见。可同时空中却只剩下了一个神只存在,另外一个,却已经没了影子。
“现在的结果如何我们只有等着看了,能办的全都办了!”诸葛卧龙疲劳的伸了一个懒腰,软趴趴的坐在了椅子上。年纪大了,这几天高度紧张确实让人有些吃不消。
其他几个人也好不了多少,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是每个人一松弛下来就感觉到特别的疲累。只有岳山秋这种修行有成的人,才能坚持下来。他很想现在就杀到冥界去,可是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时候去冥土,除了给傅说增添负担以外,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就连燕赤霞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就只是如同一个困在笼子里面的熊一样乱转,却没有吵着再去冥土。肉身在冥土之中负担太大,只有金章以上境界,才勉强有着自保之力。而不论岳山秋还是燕赤霞,都还没有结成金丹。
“好了,你也转了。看的我眼晕!”诸葛卧龙说道:“坐下来歇歇!”
燕赤霞停了下来,叫道:“我就是着急嘛,坐不住!”
岳山秋现在很了解自家这个师弟,就打岔道:“诸葛先生,师尊一直说你学究天人。上次你还跟我们讲了一些神明之间的隐秘之事。说是有神帝陨落了?”
诸葛卧龙点头道:“不错!当年中土大地是神道和儒门共治天下的局面,这个你们知道吧?”
诸人都点头,这种事情普通百姓或许不会知道。可是他们这些人,却肯定都是一清二楚。
“但是其实,最早儒门只是相当于现在道宫的位置,只是在人世供奉祭祀神庭的而已!”
诸葛卧龙这一句话,让所有人都诧异起来。谁不知道当年儒门圣贤辈出,几乎能和神庭分庭抗礼,怎么可能是诸葛卧龙所说的模样?
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供奉着以前的神庭神帝。是一群掌握这供奉神明礼仪的人群。
再到后来,儒门开始将礼仪的作用扩大,变成天下间一种同行的行为规范。并渐渐的从供奉神明,向着侍奉君主而演变,儒门就慢慢的挣脱神明的束缚,开始独成一家。最后儒门甚至认为他们的行为规范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指导人道进程的法则。并认为他们所掌握的就是大道,就是真理,正义。
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真理正义。产生一种类似宗教一般的狂热。从而成为儒门的力量来源,或者称为浩然之气。从而使儒门产生了诸多圣贤。一度可以和神庭分庭抗礼。
诸葛卧龙披古通今,将儒门的来历发展这些,一步一步的批示道来,听到个人面面相觑。渐渐的都有些相信了,毕竟这时候儒门早已经没落,虽然还死而不僵。但是这里却没有那种儒家的信徒,接受这些东西,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是儒门还是终究衰落了!”燕赤霞不服气的咕囔道。诸葛卧龙的话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暂时忘记了冥土之中发生的一切。那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再是着急,也使不出半点的力气来。
“后来佛门传入中土,开辟六道轮回。凭这个从中土神庭手中抢走了大批的信徒,甚至全盛的时候,都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的话头来。和尚游走中土,身上可以不带着一分钱一颗粮食。只为者天下到处都有佛门的庙宇。和尚处处都可以挂单寄住。可见那时候的佛门有多么的兴旺了!”
燕赤霞对佛门抱有特殊的好感,叹息一声:“可惜佛门最后也被神庭打败,退出了中土!”
诸葛卧龙就冷笑一声:“却没有这么简单,真正和佛门起了冲突的反而是儒门。儒门设计的种种规范法则。都被佛门的出现给破坏了。因此儒门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佛门,当世间的言语说不服对方的时候,一切都被归纳与武力!”
佛门和儒门就这般起了冲突,双方从朝堂一直战斗到民间,从信徒一直战斗到圣贤和佛祖。佛门九大佛祖再那一场冲突之下就陨落了五位,而儒门也没有占到便宜,圣贤诸子也都陨落殆尽。河蚌相争的结果最后只能是渔翁得利,神庭乘机出手,结果就是儒门从此式微,而佛门被赶出了中土。
但是儒门佛门也不是好相与的,神庭的诸神陨落了多位。甚至连最高位的十二神帝也受伤极重,最后神庭之中却起了变乱,一场好杀。导致最后神庭成为了以五方神帝为首的新神系。
这般故事惊心动魄,听的人几乎不敢相信。诸人良久都没有回过神来,只有岳山秋去忽然问道:“诸葛先生,你先前说过冥土发生的事情是鬼帝的手段?”
诸葛卧龙说起这个,却就不敢确定了,迟疑道:“应该是吧,否则冥土之中没有几个大能调动这么多的孽障……说起来,其实鬼帝也是神帝……”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震惊起来,虽然他们对于傅说都十分的有信心。但是这次不同,如果光说鬼帝的话,他们毕竟不怎么熟悉,虽然知道鬼帝大能,可只是有些担心而已。可是说到神帝,那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和道宫为敌,可是道宫占据信仰正统不知道多少年,神帝无敌的威名,早已经深入一个飞心中最深处。虽然个个都知道,早晚会和神帝一战,但是在他们心目之中,那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是现在……
“最早神庭有十二神帝,除了陨落的,失踪的。还有就是失败的。我开始和你们说过神庭其实分为三个部分,神庭,水司和冥土。而水司和冥土都是失败者,被赶离了神庭。所谓的冥土三大鬼帝,其实最早都是神庭的神帝!”
聊斋觅仙路的第二卷 齐物论 第十三章 布局
“现在的结果如何我们只有等着看了,能办的全都办了!”诸葛卧龙疲劳的伸了一个懒腰,软趴趴的坐在了椅子上。年纪大了,这几天高度紧张确实让人有些吃不消。
其他几个人也好不了多少,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是每个人一松弛下来就感觉到特别的疲累。只有岳山秋这种修行有成的人,才能坚持下来。他很想现在就杀到冥界去,可是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时候去冥土,除了给傅说增添负担以外,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就连燕赤霞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就只是如同一个困在笼子里面的熊一样乱转,却没有吵着再去冥土。肉身在冥土之中负担太大,只有金章以上境界,才勉强有着自保之力。而不论岳山秋还是燕赤霞,都还没有结成金丹。
“好了,你也转了。看的我眼晕!”诸葛卧龙说道:“坐下来歇歇!”
燕赤霞停了下来,叫道:“我就是着急嘛,坐不住!”
岳山秋现在很了解自家这个师弟,就打岔道:“诸葛先生,师尊一直说你学究天人。上次你还跟我们讲了一些神明之间的隐秘之事。说是有神帝陨落了?”
诸葛卧龙点头道:“不错!当年中土大地是神道和儒门共治天下的局面,这个你们知道吧?”
诸人都点头,这种事情普通百姓或许不会知道。可是他们这些人,却肯定都是一清二楚。
“但是其实,最早儒门只是相当于现在道宫的位置,只是在人世供奉祭祀神庭的而已!”
诸葛卧龙这一句话,让所有人都诧异起来。谁不知道当年儒门圣贤辈出,几乎能和神庭分庭抗礼,怎么可能是诸葛卧龙所说的模样?
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供奉着以前的神庭神帝。是一群掌握这供奉神明礼仪的人群。
再到后来,儒门开始将礼仪的作用扩大,变成天下间一种同行的行为规范。并渐渐的从供奉神明,向着侍奉君主而演变,儒门就慢慢的挣脱神明的束缚,开始独成一家。最后儒门甚至认为他们的行为规范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指导人道进程的法则。并认为他们所掌握的就是大道,就是真理,正义。
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真理正义。产生一种类似宗教一般的狂热。从而成为儒门的力量来源,或者称为浩然之气。从而使儒门产生了诸多圣贤。一度可以和神庭分庭抗礼。
诸葛卧龙披古通今,将儒门的来历发展这些,一步一步的批示道来,听到个人面面相觑。渐渐的都有些相信了,毕竟这时候儒门早已经没落,虽然还死而不僵。但是这里却没有那种儒家的信徒,接受这些东西,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是儒门还是终究衰落了!”燕赤霞不服气的咕囔道。诸葛卧龙的话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暂时忘记了冥土之中发生的一切。那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再是着急,也使不出半点的力气来。
“后来佛门传入中土,开辟六道轮回。凭这个从中土神庭手中抢走了大批的信徒,甚至全盛的时候,都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的话头来。和尚游走中土,身上可以不带着一分钱一颗粮食。只为者天下到处都有佛门的庙宇。和尚处处都可以挂单寄住。可见那时候的佛门有多么的兴旺了!”
燕赤霞对佛门抱有特殊的好感,叹息一声:“可惜佛门最后也被神庭打败,退出了中土!”
诸葛卧龙就冷笑一声:“却没有这么简单,真正和佛门起了冲突的反而是儒门。儒门设计的种种规范法则。都被佛门的出现给破坏了。因此儒门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佛门,当世间的言语说不服对方的时候,一切都被归纳与武力!”
佛门和儒门就这般起了冲突,双方从朝堂一直战斗到民间,从信徒一直战斗到圣贤和佛祖。佛门九大佛祖再那一场冲突之下就陨落了五位,而儒门也没有占到便宜,圣贤诸子也都陨落殆尽。河蚌相争的结果最后只能是渔翁得利,神庭乘机出手,结果就是儒门从此式微,而佛门被赶出了中土。
但是儒门佛门也不是好相与的,神庭的诸神陨落了多位。甚至连最高位的十二神帝也受伤极重,最后神庭之中却起了变乱,一场好杀。导致最后神庭成为了以五方神帝为首的新神系。
这般故事惊心动魄,听的人几乎不敢相信。诸人良久都没有回过神来,只有岳山秋去忽然问道:“诸葛先生,你先前说过冥土发生的事情是鬼帝的手段?”
诸葛卧龙说起这个,却就不敢确定了,迟疑道:“应该是吧,否则冥土之中没有几个大能调动这么多的孽障……说起来,其实鬼帝也是神帝……”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震惊起来,虽然他们对于傅说都十分的有信心。但是这次不同,如果光说鬼帝的话,他们毕竟不怎么熟悉,虽然知道鬼帝大能,可只是有些担心而已。可是说到神帝,那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和道宫为敌,可是道宫占据信仰正统不知道多少年,神帝无敌的威名,早已经深入一个飞心中最深处。虽然个个都知道,早晚会和神帝一战,但是在他们心目之中,那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是现在……
“最早神庭有十二神帝,除了陨落的,失踪的。还有就是失败的。我开始和你们说过神庭其实分为三个部分,神庭,水司和冥土。而水司和冥土都是失败者,被赶离了神庭。所谓的冥土三大鬼帝,其实最早都是神庭的神帝!”
聊斋觅仙路的第二卷 齐物论 第十三章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