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四叔,也是他父亲那一辈的班辈。不过这个四叔早在他祖父那一辈就去了外地做官,除了回来祭祖之外,就没有来到过东郡。这般时间太久,几乎就把他给忘到脑后去了!
傅说开始的时候,还用的是原来那一世的思维方式,总以为傅天仇和自己身为远房的亲戚,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在古代,一个家族不论是富贵贫贱,所有的堂兄弟都是一起排辈。像是傅名玉就比傅天仇小了两三岁,排到了老七去。
在古代同族的关系远远要比现在的人们想象的要紧密的多!比如傅说要去京城考试,他就可以住到当朝的兵部尚书傅天仇家里,白吃白住。就算是考不中,回乡的时候傅天仇也要给他一笔钱让他当路费用。哪怕在之前,傅说从来没有见过傅天仇也一样。同样的,傅说如果考中进士,发达了以后,也有义务帮助其他的同族。
如果傅天仇仗着自己是兵部尚书,瞧不起傅说不给他帮助的话,事情传回乡里,便会被同族之人鄙视。等到傅天仇死了以后,灵位连祠堂都不能进去。因为同族之人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尤其是混的越好,越是有义务要帮助其他族人。这是东方文明的的基础,以祖先宗族为纽带的社会基石。
“你四叔一回来,被陈县令知道了,就对我家一下子变的巴结了起来,生怕那事情传到了你四叔的耳朵之中。连开始陷害我儿去宁安府送信的事情也都栽到了别人头上去!”傅母说。
傅说顿时恍然大悟,难怪他去交差这么的顺利,还以为会受到不晓得刁难。这陈县令也真是好笑,自己拉不下脸来赔罪,派了一股胖师爷过来讨好。
“四叔现在在哪里?”傅说问。
“你四叔现在住在祠堂,这次回来连祠堂都翻修了,还买了两百亩族田!”
族田买来就是全族的产业了,产出用来做祭祀祖先、赈济族中穷人,创立义学的费用。原本傅家没落,族田自然是没有了。这又是置了两百亩。
傅说就点点头,道:“孩儿想去拜见四叔。”
傅名玉就道:“应该的,这是应该的。不过大郎你刚刚到家,肯定是累了,不如休息一天再去!”
傅说就答应了下来,祠堂在乡下,离东郡还有几十里路。
在家中就住了两天,傅说一路旅途艰辛,但是功夫却是一点都不敢落下的。行走万里这般磨炼,进境反倒是要比在家中安定生活好药快着许多。
那日在兰若寺之中,心光凝聚为一盏心灯,再是修炼自然的一日千里了。
以往每次练功打坐,都要花很长时间来调伏心性,将诸多杂念尽数降伏了,深入定境之中,那一点性光才能若有若无的出现。
这还是在这个世界,若是没穿越之前那个世界之中,就算是调伏了心性,十次里也是七八次见不到性光发明的。然后才能将这点性光照入丹田气穴之中。
如今心灯成形,便省却了这道功夫,便是行走坐卧,返观内照之间都能见得心灯光明,然后照入气穴之中。不一时,就能看到气穴之中白气氤氲,慢慢生发出来。
如今这些白气已经填充满周身各处脉络之中,运行之间全身上下五脏六腑之中都能得了滋养。这便是所谓的真气了!
如今傅说功夫已经做到了第三步,踏住火云,走到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焉,此炼心进气之功也。做到这一步,那真气变渐渐的熏染成了红色。也就是说渐渐有了红章的力量,真气慢慢转换成了真元。
歇了一日,傅名玉夫妻就开始催促傅说去见四叔傅天仇,这却是为了自家儿子的前途着想了。傅说自然要遵命而行。
离了家,傅说还犹自记挂着松娘颇带着些幽怨的眼神。回家仓促,都没有机会在一起亲热一二,便是几句体己话都没机会说。这般想来还真是有些抱歉了。
这一路回老家,自然少不得要经过杨公庙了。说起来傅家的兴衰和杨公堰还有着颇大的关系!
这个世界的傅姓分为河东傅和方城傅,傅说便是河东文正堂傅家的。文正堂便是河东傅家的堂号了!这便是所谓的郡望了!
要知道古人最重的就是祖先的,同一祖先的后代都要立祠堂祭祀祖先。若是宗族太大,最后迁徙分裂了,也要分出郡望堂号来。比如刚才所说的河东傅,就是住在古代河东一带的傅姓族人,而方城傅却是后来迁徙到方城的傅姓族人。
所谓文正堂却是傅家祖上出了一位大人物傅青主,靠过状元,当过宰相,后来兵败被敌人俘虏。关到大漠草原的黄龙城之中,整整十七年,一直不肯降伏蒙人。后来前朝太祖立国的时候,挥兵攻入了黄龙城。傅青主却被蒙人杀了,前朝太祖就谥以文正的谥号。那是谥法之中,最高最好的谥号了!往往千百年来,只有一二人能得到这个谥号。都是道德品行,功业完美的人的才能得到。
后来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贤相,就立堂号为“文正堂”。
当年傅家也是大姓,在东河之地开枝散叶十分的兴旺。那时候杨公堰还没有修筑,虽然东河泛滥,但是还是有一些良田的,这些肥美良田都是被傅家族人所占据。后来杨公堰修成,东河一分为二,风水变迁。虽然两岸利泽数百里百姓,但是傅家气运却受了影响,便是以前的许多良田都因为东河改道变成瘠田。后来就有一支族人迁出了河东,在顾城开枝散叶,成为顾城傅。说起来现在比本家河东傅要兴旺的多了!
这些公案却是后来傅说慢慢的回味起来的,在类似于东方文明的这种社会之中,也都是以宗族作为纽带来联接起来的。和河伯杨公却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在那!
当他发出感慨的时候已经远远的看到了那高耸的杨公碑了,便打马过去。远远的见到杨公碑就下马步行,来到杨公庙之中。
;
聊斋觅仙路的第二卷 齐物论 第一章 兵部尚书
傅说开始的时候,还用的是原来那一世的思维方式,总以为傅天仇和自己身为远房的亲戚,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在古代,一个家族不论是富贵贫贱,所有的堂兄弟都是一起排辈。像是傅名玉就比傅天仇小了两三岁,排到了老七去。
在古代同族的关系远远要比现在的人们想象的要紧密的多!比如傅说要去京城考试,他就可以住到当朝的兵部尚书傅天仇家里,白吃白住。就算是考不中,回乡的时候傅天仇也要给他一笔钱让他当路费用。哪怕在之前,傅说从来没有见过傅天仇也一样。同样的,傅说如果考中进士,发达了以后,也有义务帮助其他的同族。
如果傅天仇仗着自己是兵部尚书,瞧不起傅说不给他帮助的话,事情传回乡里,便会被同族之人鄙视。等到傅天仇死了以后,灵位连祠堂都不能进去。因为同族之人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尤其是混的越好,越是有义务要帮助其他族人。这是东方文明的的基础,以祖先宗族为纽带的社会基石。
“你四叔一回来,被陈县令知道了,就对我家一下子变的巴结了起来,生怕那事情传到了你四叔的耳朵之中。连开始陷害我儿去宁安府送信的事情也都栽到了别人头上去!”傅母说。
傅说顿时恍然大悟,难怪他去交差这么的顺利,还以为会受到不晓得刁难。这陈县令也真是好笑,自己拉不下脸来赔罪,派了一股胖师爷过来讨好。
“四叔现在在哪里?”傅说问。
“你四叔现在住在祠堂,这次回来连祠堂都翻修了,还买了两百亩族田!”
族田买来就是全族的产业了,产出用来做祭祀祖先、赈济族中穷人,创立义学的费用。原本傅家没落,族田自然是没有了。这又是置了两百亩。
傅说就点点头,道:“孩儿想去拜见四叔。”
傅名玉就道:“应该的,这是应该的。不过大郎你刚刚到家,肯定是累了,不如休息一天再去!”
傅说就答应了下来,祠堂在乡下,离东郡还有几十里路。
在家中就住了两天,傅说一路旅途艰辛,但是功夫却是一点都不敢落下的。行走万里这般磨炼,进境反倒是要比在家中安定生活好药快着许多。
那日在兰若寺之中,心光凝聚为一盏心灯,再是修炼自然的一日千里了。
以往每次练功打坐,都要花很长时间来调伏心性,将诸多杂念尽数降伏了,深入定境之中,那一点性光才能若有若无的出现。
这还是在这个世界,若是没穿越之前那个世界之中,就算是调伏了心性,十次里也是七八次见不到性光发明的。然后才能将这点性光照入丹田气穴之中。
如今心灯成形,便省却了这道功夫,便是行走坐卧,返观内照之间都能见得心灯光明,然后照入气穴之中。不一时,就能看到气穴之中白气氤氲,慢慢生发出来。
如今这些白气已经填充满周身各处脉络之中,运行之间全身上下五脏六腑之中都能得了滋养。这便是所谓的真气了!
如今傅说功夫已经做到了第三步,踏住火云,走到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焉,此炼心进气之功也。做到这一步,那真气变渐渐的熏染成了红色。也就是说渐渐有了红章的力量,真气慢慢转换成了真元。
歇了一日,傅名玉夫妻就开始催促傅说去见四叔傅天仇,这却是为了自家儿子的前途着想了。傅说自然要遵命而行。
离了家,傅说还犹自记挂着松娘颇带着些幽怨的眼神。回家仓促,都没有机会在一起亲热一二,便是几句体己话都没机会说。这般想来还真是有些抱歉了。
这一路回老家,自然少不得要经过杨公庙了。说起来傅家的兴衰和杨公堰还有着颇大的关系!
这个世界的傅姓分为河东傅和方城傅,傅说便是河东文正堂傅家的。文正堂便是河东傅家的堂号了!这便是所谓的郡望了!
要知道古人最重的就是祖先的,同一祖先的后代都要立祠堂祭祀祖先。若是宗族太大,最后迁徙分裂了,也要分出郡望堂号来。比如刚才所说的河东傅,就是住在古代河东一带的傅姓族人,而方城傅却是后来迁徙到方城的傅姓族人。
所谓文正堂却是傅家祖上出了一位大人物傅青主,靠过状元,当过宰相,后来兵败被敌人俘虏。关到大漠草原的黄龙城之中,整整十七年,一直不肯降伏蒙人。后来前朝太祖立国的时候,挥兵攻入了黄龙城。傅青主却被蒙人杀了,前朝太祖就谥以文正的谥号。那是谥法之中,最高最好的谥号了!往往千百年来,只有一二人能得到这个谥号。都是道德品行,功业完美的人的才能得到。
后来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贤相,就立堂号为“文正堂”。
当年傅家也是大姓,在东河之地开枝散叶十分的兴旺。那时候杨公堰还没有修筑,虽然东河泛滥,但是还是有一些良田的,这些肥美良田都是被傅家族人所占据。后来杨公堰修成,东河一分为二,风水变迁。虽然两岸利泽数百里百姓,但是傅家气运却受了影响,便是以前的许多良田都因为东河改道变成瘠田。后来就有一支族人迁出了河东,在顾城开枝散叶,成为顾城傅。说起来现在比本家河东傅要兴旺的多了!
这些公案却是后来傅说慢慢的回味起来的,在类似于东方文明的这种社会之中,也都是以宗族作为纽带来联接起来的。和河伯杨公却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在那!
当他发出感慨的时候已经远远的看到了那高耸的杨公碑了,便打马过去。远远的见到杨公碑就下马步行,来到杨公庙之中。
;
聊斋觅仙路的第二卷 齐物论 第一章 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