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扬州刺史崔远山是东宫的人!
于李括而言,昨夜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什么精盐私运的案子不过皆是表象罢了,飞扬跋扈的高邮郡王、如日天的昌隆记商行之所以会心生惧意,聚在一起商议对策,便是惧怕崔远山的介入。
李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入仕途的无知少年。时间可以让一切东西沉淀下来,一次次的实践让他逐渐变得成熟。
如今,他虽说不上能看清诡谲的朝政,但至少可以大体看出几个利益团体博弈的动机和目的。
江淮盐运本就是一滩浑水,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朝廷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盐运这块肥肉实在太过诱人,朝廷不可能将其独吞。只要不违背法纪,适当的给予商贾一些好处或许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
央朝廷、州县衙门、地头商贾,这块肥肉一分为三,谁也别想独吞!
一张纸笺染了墨点大为不雅,但若是整摞纸都浸润了墨色呢?
当不能洗脱自己身上的墨点时,最好脱除嫌隙的方法便是将墨汁泼到身侧同伴身上。
所以,若是新任刺史查的仅仅是盐运一事,无论是高邮郡王本人还是昌隆记商行背后的利益团体都不会紧张。大不了他们事后准备一份厚礼赠予那刺史,将其变成另一个吃肉的人。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世间还没有哪个人会跟大好的银子过不去的。
但崔远山是东宫的人,他来到江淮道便是代表着太子的利益。若是让他顺藤摸瓜寻到幕后的的东主,怕是会在扬州城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要知道崔远山是出了名的倔脾气,认死理。在京都长安时他就因顶撞陈-希烈被皇帝陛下痛斥,如此人物又怎会轻易松口。若是让他借题发挥,惊动了永王殿下,江淮道的这大小官员可都难辞其咎了。
所以,他们要结为一个同盟,共同对付崔远山。或许,自己也是他们同化的一个对象?
沉沉叩打着案几,李括仔细思量着可能的几种情况。
一者,最大的布局者是永王李磷,扬州城大小官员和本地商贾都受了其恩惠,甘心为其卖命。二者,永王李磷只是和商贾呈合作关系。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替商贾大行方便之道,同时坐地起财,每年收取按份的孝敬。
相较之下,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要大上许多,毕竟永王不可能自己站出来主持局面,必须由商贾牵头。既然是合作,双方就需是平等的,就要都有利益可得
“都督,新兵那边训练的差不离了,现下基本的持械训练已经能达到安西军的七分水准,阵列训练更是可以达到八分。只是实战怕还是差了很多。”
窦青不知何时已经走入营房,冲李括拱了拱手汇报着。虽然不解好端端的,皇帝陛下为何把都督从安西派往江淮练兵,但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大伙儿要做的便是全力支持自家都督。
自古功高震主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也许此举也是陛下对都督的一种变相保护吧!
只是这淮南道扬州城的团练兵和安西边军相比,实力
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这些团练兵身上他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肃杀之气,甚至便连最基本的执行力他们都远远不如安西军。
要将这样一支靡靡之师整训的钢筋铁骨显然不太现实,眼下他们能做的便是交予他们一些基本的阵列知识,并让他们在持械格斗时更具侵略性。
至于那种边军特有的侵略性,绝不是这些没见过血的娃娃兵能学到的。
李括点了点头道:“实战倒是不着急,毕竟咱大唐边境都设有节度使以统领边军,只要这些节度使不起了反心,我大唐则可永世保得边境无忧!”
他这话说的倒是不假,自武后之乱起,由于边境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府兵制渐渐败坏。总的来说,原来边关的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兵卒到了期限却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导致兵士逃亡。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国朝刚刚定鼎之时,承袭前隋遗风,对于士卒比较尊重,再加上民风尚武,大伙儿都比较希望投身从军以报国。但到武后时,番上卫士往往被世家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导致大唐四海内的百姓以充当府兵为耻辱。
所以到了当今皇帝陛下登基后便大胆变革,一面征发长征健儿入边镇,一面大举征募胡地雇佣军,补充兵源。如此一来,大唐各边镇的兵力不降反增,对外屡战屡胜。
只是相较之下,原的团练兵实力却太弱了。至今,折冲都督府早已名存实亡,这些团练兵失去了土地早已没有了训练的热情,不少士卒甚至溃逃。长此以往,以至于登记在册的士卒半数失踪,多出的团练营最后变成一座空营。
江淮道团练营的情况要好上不少,却也达不到满额。便拿情况最好的扬州团练营来说,也只能勉强达到四千五百人,相较于千人的满额仍然相差不少。(注1)
李括此次领的是江淮道都团练使,其职位已经相当于节度使。只是由于在原腹地,其职权受到州刺史、观察使的诸多挟制,远不及边镇节度使威风。(注2)
不过眼下李括显然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查探江淮道盐运案的事情固然重要,但那是在暗进行的,他明面上的官职是江淮道都团练使,眼下需要做的自然是将这支军队练成一支精锐之师
注1:自高宗朝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这样,玄宗统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况日渐增多,以致番上卫士缺员,征防更难调发。
注2:唐朝团练使可以分为都团练使、州团练使。原是负责方镇或一州的军事。但因观察使兼任都团练使,刺史兼任州团练使,他们实际上成为一个方镇或一个州的军政长官。都团练使与节度使或都防御使的职掌相同(州团练使则与州防御使同),其区别在于地位的高低、迁转的先后、俸钱的多少及是否授予旌节。所以设节度使﹑都防御使的地区就不置都团练使,设州防御使就不置州团练使。
流云特地去查了唐典,安史之乱前原之地一般不节度使,所以军职最高便是团练使了。
于李括而言,昨夜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什么精盐私运的案子不过皆是表象罢了,飞扬跋扈的高邮郡王、如日天的昌隆记商行之所以会心生惧意,聚在一起商议对策,便是惧怕崔远山的介入。
李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入仕途的无知少年。时间可以让一切东西沉淀下来,一次次的实践让他逐渐变得成熟。
如今,他虽说不上能看清诡谲的朝政,但至少可以大体看出几个利益团体博弈的动机和目的。
江淮盐运本就是一滩浑水,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朝廷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盐运这块肥肉实在太过诱人,朝廷不可能将其独吞。只要不违背法纪,适当的给予商贾一些好处或许能够起到双赢的效果。
央朝廷、州县衙门、地头商贾,这块肥肉一分为三,谁也别想独吞!
一张纸笺染了墨点大为不雅,但若是整摞纸都浸润了墨色呢?
当不能洗脱自己身上的墨点时,最好脱除嫌隙的方法便是将墨汁泼到身侧同伴身上。
所以,若是新任刺史查的仅仅是盐运一事,无论是高邮郡王本人还是昌隆记商行背后的利益团体都不会紧张。大不了他们事后准备一份厚礼赠予那刺史,将其变成另一个吃肉的人。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世间还没有哪个人会跟大好的银子过不去的。
但崔远山是东宫的人,他来到江淮道便是代表着太子的利益。若是让他顺藤摸瓜寻到幕后的的东主,怕是会在扬州城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要知道崔远山是出了名的倔脾气,认死理。在京都长安时他就因顶撞陈-希烈被皇帝陛下痛斥,如此人物又怎会轻易松口。若是让他借题发挥,惊动了永王殿下,江淮道的这大小官员可都难辞其咎了。
所以,他们要结为一个同盟,共同对付崔远山。或许,自己也是他们同化的一个对象?
沉沉叩打着案几,李括仔细思量着可能的几种情况。
一者,最大的布局者是永王李磷,扬州城大小官员和本地商贾都受了其恩惠,甘心为其卖命。二者,永王李磷只是和商贾呈合作关系。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替商贾大行方便之道,同时坐地起财,每年收取按份的孝敬。
相较之下,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要大上许多,毕竟永王不可能自己站出来主持局面,必须由商贾牵头。既然是合作,双方就需是平等的,就要都有利益可得
“都督,新兵那边训练的差不离了,现下基本的持械训练已经能达到安西军的七分水准,阵列训练更是可以达到八分。只是实战怕还是差了很多。”
窦青不知何时已经走入营房,冲李括拱了拱手汇报着。虽然不解好端端的,皇帝陛下为何把都督从安西派往江淮练兵,但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大伙儿要做的便是全力支持自家都督。
自古功高震主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也许此举也是陛下对都督的一种变相保护吧!
只是这淮南道扬州城的团练兵和安西边军相比,实力
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这些团练兵身上他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肃杀之气,甚至便连最基本的执行力他们都远远不如安西军。
要将这样一支靡靡之师整训的钢筋铁骨显然不太现实,眼下他们能做的便是交予他们一些基本的阵列知识,并让他们在持械格斗时更具侵略性。
至于那种边军特有的侵略性,绝不是这些没见过血的娃娃兵能学到的。
李括点了点头道:“实战倒是不着急,毕竟咱大唐边境都设有节度使以统领边军,只要这些节度使不起了反心,我大唐则可永世保得边境无忧!”
他这话说的倒是不假,自武后之乱起,由于边境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府兵制渐渐败坏。总的来说,原来边关的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兵卒到了期限却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导致兵士逃亡。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国朝刚刚定鼎之时,承袭前隋遗风,对于士卒比较尊重,再加上民风尚武,大伙儿都比较希望投身从军以报国。但到武后时,番上卫士往往被世家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导致大唐四海内的百姓以充当府兵为耻辱。
所以到了当今皇帝陛下登基后便大胆变革,一面征发长征健儿入边镇,一面大举征募胡地雇佣军,补充兵源。如此一来,大唐各边镇的兵力不降反增,对外屡战屡胜。
只是相较之下,原的团练兵实力却太弱了。至今,折冲都督府早已名存实亡,这些团练兵失去了土地早已没有了训练的热情,不少士卒甚至溃逃。长此以往,以至于登记在册的士卒半数失踪,多出的团练营最后变成一座空营。
江淮道团练营的情况要好上不少,却也达不到满额。便拿情况最好的扬州团练营来说,也只能勉强达到四千五百人,相较于千人的满额仍然相差不少。(注1)
李括此次领的是江淮道都团练使,其职位已经相当于节度使。只是由于在原腹地,其职权受到州刺史、观察使的诸多挟制,远不及边镇节度使威风。(注2)
不过眼下李括显然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查探江淮道盐运案的事情固然重要,但那是在暗进行的,他明面上的官职是江淮道都团练使,眼下需要做的自然是将这支军队练成一支精锐之师
注1:自高宗朝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这样,玄宗统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况日渐增多,以致番上卫士缺员,征防更难调发。
注2:唐朝团练使可以分为都团练使、州团练使。原是负责方镇或一州的军事。但因观察使兼任都团练使,刺史兼任州团练使,他们实际上成为一个方镇或一个州的军政长官。都团练使与节度使或都防御使的职掌相同(州团练使则与州防御使同),其区别在于地位的高低、迁转的先后、俸钱的多少及是否授予旌节。所以设节度使﹑都防御使的地区就不置都团练使,设州防御使就不置州团练使。
流云特地去查了唐典,安史之乱前原之地一般不节度使,所以军职最高便是团练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