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考入西点军校并且成为一名现役军人到1935年3月时已经有34年零9个月了,期间还作为一名情报军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直到被围困在麦地那城以后,我才真正了解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那场战役真的、真的太残酷了,以至于在那之后的10年里,我每一天晚上,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无数的青年军人,美国的、英国的还有印度的军人倒在血泊当中。他们有的是被炮弹打死,有的是被子弹打死,有的是被手榴弹炸死,有的则死于白刃格斗,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从3月30日开始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十天,真是噩梦一样的三十天,他们一直在进攻,不断的进攻,一波一波地涌上来,然后被我们的人打退,接着又是新一波的攻势,没有停顿,好像一直会持续到世界末日……”——以上摘自史迪威中将的回忆录《错误的战争》。
“轰!轰!轰……”
炮弹激起的沙尘夹杂着碎石和弹片像雨点一样打在战壕里面。英美盟军的官兵大多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其中的大部分人可以说是第一次走上战场,所以这种烈度只能算普通的炮击在他们看来好像就是天塌地陷一般。所有人都蜷缩在匆匆挖好的战壕里面,忍受着印度人的炮击、持续作战的疲惫,还有对死亡的恐惧!
印度红军的进攻方式可以说大大出乎英美盟军将领的预料,他们不是“劳逸结合”的有打有停,而是不分白天黑夜,不计伤亡,不惜代价地发动进攻。每一次进攻的烈度放在苏德或是中苏战场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大规模的炮击,没有俯冲轰炸机的呼啸,也没有成百上千辆坦克的突击。有的只是反反复复的炮击和步兵冲锋。而且印度步兵的冲锋也不是英美盟军原先所认为的“人海”,实际上他们每次投入的兵力都不算太多。进攻的队形也相当分散,很难被炮火大量杀伤,但是这种进攻却没完没了,还打得非常顽强。
此外,印度人的土工作业水平也很高超,他们的步兵和工兵似乎可以在任何严酷的环境下施工,哪怕周围不断有炮弹落下。哪怕这些炮弹还在散发毒气,他们也不会停下手中的工兵铲,直到战壕一路挖到对手的眼皮底下。随着印度红军的进攻路线越来越短,英美军队的防守也越来越困难……
托马斯中尉现在想个老鼠一样在战壕当中跌跌撞撞的往前爬,一边爬一边嘀嘀咕咕地诅咒一个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男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把选票投给罗斯福,难道就是为了让他把自己送到这个该死的到处都是沙子的地狱当中来么?这个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终于爬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一条满是死人和将死之人的战壕,一个连的美国士兵被派来保卫这条战壕,根据命令,他们要在这里守上五天,然后才能回麦地那休整。不过在过去的三天里面,这个连已经补充了两次,还换了三个连长。托马斯中尉就是第四个坐上这个连的连长宝座的倒霉蛋。他的三位前任都已经为国捐躯了!
一个靠着堑壕内壁等候着印军炮火过去的上士看到托马斯中尉爬了进来,看到托马斯军服上的军衔就知道他是新任连长,于是就一把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又从身边的一具尸体上面拽下一个防毒面具套在中尉的脸上,这时中尉才发现堑壕里面所有的士兵都戴着防毒面具。事后他才知道,印军在炮击中会少量使用芥子气炮弹,这个连曾经吃过芥子气的亏,所以在每次印军炮击时都会戴上防毒面具。
不一会儿。印军的火力就开始向后延伸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进攻就要开始了!所有还能动弹的美国兵都摘下自己的防毒面具,在中东的炎热气候中,脸上戴着这么个玩意儿可不好受!
“我是尼克松上士,2排的排长!”刚才给托马斯防毒面具的那个上士在托马斯耳边吼叫道:“d连在印军炮击前还有98人,加你是99人,其中军官只剩下李少尉了。他是1排排长,火线提升的,在战壕那头。”
“我叫理查德.托马斯,你们的新任连长。上士,我能不能见一下d连的所有排长和班长?”
尼克松用力摆摆手:“来不及了,印军的进攻就要开始了!”
“那就等他们的进攻结束吧!”
“不,他们的进攻不会结束!”尼克松吼道:“印度人在打车轮战,已经打了整整三天,没有停止过一分钟!中尉,我们的人太疲劳了,他们需要休息,需要休息!”
休息?怎么可能?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史迪威中将手里还能有多少多余的预备队可以替换一线部队?想要休息还是再捱两天吧……
战壕里面的美国兵现在也已经麻木了,只是在机械的重复着之前做过的动作,从战壕里面直起身子,架好机关枪,一支支m1自动步枪也伸出了他们的枪口——幸好这三天的天气都不错,美国运输机空投下好几千吨物资,否则这些m1早就把子弹都打光了!配属在美军团一级的75mm无后座力炮、120mm重迫击炮和师一级的105mm榴弹炮,此时开始用火力封锁印军进攻线路了,就在步兵战壕前面一百米处打出了一片片的火墙。
“同志们,为了保卫印度祖国,前进!”
就在托马斯中尉对面不到1000米的印军阵地上,印度红军第115师第344团1营营长拉奥第一个跃出堑壕,用力挥舞了下右臂,然后直指前方。
“为了祖国,冲啊!”
口号声响了起来,数百名手握着莫辛.纳甘步枪腰胯着手榴弹的印军官兵呐喊着一起从堑壕里翻了出来。开始冒着美军的炮火冲锋!这些印度士兵几乎全是低种姓的贱民出身。印度gcd的革命给了他们一切,土地、房屋、牲畜还有一个不再遭受歧视的身份!可是现在,美帝国主义和英帝国主义却要来夺走这一切,要把他们再一次变成最低贱的贱民!美英盟军进攻中东就是为了获得入侵印度的踏板,所以他们才在印度gcd的号召下参加红军,来中东保卫他们来之不易的一切。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年轻的印度gc主义战士散开了队形,每个人都埋着头,步枪也上好了刺刀,前赴后继地往前冲。帝国主义的炮火横扫着他们冲锋的队形,一些人被打倒了,身体被炮弹扯碎,抛洒向半空。但是更多的人还在冲锋!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终于有一些人冲到了美军的战壕前面开始投掷手榴弹,那是一种仿造中国民7式手榴弹的木柄手榴弹,重量比德国陆军的手榴弹轻,因此更适合亚洲人使用。每一冲到美军阵地前的印度人都会拼命投弹,直到把自己携带的六枚手榴弹都扔出去。然后才会发动最后的白刃突击。根据后来的统计,这种轻型手榴弹才是给英美盟军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雨点般落下的手榴弹,顿时就在美军战壕里面炸成了一片……
而托马斯中尉的大多数部下们,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开火射击了,除了两挺机关枪还在发出吼声之外,所有的射击都停止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捡起还没有爆炸的手榴弹赶紧丢出战壕去!这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托马斯中尉一边捡一边想,这些炸弹随时都会爆炸!而且每一枚都足以要了自己的性命,上帝啊!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司令员同志,总参谋长同志,别洛夫同志报告,泰布克以北约20公里处发现英美机械化集群,估计是之前集结于苏万平原的英军第8集团军。”一名年轻的印度参谋走进巴格达红军中东方面军司令部的作战室,念完了手中的电文后又提出建议道:“司令员同志。我想现在是时候出动乌博列维奇集群进攻亚喀巴了。”
图哈切夫斯基和巴甫洛夫听到这个印度阿三的建议都愣了一下,然后四道目光同时射向这个最多只有21、2岁,皮肤白皙(按照印度阿三的标准),身材高大的印度青年军官。这个家伙怎么……他好像不是什么高级参谋人员吧?这里应该没有他说话的份!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呢?印度红军的纪律也太松散了吧?
“乍里亚同志,请你别着急,现在还不是动用乌博列维奇集群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等敌人再深入一点。最好接近麦地那以后再让乌博列维奇同志出击。”
这间作战室里面的苏军和印度参谋人员,似乎对这位被布柳赫尔称为“乍里亚同志”的年轻参谋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布柳赫尔更是耐心地向他解释自己的部署……
“好吧,我明白了。”这位乍里亚同志朝布柳赫尔笑了笑,就转身离去了。
“他是谁?怎么这样啊?”图哈切夫斯基凑到布柳赫尔身边。不解地低声询问道。
“他是阿塔尔.库马尔.乍里亚。鲁易同志就姓乍里亚,他是鲁易同志的长子!”布柳赫尔低声道:“不过这个身份在中东方面军里面是保密的,对了乍里亚同志还曾经在苏联红军中服役,担任过坦克连连长,驾驶t-28坦克同敌人的追猎者战斗过许多次,还击毁过好几辆追猎者呢,别看今年才22岁,已经是团级参谋了。”
还有这事儿?图哈切夫斯基心道:“这个乍里亚的命可真够大的,而且本事更大,居然敢开着t-28这种棺材车打追猎者,还击毁过好几辆……那门16.5倍径的76.2mm炮能有这种威力?看来要找个机会向他好好请教一下才是。”
正想到这里,作战室的门又被人推开了,这回进来的是中东方面军参谋长别尔津、巴格达集群司令员费季科、科威特集群司令员弗里诺夫斯基,加上土耳其方面军的一个代表,房间里面顿时显得比较拥挤。布柳赫尔伸手招呼他们围到地图台前,然后将乍里亚送来的电报念了一遍,才道:“敌人的装甲集群已经到泰布克了,预计有10个装甲师和10个摩托化步兵师,我们的别洛夫集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可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我估计别洛夫同志的5个集团军挡不住英美的坦克,另外三个集团军也不可能很快攻下麦地那……在麦地那战役中还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美国人居然用飞机空投为10个师的部队提供补给!别洛夫同志报告,美国人每天至少会出动1000架次的飞机去麦地那空投。而且还有更多数量的轰炸机从空中发起攻击!”
布柳赫尔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忧郁的表情,显然是为美国展现出来的强大空中优势而忧虑。别尔津在旁边开口说:“虽然别洛夫同志已经表示,无论遭受多么大的伤亡,他的部队都会坚持到底,完成方面军下达的任务。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快向别洛夫集群提供援助,我建议,巴格达集群立即西进开入叙利亚沙漠,向安曼和大马士革挺进。科威特集群抽调4个集团军火速增援别洛夫集群。土耳其则抽调一个苏联红军集团军加入亚基尔集群。”
“那么,乌博列维奇集群呢?”图哈切夫斯基看了看布柳赫尔。
“继续潜伏不动。”布柳赫尔毫不犹豫地道:“如果现在动用乌博列维奇集群,打胜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有将敌人的力量全都调动起来,牢牢牵制住以后,才是动员乌博列维奇集群的最佳时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9
“轰!轰!轰……”
炮弹激起的沙尘夹杂着碎石和弹片像雨点一样打在战壕里面。英美盟军的官兵大多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其中的大部分人可以说是第一次走上战场,所以这种烈度只能算普通的炮击在他们看来好像就是天塌地陷一般。所有人都蜷缩在匆匆挖好的战壕里面,忍受着印度人的炮击、持续作战的疲惫,还有对死亡的恐惧!
印度红军的进攻方式可以说大大出乎英美盟军将领的预料,他们不是“劳逸结合”的有打有停,而是不分白天黑夜,不计伤亡,不惜代价地发动进攻。每一次进攻的烈度放在苏德或是中苏战场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大规模的炮击,没有俯冲轰炸机的呼啸,也没有成百上千辆坦克的突击。有的只是反反复复的炮击和步兵冲锋。而且印度步兵的冲锋也不是英美盟军原先所认为的“人海”,实际上他们每次投入的兵力都不算太多。进攻的队形也相当分散,很难被炮火大量杀伤,但是这种进攻却没完没了,还打得非常顽强。
此外,印度人的土工作业水平也很高超,他们的步兵和工兵似乎可以在任何严酷的环境下施工,哪怕周围不断有炮弹落下。哪怕这些炮弹还在散发毒气,他们也不会停下手中的工兵铲,直到战壕一路挖到对手的眼皮底下。随着印度红军的进攻路线越来越短,英美军队的防守也越来越困难……
托马斯中尉现在想个老鼠一样在战壕当中跌跌撞撞的往前爬,一边爬一边嘀嘀咕咕地诅咒一个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男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把选票投给罗斯福,难道就是为了让他把自己送到这个该死的到处都是沙子的地狱当中来么?这个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终于爬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一条满是死人和将死之人的战壕,一个连的美国士兵被派来保卫这条战壕,根据命令,他们要在这里守上五天,然后才能回麦地那休整。不过在过去的三天里面,这个连已经补充了两次,还换了三个连长。托马斯中尉就是第四个坐上这个连的连长宝座的倒霉蛋。他的三位前任都已经为国捐躯了!
一个靠着堑壕内壁等候着印军炮火过去的上士看到托马斯中尉爬了进来,看到托马斯军服上的军衔就知道他是新任连长,于是就一把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又从身边的一具尸体上面拽下一个防毒面具套在中尉的脸上,这时中尉才发现堑壕里面所有的士兵都戴着防毒面具。事后他才知道,印军在炮击中会少量使用芥子气炮弹,这个连曾经吃过芥子气的亏,所以在每次印军炮击时都会戴上防毒面具。
不一会儿。印军的火力就开始向后延伸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进攻就要开始了!所有还能动弹的美国兵都摘下自己的防毒面具,在中东的炎热气候中,脸上戴着这么个玩意儿可不好受!
“我是尼克松上士,2排的排长!”刚才给托马斯防毒面具的那个上士在托马斯耳边吼叫道:“d连在印军炮击前还有98人,加你是99人,其中军官只剩下李少尉了。他是1排排长,火线提升的,在战壕那头。”
“我叫理查德.托马斯,你们的新任连长。上士,我能不能见一下d连的所有排长和班长?”
尼克松用力摆摆手:“来不及了,印军的进攻就要开始了!”
“那就等他们的进攻结束吧!”
“不,他们的进攻不会结束!”尼克松吼道:“印度人在打车轮战,已经打了整整三天,没有停止过一分钟!中尉,我们的人太疲劳了,他们需要休息,需要休息!”
休息?怎么可能?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史迪威中将手里还能有多少多余的预备队可以替换一线部队?想要休息还是再捱两天吧……
战壕里面的美国兵现在也已经麻木了,只是在机械的重复着之前做过的动作,从战壕里面直起身子,架好机关枪,一支支m1自动步枪也伸出了他们的枪口——幸好这三天的天气都不错,美国运输机空投下好几千吨物资,否则这些m1早就把子弹都打光了!配属在美军团一级的75mm无后座力炮、120mm重迫击炮和师一级的105mm榴弹炮,此时开始用火力封锁印军进攻线路了,就在步兵战壕前面一百米处打出了一片片的火墙。
“同志们,为了保卫印度祖国,前进!”
就在托马斯中尉对面不到1000米的印军阵地上,印度红军第115师第344团1营营长拉奥第一个跃出堑壕,用力挥舞了下右臂,然后直指前方。
“为了祖国,冲啊!”
口号声响了起来,数百名手握着莫辛.纳甘步枪腰胯着手榴弹的印军官兵呐喊着一起从堑壕里翻了出来。开始冒着美军的炮火冲锋!这些印度士兵几乎全是低种姓的贱民出身。印度gcd的革命给了他们一切,土地、房屋、牲畜还有一个不再遭受歧视的身份!可是现在,美帝国主义和英帝国主义却要来夺走这一切,要把他们再一次变成最低贱的贱民!美英盟军进攻中东就是为了获得入侵印度的踏板,所以他们才在印度gcd的号召下参加红军,来中东保卫他们来之不易的一切。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年轻的印度gc主义战士散开了队形,每个人都埋着头,步枪也上好了刺刀,前赴后继地往前冲。帝国主义的炮火横扫着他们冲锋的队形,一些人被打倒了,身体被炮弹扯碎,抛洒向半空。但是更多的人还在冲锋!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终于有一些人冲到了美军的战壕前面开始投掷手榴弹,那是一种仿造中国民7式手榴弹的木柄手榴弹,重量比德国陆军的手榴弹轻,因此更适合亚洲人使用。每一冲到美军阵地前的印度人都会拼命投弹,直到把自己携带的六枚手榴弹都扔出去。然后才会发动最后的白刃突击。根据后来的统计,这种轻型手榴弹才是给英美盟军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雨点般落下的手榴弹,顿时就在美军战壕里面炸成了一片……
而托马斯中尉的大多数部下们,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开火射击了,除了两挺机关枪还在发出吼声之外,所有的射击都停止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捡起还没有爆炸的手榴弹赶紧丢出战壕去!这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托马斯中尉一边捡一边想,这些炸弹随时都会爆炸!而且每一枚都足以要了自己的性命,上帝啊!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司令员同志,总参谋长同志,别洛夫同志报告,泰布克以北约20公里处发现英美机械化集群,估计是之前集结于苏万平原的英军第8集团军。”一名年轻的印度参谋走进巴格达红军中东方面军司令部的作战室,念完了手中的电文后又提出建议道:“司令员同志。我想现在是时候出动乌博列维奇集群进攻亚喀巴了。”
图哈切夫斯基和巴甫洛夫听到这个印度阿三的建议都愣了一下,然后四道目光同时射向这个最多只有21、2岁,皮肤白皙(按照印度阿三的标准),身材高大的印度青年军官。这个家伙怎么……他好像不是什么高级参谋人员吧?这里应该没有他说话的份!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呢?印度红军的纪律也太松散了吧?
“乍里亚同志,请你别着急,现在还不是动用乌博列维奇集群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等敌人再深入一点。最好接近麦地那以后再让乌博列维奇同志出击。”
这间作战室里面的苏军和印度参谋人员,似乎对这位被布柳赫尔称为“乍里亚同志”的年轻参谋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布柳赫尔更是耐心地向他解释自己的部署……
“好吧,我明白了。”这位乍里亚同志朝布柳赫尔笑了笑,就转身离去了。
“他是谁?怎么这样啊?”图哈切夫斯基凑到布柳赫尔身边。不解地低声询问道。
“他是阿塔尔.库马尔.乍里亚。鲁易同志就姓乍里亚,他是鲁易同志的长子!”布柳赫尔低声道:“不过这个身份在中东方面军里面是保密的,对了乍里亚同志还曾经在苏联红军中服役,担任过坦克连连长,驾驶t-28坦克同敌人的追猎者战斗过许多次,还击毁过好几辆追猎者呢,别看今年才22岁,已经是团级参谋了。”
还有这事儿?图哈切夫斯基心道:“这个乍里亚的命可真够大的,而且本事更大,居然敢开着t-28这种棺材车打追猎者,还击毁过好几辆……那门16.5倍径的76.2mm炮能有这种威力?看来要找个机会向他好好请教一下才是。”
正想到这里,作战室的门又被人推开了,这回进来的是中东方面军参谋长别尔津、巴格达集群司令员费季科、科威特集群司令员弗里诺夫斯基,加上土耳其方面军的一个代表,房间里面顿时显得比较拥挤。布柳赫尔伸手招呼他们围到地图台前,然后将乍里亚送来的电报念了一遍,才道:“敌人的装甲集群已经到泰布克了,预计有10个装甲师和10个摩托化步兵师,我们的别洛夫集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可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我估计别洛夫同志的5个集团军挡不住英美的坦克,另外三个集团军也不可能很快攻下麦地那……在麦地那战役中还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美国人居然用飞机空投为10个师的部队提供补给!别洛夫同志报告,美国人每天至少会出动1000架次的飞机去麦地那空投。而且还有更多数量的轰炸机从空中发起攻击!”
布柳赫尔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忧郁的表情,显然是为美国展现出来的强大空中优势而忧虑。别尔津在旁边开口说:“虽然别洛夫同志已经表示,无论遭受多么大的伤亡,他的部队都会坚持到底,完成方面军下达的任务。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快向别洛夫集群提供援助,我建议,巴格达集群立即西进开入叙利亚沙漠,向安曼和大马士革挺进。科威特集群抽调4个集团军火速增援别洛夫集群。土耳其则抽调一个苏联红军集团军加入亚基尔集群。”
“那么,乌博列维奇集群呢?”图哈切夫斯基看了看布柳赫尔。
“继续潜伏不动。”布柳赫尔毫不犹豫地道:“如果现在动用乌博列维奇集群,打胜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有将敌人的力量全都调动起来,牢牢牵制住以后,才是动员乌博列维奇集群的最佳时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