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宁溪 54 奋斗年代9

小说:综宁溪 作者:宁溪夕 更新时间:2018-03-22 17:06:5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以前弘景他们,出生之后,洗三、满月、百天、周岁,真是一个不落的过。

  现在他们这一片有个什么风俗呢,小孩子不过百天不过周岁,过两个什么日子呢,过满月和三周生日。

  满月这个宁溪能理解,很多地方都给孩子过满月,但是这个三周岁生日是怎么个意思呢?说起来的时候,甭管是王桂花还是李大娘都没人能说的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过三岁生日,只知道,从她们那一辈儿,就有这风俗。

  甭管三周奇怪不奇怪,满月是肯定是要过的,正月初八,年还没过完呢,除了毕业班,都开学晚,正月十六才开学,大人孩子来了一院子。

  满月是在李家村办的,白鹿镇上那院子到也不是忙活不开,但这不是亲戚朋友知道的少嘛。而且不光是亲戚朋友,还有街坊邻居呢,到底不如在候家办方便。

  来的人不少,宁溪这边,主要是三叔家的,还有李宁溪姑姑,再有就是李宁溪的姥姥、姨和舅舅舅妈,姥姥他们离得远,到是孩子没来只来了大人。侯家这边,主要是王桂花的娘家,候建辉的舅舅舅妈还有姨妈谁的。

  宁燕凑到跟前看看孩子,又趴到宁溪耳边跟她说悄悄话。这孩子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十三四岁的小丫头,那爱八卦的劲头,跟对门张大红有的一比。

  “……姐你初二没回来,不知道吧,三喜奶奶家大年初二那天打起来了。”初二的时候宁溪想回来着,大年初二回娘家嘛。但李大娘说月子没坐够呢,不让回,她自己在这上面吃了大亏,在闺女面对这个的时候就格外仔细,月子差一天都不行,所以大年初二,宁溪就没出门。

  宁燕说的三喜奶奶,是李家本家,和他们家出了五服了,但住的不远。

  有些称呼其实是很没有规律的,有时候是按照夫家的来,有时候是按她自己的来。比如原主妈,是因为夫家姓李,大家都叫她李大娘;还有侯家对门那家也姓候,但是大家都管他家婆娘张大红叫张大婶。这个三喜奶奶也不知道是她自己叫三喜,还是她已经去世的老伴叫三喜,反正她们从小就是这么叫的。

  宁溪随口应了句,“谁跟谁打起来了?”

  宁燕一副讲故事的样子,滔滔不绝的说起来,“红梅姑和红军婶子、红延婶子打起来了呗。初二红梅姑回娘家,今年三喜奶奶在红延叔家里过年,所以红梅姑就去了红延叔家。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好像是红梅姑嫌弃红延婶子对三喜奶奶不好,然后就吵起来了。……后来吵着吵着,不知说了什么,红延婶子说让三喜奶奶滚蛋,跟她闺女过去吧,自家不管了,红延叔在旁边看着也没说话。结果红军大叔见红延叔不替三喜奶奶说话,就骂红延叔娶了媳妇忘了娘,说他不孝顺。红梅姑在旁边连红军大叔都骂了,说他不也是好东西,说他那不是帮三喜奶奶,是怕三喜奶奶从红延叔家搬出来后,去他家。”

  宁燕姥姥姥爷已经不在了,因为三婶时不时的犯疯病的原因,跟娘家兄弟关系也不好,她当初嫁给三叔几乎是年家兄弟卖过来的,所以大年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娘家,三婶是不去的。所以那天宁燕几个都在家,才知道初二那天离得不远的三喜奶奶家发生的事。

  “二姐说,红梅姑就是个搅事精,她没来的时候,虽然三喜奶奶爱骂人,但他们也没吵起来,她一来就吵起来了。哦,后来,红梅姑还说要是红军大叔和红延二叔都不愿意管三喜奶奶,就让三喜奶奶去县里告他们。”

  这年头,还知道孩子不孝顺走上告途径的确实不多。不过就是后来,知道的人多了,真遇上不孝顺的孩子,父母一般也不会去诉诸法律的,怕对孩子影响不好。父母对孩子,和孩子对父母,是不一样的,没几个父母能狠下心来去告自己孩子。

  但这些,说实在的,三喜奶奶家虽然属于李家的本家,但跟自家也没多大关系,这种事,不是真正关系亲近的,没人愿意管这闲事,闹不好两头不落好。而且,这种家庭矛盾,就没法讲理,因为说不清楚,造成这样的局面就不是一个人能造成的,就不是一个人的错,怎么管?

  至少原主的记忆里,是有那个三喜奶奶搬个小板凳坐在红延叔门口骂了好几天的事情。因为什么事,原主不记得了,就记得三喜奶奶就跟上班似的,天一亮就过来,往门口一坐,就开骂,从儿媳妇骂到儿子,又从儿子骂到孙子,从孙子骂到孙女,可那个时候,红延家老大才七八岁,小孩子知道个什么呀,反正在她嘴里都是不孝顺的。到了饭点儿,大人被她骂的没脸出来,红延就让孩子给她端碗饭,这老太太也绝,给饭就吃,吃完接着骂。孩子说,奶你别坐门口了,咱回家骂行吗?不,就坐门口骂,让全李家村的人都知道知道,这儿子有多不孝顺。骂一天,天黑之后还得吃完饭才回去,第二天,小板凳一摆,坐那儿接着骂,一连骂了好几天。

  不过再怎么着八卦,宁燕这么大点儿,就爱天天东家长西家短的,爱八卦的习惯,总是不太好。

  宁溪能感觉到三叔家这几个孩子和自己亲近,比如堂弟宁安,比如眼前这个堂妹宁燕。以后怎么样宁溪不知道,但现在,他们愿意跟自己亲近,宁溪也愿意,不能说教导吧,只能说是引导,愿意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像这种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要是从张大红那种年纪的中年大婶嘴里说出来,人们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嘴里说出来,人家会说这孩子嘴不好。

  宁溪捏捏她的辫子,“姐知道你这是跟我亲近才说这些的,但在别人面前不许八卦这些知道吗?你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要是让大家觉得,你跟那些长舌妇似的爱到处说别人闲话,谁还待见你?你想想,小时候人家说咱们家是地主,说你妈妈是疯子,你是不是也不开心,不喜欢他们?”

  宁燕点点头,“我知道了,姐。你上次跟我说过,要多听多看少说,”说着挠挠头,“嘿嘿,我刚才一看见你高兴,就给忘了。”

  “对了,姐,你给孩子起名字了吗?叫什么呀?”

  “大名叫候云嵩,小名叫康康。”

  她们说话虽然声音小,但屋子就那么大,在一边坐着的李大娘离她们近,其实一字不落的都听到了。

  等没人了李大娘还说呢,“宁琴说的没错,你红梅姑可不就是搅家精嘛,瞧把她能的,还撺掇着你三喜奶奶去告儿子。告完之后呢?两儿子每个月给点钱或者给点粮食,老太太自己一个人过啊?平常要是摔一下碰一下的,都没人知道,就好了?”

  不得不说,李大娘说的确实有道理,养老不是给钱就完事的,主要的还是陪伴。老太太和儿子儿媳妇之间有矛盾也好,吵架也好,平时该管不是照样得管嘛,她闺女来之前,磕磕绊绊的日子不也那样过嘛。

  不过当闺女的回娘家之后,看见嫂子和妈有矛盾,站在亲妈那边也是人之常情。“人家当闺女的看见嫂子不善待自己妈,想替老太太说话,这也是正常。”

  “这种事就没法说,你说她要是真孝顺她妈,嫌弃嫂子管的不好,那你有本事把老太太接自己家照顾去?关键红梅她还做不了她男人的主,她家里公公婆婆还需要她照顾呢,她男人根本就不答应把老太太接过去。”

  那要是这样,即便俩哥哥嫂子和亲妈之间矛盾多多,这当闺女的也得在中间和稀泥。要不然,她自己照顾不了,又把哥嫂和亲妈之间的矛盾越挑越多,最后倒霉还不是自己亲妈?

  “你三喜奶奶那人啊,年轻的时候多能干啊,这现在老了,那是越老越糊涂,越老越不讲理。好不好的,那是儿媳妇不是亲闺女,你能让人家对你掏心掏肺吗?差不多就得了,她非得折腾,今天这个不行,明天那个不好,事多的呀。你红梅姑虽说离的不远,可是她家里也是一家子要管呢,一个月能来看你三喜奶奶一两次就顶天了。可来一次就跟俩嫂子闹腾一次,来一次闹一次。老太太也是,红梅闹腾,她就感觉有人撑腰了似的,也跟着来劲,也不知道图什么。”

  三喜奶奶年轻的时候能干是出了名的,这个记忆里有,“大概是年轻的时候太能干了,在家里她就跟主心骨似的,家里人人都围着她转,现在老了,不再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了,不习惯吧。”这么一说,觉得还挺有道理,老太太闹腾,可能就是为了找存在感,多哄着点就好了。可惜她那俩儿媳妇,都不是会哄人的。

  “老了就得服老,”李大娘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说,“你舅妈对你姥什么时候好声好气说过话,我从来不说什么。不管说话好不好听,你姥有个病痛在身边伺候的,还是你舅妈,不是我也不是你大姨。就冲这个,我也只能和稀泥,不能主动挑火。”

  舅妈是个火爆脾气,李宁溪姥姥岁数大了,脑子有点糊涂,智力下降的跟八九岁似的,每每她要是做错什么事了,舅妈就跟训孩子似的训一顿。但就像李大娘说的,脾气好不好的,照顾姥姥的还是舅妈,她们难道还能跟李红梅似的,每次回娘家就跟人吵一架?

  再说李宁溪舅舅那人吧,说好听点是老实,说难听点是木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那种。他属于那种执行力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不折扣的执行,但是要没人告诉他该去干什么,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而舅妈那人,又属于爱操心,爱拿主意的。这些年,要不是有那个脾气火爆的舅妈在后边指挥,他们家指不定过成什么样呢。这两口子,性格上也算互补了。

  李大娘也知道自己妈的情况,和弟弟的性格脾气,对舅妈也还算是满意,每次回娘家也不会因为舅妈时不时训姥姥而生气。按照李大娘的话说,她要是把姥姥接到身边,没准比舅妈更没耐心。

  所以舅妈和李大娘的关系,还算是融洽。舅妈也说二姐比大姐通人情。因为大姨每次见姥姥被舅妈训孩子似的教训,就忍不住要说话,那种情况,说出来的肯定没好话。

  “听说三喜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主意正的,她没真去告红军叔和红延叔?”

  “咋没去?那天都走出三里地去了,你五爷爷让人给拽回来了。”

  李大娘说的五爷爷,因为小时候出天花,落了一脸麻子,人称李五麻子。当初他们家从白鹿镇上回归李家村的时候,跟这李五麻子连的亲,这些年来往还算近亲。这李五麻子平日里行事,有些自己的章法原则,反正在李家那一片,信服的人不少,平时也爱管个闲事,这事估计也就他能管。

  不过三喜奶奶还真想去告了,也挺有魄力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综宁溪,综宁溪最新章节,综宁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