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间的窗户打开着。
外面飘着纷纷的小雪花,南京城冬日多雨阴寒,下雪的机会每年倒也并不多。
夏原吉望着正在脱去黑色罩袍的郑和笑道:“闻知三保即将远行,连这金陵城中也是飞雪欢送呢!”
郑和微微一笑,并没答话。
一时之间,他分辨不出夏原吉此话背后的深意,是否在暗示这京城之中其实并不欢迎他的回来,早就在盼望着他离开了?
夏原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自顾自的坐了下来,郑和的感觉没错,他的话里的确有着这么一层意思。
他望着面前这个三十多岁脸上却有了些沧桑,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穿着便服的青年,心中也暗自感慨着,看起来这两年的海上生活,他也是受了不少的艰辛苦楚。
对于郑和此人,夏原吉其实并不反感,相反的倒还有一些欣赏。
据说郑和本姓马,是明军入滇所俘获的一名战俘,充作奴役,后来才受了净身之礼,成为了燕王朱棣府中的内侍。
这样的出身,如此的境遇,此人却勤奋好学,而且聪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爱。
甚至于除了胸中有些文墨之外,他还饱读兵书,传闻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关键时刻还曾经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作战,立下了军功,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并未见诸于任何记载,不过从朱棣登基之后赐姓为“郑”,并且对他的种种宠信看来,他所立下的这个军功一定不小。
远的不说,单单就只凭他能够统率万余人的队伍,带着船队远洋两年平安归来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钦佩的了。
然而在私下里,夏原吉和他并不相熟。
这倒也并不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他和夏原吉所持的政见有所不同。
不光是夏原吉,朝中许多重要的文臣,都对像郑和这样受到受到皇上恩封重赏,风光一时无两的这些宦官出身的人物,敬而远之。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立朝之时,认为阉宦之乱自古有之,乃历朝历代取祸之道,亡国之本,因而立下严令,宫中内侍不得识字,以防将来可以借此乱政,祸国殃民。
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深得其皇爷爷的影响,立下了各种严刑酷法,内侍们一有过错,经常会遭受重刑,轻则鞭挞杖责,重的甚至于残肢断体,苦不堪言。
因而当时宫中内侍太监们,无不提心吊胆,对于建文帝更是充满了怨愤。
而燕王朱棣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暗中与他们结好,以致于到了后来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内侍们把建文帝这边的大小军情,各种消息,如同雪花一样传递到朱棣的手中,为朱棣后来能够成功攻破南京,赢得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既然有了功劳,就需要封赏。
于是朱棣在登基之后,这些原本遭受迫害的内侍太监们便有了重封厚赏,出现了像郑和这样,还有领军往镇甘肃的马靖一样的人物,逐步从默默无闻的后台,浓墨重彩的粉墨登场,开始出现在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然而对于像夏原吉等这些比较传统的文臣,还有那些自命清高的士族贵胄们而言,这些人毕竟只是阉宦
,太祖皇帝遗训的影响和对于历朝历代以来阉宦之祸的记忆,令他们对于这些人还是不自觉的保持着一种距离。
所以如今的夏原吉心中其实也有些疑惑,他和郑和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交,更谈不上情谊,郑和明明已经奉旨即将离京,却暗地里派人约自己在这里见面,究竟是为了什么?
总不会是为他辞行吧?
要知道当今皇上尤其憎恶结党营私,对于朝中重臣们,尤其是郑和这样统军在外的内侍出身的人,私下里的交往还是极为敏感的,锦衣卫这些京中缇骑手下的暗探们对于京城中的监控,也是极为严密的。
这样的私下会面,他们都要冒着莫大的风险。
而最令夏原吉惊奇的是,郑和为什么会把见面的地点选在这家酒楼?
这家酒楼的老板是夏原吉的一位远房亲戚,开酒楼的本钱也是夏原吉资助的。
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么一个僻静的所在,本来也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京城之中,能够避人耳目,有这么个地方可以和那些私交甚厚,政见相同的同僚们把酒言欢,畅谈一番,纾解心中块垒。
这倒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像蹇义那老狐狸也为了同样的目的开了一间茶楼,朝中重臣大多在外设有这样的地点。
不过这样的地点大都隐秘,仅限于极小的圈子里几个人知道,就像这家酒楼老板和自己的关系,外人是完全无从知晓的。
只是自己和郑和之间并无交情,之前也没什么来往,何况这两年他又带领船队远洋在外,他是怎么知道自己有这样一处所在的?
难道仅仅只是看中了这家酒楼的地处僻静,选在这里纯粹只是巧合而已?夏原吉才不会相信呢。
他的心中对于眼前这位年轻的郑和,又多了几分警惕,此人虽然人不在京城之中,对于京城之中的大事小情,却如此清楚,看起来绝对不可小觑!
郑和脱下了罩袍,在桌子对面坐了下来。
抬头看着满面狐疑之色的夏原吉,他能从对方的眼睛之中明显的感受到一种警惕的防备感。
他展开了一个温暖的笑容,想要稍稍化解一下这有些紧张的尴尬,首先拿起了筷子看着面前满桌的美味佳肴,赞叹道:“真的是有很久没有机会能品尝到京城的味道了,真有些怀念的感觉。”
夏原吉微微一哂道:“郑大人忙着在海外建功立业,自然机会少了一些。等到能够回到京城长住,只怕就不会稀罕这些味道了吧。”
他的语气虽然很柔和,不过称呼郑和为“郑大人”,这明显有一种划清界限的生硬感觉。
郑和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他不是不明白眼前这些自命清高的大臣们对于他们这样内侍出身的人那种有些莫名其妙的敌意到底所出何来。
可是他不能不来见夏原吉,哪怕要像这样遭受对方的冷言冷语,哪怕要冒着被皇上得知后心有疑虑的风险。
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件事,钱!
郑和的船队远洋归来,此刻正在整休补给之中。
他船队之中的大小战船单只的造价就高达六七千两之巨,如今船队需要修葺,所需花销自
然不菲。加上人员的轮换训练,补给物资的补充,这些无一不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这些所需他全都一一列在奏折中上呈皇上御览,皇上也全都准奏了,可是这些钱财的支出最后还是要落在一个部门的身上,那就是户部。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国库收支,等于是朝廷的钱袋子,而手里紧紧攥住这个钱袋子袋口的人,正是面前的这一位,户部尚书夏原吉!
碰巧这个夏原吉是个极为节俭的人,这么一大笔银子,只怕他会心疼死。又碰巧……郑和正好知道,夏原吉是个坚决反对远洋计划的人。
皇上派遣船队远航,这个事情原本在朝中就是众说纷纭,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因为朱棣的力排众议,一意坚持,这才压制住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在这些声音里,只怕夏原吉是最为坚决的那一个。
但是明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去,皇上的态度如此坚决,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和皇上顶着干,不过像夏原吉这样浸淫官场多年的人,明着不行,暗地里使上个绊子,耍个小花招什么的,还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
这不,皇上批下来这笔款项已经十余日了,户部这边却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要知道,船队和在当地征集的准备修葺补充的民工加起来有好几万人,可还都在海边眼巴巴的等着这笔钱呢!
钱一日不到位,他们就什么也干不了,可是这一大批人每日的吃穿用度开支可是不少呢!更重要的是,每耽搁一天,无疑便会不得不把第二次出海远航的日期推迟,这样的拖延对于皇上来讲,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郑和太了解这位皇上的性子了,他才不会管你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理由呢,他凡事只看重结果。
只要结果不好,一定是你的错,用你这个人不就是为了解决过程中遇见的困难的吗?解决不了,自然是你的能力有问题,深孚朕望。
眼见如此情形,郑和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在离京之前,冒险和夏原吉私下见上一面,希望能够说服他,改变他的想法。
为什么不选择去户部衙门直接找他谈呢?
因为在那种太正式的地方,像夏原吉这样如此熟悉官场规则的人,极有可能推脱太忙不见,随便找个什么小官小吏来应付你,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即便见了面,几句官场上的场面话一讲,打个哈哈,让你回去等消息,你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倒不如在这样的地方私下见面,所有的话出我口入你耳,再无旁人,反倒可以畅所欲言,真正的沟通一下。
至于为什么选在这座酒楼,正是因为他知道这家酒楼是夏原吉平时与一些密友私下见面的地方。
这多少带有一些提醒的意味,不要认为这两年郑和身不在京城朝堂之上,就对于这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一无所知了,有些事情,纵使身在海外,他知道的也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多。
从刚才夏原吉的脸色变化来看,很明显他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很好。
郑和默默的望着面前的这位户部尚书大人,沉吟着思索自己应该如何开口。
外面飘着纷纷的小雪花,南京城冬日多雨阴寒,下雪的机会每年倒也并不多。
夏原吉望着正在脱去黑色罩袍的郑和笑道:“闻知三保即将远行,连这金陵城中也是飞雪欢送呢!”
郑和微微一笑,并没答话。
一时之间,他分辨不出夏原吉此话背后的深意,是否在暗示这京城之中其实并不欢迎他的回来,早就在盼望着他离开了?
夏原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自顾自的坐了下来,郑和的感觉没错,他的话里的确有着这么一层意思。
他望着面前这个三十多岁脸上却有了些沧桑,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穿着便服的青年,心中也暗自感慨着,看起来这两年的海上生活,他也是受了不少的艰辛苦楚。
对于郑和此人,夏原吉其实并不反感,相反的倒还有一些欣赏。
据说郑和本姓马,是明军入滇所俘获的一名战俘,充作奴役,后来才受了净身之礼,成为了燕王朱棣府中的内侍。
这样的出身,如此的境遇,此人却勤奋好学,而且聪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爱。
甚至于除了胸中有些文墨之外,他还饱读兵书,传闻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关键时刻还曾经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作战,立下了军功,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并未见诸于任何记载,不过从朱棣登基之后赐姓为“郑”,并且对他的种种宠信看来,他所立下的这个军功一定不小。
远的不说,单单就只凭他能够统率万余人的队伍,带着船队远洋两年平安归来这一点,就足以令人钦佩的了。
然而在私下里,夏原吉和他并不相熟。
这倒也并不是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他和夏原吉所持的政见有所不同。
不光是夏原吉,朝中许多重要的文臣,都对像郑和这样受到受到皇上恩封重赏,风光一时无两的这些宦官出身的人物,敬而远之。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立朝之时,认为阉宦之乱自古有之,乃历朝历代取祸之道,亡国之本,因而立下严令,宫中内侍不得识字,以防将来可以借此乱政,祸国殃民。
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深得其皇爷爷的影响,立下了各种严刑酷法,内侍们一有过错,经常会遭受重刑,轻则鞭挞杖责,重的甚至于残肢断体,苦不堪言。
因而当时宫中内侍太监们,无不提心吊胆,对于建文帝更是充满了怨愤。
而燕王朱棣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暗中与他们结好,以致于到了后来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内侍们把建文帝这边的大小军情,各种消息,如同雪花一样传递到朱棣的手中,为朱棣后来能够成功攻破南京,赢得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既然有了功劳,就需要封赏。
于是朱棣在登基之后,这些原本遭受迫害的内侍太监们便有了重封厚赏,出现了像郑和这样,还有领军往镇甘肃的马靖一样的人物,逐步从默默无闻的后台,浓墨重彩的粉墨登场,开始出现在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然而对于像夏原吉等这些比较传统的文臣,还有那些自命清高的士族贵胄们而言,这些人毕竟只是阉宦
,太祖皇帝遗训的影响和对于历朝历代以来阉宦之祸的记忆,令他们对于这些人还是不自觉的保持着一种距离。
所以如今的夏原吉心中其实也有些疑惑,他和郑和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交,更谈不上情谊,郑和明明已经奉旨即将离京,却暗地里派人约自己在这里见面,究竟是为了什么?
总不会是为他辞行吧?
要知道当今皇上尤其憎恶结党营私,对于朝中重臣们,尤其是郑和这样统军在外的内侍出身的人,私下里的交往还是极为敏感的,锦衣卫这些京中缇骑手下的暗探们对于京城中的监控,也是极为严密的。
这样的私下会面,他们都要冒着莫大的风险。
而最令夏原吉惊奇的是,郑和为什么会把见面的地点选在这家酒楼?
这家酒楼的老板是夏原吉的一位远房亲戚,开酒楼的本钱也是夏原吉资助的。
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么一个僻静的所在,本来也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京城之中,能够避人耳目,有这么个地方可以和那些私交甚厚,政见相同的同僚们把酒言欢,畅谈一番,纾解心中块垒。
这倒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像蹇义那老狐狸也为了同样的目的开了一间茶楼,朝中重臣大多在外设有这样的地点。
不过这样的地点大都隐秘,仅限于极小的圈子里几个人知道,就像这家酒楼老板和自己的关系,外人是完全无从知晓的。
只是自己和郑和之间并无交情,之前也没什么来往,何况这两年他又带领船队远洋在外,他是怎么知道自己有这样一处所在的?
难道仅仅只是看中了这家酒楼的地处僻静,选在这里纯粹只是巧合而已?夏原吉才不会相信呢。
他的心中对于眼前这位年轻的郑和,又多了几分警惕,此人虽然人不在京城之中,对于京城之中的大事小情,却如此清楚,看起来绝对不可小觑!
郑和脱下了罩袍,在桌子对面坐了下来。
抬头看着满面狐疑之色的夏原吉,他能从对方的眼睛之中明显的感受到一种警惕的防备感。
他展开了一个温暖的笑容,想要稍稍化解一下这有些紧张的尴尬,首先拿起了筷子看着面前满桌的美味佳肴,赞叹道:“真的是有很久没有机会能品尝到京城的味道了,真有些怀念的感觉。”
夏原吉微微一哂道:“郑大人忙着在海外建功立业,自然机会少了一些。等到能够回到京城长住,只怕就不会稀罕这些味道了吧。”
他的语气虽然很柔和,不过称呼郑和为“郑大人”,这明显有一种划清界限的生硬感觉。
郑和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他不是不明白眼前这些自命清高的大臣们对于他们这样内侍出身的人那种有些莫名其妙的敌意到底所出何来。
可是他不能不来见夏原吉,哪怕要像这样遭受对方的冷言冷语,哪怕要冒着被皇上得知后心有疑虑的风险。
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件事,钱!
郑和的船队远洋归来,此刻正在整休补给之中。
他船队之中的大小战船单只的造价就高达六七千两之巨,如今船队需要修葺,所需花销自
然不菲。加上人员的轮换训练,补给物资的补充,这些无一不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这些所需他全都一一列在奏折中上呈皇上御览,皇上也全都准奏了,可是这些钱财的支出最后还是要落在一个部门的身上,那就是户部。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国库收支,等于是朝廷的钱袋子,而手里紧紧攥住这个钱袋子袋口的人,正是面前的这一位,户部尚书夏原吉!
碰巧这个夏原吉是个极为节俭的人,这么一大笔银子,只怕他会心疼死。又碰巧……郑和正好知道,夏原吉是个坚决反对远洋计划的人。
皇上派遣船队远航,这个事情原本在朝中就是众说纷纭,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因为朱棣的力排众议,一意坚持,这才压制住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在这些声音里,只怕夏原吉是最为坚决的那一个。
但是明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去,皇上的态度如此坚决,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和皇上顶着干,不过像夏原吉这样浸淫官场多年的人,明着不行,暗地里使上个绊子,耍个小花招什么的,还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
这不,皇上批下来这笔款项已经十余日了,户部这边却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要知道,船队和在当地征集的准备修葺补充的民工加起来有好几万人,可还都在海边眼巴巴的等着这笔钱呢!
钱一日不到位,他们就什么也干不了,可是这一大批人每日的吃穿用度开支可是不少呢!更重要的是,每耽搁一天,无疑便会不得不把第二次出海远航的日期推迟,这样的拖延对于皇上来讲,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郑和太了解这位皇上的性子了,他才不会管你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理由呢,他凡事只看重结果。
只要结果不好,一定是你的错,用你这个人不就是为了解决过程中遇见的困难的吗?解决不了,自然是你的能力有问题,深孚朕望。
眼见如此情形,郑和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在离京之前,冒险和夏原吉私下见上一面,希望能够说服他,改变他的想法。
为什么不选择去户部衙门直接找他谈呢?
因为在那种太正式的地方,像夏原吉这样如此熟悉官场规则的人,极有可能推脱太忙不见,随便找个什么小官小吏来应付你,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即便见了面,几句官场上的场面话一讲,打个哈哈,让你回去等消息,你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倒不如在这样的地方私下见面,所有的话出我口入你耳,再无旁人,反倒可以畅所欲言,真正的沟通一下。
至于为什么选在这座酒楼,正是因为他知道这家酒楼是夏原吉平时与一些密友私下见面的地方。
这多少带有一些提醒的意味,不要认为这两年郑和身不在京城朝堂之上,就对于这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一无所知了,有些事情,纵使身在海外,他知道的也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多。
从刚才夏原吉的脸色变化来看,很明显他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很好。
郑和默默的望着面前的这位户部尚书大人,沉吟着思索自己应该如何开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最新章节,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最新章节,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