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2 89 第八十七章

小说:张公案2 作者:大风刮过 更新时间:2024-09-15 15:52: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之后,白如依又在明州转悠了一番,查探曲泉石相关的线索。

  曲泉石的事算不得要务,几年前朝廷仅知会了一声,若得此人行踪消息则上报,用词不咸不淡。

  程柏柳知与白如依讨论得十分兴致,但以二人职位之尊,不可能像此前蝶花案那般亲自参与。

  史都尉也因公务压身,唯能努力挤出点空闲时间,与白如依转了两三次。

  不过,白如依查蝶花案有功,程柏以「参与要案,关照行动」为名目,调了几个小兵陪他转悠。

  桂淳道:“卑职万幸在此之列。”

  `

  白如依查线索的过程,细细说,话太长。桂淳简略总结——他觉得没查出什么要紧的。

  明州自产越瓷,瓷铺却没什么门户之见,陈列五湖四海的瓷器,甚至有异国朴拙的陶土罐。

  但当时明州市面上早已买不到曲泉石失踪前的郎家瓷器,更不用说泉瓷。

  “城里瓷器铺的人说,曲泉石在的时候,郎家瓷和泉瓷只供明州的两家商铺售卖。约在每年中秋后,立冬前,郎家预择吉日,知会各地瓷商到九江竞标。京城有三家商铺拿货,江宁苏杭扬明泉等大城大港,每城有两家铺子能得售卖之权。其他州城唯有一家专得。”

  白如依问:“即是说,明州每年卖泉瓷郎家瓷的铺子都不一样喽?”

  被问的某家瓷铺伙计笑容微妙:“别处小人不知,以前明州卖泉瓷郎家瓷的一直是照影轩和盛隆丰。反正小人没听说换过别家。”

  一个小兵插话:“那么一直给这两家不就成了,还每年竞争个甚?”

  小伙计呵呵两声:“这是人家立的规矩嘛,照影轩和盛隆丰年年得标,也因为他们家业大呀。”

  照影轩与明州最大的古玩铺观古楼同一个东家。盛隆丰系明州最大的瓷商,也是明州最大的茶商,总铺两栋华楼,廊桥勾连,一栋卖瓷器,一栋卖茶,内院雅舍,供贵客品茗,无需付钱,一般人轻易得不到店家邀请。

  其实就是买瓷买茶叶得花足够多的钱。

  白如依问:“除了这两家外,每年还有哪些铺子竞标?”

  前往竞标,定是店铺的东家或大掌柜,往返花销大,耽误其他事务,打点红包也要送出不少。全部落空或会心存怨恨。

  小伙计道:“明州城叫得上名号的大店都去过九江吧,我们铺子小,东家没去过。那样的瓷器,买家必是不凡的客人,不怎么来我们这种小店。”

  ·

  他们连着问了几家,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

  某家一位看店的老者道:“小店东家此前去九江竞过一次,之后再没去了。东家说,带着仙气儿的东西,实难高攀。”

  白如依顺着他的话道:“听闻泉石公子真乃神仙一流人物。”

  老者嗐了一声:“东家压根儿没见到那位公子,竞标的事是郎家而今的当家做主,这位二爷当时架子就大得很,钱袋子不够鼓的,连他家杂役的笑脸都见不到。沉甸甸的大银递过去,人家还嫌不是金呢。”

  白如依道:“这可有些过了。老先生知道得这般详细,莫非当日在场?”

  老者拱手:“啊呀,小可哪当得起贵客的称呼,折煞折煞。公子好生聪明,那次陪着东家去九江的管事是家表兄,也捎带上小人一起见世面。在九江的几天一直下雨,东家银子使的也跟雨一样,哗哗流。东家当时说,只去得起这一次。除非真有明州城数一数二的家业,下狠心硬砸钱把标从照影轩或盛隆丰手里抢来。否则就是白当傻瓜呀。那两家是续人情,我们花钱当陪衬,太不值了。后来听说真去的也不多了,好些是帮忙捧场的,跟照影轩盛隆丰交情好,或想见见那位公子,沾沾仙气嘛。”

  白如依问:“而今没有竞标了吧。”

  老者微一笑:“而今确实大不同了。处处买得到,也不少赚吧。世间的事嘛,一时一个境界。彼时正在云端上,该他受香火。现在下了凡,又是一种样式的风景。当年郎家也有和气人,记得竞标那日,表兄那样的管事才能随东家进郎家主宅,小人这样跟班,只得在外面转悠,郎家下人叮嘱我们这一片不要去,那里也不准靠近。小人识趣,索性离了他们的地盘,远远往僻静地方遛达。下着雨呢,我看到河边有个棚子,想去坐一坐,棚子里有位年轻公子在读书,那小公子长得真好看,像我们明州靠海,又是大港城,人都活活泼泼的,很喜笑。那位小公子则斯斯文文的,皮肤细又白,两个眼仁儿像墨水点出来的一样,哎呀,直是一幅画儿。小人以为必是诗书世家的贵公子呢。他问我从哪里来的,待我讲了,他叹了口气,说,瓷器制出,是为让人使用,应叫喜欢的人都买得到,又说制瓷的也要谢谢我们东家这样的商家。我便猜到他是郎家的人,不敢太冒犯,当玩笑似的讲,若公子是郎家的家主就好啦。”

  那公子笑了笑:「我并非郎家人,只是暂居于此,托庇栖身的一个闲人罢了。」

  “小人想,可能是郎家的某位不同姓的亲戚吧,可惜了,若他是郎家的人,或郎家人能这般通情达理……”

  老者摇摇头。

  白如依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卷轴,展开。

  老者一看上面的画像,顿时道:“啊呀,小人遇见的正是这位公子。”

  白如依轻吐一口气:“老先生遇见的,正是泉石公子。”

  ·

  张屏和柳桐倚齐齐望着桂淳。

  桂淳拱手:“桂某身上没有泉石公子的画像。不过,因画像好看,我一直记得大概。蔡家地室里某张画上有尊穿着女子衣裳的瓷像,我觉得眉眼与白先生画里的泉石公子相似。”

  他顿了一下,再补充。

  “隔了好些年,所记未必准确。”

  柳桐倚感叹:“泉石公子之品格,知晓愈多愈觉得可贵。”

  张屏没吭声。

  经商之人善于识客。张屏想,明州这样的大港城,商铺的掌柜伙计应更加心明眼亮。

  白如依查出蝶花案真相,震动明州。他相貌出色,一看即非明州本地人,跟他一起的小兵们站姿步态举止更与常人不同,进店之后直接询问曲泉石相关的事,店家非常容易猜出他们的身份来意。

  在交谈中,不难发现,白如依偏向曲泉石,而非郎二爷。

  商家惯说客人爱听的话。

  或许那位老者并未刻意逢迎白如依,可,心中存有预见,往往会把一些事往某个方向美化。

  老者说的那个故事,有无经过修饰?

  ·

  白如依又去了照影轩和盛隆丰,这次有史都尉陪同。

  两家的掌柜伙计皆说,曲泉石失踪的消息一传出,市面上立刻没有他失踪前的泉瓷郎家瓷卖了。

  而今郎家的瓷器嘛,明州每家瓷铺都有,不必专门到某个铺子买。

  “卑职当时还说,这也挺好嘛,没以前卖得贵,但薄利多销,说不定更赚。”

  他们当时身在盛隆丰,伙计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客官说得是嗷,小的们也这样觉得。”

  “买卖嘛,各样色有各样的赚法咧~”

  桂淳以为获得了肯定,正跟着咧嘴,史都尉问:“贵店的郎家瓷器在何处?”

  小伙计朝某面墙一比。

  “此一排架子上应该有几件是,客官请慢慢端看把玩,有中意的,唤小的近前伺候。”

  白如依问:“如何认出呢?”

  小伙计道:“跟其他的瓷器一样嘛,拎起来看看底就知道了,底上四四方方一块印,「九江郎瓷」,非常清晰的哦。”

  一直笑眯眯在柜台内袖手旁观的掌柜也补充:“以前呢,是不太好认的,可能在提手上啦,壶盖盖里啦,各种字都有。而今的,全都很规整,价也合适,自家平时用用,美极了。”

  白如依遂走到小伙计示意的架子边,取下一个小罐,吹吹盖上的浮灰,看了看底。

  小伙计凑到近前,夸赞:“客官果然是行家,一下子就拿对了。”接过白如依手中的罐子,擦了几擦,“这个罐罐胖胖的,样式多喜庆。盖盖好像顶着一片荷叶,多别致。而且是随式,每一只都不太一样,全是老师傅亲手捏的。”

  掌柜的又笑眯眯补充:“釉面也亮亮的,琉璃光。”

  小伙计点头:“装茶叶,装点心,装瓜子,装糖装酱,泡糖蒜也用得,放哪里都合适。可说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白如依道谢,将小罐放回架子上,买了一只越窑青瓷盏。

  ·

  照影轩则没盛隆丰这么随和。白如依史都尉一行去的是照影轩的总铺,伙计委婉道,以前的泉瓷和郎家瓷而今买不到,他们东家开的观古楼几年难出一件,根本不会摆进店里,有消息漏出,立刻无了。

  而今的郎家瓷,照影轩不卖。

  “因小店所售瓷器皆是可用可赏又可藏的。客官们喜欢郎家而今的瓷器,挺多铺子能买到,街上随便一转就有,盛隆丰也蛮多,各式各样的。”

  白如依问:“郎家百年家业,曲泉石之前,郎瓷也颇有名气,为何今日郎家瓷不算藏品?”

  伙计含蓄道,听闻郎家现任的家主富贵东家的习气重,不像他哥哥郎今亲自制瓷。郎二爷只喜欢经营交际,以前一年一竞标就是他的主意,靠这一项肥得流油,觉得制造之事丢给工匠就行。

  而郎瓷之名贵除却曲泉石的制器技艺外,更因质地和釉面,郎今过世后,唯有曲泉石能配出同样的瓷釉,怎料曲泉石不久后失踪了,郎家再也造不出和以前一样的瓷器。

  白如依做出疑惑神情:“在下不懂制瓷技艺,但听闻瓷釉调施皆由工匠完成。郎家大瓷商,出产甚多,便是郎家前家主在世时,怎可能成千上万的瓷器由他亲自施釉,必是工匠所为。前家主与泉石公子不在,工匠仍在,依旧制作,怎会差很多?”

  几个伙计不吱声,掌柜亲自解释,含蓄委婉讲了一堆,大概意思是,郎家之前的瓷釉,秘方只传家主,调的时候会放特定的材料。放神秘材料这道工序,由每代家主,如郎今,独自在密室中完成。具体是什么,放多少,连曲泉石也不知道。

  郎今身故后,瓷釉配方一说是郎今临终前破例告诉了曲泉石,另一说是按规矩传给了郎二爷。郎二爷懒得亲自动手,并打算挤兑曲泉石,不告诉曲泉石釉料配方,也不亲自配釉,又让曲泉石制瓷,盘算待曲泉石制出的瓷器形式好看,瓷质不佳,世人自然明白真正好的是郎家瓷,所谓泉石公子只是个靠着郎家玩花样窃虚名的假样式货罢了。

  怎料泉石公子天纵奇才,调配出了釉料,比郎今的更好。

  所以,从郎今过世到曲泉石失踪这段时间的泉瓷和郎家瓷,价格也是最高的,连照影轩的这位掌柜,亦仅说过,从未有幸见到。

  曲泉石失踪后,据说郎二爷手中仍有釉料秘方。不管是郎今传给他的,还是曲泉石留下的,总之他有。郎二爷让匠人照方调用,怎么也调不出同样的。郎二爷大骂曲泉石偷换了郎今留的配方,携郎家制瓷之秘跑路了。不知去哪座野山上开窑,把郎家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

  没人反驳郎二爷。

  所有人都很厚道地由其在之后的岁月中自行体悟天道。

  旁侧的小伙计接话感叹:“郎今和曲泉石一死一无踪后,郎家仿佛庙里的大鼎裂了瓢,再照着原本的架子粘糊,也当不了供器啦。”

  掌柜则厚道地找补了几句:“小可又有一点拙见,或郎家今日的家主,正是想同以前不一样呢。”

  郎家而今的瓷器,不仅釉面器形与以往有别,所有用料工艺都不同,里里外外皆新式。

  “开出新路,也蛮好嘛。”掌柜的总结。

  ·

  逛了店铺后,白如依又设法拜访了几位收藏泉瓷的士绅豪商。

  藏家皆风雅,多喜与白如依这样的文士一会,聊得很欢,桂淳等小兵跟着蹭到数顿好饭。有藏家大方取出收藏的泉瓷与白如依赏玩,又有一两位曾见过曲泉石和郎二爷,白如依一行听了不少曲泉石雅趣风流的轶事。

  提到郎二爷与而今的郎家瓷,藏家们皆很谨慎,最多不过轻吁一声,微一摇头,不予置评罢了。

  他们没吐露丝毫曲泉石失踪后的线索,还有藏家反向白如依打听。

  ·

  “桂某算见识了这些喜欢泉石公子的雅士们之痴狂。其中有位沙老板,开油行的,整个人都金灿灿的,一看便是一位富贵员外。他有一座宅子,完全按照曲泉石昔日的住所布置。”

  沙老板为此宅去过数趟九江。曲泉石失踪后,郎家清理他的东西,皆被曲泉石的仰慕者们高价收了。沙老板抢回来很多。

  那宅子,桂淳站在门口瞄了几眼,墨瓦白墙,十分清幽。沙老板唯恐仙宅被浊气玷污,不让他们进。

  沙老板与他们一同站在门槛外,张开戴满彩宝戒指蒲扇般的手,抚胸幽幽唏嘘。

  “吾于商海沉浮,不得不粉饰出一副俗浊面孔,唯此处,照见我心中的静。”

  又让他们品鉴门外沙老板自己作的对联——

  「石印新苔懒岁月,泉见老松自在流」。

  白如依称赞:“清气芬芳,妙哉。”

  沙老板轻喟:“先生懂我。”

  携白如依进去品了一壶茶。

  桂淳等几个小兵仍进不去,在门口站了半天,待白如依出来,赶紧询问:“先生可问到线索?”

  白如依简短道:“无,读了很多诗。”

  ·

  此外,白如依也到码头和窑厂查探了一番。

  之前查蝶花案在码头多次转悠,挺多商户认得他们,蛮配合,可惜无人记得与画像相似的人。

  年轻俊秀的公子哥?每天看太多。

  对瓷器特别感兴趣的俊公子?也特别多。

  关于瓷器的特别事?哪天都一堆。

  想买卖宝货的,讨价还价变掐架的,海客与本地商家把酒言欢的,找窑厂订货发现是做局的……

  码头时刻有各种新鲜稀奇事,古怪不俗人。

  “我们觉得稀罕的人和事,在码头商户眼里,跟水面上的云影子一样,刷地过去了,无痕无迹。”

  ·

  他们所访的几处窑厂,主人和工匠亦很大方,所问皆爽朗回答。

  没见过画像中年轻公子模样的人物。

  曲泉石他们当然听说过。

  有匠师开玩笑似的说,看这位公子有恁多人喜欢,肯定是羡慕的啦。

  不过,光羡慕,也羡慕不到人家的名气,还是好好做自己的瓷器。

  说不定将来哪天,也能有点名。一把岁数,公子是称呼不上了,可以当个瓷老豆,瓷大爷嘛。

  ·

  待再询问有没有怪人来学制越窑瓷器,主人和匠师们笑道,那可太多了。

  不过,一方水土,一方瓷器。

  真正的越窑青瓷,只有这里才制得出来。

  像九江的瓷,便和越窑青瓷不一样。九江的青白瓷更好一些。

  说实话,各家窑厂的瓷土釉料确实有秘方,制法也不完全一样。连窑里的火,每家也不一同,懂行的人一眼能看出。即便把秘方学到,亦难制出同样的瓷。

  离开越地,制不出越瓷。

  “我们也烧不出九江那样的瓷。”一位匠师说。

  ·

  问到有无接待过海客,白如依问得委婉,主人与工匠答得爽快。

  当然有想学制瓷技艺的海客胡商,但瓷行招学徒非常严格,异邦人士在明州经商十分便利,做工匠稍难一些,要有官府的许可,拿到文牒凭照。这些在衙门能查到记录。

  亦有胡商想盘瓷窑,或投些钱做个小东家,但一则很难拿到官府许可,且考虑原料与工匠等成本,对异邦商人来说,不如直接跟窑厂订货方便。

  胡商往来各地,办货和路途上花费的时间越短,往往利润越高。

  不知外地怎样,反正明州本地窑厂,全是本地人开的,无异国客商。

  倒听说有海客胡商学了瓷技后,在异国制瓷的。

  ·

  白如依又问:“有无诸位觉得比较特别的人物,专来请教某些与制瓷无关的消息?”

  这个问题,他们本以为会与在码头时一般,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答案,没想到某几家窑厂的管事与老师傅道——

  “公子是想问,有没有人同诸位一样,来打听那位泉石公子的消息?”

  “记得以前有人来问过。”

  白如依追问,这事发生在何时?

  几家窑厂的人都说,大约在几年前。那时泉石公子丢了的事,他们刚听说不久。

  不久是多久?

  大概两三个月,三四个月左右?总之肯定不到半年。

  前后有两拨人,皆声称想订货询价,但明显为了打听别的事,问有没有见过一位年轻公子。

  其中一拨看着江湖作派,有三四个人,岁数都在三四十岁,带着一张画像。

  “与公子的这张画像类似,但没这张画得好看。”

  另一拨只有两个人。一位约五旬左右年纪,另一位甚年轻,二十余岁。两人不像父子,都斯斯文文的,讲官话,听不出是哪里人,没带画像,向工匠师傅询问最近可有哪家窑厂聘了新师傅,或请了手艺好的外地工匠,造瓷的技艺突然精进。

  某窑厂的老师傅笑道:“这样问,是猜那位公子或许到我们这里来了嘛。怎么可能!”

  白如依也笑一笑,拱手:“请教老先生,第一拨人,有江湖作派的,是否像海客?”

  老师傅道:“巧了,当年,第二拨的两位也这么问过。”

  第一拨人不像外邦人士。

  老师傅肯定地道,随即又微闭双眼。

  “不过,具体做什么行当,老夫眼拙委实看不出。”

  ·

  将明州城里里外外细筛过一遍后,白如依又打听海与船相关的动静。

  这些消息褚英所知最多,正好蝶花案结案时,仍有些事务需与他见面问询。白如依趁此私下同他一谈。

  这一谈又得拉上史都尉。

  褚英听得询问,先笑:“白先生也想寻宝?”

  白如依道:“实有兴趣。”

  褚英再问:“那么先生是打听人,还是打听宝?”

  白如依道:“都打听。”

  褚英再爽朗大笑:“如此先说人吧,某以为,此为第一贵重。”

  白如依拱手:“帮主明鉴。”

  ·

  褚英道,他久慕泉石公子之名,收藏了数件泉瓷。可惜事务繁忙,从未见过泉石公子本人,深以为恨。

  “某是个粗人,藏的几件泉石公子的宝器皆是照影轩顾老板所荐,他与那位公子颇有交情,曾有意引我一会,可巧提的几次,我都被乱七八糟的事儿绊住。本以为天长日久的,必有合适机会,唉,甚憾……”

  桂淳向张屏和柳桐倚道:“桂某当时这么听着,以为是寻常感叹,之后才明白,明州的生意场,十分的讲规矩,褚英主做船业,商铺挺多,但大宗的瓷器生意,他不沾。”

  当年曲泉石与郎家的瓷器,被另两家豪商拿下。以褚英之财势,很容易抢下这份生意,可褚英没见过曲泉石,收藏泉瓷也是从照影轩顾老板处购买,如此与众豪商融洽相处,和气生财。

  曲泉石失踪的事,褚英自然听说过,某段时间,明里暗里,很多人在找曲泉石。

  “实不相瞒,褚某曾留意一二,确实没什么消息,此后耽于冗杂俗务,渐渐淡了,今日先生问到,才又想起。龙潜在渊出云瑞,宝藏于地生秀芝,一个如此俊拔不凡的人物隐身巷陌乡野,数年毫无痕迹,着实不易。”

  史都尉道:“帮主是觉得,这人没了?”

  褚英道:“某不会破案,更不敢在都座和先生面前卖弄。但愿不是。”

  白如依不做声。

  ·

  史都尉正色:“海里的大宝藏之类,帮主能不能多说一些。”

  褚英挑眉:“东海宝藏?可是个老故事了,在那位公子之前,某年轻的时候就听说了。讲来不怕都座和先生笑话,褚某当年真是个太想发财的穷小子,刚到明州不久,在小吃摊里一坐,听旁边座位上有人聊天,曰某个熟人从哪得到一张纸,上有几句残诗,不知何意……诗句所指,就是那宝藏了。我乍得知,以为天降鸿福,开心极了,不单深信,还出海找过,觉得这一把找到,一辈子躺着吃喝,何其快活!那时传来传去的,有画在纸头破布上的残图,云山雾罩的诗词小句子,还有高人一般的老大爷,反复给他钱伺候他被他搓磨,能得到几句话。更有船主专做这份生意,租船给寻宝的。水、粮、指南针、图纸、向导全能配齐。向导一般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好让寻宝的放心。我出海寻过好几趟,贴了老多钱,把裤子都当了,一个人去不起,与人凑份子,在海上一边漂一边闲扯找到了怎么分,讲着讲着打起来,差点翻船。哈哈,上当多了才醒悟,是我这样的想发财的大傻小子让船家真发了大财。不过,褚某也算走运,听说有人被海寇抓去做苦力,干完活,扔海里喂鱼。而今,某是不信什么宝藏了。”

  史都尉问:“帮主是找不着才不信的,还是而今太有钱,宝藏什么的,不入眼了?”

  褚英再笑:“某这几分微薄家底,与传说中的金海宝山比,连个角都不如。谁又嫌钱多金子沉?今逢盛世,海贸繁盛,东海及东南海路每日许多商船来往,为求迅速,商队亦试探开新航道,寻捷径。海中诸岛,多被开发,甚至如陆路之客栈驿馆一般,做商队停靠补给之用,也有的被豪杰盘踞其上。真仍有一座不为人知的岛埋了宝藏么?或有吧。不过,往来海上孤岛,运送宝物,必用船只。宝物运回陆上,得靠岸搬运,其实比进山挖宝更难隐秘行事。这些年不断有人寻宝,不曾听说谁寻得。某更猜,会不会是某位人物急切想找到那位泉石公子,故意将东海宝藏之事附会于斯,借力搜寻?”

  史都尉道:“帮主觉得,曲泉石有藏宝图的事纯是编的?”

  褚英取出一个纸卷,展开。

  “都座和先生请看,这是一份从明州港往东南去的航路图,如此尺寸,在航图中算小的。纸上明州港小小一片。沿途海岛,更是一个芝麻绿豆般的点儿罢了。假如真有藏宝图,图需标明从陆地到宝藏所在海岛的航线、岛上宝藏的位置。偌大的宝藏,不设点机关保护不合适吧。再标出机关位置,破解之法……”

  史都尉摸摸下巴:“图得挺大。”

  白如依接话:“如此详细,或一张图不够,需数张,一本册页。”

  三人互望,连旁听的桂淳也明白了一个事实——

  被诬犯重罪下了大狱的湖上老人、充入教坊的阳二小姐、传说跟随郎今去九江的阳家遗孤,能否将这样尺寸的图纸贴身藏匿,令他人毫无察觉?

  “会不会。”史都尉又猜,“阳家把藏宝图存在某个地方,祖孙三代记下的是藏宝图的藏匿位置?”

  褚英道:“有道理。倘如都座所言,泉石公子实非凡人也,若褚某手中有这样一份宝图,肯定沉不下心打磨技艺,烧造宝器。”

  白如依点头,感慨一叹:“天降横财,乃世人之梦想,亦是一场考验哪。”

  ·

  桂淳向张屏和柳桐倚道:“褚帮主所言非虚,卑职那之后才晓得,原来藏宝图的传说在江南一带真是包浆油亮的老故事。阳家冤案后,不断有人称自己是,或自己认得,湖上老人的后人家丁私生子,兜售藏宝图。曾有很多人上当,后来只能零星骗到几个呆子了。”

  亦有自称任庆将军家人的。但任将军乃朝廷武将,编谎者若被抓到,责罚很重,拿湖上老人家编谎,担责的成本低些。

  “卑职又不解,有了这么多前例,郎家那边传出消息,曲泉石是阳家后人,为什么没太多人置疑呢?”

  白如依史都尉讨论过这个问题。

  史都尉猜测:“可能曲泉石长得漂亮,又制得好瓷器,特别像湖上老人亲孙子?”

  正和攀亲戚一样,困苦穷汉,至亲只当不相识。前程似锦的新贵,八杆子打不着一撇的人也能论出有亲。

  而且,曲泉石失踪前,没怎么提到他有藏宝图。

  更显得真了。

  “仍有很多困惑。”白如依无奈轻叹。

  ·

  尽力查了数日,他们只在明州查到这点零星线索。

  得此结果,参与查探的人皆有些遗憾。竟是白如依先振奋精神,安慰他们。

  “寻访陈年疑案往往如此。本来明州与曲泉石也无太多关联,只是在下一番猜测,趁便打探。惊动大帅和柳府君,又让都座与诸位受累,太过意不去。”

  桂淳与小兵们都请白如依休要客气,跟着跑跑涨涨见识非常好。

  史都尉更道:“若这事好查,也不会成为有名的悬案了。凭先生之能,必有解开的一日。到时候莫要忘记告诉我们。”

  ·

  白如依婉拒程柏史都尉留他在明州过年的邀请,称有些要紧私事需办,离开了明州。

  “先生离开前,允诺会与大帅都座通信,也跟我们说日后再一道吃酒,我们还玩笑必定多买白先生的著作。”

  当时真觉得,可能一转眼,没几天,便又见着了。没想到自此一别,再未相见。

  “卑职也没再听说曲泉石的线索,那时候年轻,每天好多事儿,不在眼前的没多久便抛到脑后了。卑职在明州没待几年,家里有些事,我只得回来了。怎知今日卑职在刑部当差,竟又遇到泉石公子相关的案子,仿佛多年前跟着白先生跑的那几日,正为而今埋下伏笔。卑职从昨天晚上叨叨到现在,实是想把所知的说一说,又愚笨分不清主次,才一并絮叨……”

  他凝望柳桐倚。

  “卑职记起,柳府君回程前,曾与白先生相约各自查曲泉石的线索,若有所得,书信告知。卑职冒昧,请教断丞,有无听闻先柳府君提及曲泉石?”

  柳桐倚微摇头。

  “先严甚少与家人谈公务,我不记得先严提到泉石公子相关,连先严与白先生的交情,亦是方才得知,须多谢捕头。不过,先严昔日的书文卷册,与公务无关,不涉他人私隐的,皆保留着。数量甚多,且有些未存在京中。我回京后,可先翻一翻临时可查的,不敢说能寻到什么。”

  桂淳忙抱拳:“卑职只是一问,断丞不必太着意,公务繁忙,查案要紧,不敢耽扰。”

  他声音已十分沙哑,旋即告辞回房休息。

  张屏亦到隔壁厢房简单洗漱睡下。

  他从未到过明州,阖眼却似见江南图景。

  ·

  京城,皇宫中。

  太后睡得很不安稳。

  断续琴声入耳,似早莺初啼,又若溪行于涧。

  太后睁眼起身,寝殿空空荡荡,竟无人服侍。循着琴乐缓步行去,推开门扇,天光大明,深浅芍药怒放,连缀成霞。花丛深处,一抹熟悉的身影正轻抚丝弦。

  绣着百蝶穿花纹的衣袂在微风中拂动,她亦像一只蝶,栖于花间,随时趁风而起,飘渺无踪。

  太后一时恍惚,心中微动。

  她……

  “你……”

  你不是已经……

  为何会在这里?

  ·

  这念头使太后一凛,隐约又听见人唤,“娘娘,皇后娘娘……”

  声音何其耳熟,可她不是……

  太后再恍惚,发觉身仍在殿内。异香沁脾,满目绮丽,当然不是中宫寝殿。锦的缎的绣彩堆叠,珠的翠的琳琅陈列,真真合上淑妃的那句评价——好像市井贩子到珍宝库里打了劫,又似刚修出人形的魈子精装扮的窝。

  繁盛至极,绚美无匹。

  铺张、浅薄、却也着实的好看。

  非常好看,如这寝殿的主人一样。

  ·

  可此刻她一点儿也不花哨了。

  孱弱身躯蜷在满床锦绣中,仿佛连素薄衫裙也难承受。乌黑的发仍很浓密,铺在肩上枕边,衬得透着灰气的肌肤格外苍白。

  太后望着那双细骨随时能戳破薄肤的手,想起皇上的话——

  「朕最喜欢她活泼泼,无拘无束的样子,她不是圈养的小雀,是山野的花精。」

  是啊,连她生的儿子,也承袭了那份活泼劲,格外爱在山林野地里跑呢。

  不知现下,皇上是否仍觉得,子随母样,必然健壮。

  ·

  太后盯着那想挣扎起身行礼的瘦伶伶纸糊人儿,内心冷笑竟不由消去,听见自己和蔼道:“莫要拘礼,你需静养,不必起身。”

  “多谢娘娘恩典,臣妾之后有的是时间躺着。倒是眼下能撑动稍起,才是福气。”

  她轻弱地说着话,便连笑一笑的气力都没有了,只微扯动嘴角,即如枯萎的花瓣般跌回被褥。

  虽已干枯,仍异常美。

  一种别样的娇媚。

  难怪皇上喜欢。

  太后盯着她半阖双目上长长的睫毛,心想,这时才更像精怪,山林的晨雾露珠凝成的精,待阳光大盛,顿时踪迹不见。

  承受不了阳气。

  宸妃,晨妃,算是应了一谶吧。

  ·

  “娘娘……”

  她又开始唤。

  “娘娘,臣妾逾越,趁此刻无人侍候,恳求娘娘恩典,容臣妾唤一声姐姐。”

  “妹妹正该这样唤。”

  太后又听见自己柔和地道。

  “你我本就是姊妹。”

  ·

  姊妹?呵呵,忒地可笑!

  你那不知道哪座山中的野女亲娘,走了几百辈子大运撞见个贵男,刚好是本宫姨母的夫君,而你更有大运,不管你是哪个女人生的,只要殷家认,你就能叫姨母一声娘。

  所以你竟更加蹬鼻子上脸,与本宫论起姐妹了。

  本宫与你哪有丝毫干系?!

  ·

  “谢娘娘大恩。”她又虚弱地扯扯唇角,“妾,大胆,想求娘娘,求姐姐,一件事。”

  太后皱眉,欲找借口离开,她咬咬牙,拼出浑身气力,抢在太后撤步前道——

  “求姐姐慈悲,照看我儿……”

  太后定在原地,不知为何,无法动弹。

  “妾从未大胆奢望我儿如其他皇子一般……只请姐姐让他,平安长大……当个小野人儿。再长大些,到宫外,有个院子住,能……吃饱饭,健健康康的,足矣……恳请姐姐答应。我在阴曹地府里,天天给姐姐磕头,来世当牛做马,为奴为婢,怎样报答都行……”

  “你说得什么话!”太后听见自己道,“启檀是万岁之子,受天下之仰,自有无数人服侍。良师教之,贤佐辅之,何须多虑?你只将身子养好,休要乱想。”

  “求姐姐莫用此话挡我。”她的声音忽地大了些,竟有一丝平日的风范。

  “檀儿,他,他是我生的,比不了其他皇子贵重……我是山野丫头,我的儿子……我知道……”

  晶莹水珠从长长睫毛下流出来。

  见到阳光会立刻消散。

  “所以我才求姐姐。姐姐是最慈悲的人,心最善……”

  ·

  本宫心善?

  太后想笑。

  真是山野丫头,临到此刻还如此天真烂漫。

  你可知本宫曾恨不得将你……

  ·

  “我知道姐姐不喜欢我……没谁喜欢我……我是皇上的一个有趣新鲜的玩意儿……拿来一乐也罢,丢了也罢,谁真的在意……只是,我儿将因我这样的娘吃苦……我,我立刻能彻底清静了……可他还这么小,人一辈子又那么长……”

  你怎知他一辈子有多长?

  “姐姐贵为中宫,凤仪天下,需得威严。可我知道,无论姐姐如何恼,无论谁让姐姐觉得不合心,有些事,姐姐绝不会做。姐姐绝不会害……”

  太后听见自己冷冷喝断她的话。

  “宸妃。”

  ·

  宸妃再扯动嘴角,更多水珠滚落在枕上。

  “妾万死,又让姐姐不悦了。可我知道,世上我所能托之人唯有姐姐。求姐姐,求皇后娘娘,垂怜看顾我儿,让他平安康乐一世便好……求求娘娘,大发慈悲……”

  宸妃用力抓着被褥,再度想撑起身。

  太后远远看着,却又听见自己叹了口气,伸手覆住宸妃的手背。

  “本宫答应你。我答应你。”

  太后感觉宸妃猛地反手,抓住了自己的手腕。

  异样幽冷渗入骨髓,扩散全身,如堕寒冰窟中。

  “真的?姐姐,娘娘,真的答应?”

  “我从不玩笑承诺,亦不食言。我与你算是姨表姊妹,更一同侍奉皇上,启檀是你子亦是我子,更是皇上的儿子,我定让他平安健康,贤德有才,一世无忧。”

  ·

  寒冷更重,冻结血脉,太后猛一颤醒来,这次是真的醒了。

  正午已过,窗外春意浓重,暖阁里熏开的芍药娇倚镜前。

  太后慢慢自榻上坐起。

  宫女跪奉巾帕,女官轻声禀报,“娘娘,国舅爷已候在端门外。”

  门扇打开,阳光入殿,晴晴朗朗,不见一丝雾霭。

  “晴赏亭中见吧。不必多少人侍候。”

  ·

  兰珏这两日在念勤乡陪伴玳王,所得结果尚符合他的期待——

  他陪伴玳王,恭谨勤勉,所讲的诗书学问,参照冉老大人的指点,亦有自己的见解。

  玳王似乎听进去了一些,又显得不以为意,做了几篇文章功课,有些敷衍,亦能凑合。

  他对兰珏,不算多厌烦,也没什么欣赏。

  有一回玳王对兰徽道:“你爹,还成吧,只为了装样子,做作太过。以他的位置资历与见识来说,能体谅。莫说跟老云比了,我都开始想念冉老头了。”

  正是兰珏想要的评价,没花几天便获取,兰珏甚欣慰。

  ·

  但兰徽很不高兴,论装腔作势,谁能比浪无名更甚?太不想看他那副评价爹爹的大头虾嘴脸!

  还一副赏你恩典的姿态使唤兰徽帮他写文章。

  兰徽忿忿,却不表露。他明白,须忍。如《独善流》中说,男子立于世,第一要修养心性内涵功夫。气定若山,涵养似海,不为微末动波澜。

  他不动声色地在稿纸上画小王八,壳上写一个浪字,再涂黑。

  “画什么哩?”浪无名手背在身后,踱着小方步凑过来。

  兰徽又添几笔墨:“花石图。”

  启檀微眯眼,嗯了一声:“笔法嫩了,布局还凑合。有空多练练吧。我刚和你爹说了,晌午你留下跟我吃饭,不必回那边。”

  兰徽在王八石头边噌噌几笔加了一蓬草,涵养一笑:“多谢。”

  ·

  儿子被玳王留下,兰珏乐得当一个孤独的老父亲,回小院品一顿清静的午饭。

  炒香椿芽、拌豆腐、锦带羹、芹叶菰米饭,一壶玉泉茶。

  花香入窗,窗外远山悠悠。

  兰珏刚吃了两口菜,正舀起一勺羹,仆从引一文吏来报。

  “大人,殷侯到了。”

  兰珏一顿,汤勺放回碗中。

  玳王的外祖辅国侯殷家一直对玳王不冷不淡,平常仅循礼问候。玳王偷看王子洗澡的闹戏事发后,殷侯与长子上了两道愿与玳王一同领罚的称罪奏章,并未替玳王求情。从玳王离京至今,乃至在郊野遇险,殷家也没派人探望。

  为何今日突然前来念勤乡?

  文吏低声道:“听说侯爷今日清早入宫,求得皇上恩准,出宫后直接过来了。车驾一个时辰内到,前使已至,任理事与季主事已预备迎接,季主事差卑职禀报大人。”

  兰珏温和道:“多谢季主事周详,亦劳累你了。”起身更衣,趁更衣时接过随侍捧来的提神茶羹一饮而尽,前往迎接殷侯。

  ·

  安泰宫前花园,晴赏亭内,国舅在下首石墩落座。

  太后屏退左右,命两个老宦官守在晴赏亭所在的假山旁,与国舅略说了几句家常,即直截了当问:“阿述在丰乐做的事,阿兄可知道?”

  多日不见,国舅又萎靡了些,鬓角胡须白丝缕缕,明明才五十余岁,正是男子端庄儒雅的年纪,低首躬身的模样却像一颗六百岁的虾米,揣着那副迷离又含糊的态度道:“述儿淘气,多谢娘娘与皇上恩典,着他去丰乐修祀,诸多不当之处,望娘娘与皇上多教诲……”

  太后强忍怒气,打断兄长虚头巴脑的啰嗦。

  “哀家与皇帝说了多次,才得让阿述去丰乐替哀家祈福,他只管敬香的事儿便罢,怎一到丰乐,就把皇帝亲自任命的丰乐知县免职?”

  国舅微睁大眼,一副困惑惊愕形容:“啊?娘娘恕罪。臣……臣也才听闻述儿免了一个知县。说是疏怠无礼,十分不合体统,全无规矩……”

  “阿述自个儿做的事难道规矩?他是去替哀家祈福的,怎能干涉地方政务,任意罢免知县?现在冯卿和吏部拿这件事问到御前,皇帝虽未与哀家多提,哀家如何面对皇帝?”

  国舅称了几句罪,又浮起一丝含糊的微笑。

  “娘娘息怒,待述儿这混小子回来,臣狠狠训他,让他入宫向皇上与娘娘赔罪。至于冯府尹和吏部处……臣以为,阿述乃钦差,代娘娘敬香,知县失礼,当能处罚,示显天威……”

  太后冷冷再打断他:“丰乐知县是皇帝亲自任命的,连他的功名亦是皇帝提拔。兄长觉得,阿述更懂识人?”

  国舅赶紧从墩凳上滑落,连声称罪求恕。

  太后听着他仍滔滔不绝的含混虚词,怒火更炽。

  “丰乐知县张屏刚立了大功,玳王前日遇刺,正是被他寻回来的。玳王还没安稳到念勤乡,阿述便把张知县免了职。”

  如此,让朝臣与百姓如何想皇帝?如何想哀家?

  “殷侯今晨入宫求恩典,此刻已去念勤乡了。”

  国舅浑身一僵,再请罪,声音中终于有了几分真诚。

  ·

  王砚闲坐于小酒肆棚下。

  棚外,笔直官道在熙熙春光中伸展向东,只消翻身上马,即能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宝丰码头。

  而后,一艘快船,直下江南。

  酒肆的糟鸡颇有滋味,炒蒿尖亦可,芋仔焖肉油了,用的酱倒不错,上色亮又正,品之亦醇。

  王砚唤小二问询,果是店家自己制的,小二吹嘘有百年秘方,非寻常酱店俗物可比。

  王砚遂夸了几句,赏小二一块碎银。

  小二十分欢喜,他其实是店主的小儿子,应该称做店小少爷,因为行二,叫小二也没错。他立刻取私酿的酒请王砚尝,也是自家秘方,祖爷爷从一个云游的老大爷手里买的。

  王砚笑着道了声谢,婉拒:“过一时要赶路,不敢吃好酒,怕吃多。”

  小二少爷道:“是小店的酒没福分被贵客老爷尝。小人再给贵客沏一壶茶。不敢欺瞒,小店顶好的茶叶也是茶叶铺里大包称的,对贵客老爷们来说跟老林子地里扫的树叶差不多,粗糙不堪供奉。”

  王砚爽朗道:“精细茶须小壶细品,吾等旅途人,最宜饮粗茶,大盏提神解得渴,浓些更好。”

  小二少爷喜孜孜提着大茶壶去泡茶了,王砚瞥了一眼棚子角的一撮人,老的哭哭啼啼,少的骂骂咧咧,听言语看打扮是附近人士。

  怎不去乡集酒馆或自家治菜,却到这家赶路人凑合吃喝的官道小店聚饮?

  议论的碎语飘来——

  “欺人太甚……”

  “没见过白给人当孙子的。”

  “真滑天下之大稽!”

  ……

  王砚边吃菜边听,棚外阳光下,分岔的另一条官道上几个黑色小点飞快逼近,愈近愈熟悉。

  桌角的小厮咧嘴作揖,轻声道:“大公子神机妙算,文书真真此时到了。小的实想不出大公子怎么算到的。”

  王砚笑吟吟夹起一筷笋片面筋,内心自也得意。

  老冯此刻,肯定以为他已经回京城,料不到回去的只是一堆随从,一架空车与盐球。

  丰乐县、蔡家和这样那样稀奇古怪,根源都在南边。

  便把这一摊让给老冯慢慢查着,待本部院往南一探。

  ·

  王砚再端详奔驰的黑影。

  京部官员,无故不得出京。往南去,必须把文书搞到手。

  万幸我刑部最敬爱的尚书大人,一世温婉,广结善缘。待下属,有求必应;请批文,一请即准,又稳又快。

  黑影们更近了,近得能看见马后的扬尘。

  王砚的唇角不禁更扬。

  老冯这京兆尹只能在京城。

  邓绪似在拿这个案子给柳家孩子攒历练?或恐是障眼法,不过大理寺暂无往南的动向。

  留意些便是。

  南边的线索,先归刑部了!

  最最好的陶大人,下官永远爱戴您!

  ·

  砰!棚角人堆里,一个汉子猛捶桌面。

  “敢动,干他!”

  “先去衙门评理。”另一稍年长的人道。

  捶桌汉子脸色红紫:“那姓杜的老爷只会和稀……”

  另几人大声咳嗽,压下他的话,偷瞄四周。

  又一个年轻人低声道:“不错,听说隔壁丰乐新来的那个厉害,但又管不了咱们的事。”

  “直请大尹评理?”

  “得先去乡里县里吧。”

  “乱闯府衙不得被拿下挨板子?”

  ……

  王砚夹起一颗鱼蓉丸子,小厮请示地瞄一瞄他,王砚慢条斯理将丸子送入口中,众小厮会意,一名小厮先起身,假装催茶,往棚子深处遛达。

  ·

  官道上,纵马的几人已至近前。

  王砚放下筷子,瞳孔微缩,敛去唇边笑意,起身出棚。

  一袭便服的刑部主事滚鞍下马,惶恐行礼。

  王砚问:“批文已有否?”

  难道没拿到?怎么可能。

  主事恭敬低头:“禀侍郎大人,尚书大人着下官传话,他老人家打算亲自去江南一趟,已向圣上请旨。刑部将暂交侍郎大人全权做主,请大人速速回京,尚书大人临行前,有些事须交托大人。”

  王砚震惊。

  “尚书大人,亲往江南?”

  敬爱的,慈祥稳重赛过庙里金身的陶老大人请旨当钦差?

  他老人家去江南做甚?

  怀旧?赏春?

  被梗脖子参倒曾相一事触发惊忧,立志作为?

  查什么?贪腐?积案?

  ·

  王砚冷静道:“以尚书大人之尊,若奉旨出京,乃大事也,必震动沿途,慑得魑魅魍魉惶惶现形,一扫沉积。只是此一巡须些时日,朝中离不开尚书大人,刑部更仰尚书大人教诲。皇上,准了么?”

  主事道:“回大人话,尚书大人也顾虑仪仗排场诸多铺张,有意效仿礼部兰侍郎作为,请休数月,假中当寻常出游一般,往江南一趟罢了。”

  王砚更冷静道:“大人为国为民之良苦用心,太令下官感动。是否已获圣恩准允?”

  ·

  刑部尚书微服私访。在地方某些人眼里,应该比光明正大顶着钦差名号,捧着圣旨尚方宝剑,带着浩浩仪仗巡视更加恐怖吧。

  温柔绵软的陶老大人,携几个傻甜傻甜的小学生老家仆,可能顶多乘船漂到半道,就被凿穿船底,沉进运河,变成江南名菜年糕汤……

  王砚相信皇上的英明,皇上不会准的。

  ·

  主事叹了一口气:“尚书大人刚将奏本呈上,正待圣恩下降。先让下官请侍郎大人回京。”

  王砚颔首,眯眼,沉默。

  主事探询地望望他:“大人,是否即刻返京?”

  王砚继续沉默。

  主事又试探道:“下官疏忽,未见大人正在用膳。请大人先用,下官等候,可动身时,即请吩咐。”

  王砚慢悠悠开口:“公务在身,岂能因饮食拖延。不过……”

  他转目,凝视酒肆棚内。

  方才喧嚷的那堆人仍聚成一团,正与小厮们聊着。

  “本部院方才恰巧闻得几名百姓议论,疑有冤屈案情,须先一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张公案2,张公案2最新章节,张公案2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