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二十三。
申屠嘉在阳陵南方的从葬区下葬。
刘彻远远的站在阳陵邑的城墙上目睹了全部过程。
此刻的阳陵,已经没有了前世的宏大,因为先帝在位时间太短。
整个帝陵规模比之历史上庞大的阳陵邑缩水了至少一半。
其中从葬区和帝陵本身的规模,缩水几乎三分之二。
尽管如此,陵园依旧是一个堪比郡城的大城市。
譬如刘彻脚下的这条阳陵邑的城墙,就宽达两丈,高约一丈,犹如要塞一般,牢牢的守护着帝陵陵园。
在远方的陵园东北方向,帝陵工程依然在继续施工。
哪里是东宫薄太后未来的安息之所,也就是俗称的后陵。
汉室的帝陵,比起之后朝代的皇家陵园,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此了。
皇帝的陵墓座西面东,皇后的陵墓座东望西。
这就是所谓的‘同茔不同穴’。
自刘邦开始,汉室帝陵就是如此布局。
另外,因为秦汉两代,都把周代的昭穆制度当成一张废纸。
所以,汉室的帝陵,也就完全没有遵循昭穆制度的需要了。
于是,阳陵与霸陵还有刘彻给自己找好的茂陵,压根就没在一条水平线上的前后位置。
“最近几天,列侯们都很不安生啊……”刘彻一边走,一边对跟在身边的廷尉赵禹问道:“廷尉可听到些什么风声了吗?”
赵禹低着头,道:“回禀陛下,臣听到过一些……”
但他的心中,却是忍不住的在颤抖。
在过去六十年的历史上,每当天子单独召见廷尉时,这意味着,天子决定拿一批人开刀了。
尤其是目前这样的情况——赵禹是在廷尉衙门被天使忽然召来此地的,他是乘着虎贲卫的战车,走过去少府为修建阳陵邑而开凿的道路过来的。
赵禹来此,全程都处于保密之中。
甚至,就连他的副手,廷尉监,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这样的情况,在汉室历史上从未有先例。
就是当年周勃陈平灌婴密谋推翻诸吕时,保密工作也没有这样细致。
能与之相比的,大抵只有史书上记载的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廷为了隐瞒白起为将的消息所做的部署了。
只要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能主宰数名乃至于数十名列侯公卿的命运时,赵禹这个以刀笔吏起家的寒门士子就忍不住的兴奋起来。
“很好……”刘彻微笑着回头赞道:“朕让人在城楼下的马车中放了些东西,爱卿回去以后慢慢看,看完以后,朕相信爱卿知道该怎么办!”
“诺!”赵禹恭身低头。
刘彻转身,看向前方,远处南方的丛葬区中,百余位列侯及其代表,正在肃穆的注视着申屠嘉的葬礼。
也不知,这些家伙究竟有没有知道,他们到底犯下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居然敢跟朕唱反调……”刘彻沉吟一声:“真是不自量力啊!”
过去数天,长安的政坛局势很诡异。
刘彻的诏书下达后,舆论和朝臣都是大唱赞歌。
法家和儒家更是大声疾呼:钱制不合时宜,当尽早罢旧钱,行新钱。
但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一大批在这次改革中利益受损或者感觉自己利益受损的家伙,串联了起来。
在文的方面,他们通过一份有六十四位列侯联名署名的奏疏,请求刘彻‘暂缓废行钱之策,与民生息’因为‘钱制骤变,恐伤国本’甚至威胁‘若陛下行之太急,恐海内怨怼,民不聊生’‘四海有沸腾之意,而山河有崩疽之险’。
尼玛,你们这是吓唬谁呢?
若他们好好说话,刘彻可能也会跟他们好好说话。
但他们居然威胁起来。
威胁一个皇帝,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作死的表现。
既然他们作死,那刘彻也不介意让他们清楚,什么叫nozuonodie。
当然,肯定不能直接就将这些家伙给弄死或者弄残了。
不然,这舆论会怎么看?
而且,此番长安的政局非常诡异。
除了这些跳出来的列侯们外,刘彻通过绣衣卫的密探,至少找到了两个甚至三个黑手在幕后鼓动和操作乃至于给这些人打气的迹象——不然,就那帮已经远离政治,每天混吃等死的列侯,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或者说自信?
另外,绣衣卫报告。
哪怕是过去刘彻认为的自己的基本盘——考举士子们,这次也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废钱声。
这就让刘彻非常失望了。
考举出现至今,不过三年,这个制度甚至远未完善,也远未到拥有能影响国家政策的力量。
通过这个制度走向官场的士子们,却已经迅速腐化了。
绣衣卫和监察御史们报告,在关中的四千多名被分配到基层任职的士子,在过去三年里,有两千多人,与当地的富商、豪强有了密切的联系,其中大半,甚至与之有了联姻的关系。
剩下的人,至今还能坚守自己最初理想和理念的人,恐怕也跟后世的大熊猫一样珍稀了。
刘彻虽然从来没有对此有过什么指望和希望。
官员的腐朽和堕落,本就不是凡人能阻止的。
然而,这次,从考举出来的士子中,居然也出现了大量的不跟刘彻合拍的声音。
这就让刘彻非常失望了。
这让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他需要的不是一些这样的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种各样心思和各种各样诉求的官员,也不能指望这样的官员,一心一意,矢志不渝的永远跟随他的号令。
因为,这样的官员,根本就不清楚,也不理解,刘彻想要做的是什么,刘彻要完成的伟业,究竟是何等的宏大。
“朕需要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就如汲黯、颜异、张汤、义纵这样,知道且了解朕的意图,并愿意为此去努力的新式官员集团,而不是像现在的考举制度一样,选出来的官员,跟过去的旧官僚相比,只是扩大了遴选基础,但实际上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经此一事,刘彻终于认识到了他过去所犯下的一个错误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刘彻已经决心,在明年将之改正过来了。(未完待续。)
申屠嘉在阳陵南方的从葬区下葬。
刘彻远远的站在阳陵邑的城墙上目睹了全部过程。
此刻的阳陵,已经没有了前世的宏大,因为先帝在位时间太短。
整个帝陵规模比之历史上庞大的阳陵邑缩水了至少一半。
其中从葬区和帝陵本身的规模,缩水几乎三分之二。
尽管如此,陵园依旧是一个堪比郡城的大城市。
譬如刘彻脚下的这条阳陵邑的城墙,就宽达两丈,高约一丈,犹如要塞一般,牢牢的守护着帝陵陵园。
在远方的陵园东北方向,帝陵工程依然在继续施工。
哪里是东宫薄太后未来的安息之所,也就是俗称的后陵。
汉室的帝陵,比起之后朝代的皇家陵园,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此了。
皇帝的陵墓座西面东,皇后的陵墓座东望西。
这就是所谓的‘同茔不同穴’。
自刘邦开始,汉室帝陵就是如此布局。
另外,因为秦汉两代,都把周代的昭穆制度当成一张废纸。
所以,汉室的帝陵,也就完全没有遵循昭穆制度的需要了。
于是,阳陵与霸陵还有刘彻给自己找好的茂陵,压根就没在一条水平线上的前后位置。
“最近几天,列侯们都很不安生啊……”刘彻一边走,一边对跟在身边的廷尉赵禹问道:“廷尉可听到些什么风声了吗?”
赵禹低着头,道:“回禀陛下,臣听到过一些……”
但他的心中,却是忍不住的在颤抖。
在过去六十年的历史上,每当天子单独召见廷尉时,这意味着,天子决定拿一批人开刀了。
尤其是目前这样的情况——赵禹是在廷尉衙门被天使忽然召来此地的,他是乘着虎贲卫的战车,走过去少府为修建阳陵邑而开凿的道路过来的。
赵禹来此,全程都处于保密之中。
甚至,就连他的副手,廷尉监,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这样的情况,在汉室历史上从未有先例。
就是当年周勃陈平灌婴密谋推翻诸吕时,保密工作也没有这样细致。
能与之相比的,大抵只有史书上记载的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廷为了隐瞒白起为将的消息所做的部署了。
只要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能主宰数名乃至于数十名列侯公卿的命运时,赵禹这个以刀笔吏起家的寒门士子就忍不住的兴奋起来。
“很好……”刘彻微笑着回头赞道:“朕让人在城楼下的马车中放了些东西,爱卿回去以后慢慢看,看完以后,朕相信爱卿知道该怎么办!”
“诺!”赵禹恭身低头。
刘彻转身,看向前方,远处南方的丛葬区中,百余位列侯及其代表,正在肃穆的注视着申屠嘉的葬礼。
也不知,这些家伙究竟有没有知道,他们到底犯下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居然敢跟朕唱反调……”刘彻沉吟一声:“真是不自量力啊!”
过去数天,长安的政坛局势很诡异。
刘彻的诏书下达后,舆论和朝臣都是大唱赞歌。
法家和儒家更是大声疾呼:钱制不合时宜,当尽早罢旧钱,行新钱。
但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一大批在这次改革中利益受损或者感觉自己利益受损的家伙,串联了起来。
在文的方面,他们通过一份有六十四位列侯联名署名的奏疏,请求刘彻‘暂缓废行钱之策,与民生息’因为‘钱制骤变,恐伤国本’甚至威胁‘若陛下行之太急,恐海内怨怼,民不聊生’‘四海有沸腾之意,而山河有崩疽之险’。
尼玛,你们这是吓唬谁呢?
若他们好好说话,刘彻可能也会跟他们好好说话。
但他们居然威胁起来。
威胁一个皇帝,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作死的表现。
既然他们作死,那刘彻也不介意让他们清楚,什么叫nozuonodie。
当然,肯定不能直接就将这些家伙给弄死或者弄残了。
不然,这舆论会怎么看?
而且,此番长安的政局非常诡异。
除了这些跳出来的列侯们外,刘彻通过绣衣卫的密探,至少找到了两个甚至三个黑手在幕后鼓动和操作乃至于给这些人打气的迹象——不然,就那帮已经远离政治,每天混吃等死的列侯,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或者说自信?
另外,绣衣卫报告。
哪怕是过去刘彻认为的自己的基本盘——考举士子们,这次也出现了大量的反对废钱声。
这就让刘彻非常失望了。
考举出现至今,不过三年,这个制度甚至远未完善,也远未到拥有能影响国家政策的力量。
通过这个制度走向官场的士子们,却已经迅速腐化了。
绣衣卫和监察御史们报告,在关中的四千多名被分配到基层任职的士子,在过去三年里,有两千多人,与当地的富商、豪强有了密切的联系,其中大半,甚至与之有了联姻的关系。
剩下的人,至今还能坚守自己最初理想和理念的人,恐怕也跟后世的大熊猫一样珍稀了。
刘彻虽然从来没有对此有过什么指望和希望。
官员的腐朽和堕落,本就不是凡人能阻止的。
然而,这次,从考举出来的士子中,居然也出现了大量的不跟刘彻合拍的声音。
这就让刘彻非常失望了。
这让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他需要的不是一些这样的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种各样心思和各种各样诉求的官员,也不能指望这样的官员,一心一意,矢志不渝的永远跟随他的号令。
因为,这样的官员,根本就不清楚,也不理解,刘彻想要做的是什么,刘彻要完成的伟业,究竟是何等的宏大。
“朕需要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就如汲黯、颜异、张汤、义纵这样,知道且了解朕的意图,并愿意为此去努力的新式官员集团,而不是像现在的考举制度一样,选出来的官员,跟过去的旧官僚相比,只是扩大了遴选基础,但实际上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经此一事,刘彻终于认识到了他过去所犯下的一个错误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刘彻已经决心,在明年将之改正过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