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点多支持随风轻去,多点击,多收藏,多投推荐票!
别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签到哦~
起点链接: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恩浩荡
从理论上说,这次献俘礼中最风光的人应当是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边、率师出塞二百里一击而中的王越王老大人,所有人都可以预料得到。
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肯定远远不如意外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方应物险些当着天子和百官面前惨烈殉国就是一场意外,不免小小的抢了几分王老大人的风头。
朝廷事务中,军机最为机密,有关威宁海大捷的内情一直流传不广。但经过贼俘这几嗓子,献奇袭威宁海之策的方应物却浮出了水面,搞得朝中上下人人皆知。甚至还流传于街头巷尾,喜欢猎奇的百姓就好这一口。
却说献俘礼成之后,天子下诏,着内阁、部院大臣集议叙功。于是在次日,及六部、堂官聚集在东朝房,议论封赏问题。
首先议论的是王越的封赏问题,这个意见比较统一。王大人久在边塞功劳卓著,这次又指挥了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捷,雪了先皇北狩之国恨家仇,理当赐爵,所以拟定封为世袭威宁伯,纪念这场威宁海大捷。
然后就是出征官军的封赏问题,这个也很好处置,按照大明典制办理就是,或者功劳最重者再加一级也不为过。
但后面就是比较特殊的人了,叫各位大臣很是犯难。据奏,监军汪太监有个孙姓侍女射杀了酋首,这功绩到底该怎么封赏,谁也说不准,大明朝廷没封过女官员啊。
有人便提议道,若天子同意,不妨比照边境蛮夷土司的女首领进行封赏,冠以夫人名号。虽然总觉得封赏一个未婚的小侍女为夫人怪怪的,但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置了。
最后一个便是方应物了,衮衮诸公大约都知道这个难办,所以很有默契的放到了最后议论。
本来有大臣在心里质疑,方应物这到底算不算功劳?存不存在虚报的情况?就算不是虚报,那么说破天去,他无非就是提了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建议而已,反正不用他负责任。
但是一想到方应物昨日差点被掐死的惨样,又想起方应物殿试被黑掉一个状元的委屈,再说方应物好像在内阁功绩簿上还挂着一两件功劳,因而质疑的话就有点不好开口——占了道德高点就有这好处。
有点情商的人都明白,若此时此刻出言否定方应物,那就有妒贤嫉能、打压后进的嫌疑了,焦点只是聚集在到底如何酬功上面。
话说最近因为次辅刘珝的缘故,首辅万安与刘吉走的略近,这次集议时,站得也近。当众人议论纷纷时,万首辅低声对刘棉花问道:“佑之你究竟如何安排的?”
刘棉花正在沉思自己该如何就方应物的问题表态,这很敏感也很重要。冷不丁听到万首辅问话,他顿时颇为茫然,“有何安排?”
万首辅轻哼一声,“明人不说暗话,昨日献俘礼上贵东床大出风头,幕后之人非你其谁?”
刘吉无奈答道:“啊?阁揆有所误会,那与我无关。”
万安并不相信刘吉的回答,“不是阁下还有何人?还有谁能去做?还有谁能做得到?不愿承认就罢了。”
刘棉花连连苦笑,“此事乃方应物自己做出来的,具体如何我也不得知。”
“说笑么?那方清之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万安反问道。刘棉花登时满腔悲愤,但又无从辩解,感到自己比窦娥还冤。
万安颇有玩味的又问道:“此事非经过汪直或者王越不可,我只是想知道,你如何勾结此二人的?不妨说来共闻。”
刘棉花很苦恼,“我也想知道......”万首辅见刘棉花“嘴风甚严”,便不再多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抬头听起别人议论。
此时东朝房里议论的很热烈,双方有点僵持不下。方应物如果是有职位的官员,那就很好办,在原官职上升一级或者一品就是,这不会有任何争议。
但问题在于方应物现在是观政进士身份,并无正式官职在身,将来以什么资格做官很不确定。诸公争议更多的不是品级问题,而是资格问题,该不该给庶吉士资格。
有大臣认为,应该就地提拔为六品官阶,然后随便给他一个相应官职,这就可以了。
还有大臣认为,连蛮夷之人都喊出了宰辅之才,那朝廷也要表现出一些爱才的样子,应该先奖励一个庶吉士资格才是,然后再说品级问题。
又有大臣反驳道,翰林院何等清贵,是文华荟萃之地,若能因军功入翰林,岂不贻笑大方?让天下人耻笑?
然后再次被反驳道,方应物是二甲第八的高位次进士,还是会试第一,比在场诸君大多数人要高出一筹,本身就具备馆选庶吉士资格,入翰林有什么被耻笑的?
三个阁老中,万安本无所谓,刘珝当然是激烈反对给方应物庶吉士资格。刘棉花出于避嫌一直沉默不语,最后看了看万首辅,见万首辅仍没有表态的意思,便开口道:“此事诸君争论不出结果,故而还是上奏请圣裁!”
大臣们吵不出结果,那就只能请天子做决断了,如此阁、部、院集议到此结束,衮衮诸公各回各家。
却说又过了一日,方应物和父亲方清之一起从家门出来,一起去衙门。不过编修方清之去翰林院上衙,而观政进士方应物则去礼部打酱油。
才出了巷子口,却遇到个在内阁办事跑腿的中书舍人,姓赵,也是浙江人,与方清之算是认识。他见了方家父子,连忙作揖道:“向方编修道喜了!”
方清之莫名其妙的问道:“喜从何来?”
赵舍人哈哈大笑,“我并非向你道喜,而是向令郎道喜!我在宫中听说,天子批了令郎选为庶吉士,甚至不用坐馆,直接任翰林院编修,以此酬令郎之功!圣旨不日即下,所以令郎如今也将是方编修了!”
方清之大为震惊,连方应物也懵住了,这个惊喜有些意外啊......做梦都不敢想的。原本他的期待也就是庶吉士资格,然后三年散馆后留翰林院,万万没有想过一步到位。
天恩如此浩荡,必须肝脑涂地吖!方应物热泪盈眶的站在巷口,仰望苍天举臂高呼。(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 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到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点多支持随风轻去,多点击,多收藏,多投推荐票!
别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签到哦~
起点链接: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恩浩荡
从理论上说,这次献俘礼中最风光的人应当是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边、率师出塞二百里一击而中的王越王老大人,所有人都可以预料得到。
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肯定远远不如意外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方应物险些当着天子和百官面前惨烈殉国就是一场意外,不免小小的抢了几分王老大人的风头。
朝廷事务中,军机最为机密,有关威宁海大捷的内情一直流传不广。但经过贼俘这几嗓子,献奇袭威宁海之策的方应物却浮出了水面,搞得朝中上下人人皆知。甚至还流传于街头巷尾,喜欢猎奇的百姓就好这一口。
却说献俘礼成之后,天子下诏,着内阁、部院大臣集议叙功。于是在次日,及六部、堂官聚集在东朝房,议论封赏问题。
首先议论的是王越的封赏问题,这个意见比较统一。王大人久在边塞功劳卓著,这次又指挥了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捷,雪了先皇北狩之国恨家仇,理当赐爵,所以拟定封为世袭威宁伯,纪念这场威宁海大捷。
然后就是出征官军的封赏问题,这个也很好处置,按照大明典制办理就是,或者功劳最重者再加一级也不为过。
但后面就是比较特殊的人了,叫各位大臣很是犯难。据奏,监军汪太监有个孙姓侍女射杀了酋首,这功绩到底该怎么封赏,谁也说不准,大明朝廷没封过女官员啊。
有人便提议道,若天子同意,不妨比照边境蛮夷土司的女首领进行封赏,冠以夫人名号。虽然总觉得封赏一个未婚的小侍女为夫人怪怪的,但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置了。
最后一个便是方应物了,衮衮诸公大约都知道这个难办,所以很有默契的放到了最后议论。
本来有大臣在心里质疑,方应物这到底算不算功劳?存不存在虚报的情况?就算不是虚报,那么说破天去,他无非就是提了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建议而已,反正不用他负责任。
但是一想到方应物昨日差点被掐死的惨样,又想起方应物殿试被黑掉一个状元的委屈,再说方应物好像在内阁功绩簿上还挂着一两件功劳,因而质疑的话就有点不好开口——占了道德高点就有这好处。
有点情商的人都明白,若此时此刻出言否定方应物,那就有妒贤嫉能、打压后进的嫌疑了,焦点只是聚集在到底如何酬功上面。
话说最近因为次辅刘珝的缘故,首辅万安与刘吉走的略近,这次集议时,站得也近。当众人议论纷纷时,万首辅低声对刘棉花问道:“佑之你究竟如何安排的?”
刘棉花正在沉思自己该如何就方应物的问题表态,这很敏感也很重要。冷不丁听到万首辅问话,他顿时颇为茫然,“有何安排?”
万首辅轻哼一声,“明人不说暗话,昨日献俘礼上贵东床大出风头,幕后之人非你其谁?”
刘吉无奈答道:“啊?阁揆有所误会,那与我无关。”
万安并不相信刘吉的回答,“不是阁下还有何人?还有谁能去做?还有谁能做得到?不愿承认就罢了。”
刘棉花连连苦笑,“此事乃方应物自己做出来的,具体如何我也不得知。”
“说笑么?那方清之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万安反问道。刘棉花登时满腔悲愤,但又无从辩解,感到自己比窦娥还冤。
万安颇有玩味的又问道:“此事非经过汪直或者王越不可,我只是想知道,你如何勾结此二人的?不妨说来共闻。”
刘棉花很苦恼,“我也想知道......”万首辅见刘棉花“嘴风甚严”,便不再多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抬头听起别人议论。
此时东朝房里议论的很热烈,双方有点僵持不下。方应物如果是有职位的官员,那就很好办,在原官职上升一级或者一品就是,这不会有任何争议。
但问题在于方应物现在是观政进士身份,并无正式官职在身,将来以什么资格做官很不确定。诸公争议更多的不是品级问题,而是资格问题,该不该给庶吉士资格。
有大臣认为,应该就地提拔为六品官阶,然后随便给他一个相应官职,这就可以了。
还有大臣认为,连蛮夷之人都喊出了宰辅之才,那朝廷也要表现出一些爱才的样子,应该先奖励一个庶吉士资格才是,然后再说品级问题。
又有大臣反驳道,翰林院何等清贵,是文华荟萃之地,若能因军功入翰林,岂不贻笑大方?让天下人耻笑?
然后再次被反驳道,方应物是二甲第八的高位次进士,还是会试第一,比在场诸君大多数人要高出一筹,本身就具备馆选庶吉士资格,入翰林有什么被耻笑的?
三个阁老中,万安本无所谓,刘珝当然是激烈反对给方应物庶吉士资格。刘棉花出于避嫌一直沉默不语,最后看了看万首辅,见万首辅仍没有表态的意思,便开口道:“此事诸君争论不出结果,故而还是上奏请圣裁!”
大臣们吵不出结果,那就只能请天子做决断了,如此阁、部、院集议到此结束,衮衮诸公各回各家。
却说又过了一日,方应物和父亲方清之一起从家门出来,一起去衙门。不过编修方清之去翰林院上衙,而观政进士方应物则去礼部打酱油。
才出了巷子口,却遇到个在内阁办事跑腿的中书舍人,姓赵,也是浙江人,与方清之算是认识。他见了方家父子,连忙作揖道:“向方编修道喜了!”
方清之莫名其妙的问道:“喜从何来?”
赵舍人哈哈大笑,“我并非向你道喜,而是向令郎道喜!我在宫中听说,天子批了令郎选为庶吉士,甚至不用坐馆,直接任翰林院编修,以此酬令郎之功!圣旨不日即下,所以令郎如今也将是方编修了!”
方清之大为震惊,连方应物也懵住了,这个惊喜有些意外啊......做梦都不敢想的。原本他的期待也就是庶吉士资格,然后三年散馆后留翰林院,万万没有想过一步到位。
天恩如此浩荡,必须肝脑涂地吖!方应物热泪盈眶的站在巷口,仰望苍天举臂高呼。(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 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到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