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寻听到这时,忍不住开口道:“你们一直在谈论的史实,好像跟探查秘境没有任何关系吧?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是不是有些……”
叶寻还在措辞,黑蝴蝶却解释道:“你说错了,任何一个传说,或者史书只言片语的记录,对探神手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你不知道前人是否把某个秘密隐晦地藏匿在某一段记录当中。”
“探神手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千古无人不探神。很多人都在得到了某种隐秘的信息之后,把这些信息融入了某个典籍、某个图画,甚至某个传说当中。我们把这些信息称之为‘探神密码’。”
黑蝴蝶正色道:“一旦我们解开了某个密码,某个千古密藏就会随之浮出水面,准确地说,探神的过程还是在破解密码之后。”
黑蝴蝶与叶寻说话之间,我的脑袋里也在不断回忆着《三国演义》、《三国志》的片段,那里面肯定留下了什么秘密,或者说,一条藏在古籍中的探神密码在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安然却没发觉我在思考,不断催问道:“欢哥,你说我说对了一半儿,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我解释道:“罗贯中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初步神话了诸葛亮,却仍旧没让他脱离凡人的范畴,诸葛亮也一样有自己的喜恶爱憎,尤其是对人的喜恶更加分明。这一点,在魏延和马谡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分明。”
我慢慢分析道:“先说马谡。诸葛亮对马谡可以说是非常喜爱,刘备临终之前特意嘱咐过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对马谡的喜爱,还是导致他给了马谡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派马谡驻守街亭。”
安然喟然叹息道:“诸葛一生唯谨慎。派马谡守街亭可能就是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不谨慎的事情了。”
“不。”我摇头道,“诸葛亮并没有因为喜爱马谡而失去谨慎。他派出宿将王平跟随马谡,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就算如此,他还是不太放心,又安排了包括魏延在内的四路大军接应马谡。可惜,马谡的对手是连诸葛亮都要忌惮三分的司马懿,加上马谡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才痛失了街亭。”
我接着说道:“《三国演义》对马谡这段描写让我非常奇怪。按照常理,刘备在弥留之际,应该有很多大事需要安排,他为什么非要提到当时只是一个参军的马谡?难道刘备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安然眨了两下眼睛:“会不会那只是罗贯中老先生的一种艺术手法,为诸葛亮后来痛失街亭打下的伏笔?”
“如果没有这处密藏,我也会这么觉得。”我摇头否定道,“但是,有了这处密藏,我就不这么想了。罗贯中是在提醒后人,从诸葛亮的喜好去注意魏延。”
“如果说,诸葛亮对马谡的喜爱是来自于他的才华,那么,诸葛亮对魏延的厌恶,就显得毫无来由了。”
“按照《三国演义》的内容,诸葛亮一见面就想要斩魏延,是因为他背叛了长沙太守,转投刘备。可是这点在三国时期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三国中人才流动、转投主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况且,魏延并不像吕布一样受过主君大恩,甚至还有父子之名,他反投刘备并没触犯封建军阀的忌讳。否则,以刘备的枭雄心性,怎么会轻易接纳魏延?如果魏延真有反骨,要杀他的人就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了。”
安然听完之后有些恍悟地点头道:“照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我再次说道:“诸葛亮四次从汉中出兵征讨曹魏,每次都以魏延作为先锋,可见诸葛亮对魏延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但是,诸葛亮却又不肯让魏延独自带兵。”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安然反问道:“是不是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才一直不同意他单独带兵啊?”
我沉声道:“如果从《三国演义》上看,确实是这样,但是回头去看《三国志》的话,却并非如此。《三国志》记载,杨仪诬陷魏延谋反之后,魏延并没反抗,而是只退不战。当时的蜀汉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他若真有谋反之心,为什么不割据汉中?”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对汉中了如指掌,只要魏延占据汉中,至少可以待价而沽,总比在蜀汉丢了脑袋的强。这一点,连杨仪都看得出来,难道诸葛亮看不出来?”
我沉声道:“你说魏延反骨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成立的。”
我继续说道:“但是,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魏延死在了诸葛亮的谋算之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安排马岱斩魏延的事情,自然不必多说。”
“《三国志》里也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魏延与诸葛亮的长使杨仪不合。魏延和杨仪矛盾极深,魏延甚至几次对杨仪拔刀相向。《三国志》中,诸葛亮因为爱惜杨仪之才,多次为他们两人调和,时任司马的费祎也曾经多次调解,两个人才能暂时相安无事。”
我说到这时,话锋一转道:“如果杨仪真是大才,或者说,蜀军长使非杨仪不可,诸葛亮又对杨仪器重有加,这种安排还可以理解。可是杨仪却偏偏是个不知道收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留他?”
我怕安然听不懂,又继续解释道:“如果仔细看看杨仪的生平,也就能对他了解个大概了。杨仪被刘备擢为尚书之后,因为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后来成为了诸葛亮的参军。诸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杨仪仅拜中军师,杨仪因为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我眯着眼睛道:“诸葛亮就是因为太了解杨仪,才故意把他留在了汉中,为的就是让杨仪和魏延反目,好除掉魏延。”
“当时能救魏延的人并非没有,起码身为护军的姜维就这个能力。但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继命,全因魏延弄灭了七星灯而失败,姜维自然不会出手。”
“或许,诸葛亮早就知道续命之术不会成功,故意给魏延设下了一个圈套,让姜维见死不救。”
我沉声道:“这样看来,诸葛亮除掉魏延,肯定有为了保守秘密的因素在内。因为,诸葛亮死后,最后可能打开秘境得到机关传承的人,非魏延莫属。”
安然喃喃自语道:“这不太可能吧?为了一个机关秘术就除掉一员蜀中大将,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啊?”
我摇头道:“我们都不是当事人,谁也不知道诸葛武侯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机关秘术之外,还藏着其他什么不可以让人知道的秘密。”
安然道:“你说了这么多,跟机关秘术没有什么关系啊?”
我看向安然道:“有关系。机关秘术的下一个去处就是一个忽然消失在了三国历史中的人,马岱。”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马岱在斩杀了魏延之后就不知所踪了,再没有关于他去向或者辞世的记载。一个蜀中大将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如果那时马岱还在,也不会弄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程度。”
安然眼睛一亮:“你是说,马岱是接受了诸葛亮的密令,建筑第二座机关秘境去了?”
安然敲手道:“对!马岱墓已经被发现了。我看过探神手的资料,马岱墓的遗址就在四川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会的地方。咱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去马岱墓?”
我刚要说话,黑蝴蝶就开口道:“我觉得马岱墓不会有什么线索。”
“就像你所说的那样,马岱的忽然消失是一个谜团。有传说,马岱因为魏延被杀,倍感心寒,从此归隐不出。甚至还有人传说,马岱因为姜维想要夺回魏延的兵权,受他安排杀了魏延,而后又被姜维秘密杀害,杨仪只不过是姜维故意抛出来背锅的人而已。”
“诸葛亮就算有什么秘密,也不会藏在马岱的墓里。我们去马岱的墓葬恐怕很难找到什么线索。我觉得,还是按照我们原有的思路,继续寻找诸葛亮密藏更为稳妥一些。”
我沉吟了片刻才说道:“诸葛武侯的谋算一向神鬼莫测,我们这样凭空猜测,没有任何的意义,不如先到马岱墓看看,再做决定。”
叶寻还在措辞,黑蝴蝶却解释道:“你说错了,任何一个传说,或者史书只言片语的记录,对探神手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你不知道前人是否把某个秘密隐晦地藏匿在某一段记录当中。”
“探神手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千古无人不探神。很多人都在得到了某种隐秘的信息之后,把这些信息融入了某个典籍、某个图画,甚至某个传说当中。我们把这些信息称之为‘探神密码’。”
黑蝴蝶正色道:“一旦我们解开了某个密码,某个千古密藏就会随之浮出水面,准确地说,探神的过程还是在破解密码之后。”
黑蝴蝶与叶寻说话之间,我的脑袋里也在不断回忆着《三国演义》、《三国志》的片段,那里面肯定留下了什么秘密,或者说,一条藏在古籍中的探神密码在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安然却没发觉我在思考,不断催问道:“欢哥,你说我说对了一半儿,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我解释道:“罗贯中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初步神话了诸葛亮,却仍旧没让他脱离凡人的范畴,诸葛亮也一样有自己的喜恶爱憎,尤其是对人的喜恶更加分明。这一点,在魏延和马谡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分明。”
我慢慢分析道:“先说马谡。诸葛亮对马谡可以说是非常喜爱,刘备临终之前特意嘱咐过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对马谡的喜爱,还是导致他给了马谡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派马谡驻守街亭。”
安然喟然叹息道:“诸葛一生唯谨慎。派马谡守街亭可能就是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不谨慎的事情了。”
“不。”我摇头道,“诸葛亮并没有因为喜爱马谡而失去谨慎。他派出宿将王平跟随马谡,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就算如此,他还是不太放心,又安排了包括魏延在内的四路大军接应马谡。可惜,马谡的对手是连诸葛亮都要忌惮三分的司马懿,加上马谡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才痛失了街亭。”
我接着说道:“《三国演义》对马谡这段描写让我非常奇怪。按照常理,刘备在弥留之际,应该有很多大事需要安排,他为什么非要提到当时只是一个参军的马谡?难道刘备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安然眨了两下眼睛:“会不会那只是罗贯中老先生的一种艺术手法,为诸葛亮后来痛失街亭打下的伏笔?”
“如果没有这处密藏,我也会这么觉得。”我摇头否定道,“但是,有了这处密藏,我就不这么想了。罗贯中是在提醒后人,从诸葛亮的喜好去注意魏延。”
“如果说,诸葛亮对马谡的喜爱是来自于他的才华,那么,诸葛亮对魏延的厌恶,就显得毫无来由了。”
“按照《三国演义》的内容,诸葛亮一见面就想要斩魏延,是因为他背叛了长沙太守,转投刘备。可是这点在三国时期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三国中人才流动、转投主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况且,魏延并不像吕布一样受过主君大恩,甚至还有父子之名,他反投刘备并没触犯封建军阀的忌讳。否则,以刘备的枭雄心性,怎么会轻易接纳魏延?如果魏延真有反骨,要杀他的人就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了。”
安然听完之后有些恍悟地点头道:“照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我再次说道:“诸葛亮四次从汉中出兵征讨曹魏,每次都以魏延作为先锋,可见诸葛亮对魏延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但是,诸葛亮却又不肯让魏延独自带兵。”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安然反问道:“是不是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才一直不同意他单独带兵啊?”
我沉声道:“如果从《三国演义》上看,确实是这样,但是回头去看《三国志》的话,却并非如此。《三国志》记载,杨仪诬陷魏延谋反之后,魏延并没反抗,而是只退不战。当时的蜀汉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他若真有谋反之心,为什么不割据汉中?”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对汉中了如指掌,只要魏延占据汉中,至少可以待价而沽,总比在蜀汉丢了脑袋的强。这一点,连杨仪都看得出来,难道诸葛亮看不出来?”
我沉声道:“你说魏延反骨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成立的。”
我继续说道:“但是,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魏延死在了诸葛亮的谋算之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安排马岱斩魏延的事情,自然不必多说。”
“《三国志》里也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魏延与诸葛亮的长使杨仪不合。魏延和杨仪矛盾极深,魏延甚至几次对杨仪拔刀相向。《三国志》中,诸葛亮因为爱惜杨仪之才,多次为他们两人调和,时任司马的费祎也曾经多次调解,两个人才能暂时相安无事。”
我说到这时,话锋一转道:“如果杨仪真是大才,或者说,蜀军长使非杨仪不可,诸葛亮又对杨仪器重有加,这种安排还可以理解。可是杨仪却偏偏是个不知道收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留他?”
我怕安然听不懂,又继续解释道:“如果仔细看看杨仪的生平,也就能对他了解个大概了。杨仪被刘备擢为尚书之后,因为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后来成为了诸葛亮的参军。诸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杨仪仅拜中军师,杨仪因为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我眯着眼睛道:“诸葛亮就是因为太了解杨仪,才故意把他留在了汉中,为的就是让杨仪和魏延反目,好除掉魏延。”
“当时能救魏延的人并非没有,起码身为护军的姜维就这个能力。但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继命,全因魏延弄灭了七星灯而失败,姜维自然不会出手。”
“或许,诸葛亮早就知道续命之术不会成功,故意给魏延设下了一个圈套,让姜维见死不救。”
我沉声道:“这样看来,诸葛亮除掉魏延,肯定有为了保守秘密的因素在内。因为,诸葛亮死后,最后可能打开秘境得到机关传承的人,非魏延莫属。”
安然喃喃自语道:“这不太可能吧?为了一个机关秘术就除掉一员蜀中大将,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啊?”
我摇头道:“我们都不是当事人,谁也不知道诸葛武侯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机关秘术之外,还藏着其他什么不可以让人知道的秘密。”
安然道:“你说了这么多,跟机关秘术没有什么关系啊?”
我看向安然道:“有关系。机关秘术的下一个去处就是一个忽然消失在了三国历史中的人,马岱。”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马岱在斩杀了魏延之后就不知所踪了,再没有关于他去向或者辞世的记载。一个蜀中大将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如果那时马岱还在,也不会弄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程度。”
安然眼睛一亮:“你是说,马岱是接受了诸葛亮的密令,建筑第二座机关秘境去了?”
安然敲手道:“对!马岱墓已经被发现了。我看过探神手的资料,马岱墓的遗址就在四川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会的地方。咱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去马岱墓?”
我刚要说话,黑蝴蝶就开口道:“我觉得马岱墓不会有什么线索。”
“就像你所说的那样,马岱的忽然消失是一个谜团。有传说,马岱因为魏延被杀,倍感心寒,从此归隐不出。甚至还有人传说,马岱因为姜维想要夺回魏延的兵权,受他安排杀了魏延,而后又被姜维秘密杀害,杨仪只不过是姜维故意抛出来背锅的人而已。”
“诸葛亮就算有什么秘密,也不会藏在马岱的墓里。我们去马岱的墓葬恐怕很难找到什么线索。我觉得,还是按照我们原有的思路,继续寻找诸葛亮密藏更为稳妥一些。”
我沉吟了片刻才说道:“诸葛武侯的谋算一向神鬼莫测,我们这样凭空猜测,没有任何的意义,不如先到马岱墓看看,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