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很长,一眼望不到尽头。两边是延绵的原野,极远处有山峦隐隐约约的轮廓。
道路上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而荒草从路边的缝隙之中探出头来,似乎打算横越这段四车道的路面。
倘若在一年前的话这里会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车子里面的人不会有心情看两边的风景,也不会有心情看路尽头的山峦。那时候每一个人都忙碌而充实,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此处抵达彼处,经过短暂停留之后再奔向更远处。
但现在,就只有一辆自行车而已。
那种坚固结实、却模样土气的老式黑色自行车。不像那些售价动辄数百金元的高档货那样有人体工程学之类的装置儿,也没有什么变速齿轮。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铁架子、两个轮子,还有链条、车铃。
无论哪处出了问题,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合适的配件。
李真骑着这么一辆自行车,在大路正中飞驰。风从耳畔呼呼吹过,衣衫被刮得猎猎作响。真是飞一般的感觉。
他眯起眼睛往前边看去,发现远处渐渐出现一个人影。
这倒是新鲜事——这段路已经深入郊区,他四天以来总共也就只见过三个人而已。加上前面这一位是第四个。
不过看见那个人他忽然想起另一件事——一件高中时代的事。
这些天从前的那些记忆如潮水一般翻涌,一件接一件浮上心头,似乎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填补其间那几个月的“空窗期”,让他更深刻地了解,从前那个李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那时候他刚刚上高一。原来的初中同学分了班。有人在城东读书,有人在城西读书。某天他和前面那个人一样走在路上的时候,发现道路另一边,他的一个初中同学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徐徐而过。
那人从前是个书呆子,眼下却穿了一件篮球衫、赤裸着胳膊。自行车前头的车筐里还搁了一只篮球。
那位见到李真爽朗地一笑,然后似乎打算展示自己的车技。
于是他就放开手、抱在胸前,相当气派地仰起头。接着车筐里的篮球滚了一下子。
车头就陡然一歪,他连人带车撞在路边一棵树上。
当时他为这事儿笑了好久,一直记到现在。于是眼下想起这件事,就令他情不自禁地在经过那人身边的时候瞥了一眼。
竟然是个姑娘——说不上漂亮。但肤色很健康。她一个人走在这段路上,身后背了个大包裹,头上戴一顶遮阳帽。上衣被系在腰间,只穿了一件淡粉色的T恤衫。
原本只是淡淡一瞥而已。
但李真从那姑娘的眼神里看到了惊诧——他没有在意,飞驰而过。
在他想来这位或许是在报纸上见过自己的样子,现在亲眼看见了。有些诧异。这段时间他遇到的人里面大约每十个就有一个会稍显疑惑地皱起眉头。
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不单单是因为身后传来了隐约的呼喊声,还因为他意识到,那才那眼神有些奇怪。
不是从前遇到的那种单纯的“诧异”,而是在“诧异”里带了些“疑惑”和“惊喜”。
于是他微微皱眉、减速。手闸发出长长的“嘎吱”声,他停了下来。转头一看,那姑娘一路小跑追过来,气喘吁吁地喊:“哎。还你钱!”
李真一愣——还钱?
他疑惑地皱起眉头。那姑娘已经跑到她面前,自来熟地将背包从背后扳过来、搁在他后座上,一边在里面掏一边说:“奇怪啊你,你不是走到前面去了么?又绕回来了?”
李真没说话。
那姑娘又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抽出一沓金元来往他面前一送:“喏,昨天我攒够了钱了,还你。”
他从自行车上跨下来,上下打量这女孩。
对方疑惑地看看自己:“怎么啦?”
李真想了想:“你见过我?”
女孩歪头看他:“你……不会吧?我没认错啊。一般人不会长得有你这么、这么……”
她没好意思把接下来那个字说出口。
于是李真意识到,或许她见到的是另一个“自己”。他笑起来,并且一拍自己的脑袋:“哈。我差点儿给忘了,时间过得太久了。”
“才四天嘛。”女孩撇撇嘴,“贵人多忘事。”
四天前。李真在心里微微点头。他相当自然地接过那钱揣进兜里,笑笑:“我在后面落了点儿东西。”他往路那头指了指,“就绕回去了。”
女孩将背包重新背上去。歪头打量他:“你今天气色倒是好了不少——上次见你的时候你好像都快愁死了。”
李真推着自行车慢慢走起来,女孩同他并肩。他想了想,问道:“那你猜猜看我上次遇到什么事儿了?”
女孩看他一眼,又撇撇嘴:“其实你这人真怪啊。上次你还说有个朋友去世了很不开心,现在又跟没事儿人似的。”
李真一愣,心里跳了跳。
一个朋友?去世了?
他本能地想起沈幕。
另外一个自己,也知道这消息了?
从那天下午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眼下他行至陕西省境内。搭过拥挤的柴油公交,一个人靠脚步行过,也遇到过顺路载了他一程的朴实农民。从北方入境到陕西的话,这条路算是必经之路之一。这意味着有人的动作比他快。
而那一个自己……
似乎有点儿出乎意料。
他借钱给这个女孩。六个月前的自己不会在意这种小事情,即便遇到有人拦路抢劫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因为那是类人之间的龌龊事……他看得很淡了。
然而那一个“自己”表现出了相当的人性,甚至帮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是不是自称李文的那一个?
他勉强笑了笑:“总得想开点嘛。人死不能复生,我们都得向前看。这世道……”
“好吧,就当你想开了。现在呢?打算往哪儿去?”
李真无奈地皱眉——那一位究竟是怎么回事?看起来同这姑娘混得相当熟,差一点儿就把什么都说了。他想不明白那一位在搞什么,但自己当然不能同她开诚布公。于是笑了笑:“那么你呢?你还有什么打算?这种时候一个年轻女孩子在路上走可不太平。或许再走一段路就遇到打劫的了。”
这倒是实话。他在平阳的时候,市区里的社会还算稳定。毕竟那是帝国的北方重镇,附近还有北方基地弹压。可一离开平阳市区他就发现眼下帝国境内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井然有序”。
乡村还好,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一些稍微偏远些的城镇,情况就相当不乐观了。要么就是人口都流向能够提供配额食品的大城市,要么就是在守在那里苦苦挣扎。
帝国在同异种作战,军费开支巨大。然而绝大多数人失了业,纯靠人工协作的制造工厂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因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样是瓶颈。
但税收标准并没有因此降低——因为战争实际上就是在烧钱,无论这战争究竟是为谁而战。
所以出现了相当有趣而无奈的一种情况——某个镇的居民为了少纳税,投票将他们的镇议阁给解散了。议阁一解散镇政府就被解散掉——于是下辖的消防局警察局等等机构统统消失不见……那镇子眼下处于无政府状态,直接归市里管了。
他到那里的时候正遇到镇子里起大火。据说是因为有两伙人械斗,将火给点燃了。可是市里来的警察还骑自行车走在路上,消防局里也没人灭火,于是大火将两条街道烧得干干净净,人们的嚎哭声几乎传遍了全镇。
对这种事情他无能为力,只得离开。他临走的时候还听镇子里的人在商议是不是再把议阁给重组起来,不再这么折腾了。
其实粮食倒未必短缺到人人都吃不饱饭的地步——帝国的存粮号称可以支撑全国人口食用六年。但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这极光还会持续多久,还有多久才能恢复生产力,因而在谨慎地节粮。
另一方面……
实际情况未必就真如他们所说,能“支撑全国人口食用六年”。也许有的储备仓早就空了——早就被蛀虫搬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路两边出现了不少流匪。他们三五成群,手持各式武器,专门设置路障打劫偶尔路过的车辆,或者行人。
地方警力无暇顾及全境,那些人便越来越猖獗。他曾经在路上遇到两拨,人数不多,都被他有惊无险地收拾掉了。其实他更希望自己遇到的是能力者,而非持有远程武器、又身强力壮的普通人。
女孩听了他的话之后微微一笑:“我啊,继续旅行呗。以前每天忙得要死,到了这种时候别人就是愁得要死,我呢,是闲得要死。所以趁这个机会远足——去拉萨。一旦哪天来电了,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可就不成了。”
她说着,又拉了拉自己的背包带。两条宽大的带子深深勒进她的肩头,看起来相当沉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道路上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而荒草从路边的缝隙之中探出头来,似乎打算横越这段四车道的路面。
倘若在一年前的话这里会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车子里面的人不会有心情看两边的风景,也不会有心情看路尽头的山峦。那时候每一个人都忙碌而充实,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此处抵达彼处,经过短暂停留之后再奔向更远处。
但现在,就只有一辆自行车而已。
那种坚固结实、却模样土气的老式黑色自行车。不像那些售价动辄数百金元的高档货那样有人体工程学之类的装置儿,也没有什么变速齿轮。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铁架子、两个轮子,还有链条、车铃。
无论哪处出了问题,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合适的配件。
李真骑着这么一辆自行车,在大路正中飞驰。风从耳畔呼呼吹过,衣衫被刮得猎猎作响。真是飞一般的感觉。
他眯起眼睛往前边看去,发现远处渐渐出现一个人影。
这倒是新鲜事——这段路已经深入郊区,他四天以来总共也就只见过三个人而已。加上前面这一位是第四个。
不过看见那个人他忽然想起另一件事——一件高中时代的事。
这些天从前的那些记忆如潮水一般翻涌,一件接一件浮上心头,似乎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填补其间那几个月的“空窗期”,让他更深刻地了解,从前那个李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那时候他刚刚上高一。原来的初中同学分了班。有人在城东读书,有人在城西读书。某天他和前面那个人一样走在路上的时候,发现道路另一边,他的一个初中同学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徐徐而过。
那人从前是个书呆子,眼下却穿了一件篮球衫、赤裸着胳膊。自行车前头的车筐里还搁了一只篮球。
那位见到李真爽朗地一笑,然后似乎打算展示自己的车技。
于是他就放开手、抱在胸前,相当气派地仰起头。接着车筐里的篮球滚了一下子。
车头就陡然一歪,他连人带车撞在路边一棵树上。
当时他为这事儿笑了好久,一直记到现在。于是眼下想起这件事,就令他情不自禁地在经过那人身边的时候瞥了一眼。
竟然是个姑娘——说不上漂亮。但肤色很健康。她一个人走在这段路上,身后背了个大包裹,头上戴一顶遮阳帽。上衣被系在腰间,只穿了一件淡粉色的T恤衫。
原本只是淡淡一瞥而已。
但李真从那姑娘的眼神里看到了惊诧——他没有在意,飞驰而过。
在他想来这位或许是在报纸上见过自己的样子,现在亲眼看见了。有些诧异。这段时间他遇到的人里面大约每十个就有一个会稍显疑惑地皱起眉头。
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不单单是因为身后传来了隐约的呼喊声,还因为他意识到,那才那眼神有些奇怪。
不是从前遇到的那种单纯的“诧异”,而是在“诧异”里带了些“疑惑”和“惊喜”。
于是他微微皱眉、减速。手闸发出长长的“嘎吱”声,他停了下来。转头一看,那姑娘一路小跑追过来,气喘吁吁地喊:“哎。还你钱!”
李真一愣——还钱?
他疑惑地皱起眉头。那姑娘已经跑到她面前,自来熟地将背包从背后扳过来、搁在他后座上,一边在里面掏一边说:“奇怪啊你,你不是走到前面去了么?又绕回来了?”
李真没说话。
那姑娘又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抽出一沓金元来往他面前一送:“喏,昨天我攒够了钱了,还你。”
他从自行车上跨下来,上下打量这女孩。
对方疑惑地看看自己:“怎么啦?”
李真想了想:“你见过我?”
女孩歪头看他:“你……不会吧?我没认错啊。一般人不会长得有你这么、这么……”
她没好意思把接下来那个字说出口。
于是李真意识到,或许她见到的是另一个“自己”。他笑起来,并且一拍自己的脑袋:“哈。我差点儿给忘了,时间过得太久了。”
“才四天嘛。”女孩撇撇嘴,“贵人多忘事。”
四天前。李真在心里微微点头。他相当自然地接过那钱揣进兜里,笑笑:“我在后面落了点儿东西。”他往路那头指了指,“就绕回去了。”
女孩将背包重新背上去。歪头打量他:“你今天气色倒是好了不少——上次见你的时候你好像都快愁死了。”
李真推着自行车慢慢走起来,女孩同他并肩。他想了想,问道:“那你猜猜看我上次遇到什么事儿了?”
女孩看他一眼,又撇撇嘴:“其实你这人真怪啊。上次你还说有个朋友去世了很不开心,现在又跟没事儿人似的。”
李真一愣,心里跳了跳。
一个朋友?去世了?
他本能地想起沈幕。
另外一个自己,也知道这消息了?
从那天下午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眼下他行至陕西省境内。搭过拥挤的柴油公交,一个人靠脚步行过,也遇到过顺路载了他一程的朴实农民。从北方入境到陕西的话,这条路算是必经之路之一。这意味着有人的动作比他快。
而那一个自己……
似乎有点儿出乎意料。
他借钱给这个女孩。六个月前的自己不会在意这种小事情,即便遇到有人拦路抢劫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因为那是类人之间的龌龊事……他看得很淡了。
然而那一个“自己”表现出了相当的人性,甚至帮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是不是自称李文的那一个?
他勉强笑了笑:“总得想开点嘛。人死不能复生,我们都得向前看。这世道……”
“好吧,就当你想开了。现在呢?打算往哪儿去?”
李真无奈地皱眉——那一位究竟是怎么回事?看起来同这姑娘混得相当熟,差一点儿就把什么都说了。他想不明白那一位在搞什么,但自己当然不能同她开诚布公。于是笑了笑:“那么你呢?你还有什么打算?这种时候一个年轻女孩子在路上走可不太平。或许再走一段路就遇到打劫的了。”
这倒是实话。他在平阳的时候,市区里的社会还算稳定。毕竟那是帝国的北方重镇,附近还有北方基地弹压。可一离开平阳市区他就发现眼下帝国境内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井然有序”。
乡村还好,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一些稍微偏远些的城镇,情况就相当不乐观了。要么就是人口都流向能够提供配额食品的大城市,要么就是在守在那里苦苦挣扎。
帝国在同异种作战,军费开支巨大。然而绝大多数人失了业,纯靠人工协作的制造工厂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因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样是瓶颈。
但税收标准并没有因此降低——因为战争实际上就是在烧钱,无论这战争究竟是为谁而战。
所以出现了相当有趣而无奈的一种情况——某个镇的居民为了少纳税,投票将他们的镇议阁给解散了。议阁一解散镇政府就被解散掉——于是下辖的消防局警察局等等机构统统消失不见……那镇子眼下处于无政府状态,直接归市里管了。
他到那里的时候正遇到镇子里起大火。据说是因为有两伙人械斗,将火给点燃了。可是市里来的警察还骑自行车走在路上,消防局里也没人灭火,于是大火将两条街道烧得干干净净,人们的嚎哭声几乎传遍了全镇。
对这种事情他无能为力,只得离开。他临走的时候还听镇子里的人在商议是不是再把议阁给重组起来,不再这么折腾了。
其实粮食倒未必短缺到人人都吃不饱饭的地步——帝国的存粮号称可以支撑全国人口食用六年。但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这极光还会持续多久,还有多久才能恢复生产力,因而在谨慎地节粮。
另一方面……
实际情况未必就真如他们所说,能“支撑全国人口食用六年”。也许有的储备仓早就空了——早就被蛀虫搬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路两边出现了不少流匪。他们三五成群,手持各式武器,专门设置路障打劫偶尔路过的车辆,或者行人。
地方警力无暇顾及全境,那些人便越来越猖獗。他曾经在路上遇到两拨,人数不多,都被他有惊无险地收拾掉了。其实他更希望自己遇到的是能力者,而非持有远程武器、又身强力壮的普通人。
女孩听了他的话之后微微一笑:“我啊,继续旅行呗。以前每天忙得要死,到了这种时候别人就是愁得要死,我呢,是闲得要死。所以趁这个机会远足——去拉萨。一旦哪天来电了,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可就不成了。”
她说着,又拉了拉自己的背包带。两条宽大的带子深深勒进她的肩头,看起来相当沉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