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派往长安方向探查的探马回报,长安城内的军队、官员和百姓得知皇帝出走避难之后,全城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打家劫舍的市井之徒和地痞混混,还有一些囚徒从狱中逃出来杀人劫财奸污良家妇女,官府已经一团糟,根本无力管这些事,********机器此时已然不能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叛军此时距离长安已经不是很远,但中间还隔着两个县城,想要一时半会抵达长安也不太可能,赵子良认为此时如果派出一支兵马火速向东,必然可以抢在叛军之前控制长安城,只要长安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赵子良有信心迅速稳定人心,保住这座当世最大最繁华的城池免遭生灵涂炭之苦。
赵子良立即来到驿站大堂求见玄宗,禀报长安和叛军现在的情况,最后说道:“陛下,如今长安形势危急,如果我们现在出兵向东,一定可以抢在叛军抵达之前控制长安城,让长安这座国都免遭战火,只要稳住长安城内的局势,待北庭军主力抵达,就可以在城外与叛军对决!如果长安被叛军攻取,这对朝廷的打击是巨大,天下所有人必定会认为叛军大势已成,留在长安的文武大臣只怕会有很多人投靠过去啊!”
玄宗闻言皱起了眉头,却没有说话,他倒是想派出一支兵马过去接管长安,不过他又担心现在分兵出去,自己的安全会出现问题,另外他也还没有对崔光远和边令诚失去信心,可是他又不好直接拒绝赵子良的提议,毕竟赵子良的提议可以避免朝廷承受重大的损失和政治上的巨大不利影响。
宰相韦见素站出来道:“赵大帅,我等都承认你说的是事实,但当前圣驾的安全乃是朝廷第一要务,如果圣驾有什么闪失,即便我们重新控制了长安并且击退了叛军又能怎么样?”
这话说得赵子良垭口无言,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考虑,皇帝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身为这个时代朝臣们的思想和眼光局限性,赵子良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却不同,皇帝没了可以换一个,可一旦叛军成为天下大势的主角,想要再把大势夺回来就难了,而大势不在己方这边,你再怎么闹腾都是白搭,百姓如果已经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这次平叛不但没有结果,也会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话,赵子良却没办法说出口,也不能说,如今只能祈祷叛军的推进速度慢一些。
六月十六日上午,北庭军主力大军终于抵达马嵬驿,连绵数十里的行军队伍旌旗飘飘、遮天蔽日,队伍整齐而有序,杀气腾腾,什么是精锐,在这一刻尽显无余!
玄宗看着这支数万人的队伍,顿时汹涌澎湃,感觉平叛有望,至少有这样一支大军在身边,自己要安全很多。
看着这一队队精悍而又充满肃杀之气的骑兵从远方而来,玄宗对身边的杨玉环道:“玉环,你觉得这支军马如何?”
杨玉环道:“三郎,臣妾不懂兵事,但臣妾却知道,臣妾所见过的所有军队当中都没有这样雄壮和威势,这还只是行军,如果上了战场,只怕威势更强!”
玄宗点了点头,想了想对身后侧的高力士吩咐道:“高力士,去跟赵子良说一声,朕要检阅他的北庭军!派人把周边郡县的刺史、太守和县令都叫过来,让他们也参加!”
久在玄宗身边的高力士立马明白了玄宗的意图,要借这样一支强军的威势来提升所有官民的信心,同时也想在这支所有将校兵士们面前露露脸,向他们宣示他是皇帝,提升他在所有将士心中的威信。
高力士马上一甩拂尘,躬身答应:“遵旨!”
此时赵子良正在安排北庭军将士按照预定计划安营扎寨,高力士找到他把皇帝的意思一说,赵子良听了当场炸毛:“什么?这个时候搞检阅?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行的,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兵进长安阻挡叛军继续西进!”
高力士见赵子良发飙,顿时心里发苦,连忙安抚道:“赵大帅息怒、息怒,圣上也知道你心忧战事,担心长安被叛军祸害了,但是你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今关中各地官民百姓对朝廷信心不足,这个时候正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让各地官员百姓和军队对朝廷重拾信心!再者说来,圣上这一路西来受了不少委屈,也需要一个机会扬眉吐气,圣上的心情好了才有精力处理国事!”
不答应显然是不行的,这是玄宗的旨意,赵子良不能公然违抗旨意,否则必然会导致君臣离心,平叛大业也会遭遇重重阻扰,大唐王朝更加会风雨飘摇,天下纷乱最后受苦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赵子良咬牙道:“好,但是我只给你两天时间通知各地官员赶来,后天这个时候必须要进行检阅,后天下午本帅就要挥兵东进!”
高力士叫道:“哎呀,两天时间不够啊!”
赵子良摆手道:“我不管这些,如何让关中各地官员在两天之内赶来是大臣们的事情,你有这个时间找我诉苦还不如去找那些大臣们,不能让他们吃饱了饭没事干,否则他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高力士无奈,只能跺跺脚转身离去。
检阅之事根本无需赵子良安排,北庭军将士任何时候的训练都是按照最严格的要求进行的,因此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检阅,只要几个简单的指令,就能把大军在五分钟之内集结起来并摆成整齐的方阵或其他战阵阵法。
“休整两天!”这是赵子良召集军中大将后下达了第一个军令。
大军可以休整,但是赵子良却不能休息,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做,首先就是要筹措更多的粮草,如今大军携带的粮草只能维持一个月的时间,还要匀出一部分给陈玄礼的三千禁军,一个月的时间看似不短,但真正在大面积大规模战争中根本不起眼,有时候敌我双方对峙一晃就是大半年,这其中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再说赵子良根本不放心把筹措粮草的事情交给那帮朝臣去做。
安顿好大军之后,赵子良进驿站求见皇帝。
玄宗和颜悦色道:“卿家来见朕有何事?”
赵子良抱拳道:“陛下,微臣前来请陛下下旨允许微臣直接向各地郡县征收粮草和军饷,如今我军携带的粮草和已然不足一月,有时上阵之前还要给将士们加餐,因此能支撑的时间更短,大军如若无粮,必然会军心散尽、兵无斗志!”
玄宗道:“卿家只管打仗就是,为何还要亲自操持这粮草辎重之事?不若交给朝臣们来负责岂不更好?”
赵子良道:“陛下,微臣说句得容易罪人的话,微臣不是信不过他们的办事能力,而是信不过他们的人品!”
这让让玄宗感觉颇为诧异,又很是疑惑:“卿家此话怎讲?”
赵子良道:“微臣举个例子,我军如若需要一万石粮草和一百万贯军饷,负责此事的朝臣官员必然会向百姓们摊派两万石粮草和两百万贯军饷,甚至更多,但是这些粮草和军饷一旦到了他们手中,经过层层克扣最后送到微臣军营当中最多不超过五千石粮草和五十万贯军饷,消失的一万五千石粮草和一百五十万贯军饷去哪儿了?都进了他们的腰包!吃亏的是谁?是百姓和军队!但最终吃亏的是陛下和大唐王朝!百姓们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必然会对朝廷心生怨恨,军队将士们吃不饱、又拿不到足额的军饷,哪有心思打仗?对陛下和朝廷的忠诚度必然下降,又如何奋勇杀敌击败叛军呢?所以最终承担后果的是陛下和朝廷!在太平日子,他们这么做也就罢了,如今却是国难当头,如果再让他们这么胡搞,这不是在挖大唐的墙角吗?”
“这帮混蛋,误国误民!该杀!”玄宗闻言拍着身旁的桌子大怒。
周围站着的宦官和宫女们都噤若寒蝉,杨玉环坐在玄宗旁边,她对赵子良这番话也颇感惊异,她还是第一次了解官员们竟然是通过这种手段敛财。
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又怎么不清楚这其中的关节?只是他作为皇帝有自己一套御下的手段,他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就不能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让官员有些甜头和好处,官员们才会听话和办事。现在当着赵子良的面,他又不好表示这样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表明自己对待这种事情的立场,他只能当着赵子良的面大骂这帮贪官污吏,表示对赵子良的支持。
玄宗想了想,还是答应了赵子良的要求,当即下旨把粮草和军饷征收权交给他,待诏翰林很快拟好了圣旨,玄宗看了一遍之后交给掌印太监用玺。
赵子良接了圣旨下拜:“陛下英明,微臣领旨谢恩!”(未完待续。)
叛军此时距离长安已经不是很远,但中间还隔着两个县城,想要一时半会抵达长安也不太可能,赵子良认为此时如果派出一支兵马火速向东,必然可以抢在叛军之前控制长安城,只要长安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赵子良有信心迅速稳定人心,保住这座当世最大最繁华的城池免遭生灵涂炭之苦。
赵子良立即来到驿站大堂求见玄宗,禀报长安和叛军现在的情况,最后说道:“陛下,如今长安形势危急,如果我们现在出兵向东,一定可以抢在叛军抵达之前控制长安城,让长安这座国都免遭战火,只要稳住长安城内的局势,待北庭军主力抵达,就可以在城外与叛军对决!如果长安被叛军攻取,这对朝廷的打击是巨大,天下所有人必定会认为叛军大势已成,留在长安的文武大臣只怕会有很多人投靠过去啊!”
玄宗闻言皱起了眉头,却没有说话,他倒是想派出一支兵马过去接管长安,不过他又担心现在分兵出去,自己的安全会出现问题,另外他也还没有对崔光远和边令诚失去信心,可是他又不好直接拒绝赵子良的提议,毕竟赵子良的提议可以避免朝廷承受重大的损失和政治上的巨大不利影响。
宰相韦见素站出来道:“赵大帅,我等都承认你说的是事实,但当前圣驾的安全乃是朝廷第一要务,如果圣驾有什么闪失,即便我们重新控制了长安并且击退了叛军又能怎么样?”
这话说得赵子良垭口无言,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考虑,皇帝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身为这个时代朝臣们的思想和眼光局限性,赵子良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却不同,皇帝没了可以换一个,可一旦叛军成为天下大势的主角,想要再把大势夺回来就难了,而大势不在己方这边,你再怎么闹腾都是白搭,百姓如果已经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这次平叛不但没有结果,也会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话,赵子良却没办法说出口,也不能说,如今只能祈祷叛军的推进速度慢一些。
六月十六日上午,北庭军主力大军终于抵达马嵬驿,连绵数十里的行军队伍旌旗飘飘、遮天蔽日,队伍整齐而有序,杀气腾腾,什么是精锐,在这一刻尽显无余!
玄宗看着这支数万人的队伍,顿时汹涌澎湃,感觉平叛有望,至少有这样一支大军在身边,自己要安全很多。
看着这一队队精悍而又充满肃杀之气的骑兵从远方而来,玄宗对身边的杨玉环道:“玉环,你觉得这支军马如何?”
杨玉环道:“三郎,臣妾不懂兵事,但臣妾却知道,臣妾所见过的所有军队当中都没有这样雄壮和威势,这还只是行军,如果上了战场,只怕威势更强!”
玄宗点了点头,想了想对身后侧的高力士吩咐道:“高力士,去跟赵子良说一声,朕要检阅他的北庭军!派人把周边郡县的刺史、太守和县令都叫过来,让他们也参加!”
久在玄宗身边的高力士立马明白了玄宗的意图,要借这样一支强军的威势来提升所有官民的信心,同时也想在这支所有将校兵士们面前露露脸,向他们宣示他是皇帝,提升他在所有将士心中的威信。
高力士马上一甩拂尘,躬身答应:“遵旨!”
此时赵子良正在安排北庭军将士按照预定计划安营扎寨,高力士找到他把皇帝的意思一说,赵子良听了当场炸毛:“什么?这个时候搞检阅?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行的,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兵进长安阻挡叛军继续西进!”
高力士见赵子良发飙,顿时心里发苦,连忙安抚道:“赵大帅息怒、息怒,圣上也知道你心忧战事,担心长安被叛军祸害了,但是你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今关中各地官民百姓对朝廷信心不足,这个时候正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让各地官员百姓和军队对朝廷重拾信心!再者说来,圣上这一路西来受了不少委屈,也需要一个机会扬眉吐气,圣上的心情好了才有精力处理国事!”
不答应显然是不行的,这是玄宗的旨意,赵子良不能公然违抗旨意,否则必然会导致君臣离心,平叛大业也会遭遇重重阻扰,大唐王朝更加会风雨飘摇,天下纷乱最后受苦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赵子良咬牙道:“好,但是我只给你两天时间通知各地官员赶来,后天这个时候必须要进行检阅,后天下午本帅就要挥兵东进!”
高力士叫道:“哎呀,两天时间不够啊!”
赵子良摆手道:“我不管这些,如何让关中各地官员在两天之内赶来是大臣们的事情,你有这个时间找我诉苦还不如去找那些大臣们,不能让他们吃饱了饭没事干,否则他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高力士无奈,只能跺跺脚转身离去。
检阅之事根本无需赵子良安排,北庭军将士任何时候的训练都是按照最严格的要求进行的,因此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检阅,只要几个简单的指令,就能把大军在五分钟之内集结起来并摆成整齐的方阵或其他战阵阵法。
“休整两天!”这是赵子良召集军中大将后下达了第一个军令。
大军可以休整,但是赵子良却不能休息,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做,首先就是要筹措更多的粮草,如今大军携带的粮草只能维持一个月的时间,还要匀出一部分给陈玄礼的三千禁军,一个月的时间看似不短,但真正在大面积大规模战争中根本不起眼,有时候敌我双方对峙一晃就是大半年,这其中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再说赵子良根本不放心把筹措粮草的事情交给那帮朝臣去做。
安顿好大军之后,赵子良进驿站求见皇帝。
玄宗和颜悦色道:“卿家来见朕有何事?”
赵子良抱拳道:“陛下,微臣前来请陛下下旨允许微臣直接向各地郡县征收粮草和军饷,如今我军携带的粮草和已然不足一月,有时上阵之前还要给将士们加餐,因此能支撑的时间更短,大军如若无粮,必然会军心散尽、兵无斗志!”
玄宗道:“卿家只管打仗就是,为何还要亲自操持这粮草辎重之事?不若交给朝臣们来负责岂不更好?”
赵子良道:“陛下,微臣说句得容易罪人的话,微臣不是信不过他们的办事能力,而是信不过他们的人品!”
这让让玄宗感觉颇为诧异,又很是疑惑:“卿家此话怎讲?”
赵子良道:“微臣举个例子,我军如若需要一万石粮草和一百万贯军饷,负责此事的朝臣官员必然会向百姓们摊派两万石粮草和两百万贯军饷,甚至更多,但是这些粮草和军饷一旦到了他们手中,经过层层克扣最后送到微臣军营当中最多不超过五千石粮草和五十万贯军饷,消失的一万五千石粮草和一百五十万贯军饷去哪儿了?都进了他们的腰包!吃亏的是谁?是百姓和军队!但最终吃亏的是陛下和大唐王朝!百姓们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必然会对朝廷心生怨恨,军队将士们吃不饱、又拿不到足额的军饷,哪有心思打仗?对陛下和朝廷的忠诚度必然下降,又如何奋勇杀敌击败叛军呢?所以最终承担后果的是陛下和朝廷!在太平日子,他们这么做也就罢了,如今却是国难当头,如果再让他们这么胡搞,这不是在挖大唐的墙角吗?”
“这帮混蛋,误国误民!该杀!”玄宗闻言拍着身旁的桌子大怒。
周围站着的宦官和宫女们都噤若寒蝉,杨玉环坐在玄宗旁边,她对赵子良这番话也颇感惊异,她还是第一次了解官员们竟然是通过这种手段敛财。
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又怎么不清楚这其中的关节?只是他作为皇帝有自己一套御下的手段,他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就不能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让官员有些甜头和好处,官员们才会听话和办事。现在当着赵子良的面,他又不好表示这样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表明自己对待这种事情的立场,他只能当着赵子良的面大骂这帮贪官污吏,表示对赵子良的支持。
玄宗想了想,还是答应了赵子良的要求,当即下旨把粮草和军饷征收权交给他,待诏翰林很快拟好了圣旨,玄宗看了一遍之后交给掌印太监用玺。
赵子良接了圣旨下拜:“陛下英明,微臣领旨谢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