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利州,乃是唐灭高句丽之后所设州之一。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以安东都护府统辖。积利州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州。
自高句丽第28任君主宝藏王被唐朝俘虏,七百年高句丽国亡国。其境被唐朝分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大唐名将薛仁贵为第一任安东都护,率两万兵马镇抚辽东。在灭掉高句丽之后,为防止高句丽东山再起,大唐强制将大量高句丽贵族和百姓迁往辽西以及河北等地,人数多达四十余万。
高宗时,吐蕃入侵,唐朝出兵西北,新罗却趁此机会侵略唐朝熊津都督府所辖前百济旧地,唐与新罗战争爆发。新罗人暗中煽动高句丽遗民叛乱,由于薛仁贵率十万大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而新罗也趁机夺取唐属原百济全境。
唐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最后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平定了高句丽遗民的叛乱。随后出兵征伐新罗,逼迫新罗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谢罪。但由于吐蕃在西南崛起,朝廷无力兼顾辽东,最后新罗还是占据了百济旧地。
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采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并将俘虏的高句丽王高藏加封为朝鲜王,以工部尚书职任辽东州都督。为了对付新罗的崛起,唐朝最后只得派高句丽王回返辽东,用高句丽人治高句丽人。并且把先前迁入内地的高句丽人遣还辽东,用高句丽人对付新罗人。
这一招可谓是败笔。结果高藏一回辽东,就密谋谋反。不过还没来的及发动叛乱,却被发现,最后高藏和其族人又被发回内地。唐朝随后改派盖苏文长子泉男生任辽东都督,泉男生到任后“安抚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他采取精简机构、召纳流民、整顿赋役等举措,短短数年即稳定了唐朝在辽东的统治。
武则天时。契丹人反唐,先陷辽西,后大举进攻辽东。
辽东形势危在旦夕,时任辽东都督的高藏的第三子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数百之兵当两万之寇”,“破逆贼孙万斩十有余阵。并生获夷贼一千人”,高德武挫败了契丹进据辽东的企图,从战略上切断了契丹东时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使国家无东顾之忧”。对高德武军的战功,唐廷褒奖“各赏金带绯袍,答诚效更自录奏拟加荣官”。
平定契丹叛乱后,唐朝基本从辽东撤出。撤入辽西。辽东之地,契丹被大唐打的陷入百年低迷期,高句丽贵族开始重新掌握辽东。
不过此时,渤海国的建立,却使得高句丽贵族重建高句丽国的梦想破灭。渤海国的强势崛起,便得高句丽最后沦为了渤海国的附庸。
唐朝此时已经基本放弃辽东,全力在西南与吐蕃争雄。因此,为了争取渤海国压制契丹,对契丹作出了许多让步,一度把安东都督府往西迁移。
而渤海国的重心也不在辽东。有了契丹与唐朝大战的前车之鉴,渤海国一开始就选择了“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这样远走海东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没有显示出对辽东的重视,此后将拓境的重点放在了鸭绿江南境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
辽东地区土地肥沃,远胜渤海的苦寒地区,但渤海却没有选择在此建国,因为全面占领辽东即意味着与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实力恢复,难保不重蹈高句丽的覆辙。
渤海开君主大祚荣之子大门艺曾对新君大武艺言:“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此时,渤海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不能全面占领辽东。开发辽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况渤海?因此,渤海一开始就聪明的选择往东发展,把辽东这块注定充满纠纷的地盘让了出来。任由高句丽人占领,只是暗中掌控。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辽东辽西的最后一支兵马平卢军,渡海迁往了青州,继放弃辽东之后又放弃了辽西。唐朝陷入长久的叛乱之中,高藏之子,唐安王武攸宜的外甥,武则天的侄儿,辽东州都督高建武乘机反唐,在渤海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小高句丽,而此时实力渐强的渤海国,则在稳固海东之后,彻底的掌控了小高句丽国,间接的控制了辽东大部。
自那以后,百多年来,除了辽南一直由诸多汉人势力控制之外,辽东与三韩半岛北部以及扶余就一直由高句丽人控制。不过渤海国渐衰弱后,契丹人却又崛起。这些年来,契丹人一直在与卢龙军争夺辽西营州,还不断有部族浸透入辽河以东一带,逐渐侵入辽东辽中。
自三十年前,渤海国的第十一任君主大彝震彻底的吞并了小高句丽后,辽东的高句丽名面上都已经成了渤海国的臣子。不过由于第十任君主大玄锡当政,渤海国已经陷入衰弱期,辽东的这些高句丽贵族,渐又重掌了权力,逐渐脱离渤海国的控制。
积利城,现任城主高德新,乃是高句丽王室之后,高建武的子孙。高德新五十余岁,在渤海国中高句丽王族也一直担任着重要官职,掌握着极大的权利。高德新此时除了担任辽东积利州都督之外,就还担任着渤海国宣诏省左平章政事,兼检校智部尚书。渤海国的宣诏书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左平章政事,是门下省的佐贰官。而智部,相当于唐朝的兵部。
除了担任宣诏省左平章政事兼检校智部尚书,高德新还担任着渤海国十卫之一的左猛贲卫大将军之职。
渤海国的军制和唐朝几乎相当,仿唐朝的十六卫制,设立有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另外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力多达数十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全国各地设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军制和官制和唐朝几乎相当,此时的渤海国虽然经过两百多年后,开始衰弱,可依然有人口五百多万,兵马数十万人。
高德新担任着渤海国的高官,但实际上却和唐朝的河北三镇节帅一样,实际上却是拥兵自重。辽东其余的高句丽将领们大多如此,和唐朝的那些自立的节帅没什么两样。
积利城中,都督府内。
“什么?”高德新腾的站起,一把抓住了长史高兵的衣襟喝问。高德新虽然已经年过五十,可却一根白头发都没有,而且长期统兵,他的身材高大,膂力惊人,一下子就将高兵给整个人提了起来。
高兵只是个文职书生,被高德新如此提起来,顿时整个人被勒的胸色发青,喘不过气来。旁边的几个幕僚连忙上前扯开高德新的手臂,高兵才终于咳嗽了几声,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手摸着脖子道:“巍霸山城丢了,大公子战死,巍霸山城三千兵马全军覆没!”
“昭康战死了?巍霸山城丢了?”高德新全身无力的退后几步,满脸的震惊与悲伤。高昭康是他的嫡长子,刚刚三十岁,却极有他的风气,不但一身好武艺,更加的还精通兵法,且深得积利州上下拥戴,他早已经宣布,德康就是下任的积利州都督。
“怎么可能?巍霸山城周长五里,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只有一条羊肠小路能通山城之中,山城易守难攻,乃当初高句丽国在辽东建造的58座山城中,最大的五座城山城之一,怎么突然间就失陷了,而且德康与三千兵马还全军覆没了?”高德新不敢相信,再次追问道。
下面一片沉默,没有人能回答他答案。事实上,到现在,长史也仅仅是收到了巍霸山城失守,全军覆没的消息。至于战况究竟如何,是怎么失守的,他根本也不清楚。
高德新咬牙怒道:“还都站在这里干什么,速去打探消息,究竟是何人攻城,如何攻破了的山城,还有德昭他们是怎么全军覆没的,我要立即知道消息。”
众人轻轻点头,都低着头走出了都督府。其实不单是高德新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就是诸将都一样的难以相信,以往打仗总是冲锋在最前面,而且以谋略让高德新都一向称赞不已的大公子高昭康,居然就这样的死了。以他的能力,就算来犯者兵众,最起码也能凭巍霸山城坚守待援的,怎么竟然全军覆没?(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自高句丽第28任君主宝藏王被唐朝俘虏,七百年高句丽国亡国。其境被唐朝分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大唐名将薛仁贵为第一任安东都护,率两万兵马镇抚辽东。在灭掉高句丽之后,为防止高句丽东山再起,大唐强制将大量高句丽贵族和百姓迁往辽西以及河北等地,人数多达四十余万。
高宗时,吐蕃入侵,唐朝出兵西北,新罗却趁此机会侵略唐朝熊津都督府所辖前百济旧地,唐与新罗战争爆发。新罗人暗中煽动高句丽遗民叛乱,由于薛仁贵率十万大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而新罗也趁机夺取唐属原百济全境。
唐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最后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平定了高句丽遗民的叛乱。随后出兵征伐新罗,逼迫新罗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谢罪。但由于吐蕃在西南崛起,朝廷无力兼顾辽东,最后新罗还是占据了百济旧地。
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采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并将俘虏的高句丽王高藏加封为朝鲜王,以工部尚书职任辽东州都督。为了对付新罗的崛起,唐朝最后只得派高句丽王回返辽东,用高句丽人治高句丽人。并且把先前迁入内地的高句丽人遣还辽东,用高句丽人对付新罗人。
这一招可谓是败笔。结果高藏一回辽东,就密谋谋反。不过还没来的及发动叛乱,却被发现,最后高藏和其族人又被发回内地。唐朝随后改派盖苏文长子泉男生任辽东都督,泉男生到任后“安抚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他采取精简机构、召纳流民、整顿赋役等举措,短短数年即稳定了唐朝在辽东的统治。
武则天时。契丹人反唐,先陷辽西,后大举进攻辽东。
辽东形势危在旦夕,时任辽东都督的高藏的第三子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数百之兵当两万之寇”,“破逆贼孙万斩十有余阵。并生获夷贼一千人”,高德武挫败了契丹进据辽东的企图,从战略上切断了契丹东时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使国家无东顾之忧”。对高德武军的战功,唐廷褒奖“各赏金带绯袍,答诚效更自录奏拟加荣官”。
平定契丹叛乱后,唐朝基本从辽东撤出。撤入辽西。辽东之地,契丹被大唐打的陷入百年低迷期,高句丽贵族开始重新掌握辽东。
不过此时,渤海国的建立,却使得高句丽贵族重建高句丽国的梦想破灭。渤海国的强势崛起,便得高句丽最后沦为了渤海国的附庸。
唐朝此时已经基本放弃辽东,全力在西南与吐蕃争雄。因此,为了争取渤海国压制契丹,对契丹作出了许多让步,一度把安东都督府往西迁移。
而渤海国的重心也不在辽东。有了契丹与唐朝大战的前车之鉴,渤海国一开始就选择了“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这样远走海东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没有显示出对辽东的重视,此后将拓境的重点放在了鸭绿江南境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
辽东地区土地肥沃,远胜渤海的苦寒地区,但渤海却没有选择在此建国,因为全面占领辽东即意味着与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实力恢复,难保不重蹈高句丽的覆辙。
渤海开君主大祚荣之子大门艺曾对新君大武艺言:“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此时,渤海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不能全面占领辽东。开发辽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况渤海?因此,渤海一开始就聪明的选择往东发展,把辽东这块注定充满纠纷的地盘让了出来。任由高句丽人占领,只是暗中掌控。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辽东辽西的最后一支兵马平卢军,渡海迁往了青州,继放弃辽东之后又放弃了辽西。唐朝陷入长久的叛乱之中,高藏之子,唐安王武攸宜的外甥,武则天的侄儿,辽东州都督高建武乘机反唐,在渤海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小高句丽,而此时实力渐强的渤海国,则在稳固海东之后,彻底的掌控了小高句丽国,间接的控制了辽东大部。
自那以后,百多年来,除了辽南一直由诸多汉人势力控制之外,辽东与三韩半岛北部以及扶余就一直由高句丽人控制。不过渤海国渐衰弱后,契丹人却又崛起。这些年来,契丹人一直在与卢龙军争夺辽西营州,还不断有部族浸透入辽河以东一带,逐渐侵入辽东辽中。
自三十年前,渤海国的第十一任君主大彝震彻底的吞并了小高句丽后,辽东的高句丽名面上都已经成了渤海国的臣子。不过由于第十任君主大玄锡当政,渤海国已经陷入衰弱期,辽东的这些高句丽贵族,渐又重掌了权力,逐渐脱离渤海国的控制。
积利城,现任城主高德新,乃是高句丽王室之后,高建武的子孙。高德新五十余岁,在渤海国中高句丽王族也一直担任着重要官职,掌握着极大的权利。高德新此时除了担任辽东积利州都督之外,就还担任着渤海国宣诏省左平章政事,兼检校智部尚书。渤海国的宣诏书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左平章政事,是门下省的佐贰官。而智部,相当于唐朝的兵部。
除了担任宣诏省左平章政事兼检校智部尚书,高德新还担任着渤海国十卫之一的左猛贲卫大将军之职。
渤海国的军制和唐朝几乎相当,仿唐朝的十六卫制,设立有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另外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力多达数十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全国各地设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军制和官制和唐朝几乎相当,此时的渤海国虽然经过两百多年后,开始衰弱,可依然有人口五百多万,兵马数十万人。
高德新担任着渤海国的高官,但实际上却和唐朝的河北三镇节帅一样,实际上却是拥兵自重。辽东其余的高句丽将领们大多如此,和唐朝的那些自立的节帅没什么两样。
积利城中,都督府内。
“什么?”高德新腾的站起,一把抓住了长史高兵的衣襟喝问。高德新虽然已经年过五十,可却一根白头发都没有,而且长期统兵,他的身材高大,膂力惊人,一下子就将高兵给整个人提了起来。
高兵只是个文职书生,被高德新如此提起来,顿时整个人被勒的胸色发青,喘不过气来。旁边的几个幕僚连忙上前扯开高德新的手臂,高兵才终于咳嗽了几声,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手摸着脖子道:“巍霸山城丢了,大公子战死,巍霸山城三千兵马全军覆没!”
“昭康战死了?巍霸山城丢了?”高德新全身无力的退后几步,满脸的震惊与悲伤。高昭康是他的嫡长子,刚刚三十岁,却极有他的风气,不但一身好武艺,更加的还精通兵法,且深得积利州上下拥戴,他早已经宣布,德康就是下任的积利州都督。
“怎么可能?巍霸山城周长五里,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只有一条羊肠小路能通山城之中,山城易守难攻,乃当初高句丽国在辽东建造的58座山城中,最大的五座城山城之一,怎么突然间就失陷了,而且德康与三千兵马还全军覆没了?”高德新不敢相信,再次追问道。
下面一片沉默,没有人能回答他答案。事实上,到现在,长史也仅仅是收到了巍霸山城失守,全军覆没的消息。至于战况究竟如何,是怎么失守的,他根本也不清楚。
高德新咬牙怒道:“还都站在这里干什么,速去打探消息,究竟是何人攻城,如何攻破了的山城,还有德昭他们是怎么全军覆没的,我要立即知道消息。”
众人轻轻点头,都低着头走出了都督府。其实不单是高德新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就是诸将都一样的难以相信,以往打仗总是冲锋在最前面,而且以谋略让高德新都一向称赞不已的大公子高昭康,居然就这样的死了。以他的能力,就算来犯者兵众,最起码也能凭巍霸山城坚守待援的,怎么竟然全军覆没?(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