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长安城,放眼望去,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黄巢已死,伪齐已经被剿灭,虽然还有许多伪齐余孽在尚让、林言、张居言、孟楷等人的率领下逃离长安,但既然黄巢都死了,其余的不过都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长安城繁华辉煌的三大内,大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都毁于战火,几乎烧成了一片白地,尤其是东内大明宫,先后被烧了几次。本来黄巢虽然纵火,可宫城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烧光的。实际上,对三大内破坏的最厉害的还是唐军自己。在黄巢兵败后,各藩镇军队冲入长安,他们一面攻入宫城肃清伪齐残兵,一面却开始肆意抢劫,最后,抢完之后还干脆又添了几把火,把他们抢劫的证据毁灭一空。
三大内中的大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都完全毁于战火,唯于南内兴庆宫因为本来是在皇城之外,当时避过了最激烈的鏖战,而且因为自盛唐之后,南内就已经沦为太上皇退位之后的居住地,因此这里早没有先前的繁华,也一时没有被乱兵们当成首要的抢劫目标。等他们抢完大内和东内时,杨复恭已经率着自己的军队赶到了,他第一时间占据了还勉强算是完好的南内,最后保全了这兴庆宫。
兴庆殿里,杨复光兄弟正打量着站在他们面前的皇七弟寿王李杰。
这位与李儇一母同胞的皇七弟,此时才刚十五岁,长的眉清目秀,和李儇有几分想象之处。不过比起李儇来,他更加内敛一些,眉宇之间一股英气,十分聪慧,而且并不似从小被田令孜带坏的李儇那样的好斗鸡走马,嬉戏游玩。相反,这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亲王。几年前。田令孜带着天子匆忙出京之时,李杰也是随驾的仅有几位宗室之一。当时,在路上,因为走的匆忙,李杰甚至没有马,半路上,他腿走起泡,想要求休息一会,结果却被田令孜抽了一顿鞭子,还被大骂了一顿。
可以说。寿王李杰和田令孜的关系很差。杨复恭上次匆忙离开成都之时。李杰主动跑到杨复恭面前。要求一起离开成都,这让杨复恭对李杰有了很深的印象。想比起来,李杰比起皇六弟吉王李保来,贤明的名气要小些。年龄也少些,可杨复恭却更中意李杰,除了李杰更年少外,还因为他与李杰的关系比较好。
此时,身高将近六尺的李杰,身穿一身玄色长袍,头戴着乌纱幞头,脚穿乌皮靴。白净红润的脸庞,清澈包黑的眼珠。唇上刚刚冒起的黑须,他有些局促和不安。事实上,就算是一直呆在军营之中的他,这些日子也早听到了一个关于他的流言,流言说杨氏兄弟要废掉他的五兄。要立他为新天子。对于这个消息,他不知道如何反应。心里既有些惶恐,又有些期待。对于一母同胞的五哥,他确实是很失望。在他看来,如今的李唐,到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情况,他的兄长得负很大的责任,若非他庞幸奸宦田令孜,内庞卢携这样的奸相,哪有可能把好好的大唐,弄成了今天这个地步。
对于杨氏兄弟想要让他做天子,他是有些隐隐期待的,这并非是他想要这个权利,而是心中想要重振大唐,中兴李氏。相比于田令孜那个奸宦,他对杨氏兄弟的感观要好的多,虽然杨复恭有些地方让他不喜,可对于杨复光他却很是信任。毕竟,能剿灭黄巢,这其中多亏了杨氏兄弟的功劳,其中杨复光功劳尤大。
若是他能坐上天子之位,得杨氏兄弟相助,若再能拉拢好那个让他兄长都一直又爱又怕的李璟,中兴李唐,再造盛世并非没有可能。
“寿王殿下,如今黄巢虽然已经兵败身死,长安和洛阳两京收复,但天子依然形势严峻,各镇经历这些年的混乱战争,已经如同一盘散沙。中央朝廷的威望,早已经扫地。如今,我们迫切需要重振朝廷威望。这个时候,越加需要天子的圣明。”杨复恭叹息一声:“并非老臣无礼,当今自即位以来,实际上是很让臣工们失望的。说起来,天下动乱,与陛下的处置不当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如今,天子完全被田贼挟持控制。为国家计,老臣不得不斗胆,提出一个请求,如今的圣上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在位了,如今的天下,需要一位更加聪明睿智贤明的君主,来拔乱反政,带领君臣中兴大唐,再造盛世。老臣斗胆,欲请寿王殿下即皇太弟之位,掌监国之权,然后真正继承大唐天子之位。”
李杰听到杨复恭终于把这话说了出来,心中既是高兴,又充满紧张。
“如此大事,天下各镇会答应吗?陛下又会如何反应?”
“殿下请放心,奉殿下为新帝,这是天下诸镇的一致意愿,眼下,就有关中、山南、河南、河东、荆南等二十余镇愿意扶立殿下登位,相信,其它各镇也更愿意看到一位更加贤明的天子即位。”杨复光轻笑着道。
“那陛下呢,他将如何?”
“等殿下继位大宝之后,我们就会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李杰沉默许久之后,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杨复恭兄弟相视一笑,这个结果让他们很满意。
杨复光看着脸色渐红,眼睛闪烁着掩饰不住兴奋光芒的李杰,问。
“殿下若登基即位,觉得该如何重振大唐,中兴李氏?”
李杰想了想,“亲贤臣,远小人!”
“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写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看来,殿下确实读过不少书,对治理天下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请问殿下,如今朝廷之中,谁谓贤臣,谁谓小人呢?”
“田令孜欺君乱政,小人。”李杰毫不犹豫的道,然后他又道:“二崔二郑二于,可谓贤臣。”
李杰所说的二崔二郑二于。却是指崔芸卿和崔安潜这二崔,郑畋和郑从谠这二郑,还有于琮和于琄这二于。郑从谠和郑畋都担任过朝中宰相,出身世家豪门,极有威望,素有贤明。尤其是二人在剿灭黄巢的战斗中,都立有不可磨灭之功。二人虽为文臣,却都能出将入相,器量十足,真正的贤臣。就算李杰在宫内。也时常听闻这二郑的名字。此外。崔芸卿和于琄虽然没有在朝中任过官,可也都是从先帝时起就是地方大员了,在地方也十分有威名,而且也同样是世家出身。特别是这二人如今一直是李璟的左膀右臂。帮助李璟治理秦藩,秦藩这些年如此强势,足以说明这二人的功绩。至于崔安潜和于琮,一个也是能文能武,担任过讨贼都统,并且斩杀过王仙芝的了得人物,于琮更是他的姑父。且两人也都在朝中任过职,崔安潜任过吏部尚书,于琮担任过多年的宰相。尚书右仆射,这些都是他熟悉的人物。这段时间,听到杨氏要立他为天子的消息后,他就一直在想着他若即位,要用哪些人了。这二崔二郑二于。就是他想过的最合适的同平章事,都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的人物,最适合做新朝的相国了。
杨复恭听到这几个名字后,却是脸色微变。李杰讨厌田令孜,这是好事。可他把二崔二郑二于这些人视为贤臣,这却不是什么好苗头。若说这六人的能力,那自然是没话说的。就算是杨复恭也是赞赏的。可道不同不相为谋,时至今日,这二崔二郑二于,实际上早已经投入了李璟的阵营,他们已经是李璟的人了。就算二郑暂时还没有彻底的倒过去,可他们却明显和他们杨氏兄弟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若是新天子即位,把他们倚为左膀右臂,那可是不妙。
“殿下的眼光很好,二崔二郑二于,都是当今文臣的表率。只是,殿下当知道,他们六人如今都牛事已高,而且,殿下当知道,他们出身名门,又常自诩名士,因此有些孤傲自赏,若是太平时节,重用他们,倒也算是无为之治。可如今局势不同啊,如今乱世,治理天下,可不能光凭一群书生来治理天下。得需要一些更加年青,更加有胆魄的人来治理天下。”
李杰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考虑了许久的几个人选,居然在杨复恭的眼里,只是一群孤芳自赏的书生罢了。
“那杨公以为谁是这样的人选呢?”
杨复恭嘿嘿一笑,“治理天下,须用合适之人,老臣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杜让能,开唐名相杜如晦七世孙,其父杜审权,先后在京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也曾在外任河中节度使、镇海节度使、忠武节度使等职,赠太师,襄阳郡公。让能咸通十四年进士登第,历侍御史、起居郎、礼部、兵部员外郎,并以本官判度支案,黄巢犯京师,又曾随驾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面赐金紫之服,充翰林学士。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累迁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学士承旨,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能臣干吏。”
杨复恭摸清这位少年亲王,最喜欢的是那些名门之后,因此他挑选出的第一个宰相人选,就是开唐名相杜如晦之孙杜让能,且杜让能的父亲也是懿宗和当今两朝的重臣,真正的名门之后。本身又十分有才,先后担任诸多官职,有出身,有资历,十分合适。况且,杜让能早投于他门下,他早想好,一等李杰即位,就要以杜让能为首相,替他控制政事堂。
果然,这个人选,李杰稍犹豫就点头了。随后,杨复恭又提出孔纬是贤臣,当多亲近。孔纬是孔圣人的四十代孙,本身已经是宰相,对杨复恭提出的这个贤臣,暗示的日后宰相人选,李杰也同意了。
之后,杨复恭又提出了一些他认为的贤臣,表示这些都是相国人选。
“殿下,刚刚老臣提出的那些都是殿下可以亲近的贤臣。不过如今天下,用他们为相治理中央朝政可以,但地方藩镇却也需要重用可信的武将节帅。殿下心中,可有能信任重用的节帅吗?”
李杰想了想,本想说郑从谠、郑畋、崔安潜、康承诲、辛谠等人,可一想,这些似乎都是亲近李璟的武将节帅,当下又把话按下。细想起来,如今杨氏兄弟手下的诸藩镇节帅之中,并没有什么让他能觉得信任之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反复无常的沙陀胡夷,反过大唐两次,在河东挑起数次大战,这样的人,用他看过秦藩的报纸上对李克用的评语,那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这样的人,根本不可信。忠武节度使朱全忠,秦藩的逃兵,黄巢的余逆,这样的人岂能相信?况且,原本不过是地主家一个喂猪的家伙而已,若不是因为战乱,这种人,八辈子也不可能成为节度使。
至于其它的节帅,河中节帅王重荣、河阳节帅诸葛爽、淮西的秦宗权,忠武的周岌,都是些墙头草,不但都降过黄巢,而且还都是靠兵变夺得节帅之位的,这等叛逆之将,如何能信任?
还有李全忠?不过是被李璟从河北赶出来的丧家之犬,一个河北军头而已。
剩下的如凤翔的李昌言,定难的李思恭,保大的东方逵,这些都一样是些跋扈军头,靠着军变起家,而且还都是些胡狄戎族。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李唐皇族,早就已经不太信任胡族了。尤其是还有李克用父子这样的沙陀族反复在前,更加让他不再相信那些胡族了。
“殿下心中难道一个看重的节帅都没有?”杨复恭觉得有些奇怪。
李杰张了张嘴,道:“孤觉得若是能让秦王李璟为朝廷效力,天下中兴定然指日可待!”
杨复恭脸色一黑,强忍着没有说什么,他转头与兄弟杨复光目光对视一眼,眼中都有股子失望。
黄巢已死,伪齐已经被剿灭,虽然还有许多伪齐余孽在尚让、林言、张居言、孟楷等人的率领下逃离长安,但既然黄巢都死了,其余的不过都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长安城繁华辉煌的三大内,大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都毁于战火,几乎烧成了一片白地,尤其是东内大明宫,先后被烧了几次。本来黄巢虽然纵火,可宫城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烧光的。实际上,对三大内破坏的最厉害的还是唐军自己。在黄巢兵败后,各藩镇军队冲入长安,他们一面攻入宫城肃清伪齐残兵,一面却开始肆意抢劫,最后,抢完之后还干脆又添了几把火,把他们抢劫的证据毁灭一空。
三大内中的大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都完全毁于战火,唯于南内兴庆宫因为本来是在皇城之外,当时避过了最激烈的鏖战,而且因为自盛唐之后,南内就已经沦为太上皇退位之后的居住地,因此这里早没有先前的繁华,也一时没有被乱兵们当成首要的抢劫目标。等他们抢完大内和东内时,杨复恭已经率着自己的军队赶到了,他第一时间占据了还勉强算是完好的南内,最后保全了这兴庆宫。
兴庆殿里,杨复光兄弟正打量着站在他们面前的皇七弟寿王李杰。
这位与李儇一母同胞的皇七弟,此时才刚十五岁,长的眉清目秀,和李儇有几分想象之处。不过比起李儇来,他更加内敛一些,眉宇之间一股英气,十分聪慧,而且并不似从小被田令孜带坏的李儇那样的好斗鸡走马,嬉戏游玩。相反,这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亲王。几年前。田令孜带着天子匆忙出京之时,李杰也是随驾的仅有几位宗室之一。当时,在路上,因为走的匆忙,李杰甚至没有马,半路上,他腿走起泡,想要求休息一会,结果却被田令孜抽了一顿鞭子,还被大骂了一顿。
可以说。寿王李杰和田令孜的关系很差。杨复恭上次匆忙离开成都之时。李杰主动跑到杨复恭面前。要求一起离开成都,这让杨复恭对李杰有了很深的印象。想比起来,李杰比起皇六弟吉王李保来,贤明的名气要小些。年龄也少些,可杨复恭却更中意李杰,除了李杰更年少外,还因为他与李杰的关系比较好。
此时,身高将近六尺的李杰,身穿一身玄色长袍,头戴着乌纱幞头,脚穿乌皮靴。白净红润的脸庞,清澈包黑的眼珠。唇上刚刚冒起的黑须,他有些局促和不安。事实上,就算是一直呆在军营之中的他,这些日子也早听到了一个关于他的流言,流言说杨氏兄弟要废掉他的五兄。要立他为新天子。对于这个消息,他不知道如何反应。心里既有些惶恐,又有些期待。对于一母同胞的五哥,他确实是很失望。在他看来,如今的李唐,到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情况,他的兄长得负很大的责任,若非他庞幸奸宦田令孜,内庞卢携这样的奸相,哪有可能把好好的大唐,弄成了今天这个地步。
对于杨氏兄弟想要让他做天子,他是有些隐隐期待的,这并非是他想要这个权利,而是心中想要重振大唐,中兴李氏。相比于田令孜那个奸宦,他对杨氏兄弟的感观要好的多,虽然杨复恭有些地方让他不喜,可对于杨复光他却很是信任。毕竟,能剿灭黄巢,这其中多亏了杨氏兄弟的功劳,其中杨复光功劳尤大。
若是他能坐上天子之位,得杨氏兄弟相助,若再能拉拢好那个让他兄长都一直又爱又怕的李璟,中兴李唐,再造盛世并非没有可能。
“寿王殿下,如今黄巢虽然已经兵败身死,长安和洛阳两京收复,但天子依然形势严峻,各镇经历这些年的混乱战争,已经如同一盘散沙。中央朝廷的威望,早已经扫地。如今,我们迫切需要重振朝廷威望。这个时候,越加需要天子的圣明。”杨复恭叹息一声:“并非老臣无礼,当今自即位以来,实际上是很让臣工们失望的。说起来,天下动乱,与陛下的处置不当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如今,天子完全被田贼挟持控制。为国家计,老臣不得不斗胆,提出一个请求,如今的圣上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在位了,如今的天下,需要一位更加聪明睿智贤明的君主,来拔乱反政,带领君臣中兴大唐,再造盛世。老臣斗胆,欲请寿王殿下即皇太弟之位,掌监国之权,然后真正继承大唐天子之位。”
李杰听到杨复恭终于把这话说了出来,心中既是高兴,又充满紧张。
“如此大事,天下各镇会答应吗?陛下又会如何反应?”
“殿下请放心,奉殿下为新帝,这是天下诸镇的一致意愿,眼下,就有关中、山南、河南、河东、荆南等二十余镇愿意扶立殿下登位,相信,其它各镇也更愿意看到一位更加贤明的天子即位。”杨复光轻笑着道。
“那陛下呢,他将如何?”
“等殿下继位大宝之后,我们就会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李杰沉默许久之后,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杨复恭兄弟相视一笑,这个结果让他们很满意。
杨复光看着脸色渐红,眼睛闪烁着掩饰不住兴奋光芒的李杰,问。
“殿下若登基即位,觉得该如何重振大唐,中兴李氏?”
李杰想了想,“亲贤臣,远小人!”
“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写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看来,殿下确实读过不少书,对治理天下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请问殿下,如今朝廷之中,谁谓贤臣,谁谓小人呢?”
“田令孜欺君乱政,小人。”李杰毫不犹豫的道,然后他又道:“二崔二郑二于,可谓贤臣。”
李杰所说的二崔二郑二于。却是指崔芸卿和崔安潜这二崔,郑畋和郑从谠这二郑,还有于琮和于琄这二于。郑从谠和郑畋都担任过朝中宰相,出身世家豪门,极有威望,素有贤明。尤其是二人在剿灭黄巢的战斗中,都立有不可磨灭之功。二人虽为文臣,却都能出将入相,器量十足,真正的贤臣。就算李杰在宫内。也时常听闻这二郑的名字。此外。崔芸卿和于琄虽然没有在朝中任过官,可也都是从先帝时起就是地方大员了,在地方也十分有威名,而且也同样是世家出身。特别是这二人如今一直是李璟的左膀右臂。帮助李璟治理秦藩,秦藩这些年如此强势,足以说明这二人的功绩。至于崔安潜和于琮,一个也是能文能武,担任过讨贼都统,并且斩杀过王仙芝的了得人物,于琮更是他的姑父。且两人也都在朝中任过职,崔安潜任过吏部尚书,于琮担任过多年的宰相。尚书右仆射,这些都是他熟悉的人物。这段时间,听到杨氏要立他为天子的消息后,他就一直在想着他若即位,要用哪些人了。这二崔二郑二于。就是他想过的最合适的同平章事,都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的人物,最适合做新朝的相国了。
杨复恭听到这几个名字后,却是脸色微变。李杰讨厌田令孜,这是好事。可他把二崔二郑二于这些人视为贤臣,这却不是什么好苗头。若说这六人的能力,那自然是没话说的。就算是杨复恭也是赞赏的。可道不同不相为谋,时至今日,这二崔二郑二于,实际上早已经投入了李璟的阵营,他们已经是李璟的人了。就算二郑暂时还没有彻底的倒过去,可他们却明显和他们杨氏兄弟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若是新天子即位,把他们倚为左膀右臂,那可是不妙。
“殿下的眼光很好,二崔二郑二于,都是当今文臣的表率。只是,殿下当知道,他们六人如今都牛事已高,而且,殿下当知道,他们出身名门,又常自诩名士,因此有些孤傲自赏,若是太平时节,重用他们,倒也算是无为之治。可如今局势不同啊,如今乱世,治理天下,可不能光凭一群书生来治理天下。得需要一些更加年青,更加有胆魄的人来治理天下。”
李杰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考虑了许久的几个人选,居然在杨复恭的眼里,只是一群孤芳自赏的书生罢了。
“那杨公以为谁是这样的人选呢?”
杨复恭嘿嘿一笑,“治理天下,须用合适之人,老臣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杜让能,开唐名相杜如晦七世孙,其父杜审权,先后在京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也曾在外任河中节度使、镇海节度使、忠武节度使等职,赠太师,襄阳郡公。让能咸通十四年进士登第,历侍御史、起居郎、礼部、兵部员外郎,并以本官判度支案,黄巢犯京师,又曾随驾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面赐金紫之服,充翰林学士。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累迁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学士承旨,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能臣干吏。”
杨复恭摸清这位少年亲王,最喜欢的是那些名门之后,因此他挑选出的第一个宰相人选,就是开唐名相杜如晦之孙杜让能,且杜让能的父亲也是懿宗和当今两朝的重臣,真正的名门之后。本身又十分有才,先后担任诸多官职,有出身,有资历,十分合适。况且,杜让能早投于他门下,他早想好,一等李杰即位,就要以杜让能为首相,替他控制政事堂。
果然,这个人选,李杰稍犹豫就点头了。随后,杨复恭又提出孔纬是贤臣,当多亲近。孔纬是孔圣人的四十代孙,本身已经是宰相,对杨复恭提出的这个贤臣,暗示的日后宰相人选,李杰也同意了。
之后,杨复恭又提出了一些他认为的贤臣,表示这些都是相国人选。
“殿下,刚刚老臣提出的那些都是殿下可以亲近的贤臣。不过如今天下,用他们为相治理中央朝政可以,但地方藩镇却也需要重用可信的武将节帅。殿下心中,可有能信任重用的节帅吗?”
李杰想了想,本想说郑从谠、郑畋、崔安潜、康承诲、辛谠等人,可一想,这些似乎都是亲近李璟的武将节帅,当下又把话按下。细想起来,如今杨氏兄弟手下的诸藩镇节帅之中,并没有什么让他能觉得信任之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反复无常的沙陀胡夷,反过大唐两次,在河东挑起数次大战,这样的人,用他看过秦藩的报纸上对李克用的评语,那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这样的人,根本不可信。忠武节度使朱全忠,秦藩的逃兵,黄巢的余逆,这样的人岂能相信?况且,原本不过是地主家一个喂猪的家伙而已,若不是因为战乱,这种人,八辈子也不可能成为节度使。
至于其它的节帅,河中节帅王重荣、河阳节帅诸葛爽、淮西的秦宗权,忠武的周岌,都是些墙头草,不但都降过黄巢,而且还都是靠兵变夺得节帅之位的,这等叛逆之将,如何能信任?
还有李全忠?不过是被李璟从河北赶出来的丧家之犬,一个河北军头而已。
剩下的如凤翔的李昌言,定难的李思恭,保大的东方逵,这些都一样是些跋扈军头,靠着军变起家,而且还都是些胡狄戎族。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李唐皇族,早就已经不太信任胡族了。尤其是还有李克用父子这样的沙陀族反复在前,更加让他不再相信那些胡族了。
“殿下心中难道一个看重的节帅都没有?”杨复恭觉得有些奇怪。
李杰张了张嘴,道:“孤觉得若是能让秦王李璟为朝廷效力,天下中兴定然指日可待!”
杨复恭脸色一黑,强忍着没有说什么,他转头与兄弟杨复光目光对视一眼,眼中都有股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