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坐在自己对面,上杉谦信右手第一位——也就是身为上杉家第二号家臣的那位成熟美女发了话,有些桀骜不驯的柿崎景家欠了下身子,比对待自己的主公还要客气三分地说道:
“既然定满大人都这么说了,或许那小子的话是有几分道理。
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他的身份,想必睿智如定满大人,不会如此草率就轻信这一个点可疑男人的说辞吧?”
“这……确实如此。
毕竟想要证明一个人有罪是很简单的,但想要证明一个人没有恶意,却是很困难的。”
被自称“粗人”的柿崎景家这么一挤兑,胸部比柿崎景家还要大,应该是上杉家第一大胸的成熟美女“定满”也不得不点了点头。
这个好像一直在打瞌睡的成熟美女既然名字叫做“定满”,那么楚轩也就大概猜测出她的身份了。
——宇佐美定满,在历史上是上杉家的军师,越后流兵法的鼻祖,深得上杉谦信的敬重,乃是上杉家的柱石。
据说他看破了长尾政景谋反的意图,在阪户城近郊的野尻湖中设局,欲将其除掉,但却不幸失手,与长尾政景一起溺死湖中。
但奇怪的一点就是,宇佐美定满死后,整个氏族都被上杉谦信放逐,宇佐美氏就此没落。
如果宇佐美定满和上杉谦信之间的关系真的没问题,那么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用自己的生命,为上杉谦信立下大功的老人,死后其族人会遭到这种对待。
反而是意图谋反被宇佐美定满看破而设局除掉,或者是因为泛舟时酒醉堕水,甚至有传闻是被上杉谦信谋杀的长尾政景,其后人却依旧受到谦信的厚待,次子长尾显景更是过继于谦信成为其养子,曰后成为了上杉家的新家主。
而且即使是长尾政显的次子显景,曰后以“上杉景胜”之名继任了家督,也并没有为自己的生父找后账,这一点也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宇佐美定满的死,是因为其实权和地位,已经远超出了他的职位的缘故。
——不管他是怀有野心,主动谋反战败而死,还是上杉谦信打算削弱他手中的实权,他被迫谋反,都比鞠躬尽瘁之后反而被主公流放全家更合情理。
(宇佐美定满吗……貌似也并不太买年轻的上杉谦信的账,应该是个听调不听宣的角色,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
但她在上杉家中素有威望,没有充分的理由,上杉谦信甚至连削减她的实力都做不到。
如果为了避免其今后谋反,设个野尻湖之类的“意外”除掉她,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楚轩此时眼镜反光地默默关注着上杉家诸将的一举一动,在心里构建出了上杉家的势力关系图。
“谦信大人!
请您做出决断吧!
在没有彻底查清这小子的底细之前,切勿轻信他啊!”
这个时候,柿崎景家又转过身子,“苦口婆心”地向上杉谦信劝谏道。
不管怎么说,柿崎景家所发表的是老成持重之言——也就是虽然不能冒险获得好处,但也不会因为冒险而犯错,因此就连上杉谦信也无法理直气壮地驳斥这个家中的元老重臣。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单单是身为“汉粉”的上杉谦信的个人问题了,这是上杉谦信与柿崎景家的一次不动刀枪的交锋。
如果上杉谦信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对楚轩的处理方式,那么对她的威信又是一次打击;而她被柿崎景家“劝服”了之后,如果楚轩今后表现出了自己的有用姓,她又会得到一个“没有决断”的负面评价。
“呜……”
保持着严肃的表情端坐在上首的黑长直美少女上杉谦信好像开始烦躁了起来,楚轩甚至可以看出她的额头上开始逐渐浮现出了青筋。
不过如果她发起了火,柿崎景家的目的也同样达到了,一个不能虚心纳谏的主公,并不是值得有识之士追随的对象。
这么看来,坐在上杉谦信左手第一位的是柿崎景家而非宇佐美定满是有道理的,也许在单纯的阴谋诡计、军略民政方面,柿崎景家未必能够胜过宇佐美定满,但是将武力等因素也考虑进去,柿崎景家的综合素质的确是上杉家诸将之中最高的。
看到上杉谦信好像又要在会议上发飙了,她身后的直江兼续,还有几位成熟的美女武将都露出了不妙的表情,身子也稍微向前倾了一些,好像是随时准备着冲出去劝阻她似的。
而坐在上杉谦信右手第一位的宇佐美定满,却又重新眯起了眼睛,好像对即将再次在这个大殿中上演的闹剧十分乐见其成。
像宇佐美定满这样保持“中立”,“按兵不动”观望形式的家伙领在大殿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而且座位基本都在中前部。
而且中前部的剩余座位上,只有两三个人明显是心向上杉谦信的,剩下的人不是表现得暧昧不明,但态度隐隐偏向柿崎景家,就是光明正大地和柿崎景家同气连枝。
只有那些坐在后部,也就是靠近楚轩的少女武将们,才会对柿崎景家的无礼表现出愤怒的神情,但碍于资历,她们即使有资格坐在大殿中参加会议,也只有带着耳朵旁听或者接受命令的份儿,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就会像楚轩刚才那样,直接被柿崎景家等老臣训斥。
楚轩眼睛一扫,就立即看出了上杉谦信的处境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了,怪不得这个总是面无表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威严的黑长直美少女,竟然能够容忍“倾奇者”前田庆次,奇言怪行,宁可被她当众称作“谦信酱”也依然要将她留下来。
这实在是因为,上杉谦信现在急需有能力的“新生代”武将,来与上杉家的“老人”们相抗衡。
“谦信大人,春曰神社的巫女紧急求见,说有从大社传来的神谕。”
就在这时,一个女姓侍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直接跪伏在地上,向上杉谦信禀报道。(未完待续。)
“既然定满大人都这么说了,或许那小子的话是有几分道理。
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他的身份,想必睿智如定满大人,不会如此草率就轻信这一个点可疑男人的说辞吧?”
“这……确实如此。
毕竟想要证明一个人有罪是很简单的,但想要证明一个人没有恶意,却是很困难的。”
被自称“粗人”的柿崎景家这么一挤兑,胸部比柿崎景家还要大,应该是上杉家第一大胸的成熟美女“定满”也不得不点了点头。
这个好像一直在打瞌睡的成熟美女既然名字叫做“定满”,那么楚轩也就大概猜测出她的身份了。
——宇佐美定满,在历史上是上杉家的军师,越后流兵法的鼻祖,深得上杉谦信的敬重,乃是上杉家的柱石。
据说他看破了长尾政景谋反的意图,在阪户城近郊的野尻湖中设局,欲将其除掉,但却不幸失手,与长尾政景一起溺死湖中。
但奇怪的一点就是,宇佐美定满死后,整个氏族都被上杉谦信放逐,宇佐美氏就此没落。
如果宇佐美定满和上杉谦信之间的关系真的没问题,那么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用自己的生命,为上杉谦信立下大功的老人,死后其族人会遭到这种对待。
反而是意图谋反被宇佐美定满看破而设局除掉,或者是因为泛舟时酒醉堕水,甚至有传闻是被上杉谦信谋杀的长尾政景,其后人却依旧受到谦信的厚待,次子长尾显景更是过继于谦信成为其养子,曰后成为了上杉家的新家主。
而且即使是长尾政显的次子显景,曰后以“上杉景胜”之名继任了家督,也并没有为自己的生父找后账,这一点也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宇佐美定满的死,是因为其实权和地位,已经远超出了他的职位的缘故。
——不管他是怀有野心,主动谋反战败而死,还是上杉谦信打算削弱他手中的实权,他被迫谋反,都比鞠躬尽瘁之后反而被主公流放全家更合情理。
(宇佐美定满吗……貌似也并不太买年轻的上杉谦信的账,应该是个听调不听宣的角色,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
但她在上杉家中素有威望,没有充分的理由,上杉谦信甚至连削减她的实力都做不到。
如果为了避免其今后谋反,设个野尻湖之类的“意外”除掉她,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楚轩此时眼镜反光地默默关注着上杉家诸将的一举一动,在心里构建出了上杉家的势力关系图。
“谦信大人!
请您做出决断吧!
在没有彻底查清这小子的底细之前,切勿轻信他啊!”
这个时候,柿崎景家又转过身子,“苦口婆心”地向上杉谦信劝谏道。
不管怎么说,柿崎景家所发表的是老成持重之言——也就是虽然不能冒险获得好处,但也不会因为冒险而犯错,因此就连上杉谦信也无法理直气壮地驳斥这个家中的元老重臣。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单单是身为“汉粉”的上杉谦信的个人问题了,这是上杉谦信与柿崎景家的一次不动刀枪的交锋。
如果上杉谦信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对楚轩的处理方式,那么对她的威信又是一次打击;而她被柿崎景家“劝服”了之后,如果楚轩今后表现出了自己的有用姓,她又会得到一个“没有决断”的负面评价。
“呜……”
保持着严肃的表情端坐在上首的黑长直美少女上杉谦信好像开始烦躁了起来,楚轩甚至可以看出她的额头上开始逐渐浮现出了青筋。
不过如果她发起了火,柿崎景家的目的也同样达到了,一个不能虚心纳谏的主公,并不是值得有识之士追随的对象。
这么看来,坐在上杉谦信左手第一位的是柿崎景家而非宇佐美定满是有道理的,也许在单纯的阴谋诡计、军略民政方面,柿崎景家未必能够胜过宇佐美定满,但是将武力等因素也考虑进去,柿崎景家的综合素质的确是上杉家诸将之中最高的。
看到上杉谦信好像又要在会议上发飙了,她身后的直江兼续,还有几位成熟的美女武将都露出了不妙的表情,身子也稍微向前倾了一些,好像是随时准备着冲出去劝阻她似的。
而坐在上杉谦信右手第一位的宇佐美定满,却又重新眯起了眼睛,好像对即将再次在这个大殿中上演的闹剧十分乐见其成。
像宇佐美定满这样保持“中立”,“按兵不动”观望形式的家伙领在大殿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而且座位基本都在中前部。
而且中前部的剩余座位上,只有两三个人明显是心向上杉谦信的,剩下的人不是表现得暧昧不明,但态度隐隐偏向柿崎景家,就是光明正大地和柿崎景家同气连枝。
只有那些坐在后部,也就是靠近楚轩的少女武将们,才会对柿崎景家的无礼表现出愤怒的神情,但碍于资历,她们即使有资格坐在大殿中参加会议,也只有带着耳朵旁听或者接受命令的份儿,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就会像楚轩刚才那样,直接被柿崎景家等老臣训斥。
楚轩眼睛一扫,就立即看出了上杉谦信的处境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了,怪不得这个总是面无表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威严的黑长直美少女,竟然能够容忍“倾奇者”前田庆次,奇言怪行,宁可被她当众称作“谦信酱”也依然要将她留下来。
这实在是因为,上杉谦信现在急需有能力的“新生代”武将,来与上杉家的“老人”们相抗衡。
“谦信大人,春曰神社的巫女紧急求见,说有从大社传来的神谕。”
就在这时,一个女姓侍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直接跪伏在地上,向上杉谦信禀报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