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百余荆州军措手不及,数百曹军瞬间杀到,最东面的十几荆州士兵被砍翻,惨叫声响成一片,其余荆州士兵见势不妙,纷纷调头奔逃。
坐在渡船上休息聊天的船夫惊得纷纷站起身,不知所措地望着岸上的杀戮,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数百曹军士兵冲上了渡船,挥刀大声叫喊:“敢逃跑者杀无赦!”
船夫们吓得纷纷蹲下,曹军为首牙将立刻分配士兵,每艘船上去两名曹军士兵,喝令船只起航,离开了樊城码头,向比水河口而去。
树林内,李典依旧按兵不动,冷冷地望着樊城方向,对付百余名守船士兵,用不着骑兵出动,他等待着樊城的援军。
荆州的蔡瑁和张允在三年前便秘降曹操,但他们的投降和黄射的投降不太一样,黄射是真正投降,接受了曹操的封官。
而蔡瑁张允的投降则是一种预投降,就是有投降意向,但没有正式投降,这就和后世的投资意向和实际投资是一回事。
而且他们俩人的投降意向也只有曹操及一些心腹谋士知晓,曹仁在临行前也被告之,不过曹仁深恨蔡瑁不给渡船,反而焚毁渡船,他已将蔡瑁视为敌人,所以李典一无所知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李典看来,蔡瑁是荆州军师,如果能将他生擒活捉,这将是他立下的最大功绩,为此,李典格外兴奋,格外期待。
“将军,来了!”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兴奋地大喊。
李典也看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从樊城城门冲出,向码头疾奔而去。
李典心中迅速估算,大约三千人左右,这正好是他们骑兵的一顿美餐,他缓缓拔出战刀,厉声喝道:“准备作战!”
两千五百曹军骑兵同时拔出战刀,目光中闪烁着野兽般的凶光,都异常兴奋地注视着远处奔来的荆州士兵。
这支荆州军由蔡和率领,急急惶惶奔向码头,企图夺回渡船,蔡瑁也出现在城头之上,满脸焦虑地望向码头方向,他原本无比膨胀的荣耀感已被曹军偷袭码头的消息戳破,只剩下一种中计的惶恐。
蔡瑁已经意识到自己中计,所谓曹军从樊城撤兵根本就是一个圈套,目的是为了诱引荆州军入樊城,曹军的真正意图是为了夺取渡船。
此时蔡瑁已经看见数百艘渡船正缓缓离开码头,向东驶去,这让蔡瑁又是惊怒,又是担忧,没有了渡船,他们该怎么回去?
“军师,看那边!”
一名军士指着东面竹林方向,惊恐得大喊起来,“是曹军骑兵!”
蔡瑁也看见了,只见从竹林中杀出了密集的骑兵,盔甲鲜明,战刀闪亮,杀气腾腾地向码头冲去。
蔡瑁大吃一惊,连忙喝令:“鸣钟收兵!”
城头上‘当!当!当!’敲响了钟声,召唤杀出去的三千军队返回,但已经晚了,二千余曹军骑兵如大河奔腾,杀进了一片慌乱中的荆州军士兵群中。
荆州军士兵纷纷举矛抵挡,但他们挡不住骑兵的突击,瞬间被骑兵撕扯得四分五裂,曹军骑兵凶狠异常,刀劈矛刺,杀得荆州士兵人头滚滚,四肢横飞,鲜血成河。
荆州士兵哭嚎奔逃,渐渐开始崩溃了,蔡和急得大喊大叫,“顶住,给我顶住!”
这时,李典从他身后杀来,“贼将!拿命来!”声如霹雳,长枪一挥,直刺蔡和后心。
蔡和大吃一惊,挥刀格挡,‘当!’一声巨响,架开了李典的长枪,但身子却稳不住,晃了晃,险些掉下马去。
这时两马交错,一刹那间,李典趁蔡和身形不稳,反手一把抓住他的束甲丝绦,硬生生将蔡和拉下马。
“绑了!”
几名曹军士兵一拥而上,将蔡和按住捆绑起来。
蔡和被抓,使荆州军更加混乱,数千士兵向西拼命奔逃,曹军却穷追不舍,一路掩杀,连跪地投降也不接受,悉数杀死。
樊城城门已经关闭,城头上,数千荆州士兵默默注视着城外的大屠杀,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之色,一些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士兵还忍不住哭出声来。
一个时辰后,骑兵终于结束了屠杀,丢下满地尸体,调转马头向北驰去,三千荆州士兵被了杀了两千余人,剩下不足千人开始陆陆续续逃回樊城,一进城门,所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
蔡瑁无奈,命人出城去掩埋尸体,寻找生还者,这时原樊城守将吴庆上前道:“军师,樊城不比襄阳,北城很容易被攻破,一旦曹军重新南下就危险了,还是想办法渡江回襄阳吧!”
蔡瑁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想回去,可是渡船已被曹军抢走,我们怎么回去?”
吴庆想了想道:“我们或许可以撤去邓县。”
邓县位于樊城以西数十里外,但立刻被蔡瑁否决了,“邓县不行,城池更破旧。”
吴庆又立刻道:“除此之外,那只能撤到西面的邓县码头,派几名水性好的弟兄泅水过江去求援,刘璟应该会派船来接应。”
“他会来吗?”蔡瑁不太相信刘璟会来救自己。
“他若不肯来,还有何面目见荆州父老?”
蔡瑁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算刘璟不肯救自己,自己手下的八千荆州子弟兵他却不能不管。
这时,蔡瑁又回头看了看樊城,一个多时辰前他还风光无限地接受樊城民众拥戴,一转眼他又要丢弃这些民众走了,自己的名声反受损害。
但此时他已顾不上这些民众了,蔡瑁叫来一名心腹军侯,低声嘱咐他,“你率五百士兵守住城门,我撤离后要紧闭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城,一旦有人问起,你就说我率军北上,阻击曹军去了。”
“末将遵令!”军侯匆匆奔去。
蔡瑁安排完樊城军务,带领七千军队出城,名义是去城外驻军,实际上却是向西疾奔而去。
蔡瑁心中非常恐慌,他知道曹军绝不是仅仅夺自己船只那么简单,既然布下陷阱,又岂能让猎物逃走的道理?
或者曹军不会杀他蔡瑁,但曹军一定不会放过荆州军,如果他蔡瑁全军覆没,甚至被俘,那他的荆州牧之梦也就破灭了。
蔡瑁很清楚,曹军必然已布下重兵等候,现在只能趁敌军未杀至的空档期紧急撤退,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快!加快速度!”
旷野里,蔡瑁不断催促士兵加速行军,这时他已得到消息,在北方七八里外出现了曹军主力,约一万余人,正向西南方向疾速追来。
蔡瑁心中更加焦急,大声叫喊:“再加快速,曹军已在后面追来了。”
从樊城到邓县码头约三十里路程,虽然官道平坦,使士兵可以保持高速行军状态,但到了北码头也无法渡江,还要派人泅水过去报信,再等对岸的大船过来,还来得及吗?
时间上的紧迫感沉甸甸地压在蔡瑁心中,但他又无从选择,他已经离开了樊城,只能向西继续奔逃,想当然地希望时间上还来得及。
从官道向北,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几条狭长的丘陵分布在森林中,使这片森林又多了几道可以形成小路的山谷。
此时一支由一万余人组成的曹军主力在大将于禁的率领下,正疾速向南追赶。
曹军主力并没有远走,就在樊城以北二十里外,他们挖下了陷阱,就等猎物上钩,此时已经上套的猎物急于逃走,曹军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快!加快速度追击,不要让荆州军跑了!”
于禁不断地催促士兵追赶,此时他已经顾不得派斥候探查前方的埋伏,事实上于禁也知道不太可能有埋伏,若蔡瑁事先有准备,他的渡船就不会被那么轻易地劫走了。
而刘璟和刘备也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
正是有这样的明悟,于禁便不在探查埋伏上耗费时间,只管催令士兵一路飞奔。
半个时辰后,曹军穿过了丘陵地带,上了西去的官道,这时曹军游哨抓到两名逃跑的荆州士兵,将他们押到于禁马前。
“启禀将军,这是两名逃兵,被弟兄们抓住!”
于禁冷冷地打量一眼这两名士兵,他冷酷的目光吓得两名士兵跪下磕头,“饶命!饶命!”
“我问你们,你们主将是谁?”
“是蔡军师!”
“你们还有别的船只吗?”
两名士兵慌忙摇头,“船只已经丢了,再无其他船只,听说是请求对岸战船来救援。”
于禁呵呵笑了起来,对方主将居然是蔡瑁,而且还是那么蠢的人,指望对岸来救援,来得及吗?
如果能将蔡瑁抓住,那绝对是大功一件,不亚于李典夺取船只,想到这里,于禁开始兴奋起来,一挥长刀大喊道:“杀向北码头,抓住蔡瑁者,赏金五百两!”
曹军士兵们顿时兴奋起来,嗷叫着向码头杀去。
坐在渡船上休息聊天的船夫惊得纷纷站起身,不知所措地望着岸上的杀戮,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数百曹军士兵冲上了渡船,挥刀大声叫喊:“敢逃跑者杀无赦!”
船夫们吓得纷纷蹲下,曹军为首牙将立刻分配士兵,每艘船上去两名曹军士兵,喝令船只起航,离开了樊城码头,向比水河口而去。
树林内,李典依旧按兵不动,冷冷地望着樊城方向,对付百余名守船士兵,用不着骑兵出动,他等待着樊城的援军。
荆州的蔡瑁和张允在三年前便秘降曹操,但他们的投降和黄射的投降不太一样,黄射是真正投降,接受了曹操的封官。
而蔡瑁张允的投降则是一种预投降,就是有投降意向,但没有正式投降,这就和后世的投资意向和实际投资是一回事。
而且他们俩人的投降意向也只有曹操及一些心腹谋士知晓,曹仁在临行前也被告之,不过曹仁深恨蔡瑁不给渡船,反而焚毁渡船,他已将蔡瑁视为敌人,所以李典一无所知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李典看来,蔡瑁是荆州军师,如果能将他生擒活捉,这将是他立下的最大功绩,为此,李典格外兴奋,格外期待。
“将军,来了!”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兴奋地大喊。
李典也看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从樊城城门冲出,向码头疾奔而去。
李典心中迅速估算,大约三千人左右,这正好是他们骑兵的一顿美餐,他缓缓拔出战刀,厉声喝道:“准备作战!”
两千五百曹军骑兵同时拔出战刀,目光中闪烁着野兽般的凶光,都异常兴奋地注视着远处奔来的荆州士兵。
这支荆州军由蔡和率领,急急惶惶奔向码头,企图夺回渡船,蔡瑁也出现在城头之上,满脸焦虑地望向码头方向,他原本无比膨胀的荣耀感已被曹军偷袭码头的消息戳破,只剩下一种中计的惶恐。
蔡瑁已经意识到自己中计,所谓曹军从樊城撤兵根本就是一个圈套,目的是为了诱引荆州军入樊城,曹军的真正意图是为了夺取渡船。
此时蔡瑁已经看见数百艘渡船正缓缓离开码头,向东驶去,这让蔡瑁又是惊怒,又是担忧,没有了渡船,他们该怎么回去?
“军师,看那边!”
一名军士指着东面竹林方向,惊恐得大喊起来,“是曹军骑兵!”
蔡瑁也看见了,只见从竹林中杀出了密集的骑兵,盔甲鲜明,战刀闪亮,杀气腾腾地向码头冲去。
蔡瑁大吃一惊,连忙喝令:“鸣钟收兵!”
城头上‘当!当!当!’敲响了钟声,召唤杀出去的三千军队返回,但已经晚了,二千余曹军骑兵如大河奔腾,杀进了一片慌乱中的荆州军士兵群中。
荆州军士兵纷纷举矛抵挡,但他们挡不住骑兵的突击,瞬间被骑兵撕扯得四分五裂,曹军骑兵凶狠异常,刀劈矛刺,杀得荆州士兵人头滚滚,四肢横飞,鲜血成河。
荆州士兵哭嚎奔逃,渐渐开始崩溃了,蔡和急得大喊大叫,“顶住,给我顶住!”
这时,李典从他身后杀来,“贼将!拿命来!”声如霹雳,长枪一挥,直刺蔡和后心。
蔡和大吃一惊,挥刀格挡,‘当!’一声巨响,架开了李典的长枪,但身子却稳不住,晃了晃,险些掉下马去。
这时两马交错,一刹那间,李典趁蔡和身形不稳,反手一把抓住他的束甲丝绦,硬生生将蔡和拉下马。
“绑了!”
几名曹军士兵一拥而上,将蔡和按住捆绑起来。
蔡和被抓,使荆州军更加混乱,数千士兵向西拼命奔逃,曹军却穷追不舍,一路掩杀,连跪地投降也不接受,悉数杀死。
樊城城门已经关闭,城头上,数千荆州士兵默默注视着城外的大屠杀,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之色,一些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士兵还忍不住哭出声来。
一个时辰后,骑兵终于结束了屠杀,丢下满地尸体,调转马头向北驰去,三千荆州士兵被了杀了两千余人,剩下不足千人开始陆陆续续逃回樊城,一进城门,所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
蔡瑁无奈,命人出城去掩埋尸体,寻找生还者,这时原樊城守将吴庆上前道:“军师,樊城不比襄阳,北城很容易被攻破,一旦曹军重新南下就危险了,还是想办法渡江回襄阳吧!”
蔡瑁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想回去,可是渡船已被曹军抢走,我们怎么回去?”
吴庆想了想道:“我们或许可以撤去邓县。”
邓县位于樊城以西数十里外,但立刻被蔡瑁否决了,“邓县不行,城池更破旧。”
吴庆又立刻道:“除此之外,那只能撤到西面的邓县码头,派几名水性好的弟兄泅水过江去求援,刘璟应该会派船来接应。”
“他会来吗?”蔡瑁不太相信刘璟会来救自己。
“他若不肯来,还有何面目见荆州父老?”
蔡瑁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算刘璟不肯救自己,自己手下的八千荆州子弟兵他却不能不管。
这时,蔡瑁又回头看了看樊城,一个多时辰前他还风光无限地接受樊城民众拥戴,一转眼他又要丢弃这些民众走了,自己的名声反受损害。
但此时他已顾不上这些民众了,蔡瑁叫来一名心腹军侯,低声嘱咐他,“你率五百士兵守住城门,我撤离后要紧闭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城,一旦有人问起,你就说我率军北上,阻击曹军去了。”
“末将遵令!”军侯匆匆奔去。
蔡瑁安排完樊城军务,带领七千军队出城,名义是去城外驻军,实际上却是向西疾奔而去。
蔡瑁心中非常恐慌,他知道曹军绝不是仅仅夺自己船只那么简单,既然布下陷阱,又岂能让猎物逃走的道理?
或者曹军不会杀他蔡瑁,但曹军一定不会放过荆州军,如果他蔡瑁全军覆没,甚至被俘,那他的荆州牧之梦也就破灭了。
蔡瑁很清楚,曹军必然已布下重兵等候,现在只能趁敌军未杀至的空档期紧急撤退,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快!加快速度!”
旷野里,蔡瑁不断催促士兵加速行军,这时他已得到消息,在北方七八里外出现了曹军主力,约一万余人,正向西南方向疾速追来。
蔡瑁心中更加焦急,大声叫喊:“再加快速,曹军已在后面追来了。”
从樊城到邓县码头约三十里路程,虽然官道平坦,使士兵可以保持高速行军状态,但到了北码头也无法渡江,还要派人泅水过去报信,再等对岸的大船过来,还来得及吗?
时间上的紧迫感沉甸甸地压在蔡瑁心中,但他又无从选择,他已经离开了樊城,只能向西继续奔逃,想当然地希望时间上还来得及。
从官道向北,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几条狭长的丘陵分布在森林中,使这片森林又多了几道可以形成小路的山谷。
此时一支由一万余人组成的曹军主力在大将于禁的率领下,正疾速向南追赶。
曹军主力并没有远走,就在樊城以北二十里外,他们挖下了陷阱,就等猎物上钩,此时已经上套的猎物急于逃走,曹军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快!加快速度追击,不要让荆州军跑了!”
于禁不断地催促士兵追赶,此时他已经顾不得派斥候探查前方的埋伏,事实上于禁也知道不太可能有埋伏,若蔡瑁事先有准备,他的渡船就不会被那么轻易地劫走了。
而刘璟和刘备也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
正是有这样的明悟,于禁便不在探查埋伏上耗费时间,只管催令士兵一路飞奔。
半个时辰后,曹军穿过了丘陵地带,上了西去的官道,这时曹军游哨抓到两名逃跑的荆州士兵,将他们押到于禁马前。
“启禀将军,这是两名逃兵,被弟兄们抓住!”
于禁冷冷地打量一眼这两名士兵,他冷酷的目光吓得两名士兵跪下磕头,“饶命!饶命!”
“我问你们,你们主将是谁?”
“是蔡军师!”
“你们还有别的船只吗?”
两名士兵慌忙摇头,“船只已经丢了,再无其他船只,听说是请求对岸战船来救援。”
于禁呵呵笑了起来,对方主将居然是蔡瑁,而且还是那么蠢的人,指望对岸来救援,来得及吗?
如果能将蔡瑁抓住,那绝对是大功一件,不亚于李典夺取船只,想到这里,于禁开始兴奋起来,一挥长刀大喊道:“杀向北码头,抓住蔡瑁者,赏金五百两!”
曹军士兵们顿时兴奋起来,嗷叫着向码头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