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等叶春秋拒绝,众人便架着叶春秋往闹市里去,寻了一个茶肆,众人落座,便你一言我一语起来。
陈蓉是打算这一次会试之后与自己的表妹完婚,所以现在很期待今科能够双喜临门,为了举业,他连太白诗社的事都放下来了,交给几个在地的副社长打理。
而张晋则显得没心没肺的多,他出自大富之家,其实而今中了举人已经满足,不过总要来试一试运气。
其他几人都是宁波的举人,也是想在这一科崭露头角。
都是同乡,又是好友和同年,关系自然和别人不同,众人闹哄哄了一阵,张晋便摇头:“这儿的红烧鲈鱼比不得宁波的聚宝楼鲜美,实在遗憾,春秋,你可听到消息了吗?”、
“消息,什么消息?”叶春秋愣了愣,这几日都在埋头苦读,外间的事他一无所知。
张晋感叹道:“你竟这样呆头呆脑,真是……哎……你难道没有听说,这一次主持南榜会试的,乃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何茂,嗯……就是你那大宗师。”
是何提学……
不,现在理应是叫何侍讲了。
叶春秋万万想不到,他主持了自己的院试,而今却又要做自己会试的考官了。
叶春秋不由恍惚,却听陈蓉道:“说来也怪,历来的考官,多是学士主持,至不济,也该是个侍郎,翰林侍讲确实清贵,倒也不是没有资格,只是……总还是差了一些。倒仿佛有人故意安排一样。不过做了考官的,将来的前途,只怕更是可期了,有这份资历在,将来何侍讲便是入阁也未尝没有可能,说来……也是有意思,从前他点了我们做秀才,而今若是再点咱们中进士,哈哈……”
叶春秋禁不住佩服那何大宗师起来,自从上次吊打了刘瑾,这位何宗师,还真是平步青云啊,尤其是会试的考官,是一种很深的资历,就会所有的内阁学士,都曾有主持科举的资历,这显然是一种高升的信号,虽然距离内阁学士还差得远,不过有了这份资历,就大有希望了。
众人大多显得兴奋,不管怎么说,考官乃是老熟人,显得更有把握一些。
吃过了茶,他们还急着回去休息,毕竟旅途劳累,叶春秋则是会了帐,接着回到学里,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平时这个时候,叶家父子都已睡去,不过现在叶景的房里还亮着灯,叶春秋知道叶景见自己晚归,不敢去睡,他没有进去问安,只是在门口咳嗽两声。
里头的叶景听到了动静,接着便吹熄了灯,自然是去睡了。
想到陈蓉等人来了南京,往后可以热闹一些,而接下来的会试,也令人极为期待,叶春秋浑浑噩噩的睡去。
次日清早,雪已散了,只有那屋脊上还留着残雪,街道上因为冰雪的融化,也多了几分泥泞,叶春秋赶到王家,本以为清早的时候王华会在这里,还想去聆听一些教诲,谁晓得家中的仆役却道:“老爷清早出了门,似乎是为了京察的事。”
叶春秋知道,从前的京察,是三年一查,对两京的京官进行考核,不过自从刘瑾做了秉笔太监,又想尽办法塞了张彩进入了北京的吏部任了吏部天官,那张彩便上奏朝廷,说是吏治腐败,将这京察从三年一查改为了一年一查,如此一来,两京的官员大多惶恐不安,生怕自己被评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差评,而遭到罢黜,因此大多惶恐不安,每日如履薄冰,渐渐开始屈从于刘瑾的YIN威,好在北京那儿是张彩主持,可是在南京,主持京察的却是王华,王华还算厚道,倒没有太过苛刻,不过承受的压力却是不小,北京那儿,已经有许多人在抨击他碌碌无为了。
而南京这儿的六部大臣,乃至于都察院,则是奋起反击,又骂了回去。
南北两边隔空对骂,也算是热闹了一时。
听到恩师一早便做了,叶春秋倒是为他担心,他毕竟年纪大,这样下去只怕吃不消。
他自行到了书阁,放下自己随身带来的油伞,而后开始读书写字。
等到傍晚,王华回来,他显得十分疲惫,叶春秋忙去见礼,王华露出笑容,一扫疲态,道:“今日为师身子有些不爽,你读书还算用功,所以就不考教你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为师并不操心。”
叶春秋便笑吟吟的道:“恩师谬赞。”
这时有门子来报:“大人,魏国公的长孙又来了,就在外头,还上了拜帖。”
叶春秋站在一旁,心里掐指一算,上次让他隔一个月之后来,现在正好过去了三十天,我去,那姓徐的倒是执着的很。
叶春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王华的动静。
却见王华一脸疲惫的样子,然后抬眸看了叶春秋一眼。
王华心里想:“好啊,你个春秋,上次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次又让你那狐朋狗友跑来,这隔三差五的,莫非是步步紧逼吗?会试在即,你却还想着娶媳妇,哎……有什么事,就这样急,连这几个月都等不得?”
然后他见叶春秋面沉如水,一副好像和他无关的样子。
王华便又好气又好笑,心说:“你倒是装的好,完全一副与你无关的样子,哼,欺瞒为师……”
这个念头冒出来,他便对叶春秋道:“春秋,你说老夫该不该见他。”
叶春秋觉得奇怪,见与不见,恩师倒是问起我来,说的好像我是徐鹏举家伙的未来老泰山一样,沉吟片刻,叶春秋道:“这是恩师的家事,学生不敢胡言乱语。”
王华心里哭笑不得,春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也会耍滑头,想娶媳妇就想,直说就是,偏偏还这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还不敢胡言乱语,这是故意要撇清关系吧。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后悔,王华很冷漠的道:“既如此,那就不见吧,告诉徐世侄,就说老夫身子不适,不便相见,让他打道回府。”
(未完待续。)
陈蓉是打算这一次会试之后与自己的表妹完婚,所以现在很期待今科能够双喜临门,为了举业,他连太白诗社的事都放下来了,交给几个在地的副社长打理。
而张晋则显得没心没肺的多,他出自大富之家,其实而今中了举人已经满足,不过总要来试一试运气。
其他几人都是宁波的举人,也是想在这一科崭露头角。
都是同乡,又是好友和同年,关系自然和别人不同,众人闹哄哄了一阵,张晋便摇头:“这儿的红烧鲈鱼比不得宁波的聚宝楼鲜美,实在遗憾,春秋,你可听到消息了吗?”、
“消息,什么消息?”叶春秋愣了愣,这几日都在埋头苦读,外间的事他一无所知。
张晋感叹道:“你竟这样呆头呆脑,真是……哎……你难道没有听说,这一次主持南榜会试的,乃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何茂,嗯……就是你那大宗师。”
是何提学……
不,现在理应是叫何侍讲了。
叶春秋万万想不到,他主持了自己的院试,而今却又要做自己会试的考官了。
叶春秋不由恍惚,却听陈蓉道:“说来也怪,历来的考官,多是学士主持,至不济,也该是个侍郎,翰林侍讲确实清贵,倒也不是没有资格,只是……总还是差了一些。倒仿佛有人故意安排一样。不过做了考官的,将来的前途,只怕更是可期了,有这份资历在,将来何侍讲便是入阁也未尝没有可能,说来……也是有意思,从前他点了我们做秀才,而今若是再点咱们中进士,哈哈……”
叶春秋禁不住佩服那何大宗师起来,自从上次吊打了刘瑾,这位何宗师,还真是平步青云啊,尤其是会试的考官,是一种很深的资历,就会所有的内阁学士,都曾有主持科举的资历,这显然是一种高升的信号,虽然距离内阁学士还差得远,不过有了这份资历,就大有希望了。
众人大多显得兴奋,不管怎么说,考官乃是老熟人,显得更有把握一些。
吃过了茶,他们还急着回去休息,毕竟旅途劳累,叶春秋则是会了帐,接着回到学里,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平时这个时候,叶家父子都已睡去,不过现在叶景的房里还亮着灯,叶春秋知道叶景见自己晚归,不敢去睡,他没有进去问安,只是在门口咳嗽两声。
里头的叶景听到了动静,接着便吹熄了灯,自然是去睡了。
想到陈蓉等人来了南京,往后可以热闹一些,而接下来的会试,也令人极为期待,叶春秋浑浑噩噩的睡去。
次日清早,雪已散了,只有那屋脊上还留着残雪,街道上因为冰雪的融化,也多了几分泥泞,叶春秋赶到王家,本以为清早的时候王华会在这里,还想去聆听一些教诲,谁晓得家中的仆役却道:“老爷清早出了门,似乎是为了京察的事。”
叶春秋知道,从前的京察,是三年一查,对两京的京官进行考核,不过自从刘瑾做了秉笔太监,又想尽办法塞了张彩进入了北京的吏部任了吏部天官,那张彩便上奏朝廷,说是吏治腐败,将这京察从三年一查改为了一年一查,如此一来,两京的官员大多惶恐不安,生怕自己被评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差评,而遭到罢黜,因此大多惶恐不安,每日如履薄冰,渐渐开始屈从于刘瑾的YIN威,好在北京那儿是张彩主持,可是在南京,主持京察的却是王华,王华还算厚道,倒没有太过苛刻,不过承受的压力却是不小,北京那儿,已经有许多人在抨击他碌碌无为了。
而南京这儿的六部大臣,乃至于都察院,则是奋起反击,又骂了回去。
南北两边隔空对骂,也算是热闹了一时。
听到恩师一早便做了,叶春秋倒是为他担心,他毕竟年纪大,这样下去只怕吃不消。
他自行到了书阁,放下自己随身带来的油伞,而后开始读书写字。
等到傍晚,王华回来,他显得十分疲惫,叶春秋忙去见礼,王华露出笑容,一扫疲态,道:“今日为师身子有些不爽,你读书还算用功,所以就不考教你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为师并不操心。”
叶春秋便笑吟吟的道:“恩师谬赞。”
这时有门子来报:“大人,魏国公的长孙又来了,就在外头,还上了拜帖。”
叶春秋站在一旁,心里掐指一算,上次让他隔一个月之后来,现在正好过去了三十天,我去,那姓徐的倒是执着的很。
叶春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王华的动静。
却见王华一脸疲惫的样子,然后抬眸看了叶春秋一眼。
王华心里想:“好啊,你个春秋,上次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次又让你那狐朋狗友跑来,这隔三差五的,莫非是步步紧逼吗?会试在即,你却还想着娶媳妇,哎……有什么事,就这样急,连这几个月都等不得?”
然后他见叶春秋面沉如水,一副好像和他无关的样子。
王华便又好气又好笑,心说:“你倒是装的好,完全一副与你无关的样子,哼,欺瞒为师……”
这个念头冒出来,他便对叶春秋道:“春秋,你说老夫该不该见他。”
叶春秋觉得奇怪,见与不见,恩师倒是问起我来,说的好像我是徐鹏举家伙的未来老泰山一样,沉吟片刻,叶春秋道:“这是恩师的家事,学生不敢胡言乱语。”
王华心里哭笑不得,春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也会耍滑头,想娶媳妇就想,直说就是,偏偏还这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还不敢胡言乱语,这是故意要撇清关系吧。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后悔,王华很冷漠的道:“既如此,那就不见吧,告诉徐世侄,就说老夫身子不适,不便相见,让他打道回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