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秋慢慢踱步到了贡院仪门外的文轩亭,这只是个小亭子,本是贡院用于张贴告示的地方,叶春秋旁若无人的进入亭中,然后道:“陈兄,烦请拿米糊来。”
陈蓉是拿着一个葫芦来的,葫芦里装着米糊,他打开葫芦盖子,然后将里面的米糊刷在文轩亭的梁柱上,接着叶春秋取出带来的一篇文章粘在上头,他做好了一切,便又撑开油伞,带着陈蓉和张晋扬长而去。
众人见他举止古怪,等他走了,却都纷纷的聚在这亭下,看着那一张满是油墨的纸。
有人不禁念道:“夫圣王御世,自有经国之谟……”
一时,人群便沸腾了,这是一篇八股文的破题,这篇破题,显然与春闱的考题相合,这破题很是精妙,直接围绕着‘当今之时仁政’这个题目进行破题,精辟到了极点。
接着又有人念:“而明王创兴,端资籍手之会……”
承题亦算极品,站在这里的人,多是举人,写了半辈子的八股文,对这八股再熟悉不过,眼前贴在这里的这篇八股,可谓精品中的精品,即便是将前几次科举的会元公文章拿出来比对,也算是不遑多让了。
众人疯了一样的继续看下去,里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文,每一个对骈,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叶春秋所作的?他贴来这里做什么?是想告诉大家,他的文采有多好吗?是想说,他有这样的水准,根本不屑于去作弊吗?
有些人方才愤怒的脸渐渐松弛了一些,无论怎么说,即便他们脸皮再厚,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单凭这一篇文章,叶春秋就很对得起会元这个称号了。
却有人嗤之以鼻,冷笑道:“他料到如此,搜肠刮肚想一篇文章来又有什么稀罕,他确实有文采,却也未必就没有作弊。”
“是啊,弘治十二年的徐经和唐寅,难道不是也能做文章吗?只怕搜肠刮肚之下,好生精雕细琢做出的八股文也不会在这叶春秋之下,这叶春秋,怕是想借一篇文章来博人同情。”
有的人似乎觉得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可是话又说回来,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却都表示沉默。
叶春秋回到了国子学,安顿陈蓉和张晋住下,说是安顿,不过是把自己的卧铺收拾起来一下,然后三个人挤一挤而已,陈蓉和张晋倒是并不在意,有两个朋友陪伴,叶春秋的心情轻松了一些。
等到了去次日清早,艳阳高照,他照旧去练了刀,接着便又在案头上铺开纸,接着下笔:“今使徒行仁政,而不……”
他凝眉写下一篇文章,却又整了整衣冠,和陈蓉、张晋一道出门,经过叶景的寝卧,叶春秋不由多看了一眼,这个老爹,最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在谋划什么?
叶春秋心里吁了口气,而后便抵达了贡院。
在这里依然盘踞不散的举人们见叶春秋三人又来,这一次却没有上次的剑拔弩张,反而是因为天气好,所以叶春秋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叶春秋微微笑着,和他们一个个作揖:“赵年兄,你好。”
“陈年兄……”
一下子,许多人鸦雀无声起来,被叶春秋叫到的人,一个个胀红着脸,显得有些羞愧,不过也有人阴阳怪气:“哼……现在倒是想收买人心了。”
叶春秋对此充耳不闻,却又到了文轩亭下,照旧刷了米糊,再将一篇文章盖上去。
自始至终,他显得很沉默,也并不在此逗留,贴上文字,便匆匆离开。
众人不得不到了亭下来看,便有人道:“今使徒行仁政,而不当时之可为也……”
“好精湛的破题,如此巧思,可为空前绝后。”有人开始忍不住赞叹起来。
和上一篇八股文一样,这一篇八股也是精妙到了极点,大家都是识货的人,如果说昨日的文章,还是叶春秋事发之后,搜肠刮肚所想出来蛊惑人心的,那么才相隔一日,这篇文章从哪里来的?
这才一天啊,已经有两篇堪称是空前绝后的八股出自叶春秋的手里,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妖孽。
有人露出了惭色,他们突然觉得,事情似乎和他们起初想象中有些不同,看着这样的文章,只给人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那些本来还想发表阴阳怪气论调的人,现在也哑了火,你去侮辱人家,你配吗?莫说是一天,就算给你十天、二十天、一个月,你就能保证能做出这样的文章?
那一张张本是义愤填膺的脸,此刻却大多松弛了一些,有人不由拂袖,然后径直离开了人群。
大喊不公?
喊什么不公,还嫌不够丢人吗?
虽然还有人依然不肯走,心里总带着一丝希望,期盼着朝廷因为这场弊案而有恩科,直毕竟这关系到的是自己的前途,可是此时此刻,让他们振振有词的高喊什么,却有些喊不出口。
…………
本来这场科举舞弊的案子,早就震动了整个南京城,从各部堂的官吏再下到坊间的市井小民,大抵都在议论纷纷,可是又有消息不胫而走,说是那据传可能牵涉到弊案的会元叶春秋每日在文轩亭张贴文章,这件事顿时引发了无数的遐想,更有人索性将这些八股文抄录出来,于是许多官员和文吏,乃至于读书人纷纷拜读,居然一个个都觉得获益匪浅。
一开始,所有人都孜孜不倦的谈着弊案,可是现如今,大家的目光却都关注在了叶春秋的身上。
第三天,贡院外头多了许多‘闲杂人等’,再不只是利益攸关的考生们来闹了,而是乌压压的在凑热闹。
“那叶会元今日还会来吗?”
“这哪里知道,或许会来吧。”
“我看未必,三篇文章啊,春闱时一篇,前日昨日各一篇,这文思哪里说有就有,我就来看看凑凑热闹的,不指望他来。”
许多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未完待续。)
陈蓉是拿着一个葫芦来的,葫芦里装着米糊,他打开葫芦盖子,然后将里面的米糊刷在文轩亭的梁柱上,接着叶春秋取出带来的一篇文章粘在上头,他做好了一切,便又撑开油伞,带着陈蓉和张晋扬长而去。
众人见他举止古怪,等他走了,却都纷纷的聚在这亭下,看着那一张满是油墨的纸。
有人不禁念道:“夫圣王御世,自有经国之谟……”
一时,人群便沸腾了,这是一篇八股文的破题,这篇破题,显然与春闱的考题相合,这破题很是精妙,直接围绕着‘当今之时仁政’这个题目进行破题,精辟到了极点。
接着又有人念:“而明王创兴,端资籍手之会……”
承题亦算极品,站在这里的人,多是举人,写了半辈子的八股文,对这八股再熟悉不过,眼前贴在这里的这篇八股,可谓精品中的精品,即便是将前几次科举的会元公文章拿出来比对,也算是不遑多让了。
众人疯了一样的继续看下去,里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文,每一个对骈,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叶春秋所作的?他贴来这里做什么?是想告诉大家,他的文采有多好吗?是想说,他有这样的水准,根本不屑于去作弊吗?
有些人方才愤怒的脸渐渐松弛了一些,无论怎么说,即便他们脸皮再厚,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单凭这一篇文章,叶春秋就很对得起会元这个称号了。
却有人嗤之以鼻,冷笑道:“他料到如此,搜肠刮肚想一篇文章来又有什么稀罕,他确实有文采,却也未必就没有作弊。”
“是啊,弘治十二年的徐经和唐寅,难道不是也能做文章吗?只怕搜肠刮肚之下,好生精雕细琢做出的八股文也不会在这叶春秋之下,这叶春秋,怕是想借一篇文章来博人同情。”
有的人似乎觉得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可是话又说回来,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却都表示沉默。
叶春秋回到了国子学,安顿陈蓉和张晋住下,说是安顿,不过是把自己的卧铺收拾起来一下,然后三个人挤一挤而已,陈蓉和张晋倒是并不在意,有两个朋友陪伴,叶春秋的心情轻松了一些。
等到了去次日清早,艳阳高照,他照旧去练了刀,接着便又在案头上铺开纸,接着下笔:“今使徒行仁政,而不……”
他凝眉写下一篇文章,却又整了整衣冠,和陈蓉、张晋一道出门,经过叶景的寝卧,叶春秋不由多看了一眼,这个老爹,最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在谋划什么?
叶春秋心里吁了口气,而后便抵达了贡院。
在这里依然盘踞不散的举人们见叶春秋三人又来,这一次却没有上次的剑拔弩张,反而是因为天气好,所以叶春秋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叶春秋微微笑着,和他们一个个作揖:“赵年兄,你好。”
“陈年兄……”
一下子,许多人鸦雀无声起来,被叶春秋叫到的人,一个个胀红着脸,显得有些羞愧,不过也有人阴阳怪气:“哼……现在倒是想收买人心了。”
叶春秋对此充耳不闻,却又到了文轩亭下,照旧刷了米糊,再将一篇文章盖上去。
自始至终,他显得很沉默,也并不在此逗留,贴上文字,便匆匆离开。
众人不得不到了亭下来看,便有人道:“今使徒行仁政,而不当时之可为也……”
“好精湛的破题,如此巧思,可为空前绝后。”有人开始忍不住赞叹起来。
和上一篇八股文一样,这一篇八股也是精妙到了极点,大家都是识货的人,如果说昨日的文章,还是叶春秋事发之后,搜肠刮肚所想出来蛊惑人心的,那么才相隔一日,这篇文章从哪里来的?
这才一天啊,已经有两篇堪称是空前绝后的八股出自叶春秋的手里,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妖孽。
有人露出了惭色,他们突然觉得,事情似乎和他们起初想象中有些不同,看着这样的文章,只给人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那些本来还想发表阴阳怪气论调的人,现在也哑了火,你去侮辱人家,你配吗?莫说是一天,就算给你十天、二十天、一个月,你就能保证能做出这样的文章?
那一张张本是义愤填膺的脸,此刻却大多松弛了一些,有人不由拂袖,然后径直离开了人群。
大喊不公?
喊什么不公,还嫌不够丢人吗?
虽然还有人依然不肯走,心里总带着一丝希望,期盼着朝廷因为这场弊案而有恩科,直毕竟这关系到的是自己的前途,可是此时此刻,让他们振振有词的高喊什么,却有些喊不出口。
…………
本来这场科举舞弊的案子,早就震动了整个南京城,从各部堂的官吏再下到坊间的市井小民,大抵都在议论纷纷,可是又有消息不胫而走,说是那据传可能牵涉到弊案的会元叶春秋每日在文轩亭张贴文章,这件事顿时引发了无数的遐想,更有人索性将这些八股文抄录出来,于是许多官员和文吏,乃至于读书人纷纷拜读,居然一个个都觉得获益匪浅。
一开始,所有人都孜孜不倦的谈着弊案,可是现如今,大家的目光却都关注在了叶春秋的身上。
第三天,贡院外头多了许多‘闲杂人等’,再不只是利益攸关的考生们来闹了,而是乌压压的在凑热闹。
“那叶会元今日还会来吗?”
“这哪里知道,或许会来吧。”
“我看未必,三篇文章啊,春闱时一篇,前日昨日各一篇,这文思哪里说有就有,我就来看看凑凑热闹的,不指望他来。”
许多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