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朱厚照的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听完朱厚照的话,叶春秋猛地想到了什么。
朱载垚的名字是三个土,而地崩也与土有关,这天子不会认为朱厚垚乃是扫把星吧。
叶春秋连忙正色道:“臣听说,天崩地裂,则有圣人出,地崩虽是凶兆,却也未尝不是太子殿下……”
朱厚照却是笑了:“叶爱卿,莫要紧张,朕没有责怪朱载垚的意思,他是朕的骨肉,朕难道还怪他给朕带来了灾祸吗?”
此时刚刚是正午,可是京师却已乱成了一锅粥,各种流言蜚语出来,而各部也已是如临大敌,内阁这儿,几乎已经成了市集,各部的人纷纷前来候命,随时要依照内阁诸公的指令行事。
三个多时辰之后,天色昏暗,不过外朝这里依然还是热闹,灯火通明,所有人通宵达旦,各部的主官,此时也不可能去休息,只是宣府的快马终于到了。
受灾的位置是在大同,具体的灾情并没有计算出来,不过损毁房屋至少上千,死伤无数,大同乃是重镇,又是北方的咽喉之地,有军民十数万人,此时已是哀鸿遍野。
刘健等人不断地在召见各部的官员,分派着各种事项,各部入河协调一致,如何应变,如何安抚百姓,每一件事,非要亲自过问不可,户部的钱粮调度,亦是最大的问题,倒是这时,却有督察御史狄义蹑手蹑脚地到了焦芳的公房。
焦芳坐在公房的案牍后,皱眉沉思着什么,这狄义先是给焦芳行了礼,才道:“焦公,下官有事要奏。”
焦芳抬眸,看了狄义一眼,却只是漫不经心地点点头。
狄义乃是他的门生,所以焦芳不必对他客气,只是低头看着从宣府来的奏报,边道:“噢,是子信啊,这个时候,都察院就不要来添乱了,灾情如火……”
狄义却是道:“恩府,学生是有要事要禀奏,是关于宣府的。”
焦芳听罢,本是皱着的眉头显得更深了一些,他抬起头来道:“要事?什么要事?”
狄义上前,压低了声音道:“其实今日就该有奏报来的,学生刚刚巡按了宣府回来,那大同镇,就在几日之前爆发了天花,告急的奏疏,却不知是什么缘故迟迟未到,而今日,却是想不到又发生了地崩,这不是雪上加霜吗?现在朝野内外都关注着地崩,这天花……却被人忽视了。”
天花……
焦芳闻之色变,这天花的传染性极强,一旦风行,其危害不下于鼠疫,若是传染开来,足以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还真是恰逢漏屋偏下雨啊,若是如此,赈灾的事情可就麻烦了,地崩加上天花,足以让整个大同十万军民尽都毁于一旦。
“这件事……”焦芳眯着眼睛道:“还有谁知道?”
狄义苦笑道:“现在诸公都在关注着现在从宣府传来的消息,都在忙碌着灾情的事,想来还没有察觉,学生觉得应该先禀告过了恩府,再……”
“知道了。”焦芳神色凝重,却是淡淡道:“不过此事,先压一压吧。”
他说罢,叫了个书吏来:“去将几日前关乎于宣府的奏疏都挑过来。”
书吏听罢,忙是去了,过不多时,便挑了数十本奏疏来,焦芳一本本地翻阅下去,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封大同知府所奏的奏疏上,上头确实有关于天花疫情的事,可只是说,疫情只发生在某村,已经隔离。
难怪没有引人关注了,焦芳对狄义道:“你确定天花的疫情这几日已在大同泛滥?”
狄义道:“千真万确。”
他伸长了脖子看了看大同知府的奏报,继续道:“要嘛就是最新的疫情还未报来,要嘛就是有人故意压了消息,地方的官员大多喜欢瞒报,除非盖子捂不住了,这才会如实禀奏。”
焦芳长长地出了口气,然后道:“老夫知道了,这件事,你谁也别说,子信啊……”他突然露出微笑,看着狄义道:“好生做自己的事,前些日子,佥都御史刘瑶致仕,这个位置一直空缺到了现在,老夫一直想举荐你,张部堂那儿,已经打了招呼了。”
狄义忙是拜倒在地,一副感激涕零之态,道:“恩府洪恩,学生无以为报。”
焦芳又低头去看奏疏,却是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狄义下去。
一直忙碌到了子夜,内阁里依然灯火通明,而这个时候,依然还在外朝等消息的朱厚照已经命人请几个阁臣去暖阁叙话了。
几个老臣没,一个个的显得疲惫不堪,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暖阁,只见朱厚照端坐在软塌上,而叶春秋依然还未走。
众人行了礼,刘健大致地报了一下灾情:“地崩发生之后,暂时未有统计,不过灾情如火,臣已命户部开仓,调度钱粮,各地转运司,随时候命,沿途的骡马,都要随时征用,眼下最紧要的是朝廷委派钦差,代表天子火速赶去宣府赈灾为好。”
说到委派钦差,一般情况,赈灾都是清流官作为钦差前往的。
听到要委派钦差,朱厚照却是显得犹豫不决,懊恼地道:“不知派何人去最为合适?”
焦芳的眼眸飞快地闪烁了一下,而后率先道:“陛下,臣推荐叶春秋。”
他一言而出,君臣诸人都有些惊愕,连叶春秋都不禁惊讶起来。
赈灾属于善后,一般是很容易积攒声誉的,这一次朝廷又是全力赈灾,在钱粮方面不会吝啬,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政绩,只要不出民变的乱子,这就是实打实的资历。
按理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都会推荐自己的门生故吏,事实上谢迁确实动过让叶春秋去赈灾的心思,只是有些不便说罢了,总觉得这是因公废私,而且叶春秋不过是个翰林修撰,虽然被委以了钦差,可是毕竟资历和声望还不足,到了地方上,制得住那些地方官吗?
可是焦芳推荐叶春秋前往,就显得很耐人寻味了!
(未完待续。)
朱载垚的名字是三个土,而地崩也与土有关,这天子不会认为朱厚垚乃是扫把星吧。
叶春秋连忙正色道:“臣听说,天崩地裂,则有圣人出,地崩虽是凶兆,却也未尝不是太子殿下……”
朱厚照却是笑了:“叶爱卿,莫要紧张,朕没有责怪朱载垚的意思,他是朕的骨肉,朕难道还怪他给朕带来了灾祸吗?”
此时刚刚是正午,可是京师却已乱成了一锅粥,各种流言蜚语出来,而各部也已是如临大敌,内阁这儿,几乎已经成了市集,各部的人纷纷前来候命,随时要依照内阁诸公的指令行事。
三个多时辰之后,天色昏暗,不过外朝这里依然还是热闹,灯火通明,所有人通宵达旦,各部的主官,此时也不可能去休息,只是宣府的快马终于到了。
受灾的位置是在大同,具体的灾情并没有计算出来,不过损毁房屋至少上千,死伤无数,大同乃是重镇,又是北方的咽喉之地,有军民十数万人,此时已是哀鸿遍野。
刘健等人不断地在召见各部的官员,分派着各种事项,各部入河协调一致,如何应变,如何安抚百姓,每一件事,非要亲自过问不可,户部的钱粮调度,亦是最大的问题,倒是这时,却有督察御史狄义蹑手蹑脚地到了焦芳的公房。
焦芳坐在公房的案牍后,皱眉沉思着什么,这狄义先是给焦芳行了礼,才道:“焦公,下官有事要奏。”
焦芳抬眸,看了狄义一眼,却只是漫不经心地点点头。
狄义乃是他的门生,所以焦芳不必对他客气,只是低头看着从宣府来的奏报,边道:“噢,是子信啊,这个时候,都察院就不要来添乱了,灾情如火……”
狄义却是道:“恩府,学生是有要事要禀奏,是关于宣府的。”
焦芳听罢,本是皱着的眉头显得更深了一些,他抬起头来道:“要事?什么要事?”
狄义上前,压低了声音道:“其实今日就该有奏报来的,学生刚刚巡按了宣府回来,那大同镇,就在几日之前爆发了天花,告急的奏疏,却不知是什么缘故迟迟未到,而今日,却是想不到又发生了地崩,这不是雪上加霜吗?现在朝野内外都关注着地崩,这天花……却被人忽视了。”
天花……
焦芳闻之色变,这天花的传染性极强,一旦风行,其危害不下于鼠疫,若是传染开来,足以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还真是恰逢漏屋偏下雨啊,若是如此,赈灾的事情可就麻烦了,地崩加上天花,足以让整个大同十万军民尽都毁于一旦。
“这件事……”焦芳眯着眼睛道:“还有谁知道?”
狄义苦笑道:“现在诸公都在关注着现在从宣府传来的消息,都在忙碌着灾情的事,想来还没有察觉,学生觉得应该先禀告过了恩府,再……”
“知道了。”焦芳神色凝重,却是淡淡道:“不过此事,先压一压吧。”
他说罢,叫了个书吏来:“去将几日前关乎于宣府的奏疏都挑过来。”
书吏听罢,忙是去了,过不多时,便挑了数十本奏疏来,焦芳一本本地翻阅下去,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封大同知府所奏的奏疏上,上头确实有关于天花疫情的事,可只是说,疫情只发生在某村,已经隔离。
难怪没有引人关注了,焦芳对狄义道:“你确定天花的疫情这几日已在大同泛滥?”
狄义道:“千真万确。”
他伸长了脖子看了看大同知府的奏报,继续道:“要嘛就是最新的疫情还未报来,要嘛就是有人故意压了消息,地方的官员大多喜欢瞒报,除非盖子捂不住了,这才会如实禀奏。”
焦芳长长地出了口气,然后道:“老夫知道了,这件事,你谁也别说,子信啊……”他突然露出微笑,看着狄义道:“好生做自己的事,前些日子,佥都御史刘瑶致仕,这个位置一直空缺到了现在,老夫一直想举荐你,张部堂那儿,已经打了招呼了。”
狄义忙是拜倒在地,一副感激涕零之态,道:“恩府洪恩,学生无以为报。”
焦芳又低头去看奏疏,却是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狄义下去。
一直忙碌到了子夜,内阁里依然灯火通明,而这个时候,依然还在外朝等消息的朱厚照已经命人请几个阁臣去暖阁叙话了。
几个老臣没,一个个的显得疲惫不堪,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暖阁,只见朱厚照端坐在软塌上,而叶春秋依然还未走。
众人行了礼,刘健大致地报了一下灾情:“地崩发生之后,暂时未有统计,不过灾情如火,臣已命户部开仓,调度钱粮,各地转运司,随时候命,沿途的骡马,都要随时征用,眼下最紧要的是朝廷委派钦差,代表天子火速赶去宣府赈灾为好。”
说到委派钦差,一般情况,赈灾都是清流官作为钦差前往的。
听到要委派钦差,朱厚照却是显得犹豫不决,懊恼地道:“不知派何人去最为合适?”
焦芳的眼眸飞快地闪烁了一下,而后率先道:“陛下,臣推荐叶春秋。”
他一言而出,君臣诸人都有些惊愕,连叶春秋都不禁惊讶起来。
赈灾属于善后,一般是很容易积攒声誉的,这一次朝廷又是全力赈灾,在钱粮方面不会吝啬,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政绩,只要不出民变的乱子,这就是实打实的资历。
按理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都会推荐自己的门生故吏,事实上谢迁确实动过让叶春秋去赈灾的心思,只是有些不便说罢了,总觉得这是因公废私,而且叶春秋不过是个翰林修撰,虽然被委以了钦差,可是毕竟资历和声望还不足,到了地方上,制得住那些地方官吗?
可是焦芳推荐叶春秋前往,就显得很耐人寻味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