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这次是真的有些无法支撑了,接踵而来的坏消息,令他难以承受了,不过生xing顽强的皇太极,在众人面前的表现,还是神采奕奕,比较前段时间,jing神还要好一些的。
多铎带领的三万大军,被江宁营剿灭了,逃回来的将士寥寥无几,多铎也被斩杀了,汉八旗所属正蓝旗固山额真金砺被生擒,接着盖州也丢掉了,驻守盖州的汉军全部投降。
这些消息,每一个都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就连豪格,都发了几次脾气了,甚至直接教训了下人,显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了。
皇太极非常的冷静,事已至此,发脾气是没有作用的,那是懦弱的表现,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的弥补,如何的稳固海州方向的防御,或者说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展开决战。
皇太极恨不得撕碎苏天成,可惜他也只能够这样想想,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显然是有着极大困难的,凭着如今驻扎在海州的军士,根本无法与苏天成决战,就算是调集驻扎在辽阳的满八旗之中的镶黄旗和正蓝旗,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打败苏天成,唯有调集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才能够保证击败苏天成,可有那么多的时间吗,辽东和大同的明军,会眼看着厮杀无动于衷吗,到时候,明军从辽东大举进攻沈阳,大清国就将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走错一步棋的后果,就是需要承担一切,但这个后果太惨烈了,多铎丧命,这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私下里的时候,皇太极想着多铎的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勇士,皇太极几次泪流满面,这是因为他判断的失误,导致了此等情况的出现。尽管多铎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人已经死了。说那些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皇太极确立的下一步的战役部署,还是他和豪格说到的思路,那就是从草原上找寻突破口,利用蒙八旗来牵制辽东和大同的明军,满八旗和汉八旗的主力,调到海州,与苏天成展开决战,只要打败了苏天成和江宁营,一切都好说了。至于说从辽东方向展开进攻,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大清国的军队,从来都没有能够攻破关宁锦防线,以前不能够做到,现在更是不要异想天开了。
还有范文程正在联系的ri本人,协议已经签署了,由范文程代表大清国与ri本的代表签署的。九月份ri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鲜。皇太极不敢肯定,ri本人真的会那样做。近几十年来,ri本人几次与大明朝廷作对,换来的都是惨败,嘉靖年间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带作乱,结果被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打败,本倭寇入侵朝鲜,结果被明军打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逃回ri本,本人就没有过海挑衅了。
皇太极的部署是三个方面的,除开草原上的部署,辽东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调整了,ri本人那边,皇太极没有认为是单独的部署。
海州方向,苏天成占领盖州之后,暂时停止了进攻。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个决定,再次让皇太极感觉到了恼火,多铎捐躯、金砺被生擒的消息,传到沈阳之后,满人权贵之中,出现了巨大的波澜,很多人都要求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进行决战,彻底打败苏天成,这种呼声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也有冷静的人,包括众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尔衮。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阿济格的年纪最大,多尔衮其次,多铎的年纪最小,其中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两人也是政治上绝对的联盟,按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多尔衮是绝对要求给多铎报仇的。
在如何处理海州方向的战役部署方面,多尔衮与阿济格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冲突。
阿济格坚决支持从海州方向发动总攻,打败苏天成,为多铎报仇,而且还主动请缨,赶赴海州作战,坚决要斩杀苏天成,阿济格的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甚至正黄旗里面的鳌拜,都是同意这个意见的。
但多尔衮不同意,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铎战败被杀之后,除开驻扎在海州的济尔哈朗,其余的满人权贵,几乎都回到了沈阳,大家都清楚,皇太极肯定要做出来新的部署了。
所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沈阳。
多尔衮的意见非常明确,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毫无顾忌的将整个的大清国都压上去,这是赌气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选择,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悉数调到海州,辽东的广宁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失守,这样明军就可以渡过辽河,展开对沈阳的进攻,到时候,海州方向的大军,又要抽调回来,保护沈阳,这完全是自我折腾。
多尔衮也认为,事情到了这一步,海州的局面,被辽东更加的重要,适当抽调大军,赶赴海州是有必要的,盖州已经丢失了,绝不能够丢失耀州和海州,那样辽阳也危险了,若是辽阳失守,沈阳肯定是守不住的。
多尔衮的建议之中,同样提到了蒙八旗,提到了蒙古的力量。
这令皇太极再一次的对多尔衮刮目相看了,皇太极清楚的知道,多尔衮的能力是强于豪格的,若是自己走了,将大清国托付给多尔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皇太极不能够这样做,多尔衮能力是不用说的,可权力**过于的强烈,心狠手辣,可以预见的是,多尔衮一旦掌握了大权,豪格等人都不得好死,包括自己的诸多儿子,还有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一旦多尔衮稳固了局面,就会有清洗异己的动作。
皇太极想到的,还是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尽管这样做的难度很大。
不得不说的是,多铎的丧命,让多尔衮的力量更加的单薄,失去了与豪格竞争的机会,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手握兵权,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也是多尔衮最为有力的支持者,如今多铎丧命了,多尔衮的政治同盟也就不存在了。
可还有一件事情,也是皇太极头疼的,那就是镶白旗的旗主。
多铎尚没有年岁大的儿子,如此的情况下,能够掌控镶白旗的最佳人选,就是多尔衮了,这也是大清国的惯例,譬如说正红旗与镶红旗,都是代善直接掌管的,只不过皇太极想了一些办法,才暂时管着镶红旗,后来代善彻底归心了,皇太极才将镶红旗交给代善。
若是多尔衮掌管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力量将更为强大。
满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下五旗为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在于,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担任旗主,皇宫里面的护卫,都是从上三旗之中挑选的,下五旗由亲王和郡王担任旗主。后来流传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那是多尔衮掌握权力之后,将正蓝旗排挤出去,让正白旗成为了上三旗。
也就是说,豪格继承皇位之后,直接掌管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错的,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属于最能够打战的军队,作战能力方面,甚至超过了上三旗,如此的情况下,多尔衮只要找准时机,联合其他旗的旗主,就能够夺豪格的权。
这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地方,以前皇太极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多尔衮,但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大清国恐怕还离不开多尔衮。
处于两难之中的皇太极,艰难的找寻出路,那就是让豪格与多尔衮尽量多的接触,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一段时间过去,进展不是很好。
皇太极也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是苍天注定的,人力无法彻底改变的,立豪格为皇太极,将豪格扶上马再送一程,皇太极也只能够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豪格自己去把握了,多尔衮是大清国不可多得的骁将,做事冷静,有勇有谋,皇太极是不会做出来同室cāo戈事情的,至于豪格今后会不会做,皇太极想不到那么多了。
有关大清国下一步的部署,必须要决定下来了,皇太极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准备着急满人权贵商议了,这次参加商议的没有汉人。
商议之前,皇太极再次与豪格商议,做出来了诸多的解释,他想好了,有些事情,让豪格去解释,让豪格说出来,让诸多的满人权贵佩服豪格。
皇太极更想趁着这个机会,让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改善关系,让两人团结起来,哪怕是暂时的团结起来,共同来应付大清国的这场危局。
皇太极清楚,目前的情况下,唯有这样做,才是有利于大清国稳固发展的,要是出现了内讧,就是大明朝廷的机会了。。)
多铎带领的三万大军,被江宁营剿灭了,逃回来的将士寥寥无几,多铎也被斩杀了,汉八旗所属正蓝旗固山额真金砺被生擒,接着盖州也丢掉了,驻守盖州的汉军全部投降。
这些消息,每一个都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就连豪格,都发了几次脾气了,甚至直接教训了下人,显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了。
皇太极非常的冷静,事已至此,发脾气是没有作用的,那是懦弱的表现,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的弥补,如何的稳固海州方向的防御,或者说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展开决战。
皇太极恨不得撕碎苏天成,可惜他也只能够这样想想,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显然是有着极大困难的,凭着如今驻扎在海州的军士,根本无法与苏天成决战,就算是调集驻扎在辽阳的满八旗之中的镶黄旗和正蓝旗,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打败苏天成,唯有调集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才能够保证击败苏天成,可有那么多的时间吗,辽东和大同的明军,会眼看着厮杀无动于衷吗,到时候,明军从辽东大举进攻沈阳,大清国就将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走错一步棋的后果,就是需要承担一切,但这个后果太惨烈了,多铎丧命,这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私下里的时候,皇太极想着多铎的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勇士,皇太极几次泪流满面,这是因为他判断的失误,导致了此等情况的出现。尽管多铎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人已经死了。说那些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皇太极确立的下一步的战役部署,还是他和豪格说到的思路,那就是从草原上找寻突破口,利用蒙八旗来牵制辽东和大同的明军,满八旗和汉八旗的主力,调到海州,与苏天成展开决战,只要打败了苏天成和江宁营,一切都好说了。至于说从辽东方向展开进攻,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大清国的军队,从来都没有能够攻破关宁锦防线,以前不能够做到,现在更是不要异想天开了。
还有范文程正在联系的ri本人,协议已经签署了,由范文程代表大清国与ri本的代表签署的。九月份ri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鲜。皇太极不敢肯定,ri本人真的会那样做。近几十年来,ri本人几次与大明朝廷作对,换来的都是惨败,嘉靖年间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带作乱,结果被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打败,本倭寇入侵朝鲜,结果被明军打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逃回ri本,本人就没有过海挑衅了。
皇太极的部署是三个方面的,除开草原上的部署,辽东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调整了,ri本人那边,皇太极没有认为是单独的部署。
海州方向,苏天成占领盖州之后,暂时停止了进攻。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个决定,再次让皇太极感觉到了恼火,多铎捐躯、金砺被生擒的消息,传到沈阳之后,满人权贵之中,出现了巨大的波澜,很多人都要求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进行决战,彻底打败苏天成,这种呼声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也有冷静的人,包括众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尔衮。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阿济格的年纪最大,多尔衮其次,多铎的年纪最小,其中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两人也是政治上绝对的联盟,按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多尔衮是绝对要求给多铎报仇的。
在如何处理海州方向的战役部署方面,多尔衮与阿济格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冲突。
阿济格坚决支持从海州方向发动总攻,打败苏天成,为多铎报仇,而且还主动请缨,赶赴海州作战,坚决要斩杀苏天成,阿济格的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甚至正黄旗里面的鳌拜,都是同意这个意见的。
但多尔衮不同意,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铎战败被杀之后,除开驻扎在海州的济尔哈朗,其余的满人权贵,几乎都回到了沈阳,大家都清楚,皇太极肯定要做出来新的部署了。
所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沈阳。
多尔衮的意见非常明确,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毫无顾忌的将整个的大清国都压上去,这是赌气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选择,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悉数调到海州,辽东的广宁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失守,这样明军就可以渡过辽河,展开对沈阳的进攻,到时候,海州方向的大军,又要抽调回来,保护沈阳,这完全是自我折腾。
多尔衮也认为,事情到了这一步,海州的局面,被辽东更加的重要,适当抽调大军,赶赴海州是有必要的,盖州已经丢失了,绝不能够丢失耀州和海州,那样辽阳也危险了,若是辽阳失守,沈阳肯定是守不住的。
多尔衮的建议之中,同样提到了蒙八旗,提到了蒙古的力量。
这令皇太极再一次的对多尔衮刮目相看了,皇太极清楚的知道,多尔衮的能力是强于豪格的,若是自己走了,将大清国托付给多尔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皇太极不能够这样做,多尔衮能力是不用说的,可权力**过于的强烈,心狠手辣,可以预见的是,多尔衮一旦掌握了大权,豪格等人都不得好死,包括自己的诸多儿子,还有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一旦多尔衮稳固了局面,就会有清洗异己的动作。
皇太极想到的,还是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尽管这样做的难度很大。
不得不说的是,多铎的丧命,让多尔衮的力量更加的单薄,失去了与豪格竞争的机会,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手握兵权,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也是多尔衮最为有力的支持者,如今多铎丧命了,多尔衮的政治同盟也就不存在了。
可还有一件事情,也是皇太极头疼的,那就是镶白旗的旗主。
多铎尚没有年岁大的儿子,如此的情况下,能够掌控镶白旗的最佳人选,就是多尔衮了,这也是大清国的惯例,譬如说正红旗与镶红旗,都是代善直接掌管的,只不过皇太极想了一些办法,才暂时管着镶红旗,后来代善彻底归心了,皇太极才将镶红旗交给代善。
若是多尔衮掌管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力量将更为强大。
满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下五旗为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在于,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担任旗主,皇宫里面的护卫,都是从上三旗之中挑选的,下五旗由亲王和郡王担任旗主。后来流传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那是多尔衮掌握权力之后,将正蓝旗排挤出去,让正白旗成为了上三旗。
也就是说,豪格继承皇位之后,直接掌管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错的,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属于最能够打战的军队,作战能力方面,甚至超过了上三旗,如此的情况下,多尔衮只要找准时机,联合其他旗的旗主,就能够夺豪格的权。
这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地方,以前皇太极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多尔衮,但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大清国恐怕还离不开多尔衮。
处于两难之中的皇太极,艰难的找寻出路,那就是让豪格与多尔衮尽量多的接触,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一段时间过去,进展不是很好。
皇太极也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是苍天注定的,人力无法彻底改变的,立豪格为皇太极,将豪格扶上马再送一程,皇太极也只能够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豪格自己去把握了,多尔衮是大清国不可多得的骁将,做事冷静,有勇有谋,皇太极是不会做出来同室cāo戈事情的,至于豪格今后会不会做,皇太极想不到那么多了。
有关大清国下一步的部署,必须要决定下来了,皇太极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准备着急满人权贵商议了,这次参加商议的没有汉人。
商议之前,皇太极再次与豪格商议,做出来了诸多的解释,他想好了,有些事情,让豪格去解释,让豪格说出来,让诸多的满人权贵佩服豪格。
皇太极更想趁着这个机会,让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改善关系,让两人团结起来,哪怕是暂时的团结起来,共同来应付大清国的这场危局。
皇太极清楚,目前的情况下,唯有这样做,才是有利于大清国稳固发展的,要是出现了内讧,就是大明朝廷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