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使团,其实是分为两个部分的,李玄机不过是副使,在朝鲜国王的眼里,大明皇帝才是真正的主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后金在平壤驻军,大明也在平壤驻军,其实国王一般都是呆在首尔的,因为平壤有驻军,国王不得不每年花费一些时间,住在平壤,这样来回奔bo的日子,苦是不用说的,关键是内心不舒服。
大明不同于后金,人家是大国,有气度,不会小肚鸡肠,也很容易忽悠,所以在经过了仔细的思索之后,朝鲜国王终于做出来决定了,正式想大明皇帝提出要求,恳求明军撤出平壤,国王甚至想到了,有可能的情况下,将宣州等地也收回来。
有关归还宣州的事情,大明皇帝直接拒绝了,宣州本就是大明的领土,不存在归还的问题,至于说撤军的事宜,大明皇帝没有拒绝,这让朝鲜国王看到了希望,只要明军能够撤离朝鲜,至少负担会轻很多的,几万明军,吃喝拉撒,朝鲜王室总还是要拿出来不少粮食的。至于说明军在平壤,明里暗里得到的财物,那都不要去计较了,至少明军是严守军纪的,没有so扰附近的百姓。
副使李玄机到达盖州的时候,朝鲜使团的大队人马,已经进入北直隶地界了,不过几天之后,就来到了京城。
使节没有见到大明皇上,不过奏折递上去了,除开进贡给大明的礼物,还有就是恳请皇上下旨,让明军撤出平壤的请求了,至于宣州等地的事宜,没有提及。
养心殿。
杨嗣昌率领内阁大臣,都在养心殿里面,包括兵部尚书鹿善继,也跟着来到了养心殿,这一次要商议的事情,很是重要。
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他的心思有些奇怪,这里面还差一个人,那就是苏天成,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带兵打战的内阁大臣,苏天成是第一个,恐怕也是最后一个,大明朝历来都是重文轻武,武将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指挥作战的也是文官,譬如说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接着才去指挥作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让内阁大臣去指挥作战,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了。
朱由检很想苏天成回到京城,不要掌管江宁营了,回到京城的苏天成,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以保全家族和xing命,但就是不能够掌握权力了。
收起了心思,朱由检开口了。
诸位爱卿,朝鲜的使节上书了,恳求驻扎在朝鲜的大军撤回来,不知道你们是什么看法啊。
朱由检说完之后,直接看着杨嗣昌,他知道,这件事情,内阁已经商议过了,只要杨嗣昌开口说了,也就代表内阁的意见了,到了现在,朱由检基本掌握了决策权,也不需要朱审烜在里面协调了,而且太监、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慢慢开始强大起来,这些都是朱由检的耳目,掌握了权力,就等于是他掌握了权力。
杨嗣昌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召集内阁商议了此事,臣以为,朝鲜在这件事情上面,有些反复无常,后金鞑子也派兵驻扎朝鲜了,可朝鲜王室什么都不敢说,如今朝廷决定在平壤驻军了,朝鲜皇室就觉得无法忍受了,真的是岂有此理,臣等以为,不在平壤驻军也是可以的,不过朝鲜每年的进贡,还是不能够少的,若是决定什么大事情,也需要及时的禀报。
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其实他的意见很明确,大军撤离朝鲜,堂堂的大明王朝,必须要有大国的风度,恃强凌弱可不是大明王朝应该做的事情,朝鲜王室提出来这等的要求,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完全可以答应,至于说进贡的事宜,那是苏天成强烈建议的,朱由检也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朝鲜才多大的地方,穷的要死,能够有什么好东西。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看着朱审烜,想不到朱审烜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其余的内阁大臣,肯定也不会说什么的。
诸位爱卿,朝鲜一直是我大明的属国,这些年来,因为我大明遭遇诸多的变故,故而诸多的属国,分崩离析了,朝鲜重新归于我大明麾下,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也让其他的属国看看,我大明依旧是强盛的,至于说这驻军的事情,朕看撤了就撤了吧,以前我大明也从来没有在朝鲜驻军啊。
皇上的态度,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其实在内阁商议的时候,意见是很不一致的,杨嗣昌不同意从朝鲜撤兵,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关键时刻,苏天成带领江宁营,正在征伐后金鞑子,主攻的方向是海州,复州和宣州等地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张凤翼带领大军,驻扎在平壤,能够保证宣州等地的稳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出兵协助江宁营,但撤离平壤之后,变数就多了,谁也无法预料,宣州等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何况朝鲜王室还提出来了,恳请朝廷归还宣州等地的事宜,这简直就是屁话,宣州一直都是属于朝廷的,是大明的领土,就算是有一段时间不是,可明军占领了宣州,那就是属于朝廷的。
可皇上的态度很是坚决,杨嗣昌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服从。
有关从朝鲜撤兵的事情,没有什么争论,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微妙了,张凤翼带领三万大军进驻平壤,撤离平壤之后,这三万人究竟到什么地方去,是直接到盖州去,服从苏天成的指挥,进攻后金鞑子,还是回到北直隶,这是需要确定下来的。
皇上还有一个想法,杨嗣昌和朱审烜都感觉不合适,那就是张凤翼带领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和莱州一带,和绝对不合适,恐怕会引发不少的矛盾的,况且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尚有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张凤翼带领大军去了,算是什么身份,难道是接管登州、莱州和青州吗,苏天成还带领江宁营将士在前方征伐,朝廷在后面来这样一手,难道逼迫苏天成做出来不理智的事情吗。
内阁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能够统一意见,杨嗣昌的意见,可以让张凤翼驻扎在宣州一带,预防发生什么事情,不过杨嗣昌也认为,大军只是暂时驻扎在宣州。
朱审烜的意见是最为明确的,三万大军,直接参与进攻后金鞑子,这样军队人数跟多一些,力量更加的强大,也能够加快进攻的节奏了。
也有同意张凤翼驻扎在登州的,还有人建议张凤翼回到北直隶的。
杨嗣昌有些担心,皇上若是提出来大军驻扎在什么地方的事情,自己是不好回答的。
诸位爱卿,张爱卿率领大军,撤出了平壤,一定是要回来的,朕还是那个意见,三万大军暂时驻扎在登州和莱州一带,若是时机合适了,参与征伐后金鞑子。。。
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皇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安排,众人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想到,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来这样的决定,是不是会影响到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
朱由检说完之后,杨嗣昌硬着头皮开口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说,目前朝廷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征伐后金鞑子的事宜,朝廷所有人都关注辽东的情况,若是朝廷做出来的决定,不利于辽东的征伐,那是自断手臂。
皇上,臣以为,大军暂时驻扎在宣州比较合适,一来可以控制朝鲜的局势,预防出现其他的事情,二来也可以协助苏大人,随时参与到征伐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
朱由检的脸se明显有些不好看了。
好了,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了,就不要继续议论了。
杨嗣昌的脸se很不好看,他这个内阁首辅,主要的职责还是要辅佐皇上,让大明王朝更加的强盛,杨嗣昌是绝对忠心皇上的,也知道皇上的一些担心,可这种担心,应该是深藏在内心的,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行动,而不是急功近利,这样可能会使事情更加的糟糕,杨嗣昌更加清楚,苏天成的能力非同一般,放眼大明,能够打败后金鞑子的,恐怕只有苏天成了,离开了苏天成,剿灭后金鞑子的计划,就无法完成。从这个方面来说,皇上是很矛盾的。其实皇上开始疏远朱审烜,杨嗣昌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离开养心殿的时候,朱审烜低着头走在前面,在养心殿的一个多时辰时间里面,朱审烜没有开口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杨嗣昌想着打招呼,和朱审烜说几句话,最终还是作罢了,有一件事情,杨嗣昌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开始严密监视朱审烜了,这是谁做出来的安排,那不用猜测,杨嗣昌非常担心,不知道这样的冲突,什么时候会发生,他这个内阁首辅,到时候一定是要支持皇上的。
有些时候,杨嗣昌也想到了,假如说苏天成成为了皇帝,大明王朝将是什么样子,但这样的想法,他努力压制,!。
大明不同于后金,人家是大国,有气度,不会小肚鸡肠,也很容易忽悠,所以在经过了仔细的思索之后,朝鲜国王终于做出来决定了,正式想大明皇帝提出要求,恳求明军撤出平壤,国王甚至想到了,有可能的情况下,将宣州等地也收回来。
有关归还宣州的事情,大明皇帝直接拒绝了,宣州本就是大明的领土,不存在归还的问题,至于说撤军的事宜,大明皇帝没有拒绝,这让朝鲜国王看到了希望,只要明军能够撤离朝鲜,至少负担会轻很多的,几万明军,吃喝拉撒,朝鲜王室总还是要拿出来不少粮食的。至于说明军在平壤,明里暗里得到的财物,那都不要去计较了,至少明军是严守军纪的,没有so扰附近的百姓。
副使李玄机到达盖州的时候,朝鲜使团的大队人马,已经进入北直隶地界了,不过几天之后,就来到了京城。
使节没有见到大明皇上,不过奏折递上去了,除开进贡给大明的礼物,还有就是恳请皇上下旨,让明军撤出平壤的请求了,至于宣州等地的事宜,没有提及。
养心殿。
杨嗣昌率领内阁大臣,都在养心殿里面,包括兵部尚书鹿善继,也跟着来到了养心殿,这一次要商议的事情,很是重要。
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他的心思有些奇怪,这里面还差一个人,那就是苏天成,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带兵打战的内阁大臣,苏天成是第一个,恐怕也是最后一个,大明朝历来都是重文轻武,武将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指挥作战的也是文官,譬如说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接着才去指挥作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让内阁大臣去指挥作战,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了。
朱由检很想苏天成回到京城,不要掌管江宁营了,回到京城的苏天成,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以保全家族和xing命,但就是不能够掌握权力了。
收起了心思,朱由检开口了。
诸位爱卿,朝鲜的使节上书了,恳求驻扎在朝鲜的大军撤回来,不知道你们是什么看法啊。
朱由检说完之后,直接看着杨嗣昌,他知道,这件事情,内阁已经商议过了,只要杨嗣昌开口说了,也就代表内阁的意见了,到了现在,朱由检基本掌握了决策权,也不需要朱审烜在里面协调了,而且太监、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慢慢开始强大起来,这些都是朱由检的耳目,掌握了权力,就等于是他掌握了权力。
杨嗣昌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召集内阁商议了此事,臣以为,朝鲜在这件事情上面,有些反复无常,后金鞑子也派兵驻扎朝鲜了,可朝鲜王室什么都不敢说,如今朝廷决定在平壤驻军了,朝鲜皇室就觉得无法忍受了,真的是岂有此理,臣等以为,不在平壤驻军也是可以的,不过朝鲜每年的进贡,还是不能够少的,若是决定什么大事情,也需要及时的禀报。
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其实他的意见很明确,大军撤离朝鲜,堂堂的大明王朝,必须要有大国的风度,恃强凌弱可不是大明王朝应该做的事情,朝鲜王室提出来这等的要求,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完全可以答应,至于说进贡的事宜,那是苏天成强烈建议的,朱由检也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朝鲜才多大的地方,穷的要死,能够有什么好东西。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看着朱审烜,想不到朱审烜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其余的内阁大臣,肯定也不会说什么的。
诸位爱卿,朝鲜一直是我大明的属国,这些年来,因为我大明遭遇诸多的变故,故而诸多的属国,分崩离析了,朝鲜重新归于我大明麾下,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也让其他的属国看看,我大明依旧是强盛的,至于说这驻军的事情,朕看撤了就撤了吧,以前我大明也从来没有在朝鲜驻军啊。
皇上的态度,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其实在内阁商议的时候,意见是很不一致的,杨嗣昌不同意从朝鲜撤兵,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关键时刻,苏天成带领江宁营,正在征伐后金鞑子,主攻的方向是海州,复州和宣州等地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张凤翼带领大军,驻扎在平壤,能够保证宣州等地的稳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出兵协助江宁营,但撤离平壤之后,变数就多了,谁也无法预料,宣州等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何况朝鲜王室还提出来了,恳请朝廷归还宣州等地的事宜,这简直就是屁话,宣州一直都是属于朝廷的,是大明的领土,就算是有一段时间不是,可明军占领了宣州,那就是属于朝廷的。
可皇上的态度很是坚决,杨嗣昌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服从。
有关从朝鲜撤兵的事情,没有什么争论,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微妙了,张凤翼带领三万大军进驻平壤,撤离平壤之后,这三万人究竟到什么地方去,是直接到盖州去,服从苏天成的指挥,进攻后金鞑子,还是回到北直隶,这是需要确定下来的。
皇上还有一个想法,杨嗣昌和朱审烜都感觉不合适,那就是张凤翼带领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和莱州一带,和绝对不合适,恐怕会引发不少的矛盾的,况且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尚有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张凤翼带领大军去了,算是什么身份,难道是接管登州、莱州和青州吗,苏天成还带领江宁营将士在前方征伐,朝廷在后面来这样一手,难道逼迫苏天成做出来不理智的事情吗。
内阁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能够统一意见,杨嗣昌的意见,可以让张凤翼驻扎在宣州一带,预防发生什么事情,不过杨嗣昌也认为,大军只是暂时驻扎在宣州。
朱审烜的意见是最为明确的,三万大军,直接参与进攻后金鞑子,这样军队人数跟多一些,力量更加的强大,也能够加快进攻的节奏了。
也有同意张凤翼驻扎在登州的,还有人建议张凤翼回到北直隶的。
杨嗣昌有些担心,皇上若是提出来大军驻扎在什么地方的事情,自己是不好回答的。
诸位爱卿,张爱卿率领大军,撤出了平壤,一定是要回来的,朕还是那个意见,三万大军暂时驻扎在登州和莱州一带,若是时机合适了,参与征伐后金鞑子。。。
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皇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安排,众人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想到,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来这样的决定,是不是会影响到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
朱由检说完之后,杨嗣昌硬着头皮开口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说,目前朝廷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征伐后金鞑子的事宜,朝廷所有人都关注辽东的情况,若是朝廷做出来的决定,不利于辽东的征伐,那是自断手臂。
皇上,臣以为,大军暂时驻扎在宣州比较合适,一来可以控制朝鲜的局势,预防出现其他的事情,二来也可以协助苏大人,随时参与到征伐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
朱由检的脸se明显有些不好看了。
好了,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了,就不要继续议论了。
杨嗣昌的脸se很不好看,他这个内阁首辅,主要的职责还是要辅佐皇上,让大明王朝更加的强盛,杨嗣昌是绝对忠心皇上的,也知道皇上的一些担心,可这种担心,应该是深藏在内心的,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行动,而不是急功近利,这样可能会使事情更加的糟糕,杨嗣昌更加清楚,苏天成的能力非同一般,放眼大明,能够打败后金鞑子的,恐怕只有苏天成了,离开了苏天成,剿灭后金鞑子的计划,就无法完成。从这个方面来说,皇上是很矛盾的。其实皇上开始疏远朱审烜,杨嗣昌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离开养心殿的时候,朱审烜低着头走在前面,在养心殿的一个多时辰时间里面,朱审烜没有开口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杨嗣昌想着打招呼,和朱审烜说几句话,最终还是作罢了,有一件事情,杨嗣昌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开始严密监视朱审烜了,这是谁做出来的安排,那不用猜测,杨嗣昌非常担心,不知道这样的冲突,什么时候会发生,他这个内阁首辅,到时候一定是要支持皇上的。
有些时候,杨嗣昌也想到了,假如说苏天成成为了皇帝,大明王朝将是什么样子,但这样的想法,他努力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