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主持辽东边军的裁撤,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牵涉到十几万的辽东边军,尽管有阎应元的协助,有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鼎力支持,但这样的裁撤,毕竟是牵涉到军士的切身利益了,所以想要稳定,是需要花费极大气力的。
当初征召和扩充辽东边军,主要还是从京畿附近抽调的军户,这些军户与寻常的百姓是不一样的,家人基本依靠着军户的军饷过日子,往往是一个人到军队之中去了,全家都跟着搬迁了,来到了军队所在地,虽然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为官的时候,曾经下定决心,要废除军户制度,但在京畿之地,是朝廷牢牢控制的地方,裁撤军户制度的事情,想都不要想,朝廷是绝对反对的,故而这里的军户,思想上的认识一时半会转不过来。
尽管说大晋朝廷已经彻底废除了军户制度,但随之也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主要是需要稳定这些军户,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在南方地区,朱审烜等人就消耗了太多的气力,竭尽全力安置这些军户,特别是那些世代为官的军户家庭,经过这么多年,早就退化了,祖先的那些英雄豪迈的气概,丢的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如何的吃空饷,如何的搜刮民脂民膏了,这样的军官是坚决要裁撤的,留下只是祸害。
辽东边军一样牵涉到这样的问题。
当初扩充军队的时候,想到的就是人数的增加,也依赖于朝廷暂时能够拿出来一定的军饷,辽饷也是大多拨付给辽东边军使用的,如此还能够维持,到后期大明朝廷摇摇欲坠的时候。其实辽东边军就处于崩溃的边沿,几乎无法维持了,好在江宁营秋风扫落叶,很快就推翻了大明朝廷,开始着手对辽东边军进行必要的整治了。
卢象升与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商议之后,又与阎应元进行了仔细的谋划。大致的意见,还是让这些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官府已经收回来了耕地,这些军户回到原籍地之后,改变了原来的户籍,重新登记,成为老百姓,安安心心的耕地生活,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时机不是很好。春耕时节已经过去了,让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朝廷需要拿出来一大笔的银子,至少需要给这些军户一定的安家费,回家之后能够生活,能够保证到来年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不至于饿死人,不至于有人造反。
经过了权衡之后。卢象升提出来了预算,折合需要白银接近两百万两。这个数字,就连卢象升自己都惊呆了,感觉到难度太大,不好向朝廷奏报了。
但裁撤军士的事情,是不能够拖延的,况且如今的辽东边军。是朝廷拿出来粮食直接养着的,包括这些军士的家眷,若是拖延的时间长了,朝廷的损失更大。
当然,卢象升准备裁撤辽东边军的时候。银行的创办与统一发行纸币都还在筹谋之中,没有正式付诸实施,故而卢象升考虑到,朝廷的压力太大了,毕竟在防御黑死病方面,已经消耗了朝廷天文数字的银子。
就在卢象升等人还在加紧筹谋的过程之中,辽东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很多的传言出现了,什么朝廷不会管辽东边军了,辽东边军是原来大明朝廷的军队,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说不定朝廷还会派兵镇压辽东边军等等,这些传闻虽然没有广泛的传播,但已经引起了卢象升等人的高度重视了。
辽东的情况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是在大明朝廷当初占领了广宁,在广宁开展互市之后,大量的满人、辽东商贾和辽东汉人进入了广宁,通过广宁又进入了锦州和宁远城等地,有些就直接留下来做生意了,大明朝廷没有对这种情况表示异议。
辽东边军整体的归顺大晋朝廷之后,从稳定的角度出发,没有要求整合辽东的治安状况,而且朝廷也是清楚的,因为后金鞑子再次占据了广宁、西平堡和义州等地,位于广宁的互市自然的消亡,商贸的交往都是依靠尚在辽东的商贾了。
这也就预示着,辽东肯定存在后金鞑子大量的奸细,借机搜集情报。
当年唐海泰的教训,卢象升是非常清楚的。
正当卢象升怀疑的时候,来自朝廷的情报也送来了,情报很明确的表示了,后金鞑子有意搅浑辽东的局势,想着趁机从中谋利,这个情报,是根据辽东出现的情况做出来的分析,其实卢象升也有这样的分析。
但情报里面同时也有要求,辽东必须要保持稳定,不能够乱,也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活动,免得人心惶惶的,一旦辽东出现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增加压力的就是内地了。
这令卢象升很是为难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很快,卢象升的奏折批下来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提出来的要求是二百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朝廷竟然拨付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了。
有钱好办事,这是亘古以来的规矩。
有了这些钱,卢象升就一点都不担心了。
辽东巡抚衙门拿出来的安置计划是非常清楚的,普通的军士,每人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拿着这些安置费,回到原籍所在地,拿着辽东巡抚开出来的证明,直接到官府去,到时候官府会安置好一切的事宜,大小的军官,安置费用就不一样了,最高的参将,可以拿到五百两银子的安置费用,这也是一笔巨款了。
辽东边军的安置费用,一样是以纸币的方式拨付下来的。
同时卢象升还接到了任务,那就是辽东必须要办起来银行,一样按照朝廷的要求,统一使用纸币,黄金白银和铜钱,原则上不流通使用了。
打击流言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的落实诸多的安置任务。
巡抚衙门开始大张旗鼓的动作了。
辽东最高的指挥机构,就是辽东巡抚衙门了,至于说原来的蓟辽督师这个职务,因为皇上担任过这个职务,故而撤销了,就是设立了,也没有谁敢于与担任这个职务的,再说了,辽东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付后金鞑子,朝廷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不存在说后金鞑子随便的进入到关内劫掠,如今的情形,与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后金鞑子处于被动之中,故而不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对付辽东,辽东巡抚衙门承担这个职责就足够了。
辽东巡抚所辖的范围,也出现了明确的变化,除开辽河以南,辽河以北的沈阳、萨尔浒等地,悉数都纳入了管辖的范围,这也预示着,朝廷是一定要剿灭后金鞑子,一定要统一整个的辽东的。
按照被裁撤的军士,难点就在于那些军官,普通的军士是没有多大意见的,拿着十两白银,几个月的生活是足够了,回到家乡之后,只要有了耕地,自家种粮食,生活肯定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再说一些在辽东的边军,接到了家乡亲朋的来信,都是说家乡发生了变化,至少有粮食吃,不会饿肚子了,所以这些普通的军士,是能够顺利接受安置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阎应元提出来了建议,所有被裁撤的军官,不管原籍在什么地方,一律都留在辽东,首先将这些人稳住,避免他们分散之后,到处去闹事,到处去发泄不满,只要将这些人稳住了,相信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卢象升接受了这个建议,分两步开始对辽东边军进行大规模的裁撤了。
一时间辽东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军士,携家带口离开辽东,从山海关方向进入到关内,朝着自己的老家走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
军士第一次拿到纸币,刚开始还不敢相信,以为是朝廷忽悠他们,为什么拿不到银子,不过一路上,这些纸币的使用非常方便,与银子的价值一模一样,而且便于携带,慢慢的军士完全接受了,到后来辽东被裁撤的军士,一致认为,纸币就是比黄金白银方便,不担心丢失,也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辽东的汉人,这些人留在了辽东,由官府负责给予他们耕种的土地,至于说辽东边军种下的耕地,因为尚未到收获的季节,故而按照粮食产量,全部折合成为白银,按照人头数目,平均兑现给了被裁撤的军士。
被裁撤的军官,全部留在了辽东,分别安排在锦州和宁远两个城池里面,这些军官以前发泄不满,是因为手里有军队,可现在军队被裁撤了,军士按照要求,高高兴兴领取了安置费用,或者离开辽东,或者回老家种地去了,如此军官也没有能够发泄的地方,也不敢随意的发脾气了。
局面就这样稳定下来了,那些流言也消失于无形了。
卢象升非常的惬意,一件看似千难万难的事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完全安排好了,军士的部署也全部到位了,十万大军,其中一万人驻扎在黑山,三万人驻扎在大凌河城,一万人驻扎在锦州,一万人驻扎在宁远,剩下的四万人全部驻扎在山海关。
辽东稳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创办银行与什么时候进攻后金鞑子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当初征召和扩充辽东边军,主要还是从京畿附近抽调的军户,这些军户与寻常的百姓是不一样的,家人基本依靠着军户的军饷过日子,往往是一个人到军队之中去了,全家都跟着搬迁了,来到了军队所在地,虽然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为官的时候,曾经下定决心,要废除军户制度,但在京畿之地,是朝廷牢牢控制的地方,裁撤军户制度的事情,想都不要想,朝廷是绝对反对的,故而这里的军户,思想上的认识一时半会转不过来。
尽管说大晋朝廷已经彻底废除了军户制度,但随之也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主要是需要稳定这些军户,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在南方地区,朱审烜等人就消耗了太多的气力,竭尽全力安置这些军户,特别是那些世代为官的军户家庭,经过这么多年,早就退化了,祖先的那些英雄豪迈的气概,丢的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如何的吃空饷,如何的搜刮民脂民膏了,这样的军官是坚决要裁撤的,留下只是祸害。
辽东边军一样牵涉到这样的问题。
当初扩充军队的时候,想到的就是人数的增加,也依赖于朝廷暂时能够拿出来一定的军饷,辽饷也是大多拨付给辽东边军使用的,如此还能够维持,到后期大明朝廷摇摇欲坠的时候。其实辽东边军就处于崩溃的边沿,几乎无法维持了,好在江宁营秋风扫落叶,很快就推翻了大明朝廷,开始着手对辽东边军进行必要的整治了。
卢象升与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商议之后,又与阎应元进行了仔细的谋划。大致的意见,还是让这些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官府已经收回来了耕地,这些军户回到原籍地之后,改变了原来的户籍,重新登记,成为老百姓,安安心心的耕地生活,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时机不是很好。春耕时节已经过去了,让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朝廷需要拿出来一大笔的银子,至少需要给这些军户一定的安家费,回家之后能够生活,能够保证到来年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不至于饿死人,不至于有人造反。
经过了权衡之后。卢象升提出来了预算,折合需要白银接近两百万两。这个数字,就连卢象升自己都惊呆了,感觉到难度太大,不好向朝廷奏报了。
但裁撤军士的事情,是不能够拖延的,况且如今的辽东边军。是朝廷拿出来粮食直接养着的,包括这些军士的家眷,若是拖延的时间长了,朝廷的损失更大。
当然,卢象升准备裁撤辽东边军的时候。银行的创办与统一发行纸币都还在筹谋之中,没有正式付诸实施,故而卢象升考虑到,朝廷的压力太大了,毕竟在防御黑死病方面,已经消耗了朝廷天文数字的银子。
就在卢象升等人还在加紧筹谋的过程之中,辽东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很多的传言出现了,什么朝廷不会管辽东边军了,辽东边军是原来大明朝廷的军队,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说不定朝廷还会派兵镇压辽东边军等等,这些传闻虽然没有广泛的传播,但已经引起了卢象升等人的高度重视了。
辽东的情况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是在大明朝廷当初占领了广宁,在广宁开展互市之后,大量的满人、辽东商贾和辽东汉人进入了广宁,通过广宁又进入了锦州和宁远城等地,有些就直接留下来做生意了,大明朝廷没有对这种情况表示异议。
辽东边军整体的归顺大晋朝廷之后,从稳定的角度出发,没有要求整合辽东的治安状况,而且朝廷也是清楚的,因为后金鞑子再次占据了广宁、西平堡和义州等地,位于广宁的互市自然的消亡,商贸的交往都是依靠尚在辽东的商贾了。
这也就预示着,辽东肯定存在后金鞑子大量的奸细,借机搜集情报。
当年唐海泰的教训,卢象升是非常清楚的。
正当卢象升怀疑的时候,来自朝廷的情报也送来了,情报很明确的表示了,后金鞑子有意搅浑辽东的局势,想着趁机从中谋利,这个情报,是根据辽东出现的情况做出来的分析,其实卢象升也有这样的分析。
但情报里面同时也有要求,辽东必须要保持稳定,不能够乱,也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活动,免得人心惶惶的,一旦辽东出现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增加压力的就是内地了。
这令卢象升很是为难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很快,卢象升的奏折批下来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提出来的要求是二百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朝廷竟然拨付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了。
有钱好办事,这是亘古以来的规矩。
有了这些钱,卢象升就一点都不担心了。
辽东巡抚衙门拿出来的安置计划是非常清楚的,普通的军士,每人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拿着这些安置费,回到原籍所在地,拿着辽东巡抚开出来的证明,直接到官府去,到时候官府会安置好一切的事宜,大小的军官,安置费用就不一样了,最高的参将,可以拿到五百两银子的安置费用,这也是一笔巨款了。
辽东边军的安置费用,一样是以纸币的方式拨付下来的。
同时卢象升还接到了任务,那就是辽东必须要办起来银行,一样按照朝廷的要求,统一使用纸币,黄金白银和铜钱,原则上不流通使用了。
打击流言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的落实诸多的安置任务。
巡抚衙门开始大张旗鼓的动作了。
辽东最高的指挥机构,就是辽东巡抚衙门了,至于说原来的蓟辽督师这个职务,因为皇上担任过这个职务,故而撤销了,就是设立了,也没有谁敢于与担任这个职务的,再说了,辽东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付后金鞑子,朝廷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不存在说后金鞑子随便的进入到关内劫掠,如今的情形,与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后金鞑子处于被动之中,故而不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对付辽东,辽东巡抚衙门承担这个职责就足够了。
辽东巡抚所辖的范围,也出现了明确的变化,除开辽河以南,辽河以北的沈阳、萨尔浒等地,悉数都纳入了管辖的范围,这也预示着,朝廷是一定要剿灭后金鞑子,一定要统一整个的辽东的。
按照被裁撤的军士,难点就在于那些军官,普通的军士是没有多大意见的,拿着十两白银,几个月的生活是足够了,回到家乡之后,只要有了耕地,自家种粮食,生活肯定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再说一些在辽东的边军,接到了家乡亲朋的来信,都是说家乡发生了变化,至少有粮食吃,不会饿肚子了,所以这些普通的军士,是能够顺利接受安置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阎应元提出来了建议,所有被裁撤的军官,不管原籍在什么地方,一律都留在辽东,首先将这些人稳住,避免他们分散之后,到处去闹事,到处去发泄不满,只要将这些人稳住了,相信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卢象升接受了这个建议,分两步开始对辽东边军进行大规模的裁撤了。
一时间辽东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军士,携家带口离开辽东,从山海关方向进入到关内,朝着自己的老家走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
军士第一次拿到纸币,刚开始还不敢相信,以为是朝廷忽悠他们,为什么拿不到银子,不过一路上,这些纸币的使用非常方便,与银子的价值一模一样,而且便于携带,慢慢的军士完全接受了,到后来辽东被裁撤的军士,一致认为,纸币就是比黄金白银方便,不担心丢失,也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辽东的汉人,这些人留在了辽东,由官府负责给予他们耕种的土地,至于说辽东边军种下的耕地,因为尚未到收获的季节,故而按照粮食产量,全部折合成为白银,按照人头数目,平均兑现给了被裁撤的军士。
被裁撤的军官,全部留在了辽东,分别安排在锦州和宁远两个城池里面,这些军官以前发泄不满,是因为手里有军队,可现在军队被裁撤了,军士按照要求,高高兴兴领取了安置费用,或者离开辽东,或者回老家种地去了,如此军官也没有能够发泄的地方,也不敢随意的发脾气了。
局面就这样稳定下来了,那些流言也消失于无形了。
卢象升非常的惬意,一件看似千难万难的事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完全安排好了,军士的部署也全部到位了,十万大军,其中一万人驻扎在黑山,三万人驻扎在大凌河城,一万人驻扎在锦州,一万人驻扎在宁远,剩下的四万人全部驻扎在山海关。
辽东稳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创办银行与什么时候进攻后金鞑子的事情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