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潜藏风云二
钱谦益所言,未必全是真心,但未必不全是真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旦净末丑,很难说没有入戏。或者他们本身不知道自己已经入戏了。
钱谦益身为大夏文官之首,虽然权力被限制了很多。但是他本身的才能就不是多好了,他仅仅能将大明留下来的体系完整的运作而已。但是也让他有一种身为大夏重臣的使命感。
其中固然有公报私仇的成分,但是钱谦益所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张轩的势力急剧扩张,已经影响到了大夏内部的权力平衡。纵然罗玉龙信任张轩,却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变化。
他甚至有一种恍惚之间的错觉。
去年南征的时候,张轩不过五万士卒,其中还有一些罗家嫡系人马。但是一年过去之后,张轩的实力成倍的增长。
“我是不是该加以制衡了。”罗玉龙听了钱谦益的话,心中不由的想到。微微犹豫,说道:“钱先生,你觉得该怎么做是好?”
钱谦益见罗玉龙的话头一点点松动,立即说道:“以臣之意,不如征郑国公入京,秉政枢密院。罢征南大将军行辕,广东,湖南,归为六部直属,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设镇镇守,裁剪兵额,调兵北上,以备强敌。”
“也可将京师的勋臣派出一镇守外地。”
“如此可平衡内外。”
罗玉龙微微点头,心中默默思量。
钱谦益的注意对张轩来说是明升暗降,将在大夏体制内庞大的征南军,拆分开来,分出三镇之外,然后一部分归为禁军之中,这样一来,张轩虽为大夏武臣之首,能直接指挥的大概是自己的卫队,或许有几百人。当然大夏大战略,编制,军需,等等都在张轩掌握之中。
张轩不能说没有权力,但是这权力与身为征南大将军,一言九鼎的权力却是不一样的。
如此大的事情,罗玉龙沉思好长时间,并不能确定。
忽然外来传来脚步之声,李辅国在门外轻轻的说道:“陛下。”
罗玉龙说道:“何事?”
李国辅的声音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征南将军密信。”
罗玉龙立即说道:“呈上来。”
“是。”李国辅立即推门而入,将一封密信,放在罗玉龙的龙案之上。。
说起来这种密信。也算是一种遗留。
还是
曹营时期,即便是罗汝才与下属谈论,下达命令,也是用书信的方式。各种命令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如今大夏建立起来了,各种东西都归于正规了,但是一下私下的交流,还是用书信,用非正式渠道,不走通政司。不过有资格跟罗玉龙这样通信的,也不过十几个曹营老将而已。张轩就是其中之一。
罗玉龙打开密信之后,先是匆匆一扫,随即眼神一凝,细细品读起来。好一阵子才说道:“钱先生,此事稍后再议。容朕思量思量。”
钱谦益心中一叹,这一句的潜台词,就是拒绝了。一时间他有一种冲动,想看看这一封密信之中到底是写了什么东西。只是他决计不可能失礼道,去抢夺罗玉龙手中的书信来读。
不过钱谦益有自信,只要这书信之中的内容是要害内容,用不了三五日,钱谦益就会知道的。
毕竟钱谦益的地位在哪里放着的。
钱谦益告辞出去之后。
罗玉龙长出一口气,他刚刚差一点就动摇了。
在罗玉龙看到书信就是张轩报告孙可望可能隐匿永历之事。窥一斑而见全豹,他看得出来,张轩接连大胜之下的隐患,张轩在南方的重任,是担当起南方安定,让两湖,两江,两广都处于腹地之中。
只需修养三四年之后,大夏兵精粮足,就可以与清军一决高下了。
北伐是罗玉龙内心之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想法。
而一旦北伐的话,淮东,淮西两镇,长江沿线的禁军,乃至襄阳镇的兵力都需要动用。如此全线出击,必须有一个人为罗玉龙坐镇后方,这个人,罗玉龙心中一直觉得张轩是不二人选。
将张轩调到京师之后,南方的事情谁可以担当起重任?
即便是要将张轩调回来,也要在北伐成功之后,那时候南方的跳梁小丑,不堪一击。大胜余威之下,就不用担心,云南,四川的边边角角的,待北方大定之后,再解决四川之事,也不迟。
罗玉龙想了想,让李辅国进来,说道:“你那个义子叫什么?”
“李少可。”李辅国说道:“没有想到,这小子还能让陛下记住名字,这是这小子的荣幸。”
罗玉龙一摆手,打断了李辅国的马屁,说道:“你让他去一趟贵阳,将这里的事情告诉郑国公。”
李辅国立即说道:“是。”
在李辅国的命令之下,李少可追上颁布圣旨的使者,跟随大队人马逆流而上,先到重庆,再由重庆到遵义,然后遵义到贵阳。
来到贵阳,贵阳大小官员在张轩出城迎接,圣旨颁布之后,高一功正是开镇,坐镇贵阳府。
而李少可偷偷的来见张轩,将钱谦益在罗玉龙面前所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张轩在李少可面前,说道:“钱谦益欺人太甚,这一件事情,我记着你的人情了,今后必有回报。”
李少可低声说道:“奴婢不敢大将军如此过奖。只要大将军记着小的名字,小的不枉此生了。”
张轩送走了李少可,微微松了一口气,翻出来一封书信,却是罗玉娇写给他的,内容与李少可所说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却说明了李少可是奉皇帝之命而来的。
一阵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
怎么说,张轩理解罗玉龙的动机,一个领兵大将,又很可能朝廷之中武将之首,如果与文臣之首钱谦益关系良好。罗玉龙估计睡的睡不着。
罗玉龙对张轩的势力扩张,并非没有限制。只是这种限制比较隐晦而已。就是将江南文官集团放在张轩的对立面之上,不过张轩与钱谦益之间早有间隙,而今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张轩心中暗道:“我这大舅哥手腕长进不少。只是我心中却,却,却-----”一时间张轩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心中复杂的情绪。
一个大臣与皇帝之间,有纯洁的友谊吗?
张轩与罗玉龙之前的关系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是今日张轩清晰的感受,他不能再将罗玉龙当成他大舅哥了,而必须当成皇帝,所谓伴君与伴虎的皇帝。
既然皇帝大人已经这么暗示了。作为大将军的他不能不有所表示。
张轩立即分别给张质,给王进才,给张朴,给姚启圣,给各处旧部写信。事情都很简单,那就是在许多事务之上,给朝廷找些麻烦。
张轩这样做,就是要表明态度。与文官主流,也就是江南士绅做切割。
双方本来就有小梁子,但是从今天之后,双方大概不可能和解了。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罗玉龙决计不愿意看到了。
“只是希望,这样的做不会耽搁国事。”张轩心中带着几分自欺欺人的想到。张轩素来鄙视党争,但是却不想自己也成为党魁之一。而且党争的发动者之一,真是世事难料,自己终究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张轩的暗示,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事情真正演变开来,却要在几个月之后了。此事先按下不提,且说孙可望进军云南之事。
钱谦益所言,未必全是真心,但未必不全是真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旦净末丑,很难说没有入戏。或者他们本身不知道自己已经入戏了。
钱谦益身为大夏文官之首,虽然权力被限制了很多。但是他本身的才能就不是多好了,他仅仅能将大明留下来的体系完整的运作而已。但是也让他有一种身为大夏重臣的使命感。
其中固然有公报私仇的成分,但是钱谦益所说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张轩的势力急剧扩张,已经影响到了大夏内部的权力平衡。纵然罗玉龙信任张轩,却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变化。
他甚至有一种恍惚之间的错觉。
去年南征的时候,张轩不过五万士卒,其中还有一些罗家嫡系人马。但是一年过去之后,张轩的实力成倍的增长。
“我是不是该加以制衡了。”罗玉龙听了钱谦益的话,心中不由的想到。微微犹豫,说道:“钱先生,你觉得该怎么做是好?”
钱谦益见罗玉龙的话头一点点松动,立即说道:“以臣之意,不如征郑国公入京,秉政枢密院。罢征南大将军行辕,广东,湖南,归为六部直属,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设镇镇守,裁剪兵额,调兵北上,以备强敌。”
“也可将京师的勋臣派出一镇守外地。”
“如此可平衡内外。”
罗玉龙微微点头,心中默默思量。
钱谦益的注意对张轩来说是明升暗降,将在大夏体制内庞大的征南军,拆分开来,分出三镇之外,然后一部分归为禁军之中,这样一来,张轩虽为大夏武臣之首,能直接指挥的大概是自己的卫队,或许有几百人。当然大夏大战略,编制,军需,等等都在张轩掌握之中。
张轩不能说没有权力,但是这权力与身为征南大将军,一言九鼎的权力却是不一样的。
如此大的事情,罗玉龙沉思好长时间,并不能确定。
忽然外来传来脚步之声,李辅国在门外轻轻的说道:“陛下。”
罗玉龙说道:“何事?”
李国辅的声音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征南将军密信。”
罗玉龙立即说道:“呈上来。”
“是。”李国辅立即推门而入,将一封密信,放在罗玉龙的龙案之上。。
说起来这种密信。也算是一种遗留。
还是
曹营时期,即便是罗汝才与下属谈论,下达命令,也是用书信的方式。各种命令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如今大夏建立起来了,各种东西都归于正规了,但是一下私下的交流,还是用书信,用非正式渠道,不走通政司。不过有资格跟罗玉龙这样通信的,也不过十几个曹营老将而已。张轩就是其中之一。
罗玉龙打开密信之后,先是匆匆一扫,随即眼神一凝,细细品读起来。好一阵子才说道:“钱先生,此事稍后再议。容朕思量思量。”
钱谦益心中一叹,这一句的潜台词,就是拒绝了。一时间他有一种冲动,想看看这一封密信之中到底是写了什么东西。只是他决计不可能失礼道,去抢夺罗玉龙手中的书信来读。
不过钱谦益有自信,只要这书信之中的内容是要害内容,用不了三五日,钱谦益就会知道的。
毕竟钱谦益的地位在哪里放着的。
钱谦益告辞出去之后。
罗玉龙长出一口气,他刚刚差一点就动摇了。
在罗玉龙看到书信就是张轩报告孙可望可能隐匿永历之事。窥一斑而见全豹,他看得出来,张轩接连大胜之下的隐患,张轩在南方的重任,是担当起南方安定,让两湖,两江,两广都处于腹地之中。
只需修养三四年之后,大夏兵精粮足,就可以与清军一决高下了。
北伐是罗玉龙内心之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想法。
而一旦北伐的话,淮东,淮西两镇,长江沿线的禁军,乃至襄阳镇的兵力都需要动用。如此全线出击,必须有一个人为罗玉龙坐镇后方,这个人,罗玉龙心中一直觉得张轩是不二人选。
将张轩调到京师之后,南方的事情谁可以担当起重任?
即便是要将张轩调回来,也要在北伐成功之后,那时候南方的跳梁小丑,不堪一击。大胜余威之下,就不用担心,云南,四川的边边角角的,待北方大定之后,再解决四川之事,也不迟。
罗玉龙想了想,让李辅国进来,说道:“你那个义子叫什么?”
“李少可。”李辅国说道:“没有想到,这小子还能让陛下记住名字,这是这小子的荣幸。”
罗玉龙一摆手,打断了李辅国的马屁,说道:“你让他去一趟贵阳,将这里的事情告诉郑国公。”
李辅国立即说道:“是。”
在李辅国的命令之下,李少可追上颁布圣旨的使者,跟随大队人马逆流而上,先到重庆,再由重庆到遵义,然后遵义到贵阳。
来到贵阳,贵阳大小官员在张轩出城迎接,圣旨颁布之后,高一功正是开镇,坐镇贵阳府。
而李少可偷偷的来见张轩,将钱谦益在罗玉龙面前所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张轩在李少可面前,说道:“钱谦益欺人太甚,这一件事情,我记着你的人情了,今后必有回报。”
李少可低声说道:“奴婢不敢大将军如此过奖。只要大将军记着小的名字,小的不枉此生了。”
张轩送走了李少可,微微松了一口气,翻出来一封书信,却是罗玉娇写给他的,内容与李少可所说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却说明了李少可是奉皇帝之命而来的。
一阵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
怎么说,张轩理解罗玉龙的动机,一个领兵大将,又很可能朝廷之中武将之首,如果与文臣之首钱谦益关系良好。罗玉龙估计睡的睡不着。
罗玉龙对张轩的势力扩张,并非没有限制。只是这种限制比较隐晦而已。就是将江南文官集团放在张轩的对立面之上,不过张轩与钱谦益之间早有间隙,而今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张轩心中暗道:“我这大舅哥手腕长进不少。只是我心中却,却,却-----”一时间张轩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心中复杂的情绪。
一个大臣与皇帝之间,有纯洁的友谊吗?
张轩与罗玉龙之前的关系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是今日张轩清晰的感受,他不能再将罗玉龙当成他大舅哥了,而必须当成皇帝,所谓伴君与伴虎的皇帝。
既然皇帝大人已经这么暗示了。作为大将军的他不能不有所表示。
张轩立即分别给张质,给王进才,给张朴,给姚启圣,给各处旧部写信。事情都很简单,那就是在许多事务之上,给朝廷找些麻烦。
张轩这样做,就是要表明态度。与文官主流,也就是江南士绅做切割。
双方本来就有小梁子,但是从今天之后,双方大概不可能和解了。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罗玉龙决计不愿意看到了。
“只是希望,这样的做不会耽搁国事。”张轩心中带着几分自欺欺人的想到。张轩素来鄙视党争,但是却不想自己也成为党魁之一。而且党争的发动者之一,真是世事难料,自己终究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张轩的暗示,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事情真正演变开来,却要在几个月之后了。此事先按下不提,且说孙可望进军云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