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枢密院体系
张轩对李定国叮嘱的这些,能不能奏效,就是看以后了。而现在张轩几个没有怎么停顿,就再次召见袁时中。
袁时中今日的举动出乎张轩的意料之外。张轩不问清楚,他恐怕今晚都睡不着觉。
张轩请袁时中进来,寒暄了两句,就直入正题了。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张轩在袁时中面前无需过多客气,说道:“兄长,不想在前线领兵?”
袁时中说道:“陛下,你素来知道,臣本书生,不习兵事,只是明廷昏庸,以至于民不聊生,臣不得以只能起于草莽之间,唯知以人多势众壮声色,不知道行军用兵之道,还是陛下不以臣鲁钝,赐书教之。臣才能苟全性命于而今,只是行军打仗素来不是臣所长,只能勉力为之,早已不堪重负了。”
“陛下设枢密院,臣冒昧以为,臣文书功底还行,可以为陛下打打下手,还请陛下恩准。”
张轩听了,心中微微一叹。他知道袁时中所说的未必全是实话。这些理由是真的,但是其中也应该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即便是有所保留。张轩对袁时中的理由也表示认可了。
首先正如袁时中所言,打仗这东西是讲究天分的。有些兵书读的条条是道,就是用不出来了。袁时中打仗从来算不得好,只能说合格,说起来,在张轩看来,袁时中打仗的水平比张轩都欠上不少。
自然比不上曹宗瑜智计百出,也比不上许都的一往无前,也比不上高一功沉稳老辣,还比不上袁宗第的经验丰富,更不比上李定国的战斗嗅觉。
这样想来,将袁时中从前线撤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最少说对了一件事情。
其实而今的大夏虽然有枢密使,但是实际上所有军权都在张轩的手中,所以说很长时间之内,枢密院不过是也文书机关而已。
真正的大权在张轩的手中握着,甭管是什么枢密使,枢密副使,没有张轩的点头,恐怕一哨人马都调不出来。
这也是很多人并不愿意入枢密院的原因。
在外面是独揽大权,在京师是仰人鼻息,何去何从。自然很容易选择的。
木已成舟,张轩也不好说什么了。此刻他已经将袁时中当做新任枢密使来面对了,说道:“兄长,可是知道这枢密使要做些什么?”
袁时中也是做过功课的,说道:“重建枢密院。”
张轩点
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之前在南京运行数年的枢密院。在张轩眼中本身就是一个残缺的,更不要说,而今连一个残缺的枢密院都没有。
只有王进才带着一批文书,牌子上虽然挂着枢密院。但是实际上更像是兵部。因为张质毫不犹豫的指挥起了王进才了。
似乎文官扩充自己的权力边界,是一种本能行为。从来不在乎在张轩的规划之中,内阁与枢密院是平行的机构。
重建枢密院自然是要有的。
张轩继续说道:“这还不够。”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确立天下各军的兵额,做到实兵实饷。”
张轩说都:“这一点也不错。”
看出来袁时中对枢密院也有自己的思考。这个说法,大抵是从张轩消减兵额这一件事情,上延伸出来的。
之前东征的时候,凡是都是以能打赢仗为基础。
但凡你能打赢仗,很多事情都不用追究了。但是而今却要规范化,别的不说,这近百万军队的花名册总要有吧。
不要看实兵实饷这四个字简单,但凡能做到这四个字的军队,即便是再难堪,坚守城池都是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只要明军能做到这一点,也不会被落花流水的打到缅甸去了。
但是对张轩来说,他建立枢密院岂是只做到这一点吗?
“还有吗?”张轩说道。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监管天下兵马,勿使作乱。”
这一条,也是由张轩的作为之中引申出来的,张轩派下去清理兵额的官员,不叫别的偏偏军法官。在袁时中眼中,已经是很明白的暗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军法官岂是并不符合这个时代官职的命名原则。
张轩说道:“这也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势在我,有些许跳梁小丑,也撼动不了大夏江山社稷。”
袁时中一时间猜不出来,或许他猜出来张轩是有事情要交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臣愚昧,还请陛下示下。”
张轩说道:“我要的是一个由上及下的枢密院体系,而不是单单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如果仅仅掌管军队,开国时尚且可以,但是今后定然会为文官压倒,天下太平之时,这枢密院也会如大明的五军都督府,成为虚设而已。”
“这一点朕决计不想要,宋惩于五代之乱,重文轻武。以至于灭于蒙古,使我大汉江山一时沉沦,而明依旧是重文轻
武,至于灭于闯王,为东虏夺去半壁河山。”
说道这里,张轩几乎是临时改口的,他本想说,明亡于清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却是张轩亲手将南明摧残了大半,总不好说明亡于清了。
“朕想一统天下,也要我大夏千秋万代,必须整改军制。然什么军制才能让武将与文官相对,能起到文武并重之效。朕自从起兵以来,就是一直想这一件事情,思来想去。朕以为就五个字。”
袁时中身体前倾说道:“陛下是哪五个字?”
“良家子为兵。”张轩说道。
“良家子为兵?”袁时中细细的咀嚼着这五个字,一时间想从这五个字中间品味出什么?
张轩说道:“欲刷新军制,比效仿先贤,而古代武功之盛,摸过汉唐,而汉唐的军队都是良家子出身,从军之事,百姓不以为耻。自宋之后,军队变成了贼配军。但凡有志气的人,谁会从军?即便是而今大军近百万,真正能成为了良家子的,有多少?”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朕一直想将为麾下士卒分配土地,让他们有恒产恒心,然安置百万之众,以而今天下大乱。地广人稀,或许能够安置,但是将来天下太平,人丁兴旺,如果不改变民间观感,如何能招募良家子从军?”
袁时中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陛下多虑了。只要足粮足饷,自然有人愿意从军,甚至让里甲做保也是可以的。”
张轩说道:“但是需要多久?”
在没有来到明末的时候,张轩对历史的印象是模糊的,都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觉得古人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事实上,古人与今人没有是区别,只要有利益,改变故有的观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改风易俗也是需要时间的。
袁时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张轩说道:“朕准备让枢密院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掌管天下兵马,枢密院下直管各镇,而镇下设军,军下设营,营下设哨,哨下设队,队下为什伍,本就是是旧制,没有太多修改,不过是一营三千人,一军下因需设营,一镇因需设军而已。朕意每哨就要设副职掌管军法,每营多设副职参军,分管诸事,如临颍营建制。”
说道临颍营建制,张轩心中不由一暗。临颍营从来是张轩的试验田,张轩一有想法都在临颍营之中试验。在临颍营之中多次调整之后,张轩很多想法才能成为现实,只是而今,临颍营的建制表尚在,但是人却没有了。
张轩对李定国叮嘱的这些,能不能奏效,就是看以后了。而现在张轩几个没有怎么停顿,就再次召见袁时中。
袁时中今日的举动出乎张轩的意料之外。张轩不问清楚,他恐怕今晚都睡不着觉。
张轩请袁时中进来,寒暄了两句,就直入正题了。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张轩在袁时中面前无需过多客气,说道:“兄长,不想在前线领兵?”
袁时中说道:“陛下,你素来知道,臣本书生,不习兵事,只是明廷昏庸,以至于民不聊生,臣不得以只能起于草莽之间,唯知以人多势众壮声色,不知道行军用兵之道,还是陛下不以臣鲁钝,赐书教之。臣才能苟全性命于而今,只是行军打仗素来不是臣所长,只能勉力为之,早已不堪重负了。”
“陛下设枢密院,臣冒昧以为,臣文书功底还行,可以为陛下打打下手,还请陛下恩准。”
张轩听了,心中微微一叹。他知道袁时中所说的未必全是实话。这些理由是真的,但是其中也应该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即便是有所保留。张轩对袁时中的理由也表示认可了。
首先正如袁时中所言,打仗这东西是讲究天分的。有些兵书读的条条是道,就是用不出来了。袁时中打仗从来算不得好,只能说合格,说起来,在张轩看来,袁时中打仗的水平比张轩都欠上不少。
自然比不上曹宗瑜智计百出,也比不上许都的一往无前,也比不上高一功沉稳老辣,还比不上袁宗第的经验丰富,更不比上李定国的战斗嗅觉。
这样想来,将袁时中从前线撤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最少说对了一件事情。
其实而今的大夏虽然有枢密使,但是实际上所有军权都在张轩的手中,所以说很长时间之内,枢密院不过是也文书机关而已。
真正的大权在张轩的手中握着,甭管是什么枢密使,枢密副使,没有张轩的点头,恐怕一哨人马都调不出来。
这也是很多人并不愿意入枢密院的原因。
在外面是独揽大权,在京师是仰人鼻息,何去何从。自然很容易选择的。
木已成舟,张轩也不好说什么了。此刻他已经将袁时中当做新任枢密使来面对了,说道:“兄长,可是知道这枢密使要做些什么?”
袁时中也是做过功课的,说道:“重建枢密院。”
张轩点
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之前在南京运行数年的枢密院。在张轩眼中本身就是一个残缺的,更不要说,而今连一个残缺的枢密院都没有。
只有王进才带着一批文书,牌子上虽然挂着枢密院。但是实际上更像是兵部。因为张质毫不犹豫的指挥起了王进才了。
似乎文官扩充自己的权力边界,是一种本能行为。从来不在乎在张轩的规划之中,内阁与枢密院是平行的机构。
重建枢密院自然是要有的。
张轩继续说道:“这还不够。”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确立天下各军的兵额,做到实兵实饷。”
张轩说都:“这一点也不错。”
看出来袁时中对枢密院也有自己的思考。这个说法,大抵是从张轩消减兵额这一件事情,上延伸出来的。
之前东征的时候,凡是都是以能打赢仗为基础。
但凡你能打赢仗,很多事情都不用追究了。但是而今却要规范化,别的不说,这近百万军队的花名册总要有吧。
不要看实兵实饷这四个字简单,但凡能做到这四个字的军队,即便是再难堪,坚守城池都是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只要明军能做到这一点,也不会被落花流水的打到缅甸去了。
但是对张轩来说,他建立枢密院岂是只做到这一点吗?
“还有吗?”张轩说道。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监管天下兵马,勿使作乱。”
这一条,也是由张轩的作为之中引申出来的,张轩派下去清理兵额的官员,不叫别的偏偏军法官。在袁时中眼中,已经是很明白的暗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军法官岂是并不符合这个时代官职的命名原则。
张轩说道:“这也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势在我,有些许跳梁小丑,也撼动不了大夏江山社稷。”
袁时中一时间猜不出来,或许他猜出来张轩是有事情要交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臣愚昧,还请陛下示下。”
张轩说道:“我要的是一个由上及下的枢密院体系,而不是单单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如果仅仅掌管军队,开国时尚且可以,但是今后定然会为文官压倒,天下太平之时,这枢密院也会如大明的五军都督府,成为虚设而已。”
“这一点朕决计不想要,宋惩于五代之乱,重文轻武。以至于灭于蒙古,使我大汉江山一时沉沦,而明依旧是重文轻
武,至于灭于闯王,为东虏夺去半壁河山。”
说道这里,张轩几乎是临时改口的,他本想说,明亡于清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却是张轩亲手将南明摧残了大半,总不好说明亡于清了。
“朕想一统天下,也要我大夏千秋万代,必须整改军制。然什么军制才能让武将与文官相对,能起到文武并重之效。朕自从起兵以来,就是一直想这一件事情,思来想去。朕以为就五个字。”
袁时中身体前倾说道:“陛下是哪五个字?”
“良家子为兵。”张轩说道。
“良家子为兵?”袁时中细细的咀嚼着这五个字,一时间想从这五个字中间品味出什么?
张轩说道:“欲刷新军制,比效仿先贤,而古代武功之盛,摸过汉唐,而汉唐的军队都是良家子出身,从军之事,百姓不以为耻。自宋之后,军队变成了贼配军。但凡有志气的人,谁会从军?即便是而今大军近百万,真正能成为了良家子的,有多少?”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朕一直想将为麾下士卒分配土地,让他们有恒产恒心,然安置百万之众,以而今天下大乱。地广人稀,或许能够安置,但是将来天下太平,人丁兴旺,如果不改变民间观感,如何能招募良家子从军?”
袁时中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陛下多虑了。只要足粮足饷,自然有人愿意从军,甚至让里甲做保也是可以的。”
张轩说道:“但是需要多久?”
在没有来到明末的时候,张轩对历史的印象是模糊的,都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觉得古人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事实上,古人与今人没有是区别,只要有利益,改变故有的观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改风易俗也是需要时间的。
袁时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张轩说道:“朕准备让枢密院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掌管天下兵马,枢密院下直管各镇,而镇下设军,军下设营,营下设哨,哨下设队,队下为什伍,本就是是旧制,没有太多修改,不过是一营三千人,一军下因需设营,一镇因需设军而已。朕意每哨就要设副职掌管军法,每营多设副职参军,分管诸事,如临颍营建制。”
说道临颍营建制,张轩心中不由一暗。临颍营从来是张轩的试验田,张轩一有想法都在临颍营之中试验。在临颍营之中多次调整之后,张轩很多想法才能成为现实,只是而今,临颍营的建制表尚在,但是人却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