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第九十八章 出兵准备

小说: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更新时间:2019-12-11 17:48:3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第九十八章出兵准备

  张质出来的时候,筵席还没有散。张质可不管别的什么,直接将六部大大小小的官吏给叫了回去。一时间这筵席散了大半,而消息也都传开了。清攻朝鲜,朝廷决议援朝。

  一时间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

  张质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出使汉城的人选,他想了想,直接向下面传话。让下面有意于此的主动请缨。

  概因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是敢孤身去危城之中,这样人首先要有胆气,如果连主动请缨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即便过来,又有什么用处,难不成一旦被清军俘获之后,跪地求饶。丧大夏国威。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消息很快就有了回应。

  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听了这个消息,当夜就来求见张质。

  张质看着这年轻人,问身边的人说道:“他是?”

  “学生周昌,荆门人。”这个年轻人拱手说道。

  张质看着身边人,这个人立即低声在张质的耳边说道:“此人乃是荆门县衙的小吏,因陛下到西京衙门缺人,故而从荆门抽调到了吏部。父亲死于闯王下湖广的战事之中。家中唯有老母在。年有二十。”

  张质说道:“你家中有老母,为何还要去汉城?不知道此去很可能回不来了吗?”

  周昌说道:“忠孝不能两全。卑职小吏出身,如果没有今日的机会,恐怕一辈子只能带一个七品衔。连在大人面前称一句下官的资格都没有。卑职不甘心如此。”

  张质说道:“好,就你了。你现在是礼部主事,六品。不过这官是假的。只要你能平安的回来,这六品官,我给你坐实。你如果回不来,自然有五品荫封,你家中老母,我也一并照顾,养老送终。”

  周昌说道:“卑职谢大人。军情紧急。臣这就去朝鲜。”

  张质点头,让下面安排船只,周昌还有时间回一趟家。

  张质对身边的人,说道:“此人也算是一个人才,为何我却不知道?”

  周昌虽然是小吏,但是在张质面前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在张质看来,也算不凡。

  “大人,这周昌仅仅是一小吏而已。”身后的官员低声说道。

  张质眼睛之中微微发冷,心中暗道:“陛下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吏之中也是有人才的。”

  张轩与张质也谈过,打通小吏升官的渠道。也是黄宗羲

  策论之中,所谈道的杂途进取策略之一。但是张质却有一些犹豫,一来不知道如何设计胥吏升官的渠道,并保证实行下去。在明朝其实小吏有成为官员的途径,就好像是国子监监生能够做官一样,只是到后来都形同虚设了。只剩下科举一途。这都要考虑的。

  二来,就是张质作为进士出身,他对胥吏的印象并不是太好的。

  今日见了周昌,他心中暗叹,莫非是自己先存了偏见。

  出兵诸多事务最忙的并不是张质,而是张轩。

  首先张轩召见了冼子靖。询问冼子靖铸币厂的产量。

  这半年来,冼子靖已经建造出一整套水力铸币器械。借助水流之力,效率大大增加,水锤的力量加强之后。所铸造出来的银币在美观之上,更胜一层楼。似乎比铜钱上面的图案还精致一些。

  张轩拿着手中的新币,轻轻的摩挲,问道:“而今产量如何?”

  冼子靖说道:“已经将户部所有的存银都打造成银币,今日秋税方入库。就等地方上的银子到了。”

  秋税在秋后就开始征收,但是很少有在一个月之内,就能征收好的,一般要拖几个月。在第二年,开春之前为截止。故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地方上就赋税上缴的高峰。

  冼子靖已经在等地方上缴税银了。

  张轩在江南已经丈量土地地方按照一条鞭法旧例来办,而对湖广一带赋税,却要实务缴纳,也就是要粮食。不要银子,故而流到冼子靖手中的银子,就更加少了。

  按理来说,从货币赋税倒退到了实物赋税,是一种倒退。但是张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数十万大军要吃饭,还有一些劳役,官府也要支付口粮,如是等等,朝廷所需的粮食缺口太大了。

  如果全部征银,那么朝廷还要拿银子买粮。其中多一流程,就多一些弊端。而且粮食关系国家安全,朝廷即便不能全面掌控也要掌控相当一部分,于是就形成了江浙折银,湖广折粮的局面。

  张轩还规划沿着长江,建立起几个大粮仓,方便调动粮食,支援军需。不过而今却还没有这个必要,盖因朝廷的开支浩大,很多地方都弄得紧巴巴的,粮食一到手都拔出去了,根本没有多少存粮。

  也是张质运筹得力,忙得脚不点地,才没有让财政上的危机蔓延到其他方面来,这也是张质反对张轩动兵的主要原因。

  如武兴四年大战,绝非一两年之间,就能恢复元气的。

  张轩细细算了算过手的银两,大抵不过

  四五百万两之间,也就所钱息不过几十万两上下,而且不是一时间能够取用的。这根本不行。

  张轩想了想,说道:“如果朕给弄更多的银子,每月能铸造出多少银币?”

  冼子靖说道:“三百万枚,这已经是最多了。三班劳役昼夜不停,而且也要水流充足。不可持久。”

  张轩说道:“也就是说算上耗损,一年最多铸造三千万银币?”

  冼子靖沉吟一会儿,说道:“或许多一点,或许少一点,臣第一次做这一件事情,不敢保证。”

  “不够。”张轩说道:“你立即回去扩建。年产三千万枚远远不够。”

  “陛下。”冼子靖悄声问道:“要多少?”

  张轩说道:“越多越好。”

  冼子靖只有服从的份,说道:“是。”

  张轩随即将姚启圣叫过来,说道:“天下所有赋税,当纳银者,从今日起,全部只收银币。户部当在各府,各海关设立衙门,专司银两兑换银币之事。”

  姚启圣说道:“臣正有此意。只是恐怕如此,不足以解朝廷今日之困,陛下何不下令天下禁用银两?”

  张轩想了想,说道:“不可操之过急。不过也当下禁令,三年之后,天下禁用银两,银锭,乃至于异国银币。小者用铜钱,大而用银币。”

  “是。”姚启圣说道:“只是兑换之事,令各地衙门行之即可,陛下何必另设衙门?”

  张轩说道:“朕有用。”

  张轩用意是什么?是银行。

  很多事情,立法是好的,但是在细节之上,就有问题了。就朱元璋的赋税制度之中,什么是最大的弊端,是转运。朱元璋不信任官府,让百姓直接将赋税转运到需要的地方。

  但是古代运输环境与现在没有办法比,千里迢迢运过去,耗费之大,还在赋税本身之上。清廷也看出了这个问题。清廷对这个改革是,废除了民解民-运的规矩,而是变成民解官运。

  张轩对此却有心的想法。

  朱元璋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官府的德行是什么样子,张轩也见识过了。凡是官府多插一道手,其中的情弊就加一层。官府解运,虽然减轻了弊端,但是百姓也要大出一笔血来天官府的窟窿。

  故而官府堂而皇之的收一项杂税,叫做脚钱。就是运输费。这也是官府上下其手所在,脚钱之多少,全在一张嘴,上官说多少就多少,哪怕是一步路,你要是不交钱,就是不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求生记,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明末求生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