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第二十七章 议和

小说: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更新时间:2020-02-07 00:17:3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第二十七章 议和

  张轩还没有做出决定,张质微微皱眉,说道:“陛下,以而今国朝之势,我朝国力,如日方升,只需继续数年,大军北上,定然无望而不利。何必做此小人诡计?即便文大人之谋成,则我朝方与东虏议和,见其内乱而攻之,则天下人何以看本朝。徒损国朝之威,不过贪数年之功而已。”

  “北伐之事,而今固不可行。但是只需休养生息以待局势即可。何须如此作为?”

  “不然,”袁时中说道:“而今两国相争,正如两虎斗于山中,必有一亡,所谓之危急存亡之秋也,而今我朝不过站尺寸之优,就可以轻视东虏,动辄道德仁义,是要做宋襄公吗?”

  随即,袁时中说道:“陛下,臣以为文大人之意甚好,不管知道说,牛庄之败,有我军士卒落入东虏之手,我朝总不能至于不顾吧,别的不谈,这个也要谈谈的。”

  张轩听了心中的天平顿时倾斜了,说道:“不错,前线将士,奋力死战,落于敌手,只要没有屈膝降贼之举,都应该尽力营救。文大人,这一件事情,你们礼部派人去谈一谈吧。”

  文安之说道:“臣遵旨。”

  文安之老狐狸了,自然明白,张轩言下之意,张轩只是让谈交换俘虏之事,如果有些事情超出授权范围,引发了东虏误会,可不是关英明神武的皇帝大人什么事情。

  是下面人误解了上意。

  到时候,文安之就是替罪羊。

  不过,文安之做这个替罪羊却是十分愿意。因为文安之实在支撑不住了。

  张轩在昭武三年,推行一系列改革,让几乎所有人都忙着四脚朝天,即便是礼部是清水衙门也是一样,接待外国使节,因为张轩将使节分为属国与外国,属国礼节,就能照搬明代的礼节就行了,至于所谓的外国,让礼部很多人很是苦恼。

  因为在中国古代传统之中,从来没有与本国平等的国家,除却是几个分裂的政权。

  而今,所有礼部官员都认为,如果真有一个与本朝平起平坐的国家,那么只有清朝。其余什么大小佛郎机,红毛夷,英吉利等国,都不值一提。虽然张轩的意思,平等对待。这些礼部官员恐怕在士林落不了一个好名声。

  如此一来,他们也要绞尽脑汁。

  更不要说,礼部还有其他工作,比如关于生员的管理。

  因为丈量田亩关系到生员优免范围,这些都是礼部负责的,如是等等,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满朝文臣都忙得好像转轮一般,礼部

  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文安之很清楚的感受到,他老了。他即便是将这些繁多的政务分给他几个副手,也承担不起来了。

  所以告老之事,就要提上议程了。

  只是文家被难,家中子弟零散,没有几个人了。他是文家所有的希望。他一旦去了,如何保证文家在大夏政坛上的影响力,却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文安之为张轩献上这个计策,并愿意承担黑锅的原因所在。

  他希望张轩能记住这一分人情,等他死后,能施恩于子孙。

  他观张轩所做所为,虽然严苛,但也不像是忘恩负义之辈。

  不过,他的心思,张轩当时并没有想到,是回去之后,细细推敲,才把握住文安之这分心意。

  文安之派出的使臣,不是别人,正是吴梅村。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使臣,一个使臣要代表国家的体面。必须文采,应变能力,名望,甚至相貌都有要求,而且吴梅村这一段时间在张轩身边,看似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但是在外人面前,吴梅村已经是张轩的心腹了。

  这一件事情办下来,吴梅村也能放出去独挡一面了。

  毕竟如郑廉一般,吴梅村总不能在张轩身边一辈子。

  当吴梅村出使到扬州之后,这个消息迅速来到了北京。

  阿济格听了,心中一动,顿时觉得打瞌睡遇见了枕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阿济格毕竟不是多尔衮,多尔衮的威望,是阿济格所没有的,他迫切需要建立威信,不仅仅是皇帝那边看,也给两白旗的人看。

  而如今南朝遣使商议牛庄之战的俘虏事宜。他立即觉得机会来了。

  将已经分为奴隶的俘虏再次集中起来,先与吴梅村谈。

  阿济格狮子大开口,大提三千多俘虏,总要要十万两白银。

  不过吴梅村与南京方面商议过后,却是同意了。

  十万两银子,对清廷或许重要一些,但是对于张轩来说,却并不是那么重要。

  有了这个开头之外,阿济格派人细细与吴梅村谈,吴梅村得了文安之的暗示,一副要与清廷建立与辽宋一般的关系,让顺治称张轩为叔。如此前提之下,双方才能继续谈下去。

  阿济格对顺治的颜面似乎不在意。很快就同意了。

  随即双方的谈判就进入细节之中,只是如此一来,双方的分歧就大了。

  总体来说,谈判的事情,有这样几样。

  首先是划地,将

  两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划分开来,首先是就是辽东金州卫,与鸭绿江以西,千山以东,这一片狭长的沿海地带,因为从这里能直接威胁到辽东盛京。

  但是吴梅村决计不同意。

  阿济格这方面提出,让四川让出川南等地。交换这些地方。

  当然了阿济格也不傻子,之所以让川南,是因为川南以及岌岌可危了。

  李定国这一两年虽然没有大打,但是小打,却没有少过,而且川南多有土司,这些土司在清夏之间来回摇摆,吴三桂虽然压也派人争取,但是总就比不上夏朝钱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的地方都是控制在吴三桂手里。

  吴三桂听闻多尔衮死了,跋扈之态,越发嚣张。

  阿济格自然要打压一番。

  这一件事情,双方唇枪舌战,议论不绝。暂且谈不拢。

  第二件事情,就是互市。

  南北之间,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互补了。

  两淮之间的盐,与南方的粮食,都是极其需要的。

  纵然张轩在盐政上采取非常措施,又大力开采川盐,但是夏朝民间,盐价腾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提高产量,并非一日两日就行了,而今张轩措施能让各省百姓能吃上盐,已经不错了。

  至于粮食,南方本来就是主要产粮区。

  这几年没有打仗,虽然谈不上风调雨顺,但是张轩的治理还算得力,民间元气恢复了,粮食也有几分积累。但是清廷这边,北方赤地千里,绝非一日可以恢复的,更不要说,清廷连年征战,几乎是竭泽而渔了。

  所以说,清廷官府粮食尚有一些,但是民间早已缺粮,缺的厉害。

  这一件事情,吴梅村虽然没有直接点头,却是暗示可以通过的。毕竟这一件事情,是两便之事。

  至于阿济格其他的事情都是小节了。

  只是谈判也是需要时间的,在谈判期间,双方都约束双方士卒休战,从武兴年间开始的,双方斥候见面就厮杀,必取对方首级而后快的局面,得到了缓解。而今双方的斥候,即便是远远的看见了对方,也是遥遥对峙,剑拔弩张,然后缓缓的后退,只到双方退到百步之外,才敢转身回去。

  一时间,似乎两国真有休战之意,从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到而今,二十余年,天下方才有一丝太平之色。在南京很多士子大臣,并不知道这议和的虚实,反而欢欣鼓舞,对他们来说,不打仗却是一件好事。至于枢密院却不知道按住了多少封下面将领的奏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求生记,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明末求生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