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顺治最后的勇气
大同城中。
顺治接到一波接着一波的消息。
这些消息从四面八方而来,但却用着同一个语调,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张轩来了,带了百万新胜之军。此诚不可争锋。
顺治一心鼓起勇气,但是他并没有发现,他捏着文书的手,却在轻轻的颤抖。
“陛下,敬亲王来了。”一个太监说道。
顺治听了顿时觉得心中有了勇气,立即说道:“快请。”
尼堪风尘仆仆的进来,就要行礼,顺治前出几步,一把抓住,说道:“叔王来的就好。而今的局势,叔王何以教我。”
尼堪说道:“这正是皇太后让奴才来的原因,奴才已经看过了各方军情了,这一次南朝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顺治说道:“虚张声势?”
尼堪说道:“实而虚之,虚而实之。”
“奴才观昭武帝用兵,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而且故意放松,让我们得到情报,奴才推敲,他所想,大抵就是让我们不战而走。他得宣大形胜之地。”
“而从南方的情报,南朝皇后当殿杀人,已经知道南方不可能支撑大军了,今年冬季,南朝定然会退兵。”
顺治一听,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说道:“如此说来,我们有机会在大同城下,大败南朝大军?”
尼堪看着顺治满心期望,却不得不将这一件事情刺破。
尼堪说道:“陛下,非臣不尽力,实在是不能。”
“从今年二月开始,打了大半年了,我朝屡战屡败,损兵折将,鳌拜将军也殉国,八旗士气低迷,而蒙古人心怀莫测。这一起昭武帝倾国而来,即便虚张声势,也不是好相与的,这大同城下,定然是一场苦战。到时候蒙古人有不轨之行,我朝最后数万八旗子弟,葬送在大同城下,朝廷实在无法支撑了。”
“这一战,我们实在打不得了。”
顺治听了,眼睛之中的神光慢慢的暗淡起来,说道:“知道了。”
尼堪还想再说,但是顺治一摆手,说道:“叔王不用再说了,容朕想想。”
尼堪无奈,这才缓缓的退下去。
顺治轻轻一叹。
他对尼堪在军事上的判断,还是相信的。不管张轩怀了什么心思,大同城下这一战,他是万万打不得的。
只是尼堪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他以为这还是在北京城中。
北京城中,顺治虽然什么权力都没有,但是
皇帝之位稳如泰山。
而如今在大同城中,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是皇帝之位,却风雨飘摇。
他而今的权力相当一部分是胜利塑造的,在大同城下击败夏军,解了大同之围,杰书夺回沈阳,联络吴三桂,让吴三桂投向朝廷。
这些事情,一件件办了下来,这才稳住了大清阵脚,也让下面的士卒顺从。
所以,顺治自己不败金身不能破,如果南朝大军一来,就什么也不做,直接不战而走,如此一来,下面的人会怎么看顺治?
太多的底层士卒,看不到这里面的前后因果,只是觉得顺治怕了张轩。
而现在,顺治是一点人心都不想失去。
他正正推敲了一夜,心中终于了腹稿。
第二日,晋王府之中,顺治坐在主位上,厉声说道:“朕与南朝势不两立,既然南朝皇帝敢来,朕就让他来得去不得。”
尼堪见状,立即出列说道:“奴才以为万万不可。”
随着尼堪出列,下面满洲蒙古的将领纷纷出列,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无非一句话,忍一时之气,还有卷土重来之时。而今不是交战的时候。
顺治表现出一意不允许,但是下面的群臣反复劝说。
博洛要比尼堪通透多了,刚刚开始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时间长了,自然知道顺治的用意,也跪在地上,说道:“陛下乃万乘之君,不可轻犯险地,陛下执意要战,奴才愿意留守大同。”
君臣数人养了好一阵子戏,才终于将顺治一心要打,下面的将领不敢打的形象塑造出来。
顺治好一阵子才顺了气,说道:“既然诸位不同意,朕也准了,只是撤出大同,诸位先行一部,朕在最后。”
博洛还以为顺治是客气,说道:“陛下------”
话音刚刚落下,就听见顺治斩钉截铁的说道:“朕意已决,无须在意,朕要会一会张轩。”
这一件事情,一直是顺治想做的事情。
特别是夏军北上节节胜利的时候。
顺治更是特别想见张轩。
只是就如象棋一般,很多时候是王不见王,顺治是看过张轩的画像,是清廷之中见过张轩的人描述,由宫廷画师画出来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画像,哪里能与真人比?
而今张轩大军而来,夏军骑兵虽然多,但是不可能说八旗精锐,顺治想约张轩阵前相见。恐怕除却这一次之后,将来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毕竟,今后张轩恐怕很少会御驾亲征了,而顺
治也未必有机会再入中国了。
顺治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他心中暗道:“朕倒是想看看,你是何等豪杰。”
在这一件事情,顺治心如磐石,不可动摇。
就在张轩刚刚出了居庸关不久,就有清军使者,向张轩呈上一封国书。
“什么,东虏皇帝约陛下阵前相见?”曹宗瑜听了,立即说道:“此事万万不可。陛下身系天下之重,岂能以身犯险。”
曹宗瑜如此说,李定国也说道:“陛下臣所部探马,已经探明了,东虏大军从大同城中已经开始撤退了。”
“而且络绎不绝,收刮的很是干净,臣以为大军赶到大同,东虏就已经出关了。”
“如此一来,大局以定,这东虏首领见与不见,无关大局,陛下何必劳神,臣可以代陛下见上一面。”
曹宗瑜与李定国一起反对,其他大将也纷纷反对。
张轩身系天下之重,这一句话,的确是真的。
别的不说,张轩在,李定国,郑成功等人都服气,但是张轩一旦不在,这骄兵悍将,是张安能压制得住的?
不说张安,即便是罗汝才能压制住啊?
罗家已经没有人了,临颍张家也为大夏江山几乎流尽了骨血,可以成为宗室支柱的张质,也卧床不起,生死系于天命了。
可以说,张轩一旦身死,这大夏朝分崩离析或许不会,但是改姓易服恐怕是肯定的。
如果仅仅说利益的话,张轩的确不能以身犯险。
但是此刻的张轩已经不是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张轩了。人的秉性,气质,其实一次次时间塑造起来的。
张轩来这个时代之前,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见一个县长恐怕都战战兢兢,但是而今如果能回到后世,即便身无分文,见谁也不会怯场。
他心中其实养出一股英雄豪杰之气。他淡然一笑说道:“此事福临一小儿敢做,我张某人,纵横天下十几年。难道还怕这后生小子不能?”
“一旦福临与我约见,我不敢见,岂不是拿我半身英名,为福临小儿做踏脚石吗?”
“既然福临小儿敢来见朕,朕岂能不敢见他。”
张轩这话一说出,左右顿时大惊,正要劝他,张轩说道:“我意已决,真正能决定朕生死的,不是福临,而是诸位,朕将性命交给诸位手中了,只要诸位严阵以待,福临小儿自然不敢有所作为。”
这些人听了,只能左右对视,心中暗暗长叹,知道张轩的意志不可更改了,说道:“臣等领命。”
大同城中。
顺治接到一波接着一波的消息。
这些消息从四面八方而来,但却用着同一个语调,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张轩来了,带了百万新胜之军。此诚不可争锋。
顺治一心鼓起勇气,但是他并没有发现,他捏着文书的手,却在轻轻的颤抖。
“陛下,敬亲王来了。”一个太监说道。
顺治听了顿时觉得心中有了勇气,立即说道:“快请。”
尼堪风尘仆仆的进来,就要行礼,顺治前出几步,一把抓住,说道:“叔王来的就好。而今的局势,叔王何以教我。”
尼堪说道:“这正是皇太后让奴才来的原因,奴才已经看过了各方军情了,这一次南朝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顺治说道:“虚张声势?”
尼堪说道:“实而虚之,虚而实之。”
“奴才观昭武帝用兵,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而且故意放松,让我们得到情报,奴才推敲,他所想,大抵就是让我们不战而走。他得宣大形胜之地。”
“而从南方的情报,南朝皇后当殿杀人,已经知道南方不可能支撑大军了,今年冬季,南朝定然会退兵。”
顺治一听,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说道:“如此说来,我们有机会在大同城下,大败南朝大军?”
尼堪看着顺治满心期望,却不得不将这一件事情刺破。
尼堪说道:“陛下,非臣不尽力,实在是不能。”
“从今年二月开始,打了大半年了,我朝屡战屡败,损兵折将,鳌拜将军也殉国,八旗士气低迷,而蒙古人心怀莫测。这一起昭武帝倾国而来,即便虚张声势,也不是好相与的,这大同城下,定然是一场苦战。到时候蒙古人有不轨之行,我朝最后数万八旗子弟,葬送在大同城下,朝廷实在无法支撑了。”
“这一战,我们实在打不得了。”
顺治听了,眼睛之中的神光慢慢的暗淡起来,说道:“知道了。”
尼堪还想再说,但是顺治一摆手,说道:“叔王不用再说了,容朕想想。”
尼堪无奈,这才缓缓的退下去。
顺治轻轻一叹。
他对尼堪在军事上的判断,还是相信的。不管张轩怀了什么心思,大同城下这一战,他是万万打不得的。
只是尼堪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他以为这还是在北京城中。
北京城中,顺治虽然什么权力都没有,但是
皇帝之位稳如泰山。
而如今在大同城中,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是皇帝之位,却风雨飘摇。
他而今的权力相当一部分是胜利塑造的,在大同城下击败夏军,解了大同之围,杰书夺回沈阳,联络吴三桂,让吴三桂投向朝廷。
这些事情,一件件办了下来,这才稳住了大清阵脚,也让下面的士卒顺从。
所以,顺治自己不败金身不能破,如果南朝大军一来,就什么也不做,直接不战而走,如此一来,下面的人会怎么看顺治?
太多的底层士卒,看不到这里面的前后因果,只是觉得顺治怕了张轩。
而现在,顺治是一点人心都不想失去。
他正正推敲了一夜,心中终于了腹稿。
第二日,晋王府之中,顺治坐在主位上,厉声说道:“朕与南朝势不两立,既然南朝皇帝敢来,朕就让他来得去不得。”
尼堪见状,立即出列说道:“奴才以为万万不可。”
随着尼堪出列,下面满洲蒙古的将领纷纷出列,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无非一句话,忍一时之气,还有卷土重来之时。而今不是交战的时候。
顺治表现出一意不允许,但是下面的群臣反复劝说。
博洛要比尼堪通透多了,刚刚开始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时间长了,自然知道顺治的用意,也跪在地上,说道:“陛下乃万乘之君,不可轻犯险地,陛下执意要战,奴才愿意留守大同。”
君臣数人养了好一阵子戏,才终于将顺治一心要打,下面的将领不敢打的形象塑造出来。
顺治好一阵子才顺了气,说道:“既然诸位不同意,朕也准了,只是撤出大同,诸位先行一部,朕在最后。”
博洛还以为顺治是客气,说道:“陛下------”
话音刚刚落下,就听见顺治斩钉截铁的说道:“朕意已决,无须在意,朕要会一会张轩。”
这一件事情,一直是顺治想做的事情。
特别是夏军北上节节胜利的时候。
顺治更是特别想见张轩。
只是就如象棋一般,很多时候是王不见王,顺治是看过张轩的画像,是清廷之中见过张轩的人描述,由宫廷画师画出来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画像,哪里能与真人比?
而今张轩大军而来,夏军骑兵虽然多,但是不可能说八旗精锐,顺治想约张轩阵前相见。恐怕除却这一次之后,将来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毕竟,今后张轩恐怕很少会御驾亲征了,而顺
治也未必有机会再入中国了。
顺治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他心中暗道:“朕倒是想看看,你是何等豪杰。”
在这一件事情,顺治心如磐石,不可动摇。
就在张轩刚刚出了居庸关不久,就有清军使者,向张轩呈上一封国书。
“什么,东虏皇帝约陛下阵前相见?”曹宗瑜听了,立即说道:“此事万万不可。陛下身系天下之重,岂能以身犯险。”
曹宗瑜如此说,李定国也说道:“陛下臣所部探马,已经探明了,东虏大军从大同城中已经开始撤退了。”
“而且络绎不绝,收刮的很是干净,臣以为大军赶到大同,东虏就已经出关了。”
“如此一来,大局以定,这东虏首领见与不见,无关大局,陛下何必劳神,臣可以代陛下见上一面。”
曹宗瑜与李定国一起反对,其他大将也纷纷反对。
张轩身系天下之重,这一句话,的确是真的。
别的不说,张轩在,李定国,郑成功等人都服气,但是张轩一旦不在,这骄兵悍将,是张安能压制得住的?
不说张安,即便是罗汝才能压制住啊?
罗家已经没有人了,临颍张家也为大夏江山几乎流尽了骨血,可以成为宗室支柱的张质,也卧床不起,生死系于天命了。
可以说,张轩一旦身死,这大夏朝分崩离析或许不会,但是改姓易服恐怕是肯定的。
如果仅仅说利益的话,张轩的确不能以身犯险。
但是此刻的张轩已经不是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张轩了。人的秉性,气质,其实一次次时间塑造起来的。
张轩来这个时代之前,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见一个县长恐怕都战战兢兢,但是而今如果能回到后世,即便身无分文,见谁也不会怯场。
他心中其实养出一股英雄豪杰之气。他淡然一笑说道:“此事福临一小儿敢做,我张某人,纵横天下十几年。难道还怕这后生小子不能?”
“一旦福临与我约见,我不敢见,岂不是拿我半身英名,为福临小儿做踏脚石吗?”
“既然福临小儿敢来见朕,朕岂能不敢见他。”
张轩这话一说出,左右顿时大惊,正要劝他,张轩说道:“我意已决,真正能决定朕生死的,不是福临,而是诸位,朕将性命交给诸位手中了,只要诸位严阵以待,福临小儿自然不敢有所作为。”
这些人听了,只能左右对视,心中暗暗长叹,知道张轩的意志不可更改了,说道:“臣等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