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于成龙
祭拜过皇考陵之后,张轩带人一路南下,巡视过往府县。可惜都没有人烟,即便有零星人烟,也如同野人一般。
即便是临颍城也是一样。
当初的临颍小城,早就不成样子。
即便是临颍城中间那个装载两千斤铜钟的钟鼓楼,也颓废的倒下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张轩将铜钟给拆了,还是没有人的维护,这座城池坚持不下去了。
张轩又下令维护张家祖坟。
毕竟不管愿不愿,张轩已经与临颍张家联系在一起,不说别的,就算战场之上,为他舍生忘死的临颍张家子弟,张轩就觉得他应该给临颍张家一个名分。
从此,临颍张家就是大夏皇族。张家子弟都是宗室子弟。虽然而今临颍张家子弟也不多了。大概也只剩下百余个男丁了,大部分还是孩子。
宗室子弟这个名分,足够张家在大夏发展起来,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家族了。
从临颍到了汝南,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最少在汝宁城中,就有了地方官,乃是汝宁县令。
张轩看着汝宁县令,说道:“你叫于成龙吗?”
这三十多岁人汉子,说道:“秉陛下,微臣正是于成龙。”
张轩说道:“报一下你的履历。”
于成龙说道:“臣乃傅大人麾下,于昭武三年朝廷效力,王将军反正,臣参与过,太原投诚之事,乃是臣一手经手的。”
张轩听了,心中大吃一惊。他之所以对于成龙感兴趣,是因为于成龙的名字,这个名字他依稀听过。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于成龙居然是傅青主的左右手。做间谍做的很成功吗?
张轩说道:“既然有如此大功,朝廷自然有封赏,怎么而今却是一县令。”
于成龙说道:“鞑子南下,残害百姓,臣与东虏不共戴天,但是臣乃是举人出身,细作之事,非臣所宜为。当初是不得已。而今天下一统,东虏不过劫灰之余,臣自然要走正途。”
张轩听了,点点头说道:“不错。你只要为朝廷好好办事,将来有你的前程。说说汝宁的现状吧。”
于成龙说道:“是。汝宁城中有百姓老弱万人左右,乃是汝宁府所以人丁聚集,军中无法安置,这才奏请朝廷。卫王权且任臣为汝宁县令,招徕百姓,安堵妇孺。”
张轩说道:“才有万人吗?”
万人在后世不过一个大村庄而已,即便是张轩当初在汝宁的时候,也通过汝宁一府,拉起了过万人马。
这过万人马,都是壮丁。
一想起当初老班底。张轩心中一叹,对郑廉说道:“查查军中,有多少汝宁老兄弟。有的话,给假让他们探亲吧,连带河南老兄弟一并。”
张轩准备休兵,而东虏也没有能力打下去了。
今后一两年时间,不会有大的战事,真好让当初老兄弟回家一趟。
虽然他们大多估计都没有家了。
但也算是一个念想。
随即张轩跟着于成龙,走在汝宁城中,与临颍城一样,汝宁城中也是破破烂烂的,其实就当初张轩驻扎的崇王府附近有人气,更多地方,与意外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在城中,还有野兽出没。
于成龙身边也不过几十个壮丁,即便是于成龙本身都佩剑。
倒不是为了震慑乱民,更多的是来防范野兽。
让张轩一时间有些唏嘘。
“百姓衣食住行如何?”张轩问道。
于成龙说道:“城中多有房舍,住的的地方是有的,冬天已经过去了,衣服也够穿,只是粮食不够。卫王派臣过来的时候,让臣带了几百石粮食。而已经不够用,臣再次行书枢密院,枢密院方面说,臣乃是内阁下属,不应该向枢密院讨粮食。”
“臣行文内阁,却是越级上奏。内阁告诉臣,要通过河南巡抚上奏,只是而今河南一地,尚未太平,河南巡抚一职尚且空悬。”
“臣不得不再次上奏内阁,吏部念臣情况特殊,要臣上京述职,才能实授县令,只有在吏部列名之后,才能到户部请粮。”
“只是臣一刻也离不开这里。”
张轩听了,轻轻一叹,说道:“你不用说了,朕知道了。”张轩对郑廉说道:“传令下去,将随身口粮留下来,只留到南阳的口粮就行了。”
南阳乃是北伐物资的中转站,北伐别的地方没有粮食,但是南阳一定有,故而张轩到了南阳就不担心了。
“拿纸笔来。”张轩一声令下,立即有人拿来笔墨纸砚。张轩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一封任命书,就是任命于成龙为官。
不过,不是汝宁知县,而是知府。
张轩对于成龙说道:“明末以来,天下倡乱,河南百姓最苦,你只要一心一意安抚百姓,让中州重获生机,朝廷又何惜名爵之赏。”
“这个知府,就酬你之前功劳,希望你再接再励,尽快让汝宁府尽复旧观。”
于成龙说道:“臣接旨。”
这样一来,于成龙就有一个御笔知府的名头,这个名头伴随了他一生。
“叔叔。”一个十几岁的女子在侍卫外面看见了张轩,怯怯的叫了一声。
张轩转过身来,见好几个侍卫想要拦住,张轩一摆手,止住了他们说道:“你是----?”
这女子大声叫道:“叔叔,我是囡囡。我是囡囡。”
张轩口中重复道:“囡囡。”
张轩的思绪一下翻回了从前,想起了那个被他与罗玉娇抱着看花灯的小女孩,一时间有些恍惚,根本不敢相认。
因为在他的记忆之中,囡囡不过是一个粉团粉团的小人,而今眼看是一个大人了。他心中一时恍然。
果然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初那个小娃娃,也这么大了。
张轩说道:“你真是囡囡?”
这女孩一下子哭了,说道:“叔叔,你怎么才来啊,我爹爹,我娘都是你一定会回来的。你怎么才来啊。”
张轩听了,心中犹如万箭穿心,眼泪再也崩不住了。几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女孩的手。
这女孩说是女孩,仅仅是从声音上分辨出来。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脸上也满是污垢,或许是故意的。
因为在乱世之中,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并不好过。
美丽本身就是原罪。
张轩还是用手将女孩的小脸擦干净,看着女孩的脸,顿时想起当初她小时候的长相,更想起了她父亲,乃至当初支持他的汝宁百姓。
人这一辈子,总是有遗憾的。
纵然张轩贵为帝王又如何?他总就无法救下汝宁城,与临颍城的百姓。张轩此刻虽然看见是囡囡的脸,但是他心中却看见的,是无数河南百姓。
“对不起。”张轩声音颤抖的说道:“你爹,你娘怎么了?”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猜,张轩早就听说,王度死守汝宁战死,汝宁百姓都清军屠城。但是此刻还忍不住再问一遍。
希望有奇迹。
但是奇迹如何一直出现,就不是奇迹了。
囡囡说道:“爹爹死了,娘也死了。不过,爹和娘死的时候都说,叔叔你会回来,为汝宁城百姓报仇的。”
“你终于来了。”
张轩说道:“好孩子,叔叔来此了。”
此刻囡囡的肚子里咕咕做响,张轩顿时明白,囡囡饿了,立即让左右分出来干粮。递给囡囡说道:“孩子吃吧。”
城中粮食紧张,一人一天只能一餐。囡囡早就饿了,但是接过这些干粮之后,却没有直接吃,而是立即将一个人叫过来了。
祭拜过皇考陵之后,张轩带人一路南下,巡视过往府县。可惜都没有人烟,即便有零星人烟,也如同野人一般。
即便是临颍城也是一样。
当初的临颍小城,早就不成样子。
即便是临颍城中间那个装载两千斤铜钟的钟鼓楼,也颓废的倒下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张轩将铜钟给拆了,还是没有人的维护,这座城池坚持不下去了。
张轩又下令维护张家祖坟。
毕竟不管愿不愿,张轩已经与临颍张家联系在一起,不说别的,就算战场之上,为他舍生忘死的临颍张家子弟,张轩就觉得他应该给临颍张家一个名分。
从此,临颍张家就是大夏皇族。张家子弟都是宗室子弟。虽然而今临颍张家子弟也不多了。大概也只剩下百余个男丁了,大部分还是孩子。
宗室子弟这个名分,足够张家在大夏发展起来,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家族了。
从临颍到了汝南,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最少在汝宁城中,就有了地方官,乃是汝宁县令。
张轩看着汝宁县令,说道:“你叫于成龙吗?”
这三十多岁人汉子,说道:“秉陛下,微臣正是于成龙。”
张轩说道:“报一下你的履历。”
于成龙说道:“臣乃傅大人麾下,于昭武三年朝廷效力,王将军反正,臣参与过,太原投诚之事,乃是臣一手经手的。”
张轩听了,心中大吃一惊。他之所以对于成龙感兴趣,是因为于成龙的名字,这个名字他依稀听过。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于成龙居然是傅青主的左右手。做间谍做的很成功吗?
张轩说道:“既然有如此大功,朝廷自然有封赏,怎么而今却是一县令。”
于成龙说道:“鞑子南下,残害百姓,臣与东虏不共戴天,但是臣乃是举人出身,细作之事,非臣所宜为。当初是不得已。而今天下一统,东虏不过劫灰之余,臣自然要走正途。”
张轩听了,点点头说道:“不错。你只要为朝廷好好办事,将来有你的前程。说说汝宁的现状吧。”
于成龙说道:“是。汝宁城中有百姓老弱万人左右,乃是汝宁府所以人丁聚集,军中无法安置,这才奏请朝廷。卫王权且任臣为汝宁县令,招徕百姓,安堵妇孺。”
张轩说道:“才有万人吗?”
万人在后世不过一个大村庄而已,即便是张轩当初在汝宁的时候,也通过汝宁一府,拉起了过万人马。
这过万人马,都是壮丁。
一想起当初老班底。张轩心中一叹,对郑廉说道:“查查军中,有多少汝宁老兄弟。有的话,给假让他们探亲吧,连带河南老兄弟一并。”
张轩准备休兵,而东虏也没有能力打下去了。
今后一两年时间,不会有大的战事,真好让当初老兄弟回家一趟。
虽然他们大多估计都没有家了。
但也算是一个念想。
随即张轩跟着于成龙,走在汝宁城中,与临颍城一样,汝宁城中也是破破烂烂的,其实就当初张轩驻扎的崇王府附近有人气,更多地方,与意外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在城中,还有野兽出没。
于成龙身边也不过几十个壮丁,即便是于成龙本身都佩剑。
倒不是为了震慑乱民,更多的是来防范野兽。
让张轩一时间有些唏嘘。
“百姓衣食住行如何?”张轩问道。
于成龙说道:“城中多有房舍,住的的地方是有的,冬天已经过去了,衣服也够穿,只是粮食不够。卫王派臣过来的时候,让臣带了几百石粮食。而已经不够用,臣再次行书枢密院,枢密院方面说,臣乃是内阁下属,不应该向枢密院讨粮食。”
“臣行文内阁,却是越级上奏。内阁告诉臣,要通过河南巡抚上奏,只是而今河南一地,尚未太平,河南巡抚一职尚且空悬。”
“臣不得不再次上奏内阁,吏部念臣情况特殊,要臣上京述职,才能实授县令,只有在吏部列名之后,才能到户部请粮。”
“只是臣一刻也离不开这里。”
张轩听了,轻轻一叹,说道:“你不用说了,朕知道了。”张轩对郑廉说道:“传令下去,将随身口粮留下来,只留到南阳的口粮就行了。”
南阳乃是北伐物资的中转站,北伐别的地方没有粮食,但是南阳一定有,故而张轩到了南阳就不担心了。
“拿纸笔来。”张轩一声令下,立即有人拿来笔墨纸砚。张轩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一封任命书,就是任命于成龙为官。
不过,不是汝宁知县,而是知府。
张轩对于成龙说道:“明末以来,天下倡乱,河南百姓最苦,你只要一心一意安抚百姓,让中州重获生机,朝廷又何惜名爵之赏。”
“这个知府,就酬你之前功劳,希望你再接再励,尽快让汝宁府尽复旧观。”
于成龙说道:“臣接旨。”
这样一来,于成龙就有一个御笔知府的名头,这个名头伴随了他一生。
“叔叔。”一个十几岁的女子在侍卫外面看见了张轩,怯怯的叫了一声。
张轩转过身来,见好几个侍卫想要拦住,张轩一摆手,止住了他们说道:“你是----?”
这女子大声叫道:“叔叔,我是囡囡。我是囡囡。”
张轩口中重复道:“囡囡。”
张轩的思绪一下翻回了从前,想起了那个被他与罗玉娇抱着看花灯的小女孩,一时间有些恍惚,根本不敢相认。
因为在他的记忆之中,囡囡不过是一个粉团粉团的小人,而今眼看是一个大人了。他心中一时恍然。
果然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初那个小娃娃,也这么大了。
张轩说道:“你真是囡囡?”
这女孩一下子哭了,说道:“叔叔,你怎么才来啊,我爹爹,我娘都是你一定会回来的。你怎么才来啊。”
张轩听了,心中犹如万箭穿心,眼泪再也崩不住了。几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女孩的手。
这女孩说是女孩,仅仅是从声音上分辨出来。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脸上也满是污垢,或许是故意的。
因为在乱世之中,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并不好过。
美丽本身就是原罪。
张轩还是用手将女孩的小脸擦干净,看着女孩的脸,顿时想起当初她小时候的长相,更想起了她父亲,乃至当初支持他的汝宁百姓。
人这一辈子,总是有遗憾的。
纵然张轩贵为帝王又如何?他总就无法救下汝宁城,与临颍城的百姓。张轩此刻虽然看见是囡囡的脸,但是他心中却看见的,是无数河南百姓。
“对不起。”张轩声音颤抖的说道:“你爹,你娘怎么了?”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猜,张轩早就听说,王度死守汝宁战死,汝宁百姓都清军屠城。但是此刻还忍不住再问一遍。
希望有奇迹。
但是奇迹如何一直出现,就不是奇迹了。
囡囡说道:“爹爹死了,娘也死了。不过,爹和娘死的时候都说,叔叔你会回来,为汝宁城百姓报仇的。”
“你终于来了。”
张轩说道:“好孩子,叔叔来此了。”
此刻囡囡的肚子里咕咕做响,张轩顿时明白,囡囡饿了,立即让左右分出来干粮。递给囡囡说道:“孩子吃吧。”
城中粮食紧张,一人一天只能一餐。囡囡早就饿了,但是接过这些干粮之后,却没有直接吃,而是立即将一个人叫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