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
张轩心中犹豫几分,想怎么委婉的否定许都的计策。
许都毕竟是张轩看中的大将之才,张轩纵然不用许都之策,也要给许都存几分体面。
许都似乎看出了张轩的心思,提前说道:“大将军,陛下信重大将军,以方面之任委任大将军,大将军难道不为朝廷着想。”
“襄阳之战,是大将军指挥的,东虏实力如何,大将军最为清楚不过,襄阳一战,我大夏惨胜如败。大将军当知东虏乃我大夏强敌,而如今之势。东虏出于东边,与蒙古联姻,一统草原,横扫北方,可谓后方无忧。九边精锐皆在东虏手中。末将不敢涨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但是还有一句话要说,那就是东虏之势。在我大夏之上。”
“而今东虏因去年连续征战一年有余,正在修养生息。等待来年,我大夏固然腾出手来了,但是东虏会安坐北京吗?”
“来年大举南征的时候,是不是也东虏大举南下的时候?我大夏真得能在两面夹攻之下,好维持对南明的攻势吗?而今固然困难,但是隆武帝乃是有为之君,正在梳理南明朝政,南明固然有积重难返之态。但是错过了今日,很可能再有难攻之机,就是二三年之后。”
“天下局势并不稳定,去年一年之内,大明崩溃,东虏与大夏并立,而出局势并不稳定,一年之内尚且能发生这么多事情,二三年之内,又会发生什么?夜长梦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轩听了许都的话,心中暗暗点头。
这些都是张轩的隐忧,正是因为张轩这些隐忧,所以张轩并没有故步自封,他也想在武兴元年下半年抵定整个湖南。但是他性格使然,不喜欢这种类似孤注一掷的冒险。
大胜还好,大败的话,大夏的局面只会更艰难。
许都这样说,让张轩有了继续听他说下去的兴致,张轩说道:“那么如何避免孤军深入,为敌人所乘?”
许都说道:“大将军,我等虽然是深入,却不是孤军。”
“罗岱将军在平江一带出没,牵制了何腾蛟,此其一也。而南昌张将军,就在长沙东北,大将军只需一纸文书令其进军,则章旷军不敢妄动。末将以为,当先与罗将军配合,先下临湘,破何腾蛟军,旋转长沙。引各路援军救援长沙。”
“若章旷回军,则弃长沙,与张公前后夹击大破之。如此则
有江西为依托,纵然事有不利,亦可退入江西境内。”
“若李过南下,则半道伏击之。李过一破,从岳阳到长沙,再也敌手,长沙城亦可徐徐图之不迟。”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李过对大夏心怀恨意,对明廷未必有多少忠心。如果我军南下,李过不理会长沙,反而北上武昌,安庆公刚到武昌,军不过数万,万一西京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许都说道:“战求胜而已,不拘泥于一城一地。武昌城坚,王龙将军宿将也,李过兵临城下,一时也攻不破武昌,再则南京在武昌下游,大军逆流而上,并不过数日就到。最多不过有惊无险。“
“退一步而言之。李过如今之势,不过无根之萍,任他占据武昌,又能如何。以末将之见,宁可以武昌换长沙。明无长沙,则不可在五岭之南固守。而李过即便据武昌,也处于大夏四面围攻之中,不久必为所擒。复有何虑?”
张轩细细品味许都所言之策,推敲一二,心中暗暗苦笑。虽然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张应元。张轩很清楚,他虽为位阶在张应元之上,但是同为公爵,张轩想要指挥张应元可没有一封书信那么简单。
不过,以张轩在曹营之中的威望,如果好言相劝,倒不是不能办到。但是以武昌换长沙之言,却是万万不能了。
武昌可是大夏西京。
不管这个西京,到底有多少水分。但是都是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地,当今也是在此地登基,其中的政治意味非常浓烈。也是大夏在西方的重心所在。决计不是说能与大明兑子,就兑子的。
这还是大方向上的问题,具体到细节之上,船只的运力够吗?粮草辎重如何运输?乃至于如何保证,水面之上的安全,总不能让张轩大军与马光玉一样,在水上被人俘获吧。各地水情如何?
这些问题,张轩不弄明白,他是不会同意这一件事情的。
毕竟这关系到麾下数万大军的性命。万万不可草率。
只是,张轩心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都无法掩饰一个念头,就是张轩心动了。
一方面是基于责任。
张轩作为大夏顶级权贵的一员,他要为国家负责。如果能在今年平定湖南,将南明赶到五岭以南,对大夏是一个绝佳的利好消息。虽然改变不了大下南北受敌的局面,但是依托五岭山势,却可以节省很多驻军。
如果能除掉隆武就更好不过
。
张轩不相信大明有这个气运,除却这个有几分临危受命的皇帝。不管接下来是那为藩王登基,大抵都比不上隆武。很大可能是,万历这个朱跑跑。更是不足以凝聚残明人心。
那时候两广之地,就不用多管了,即便暂且寄存在万历手中,也未尝不可。
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将领的虚弱心。
在大明的这几年,张轩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一点点磨砺出来,不敢说是名将,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是张轩历数他主持的战事。似乎哪一战单独拎出来,也不过如此。
几乎没有一个漂亮仗。
固然,战事只需胜利而已,不需要多漂亮。但是张轩作为一个将军,未必没有想过打一场标准型的漂亮仗,就如巨鹿于项羽,官渡于曹操,淝水于谢安等等。
许都这个计划对张轩来说,有绝大的诱惑力。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如果做好了,根本不用等到年底了,张轩估计让隆武活不过三个月。那怕隆武逃之夭夭,大明朝廷再次番迁。定然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趁着明军人心惶惶的时候。张轩所能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长沙府,一个湖南,甚至还可能更多。
风险大,收获也大。
再有就是,对南明军队的轻蔑之感。
张轩兵临岳阳城之后,再一次一次判读军情之中,越发明白一件事情,比起傅宗龙,汪乔年,孙传庭等人,大明的大臣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比起贺人龙,左良玉,黄得功等人,大明将领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南明的军队,与大明崇祯年间的军队,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不是一个档次的。
更让张轩不屑的,是南明朝廷的控制能力,崇祯年间再烂,官军还是知道有朝廷的。但是而今,呵呵。
可以这样说,在组织结构上,清廷胜过大夏,而大夏又远胜南明。
清廷立国已过三代。内部人心早已统一了,纵然多尔衮也不能篡夺皇位。就可以看出来清廷人心之中是有这个皇帝的。所以多尔衮只能为摄政王,而不是皇帝。
而大夏刚刚成立,可以看做一个兵头联合起来的政权。罗玉龙的位置并不稳固,但是还是能指挥动下面的。而南明连将军头联合起来都不能,纵然有百万大军,也不过一百个将领的联合,而不是一个整体。
简直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敌之弱,就是我之强,南明这个状态,给了张轩的信心。
。
张轩心中犹豫几分,想怎么委婉的否定许都的计策。
许都毕竟是张轩看中的大将之才,张轩纵然不用许都之策,也要给许都存几分体面。
许都似乎看出了张轩的心思,提前说道:“大将军,陛下信重大将军,以方面之任委任大将军,大将军难道不为朝廷着想。”
“襄阳之战,是大将军指挥的,东虏实力如何,大将军最为清楚不过,襄阳一战,我大夏惨胜如败。大将军当知东虏乃我大夏强敌,而如今之势。东虏出于东边,与蒙古联姻,一统草原,横扫北方,可谓后方无忧。九边精锐皆在东虏手中。末将不敢涨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但是还有一句话要说,那就是东虏之势。在我大夏之上。”
“而今东虏因去年连续征战一年有余,正在修养生息。等待来年,我大夏固然腾出手来了,但是东虏会安坐北京吗?”
“来年大举南征的时候,是不是也东虏大举南下的时候?我大夏真得能在两面夹攻之下,好维持对南明的攻势吗?而今固然困难,但是隆武帝乃是有为之君,正在梳理南明朝政,南明固然有积重难返之态。但是错过了今日,很可能再有难攻之机,就是二三年之后。”
“天下局势并不稳定,去年一年之内,大明崩溃,东虏与大夏并立,而出局势并不稳定,一年之内尚且能发生这么多事情,二三年之内,又会发生什么?夜长梦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轩听了许都的话,心中暗暗点头。
这些都是张轩的隐忧,正是因为张轩这些隐忧,所以张轩并没有故步自封,他也想在武兴元年下半年抵定整个湖南。但是他性格使然,不喜欢这种类似孤注一掷的冒险。
大胜还好,大败的话,大夏的局面只会更艰难。
许都这样说,让张轩有了继续听他说下去的兴致,张轩说道:“那么如何避免孤军深入,为敌人所乘?”
许都说道:“大将军,我等虽然是深入,却不是孤军。”
“罗岱将军在平江一带出没,牵制了何腾蛟,此其一也。而南昌张将军,就在长沙东北,大将军只需一纸文书令其进军,则章旷军不敢妄动。末将以为,当先与罗将军配合,先下临湘,破何腾蛟军,旋转长沙。引各路援军救援长沙。”
“若章旷回军,则弃长沙,与张公前后夹击大破之。如此则
有江西为依托,纵然事有不利,亦可退入江西境内。”
“若李过南下,则半道伏击之。李过一破,从岳阳到长沙,再也敌手,长沙城亦可徐徐图之不迟。”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李过对大夏心怀恨意,对明廷未必有多少忠心。如果我军南下,李过不理会长沙,反而北上武昌,安庆公刚到武昌,军不过数万,万一西京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许都说道:“战求胜而已,不拘泥于一城一地。武昌城坚,王龙将军宿将也,李过兵临城下,一时也攻不破武昌,再则南京在武昌下游,大军逆流而上,并不过数日就到。最多不过有惊无险。“
“退一步而言之。李过如今之势,不过无根之萍,任他占据武昌,又能如何。以末将之见,宁可以武昌换长沙。明无长沙,则不可在五岭之南固守。而李过即便据武昌,也处于大夏四面围攻之中,不久必为所擒。复有何虑?”
张轩细细品味许都所言之策,推敲一二,心中暗暗苦笑。虽然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张应元。张轩很清楚,他虽为位阶在张应元之上,但是同为公爵,张轩想要指挥张应元可没有一封书信那么简单。
不过,以张轩在曹营之中的威望,如果好言相劝,倒不是不能办到。但是以武昌换长沙之言,却是万万不能了。
武昌可是大夏西京。
不管这个西京,到底有多少水分。但是都是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地,当今也是在此地登基,其中的政治意味非常浓烈。也是大夏在西方的重心所在。决计不是说能与大明兑子,就兑子的。
这还是大方向上的问题,具体到细节之上,船只的运力够吗?粮草辎重如何运输?乃至于如何保证,水面之上的安全,总不能让张轩大军与马光玉一样,在水上被人俘获吧。各地水情如何?
这些问题,张轩不弄明白,他是不会同意这一件事情的。
毕竟这关系到麾下数万大军的性命。万万不可草率。
只是,张轩心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都无法掩饰一个念头,就是张轩心动了。
一方面是基于责任。
张轩作为大夏顶级权贵的一员,他要为国家负责。如果能在今年平定湖南,将南明赶到五岭以南,对大夏是一个绝佳的利好消息。虽然改变不了大下南北受敌的局面,但是依托五岭山势,却可以节省很多驻军。
如果能除掉隆武就更好不过
。
张轩不相信大明有这个气运,除却这个有几分临危受命的皇帝。不管接下来是那为藩王登基,大抵都比不上隆武。很大可能是,万历这个朱跑跑。更是不足以凝聚残明人心。
那时候两广之地,就不用多管了,即便暂且寄存在万历手中,也未尝不可。
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将领的虚弱心。
在大明的这几年,张轩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一点点磨砺出来,不敢说是名将,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是张轩历数他主持的战事。似乎哪一战单独拎出来,也不过如此。
几乎没有一个漂亮仗。
固然,战事只需胜利而已,不需要多漂亮。但是张轩作为一个将军,未必没有想过打一场标准型的漂亮仗,就如巨鹿于项羽,官渡于曹操,淝水于谢安等等。
许都这个计划对张轩来说,有绝大的诱惑力。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如果做好了,根本不用等到年底了,张轩估计让隆武活不过三个月。那怕隆武逃之夭夭,大明朝廷再次番迁。定然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趁着明军人心惶惶的时候。张轩所能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长沙府,一个湖南,甚至还可能更多。
风险大,收获也大。
再有就是,对南明军队的轻蔑之感。
张轩兵临岳阳城之后,再一次一次判读军情之中,越发明白一件事情,比起傅宗龙,汪乔年,孙传庭等人,大明的大臣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比起贺人龙,左良玉,黄得功等人,大明将领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南明的军队,与大明崇祯年间的军队,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不是一个档次的。
更让张轩不屑的,是南明朝廷的控制能力,崇祯年间再烂,官军还是知道有朝廷的。但是而今,呵呵。
可以这样说,在组织结构上,清廷胜过大夏,而大夏又远胜南明。
清廷立国已过三代。内部人心早已统一了,纵然多尔衮也不能篡夺皇位。就可以看出来清廷人心之中是有这个皇帝的。所以多尔衮只能为摄政王,而不是皇帝。
而大夏刚刚成立,可以看做一个兵头联合起来的政权。罗玉龙的位置并不稳固,但是还是能指挥动下面的。而南明连将军头联合起来都不能,纵然有百万大军,也不过一百个将领的联合,而不是一个整体。
简直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敌之弱,就是我之强,南明这个状态,给了张轩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