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规模

小说:寒门状元 作者:天子 更新时间:2019-10-24 18:01:4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沈溪所部驻扎上海县城不到五天时间,第一批工匠和民夫已抵达修建新城的地点。

  这批工匠基本来自于朝廷所辖的南京龙江船厂,前几个月朝廷从北方调拨大量铁匠、木匠、漆匠到南方造船,结果到了清江督造船厂和龙江船厂,才发现由于近百年荒废,能造大型海船的船坞清江船厂一个没有,龙江船厂也只剩下四个,要造海船一时间用不了那么多人,于是这些工匠只能一边扩建新船坞,一边跟着老工匠学习造海船。

  目前新城要建设新船厂,码头、船坞等自然要上马,于是这些工匠便被调遣到这边来了。

  最先赶到的民夫则是从周边府县抽调的役夫,原本是自带口粮服劳役,结果到了地方却获悉包一日三餐还发工钱,顿时喜出望外。

  在这些人抵达时,城池已经清理出来,将士全部住进了屋舍不说,还有意外之喜,那就是从残垣断壁中清理出三十万余万两白银,七八千两黄金,此外还有珠宝玉器和古董若干,乃是倭寇围城时本地士绅百姓想方设法藏起来的,城破后倭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原主基本死光,结果这次翻修被清理出来。

  此时将士已在拆除原来的城墙,拆下来的大量城砖被送往黄浦江边堆放。如此一来,新来的工匠、民夫可以住进原来官兵用的帐篷,就近建造水泥厂、砖瓦窑以及船厂等等。

  不过当下各种建筑材料的运送成了问题。

  毕竟上海县城周边水网密集,而船只只有那么多,运力严重不足。

  另外就是如今正值夏季,雨水太多,泥泞的道路会让陆地运输处于低效状态,因此必须修建有一定防水功能的官道,连接松江府城华亭和苏州府相对繁华的城市昆山、嘉定,确保上海与外界的联系。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让更多物资送到上海,沈溪召开临时会议,让手下群策群力。

  对于像宋书和胡嵩跃这样的将领来说,练兵还是去拆城墙,或者建造屋舍、码头、船厂,修路等等,关系都不大,不过对于普通官兵来说,对于战场外的事情却没有太大兴趣。

  虽然都是当兵的,平时也有屯田的责任,但眼下做的事劳动量太大,再加上陌生的气候、环境和亲眷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让他们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会议结束,刘序将这问题呈报到沈溪这里,讲明军中弥漫着的懈怠情绪,很多士兵开起了小差,生出回归故乡之心。

  “……开始几天还好,但这段时间连续有人上报,说某某某以生病为由,希望能早些回北方,京营那边的情况最严重,至于边军中也有此等情况出现……”

  京营中有很多老爷兵,让他们出来打仗都是靠着一股气,纯粹是为了军功而来,现在眼看着下一场战事遥遥无期,就不想继续留在南方,陪沈溪建造城池,这对他们来说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最后刘序着急地说道:“现在只是有人想离开,就怕接下来一些兵油子会闹事,甚至暗中捣乱,以及哗变等。这里距离倭寇太近,他们若是投敌的话,咱们军中的情况将会暴露无遗。”

  沈溪道:“先不用考虑哗变或者投敌的问题,连现在军中的情况都受不了,你让他们去条件更恶劣的岛上做那种永远看不到希望的海盗?努力安抚将士情绪,现在这里人太少,若将来人多起来,情况或许会好许多。”

  “当务之急是请朝廷多调拨那种运输量巨大的漕船,再将陆路开通,让更多的货物可以运送过来……回头我会下令,军中将士俸禄提高一倍,每月再有额外补助,既然这里环境不好,那就多给他们物质上的奖励。”

  刘序惊讶地问道:“大人,这军饷不能随便说涨就涨吧?就算咱翻地皮捣腾出不少钱,但那也只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增加军饷要减下来就很困难了,开不得半点玩笑。”

  沈溪笑了笑:“也要看时候,这会儿若是再不让将士多点动力的话,就会真的出现分崩离析的状况。这点银子我还是有的,建造这座新城,几百万两银子都要花进去,这点小钱算什么?”

  ……

  ……

  沈溪军中最初不缺钱粮物资。

  不过随着大军驻扎后,将士起了懈怠之心,沈溪增加俸禄开销,还有建造城池需要去临近府县采购各种建筑和生活物资,使得沈溪手头变得紧张起来,需要从闽粤和湖广往上海调运钱粮。

  这次事情由宋小城负责。

  宋小城早在两个月便先回福州调动物资,惠娘和李衿在湖广、江西和两广的商号开始在新城建立分号并开展业务,同时花费银两从地方购买建造城池所用物资,再想方设法运往上海。

  因为倭寇猖獗,使得海运暂时处于封闭状态,这给货物运送带来极大不便。

  不过好在武昌工业园区发挥巨大作用,一船又一船的水泥和钢材运到,再加上本地烧制的红砖和青砖在拆下来的城墙砖用光后迅速跟上,还有南直隶以及江浙地方官府支持,使得新城建造伊始,物资还算充足。

  到五月底,城市雏形逐步形成,从江南征调的两万多民夫和工匠相继到来,如此黄浦江边干活的人更多了,随着沈溪把吴淞江下游以西的商埠投入使用,新城开始出现贸易聚集区。

  也就在这个时候,佛郎机人派出使者前来接洽,大概意思是要跟沈溪谈买卖,准备在新城建立货栈和领事馆,跟大明进行贸易接洽。

  “大人,不能听信那些洋鬼子的话,平时他们跟倭寇做买卖可欢实了,听说还在沿海一些地区骚扰我大明百姓,每次上岸都会扰乱地方民生。”

  张仑在会议上直接反对这件事。

  张仑出身政治世家,对于番邦情况还算了解,所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意见。

  唐寅却道:“虽然佛郎机人未必安好心,但若是好好利用的话,可以从他们手上赚到银子,满足建城所需。之前大明跟他们做买卖,收获颇丰,现在贸易额度差不多要完了吧?他们肯定会运送更多银子来,获取大明的丝绸、茶叶、陶瓷等等,这不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吗?”

  沈溪道:“银子要赚,物资也要获取,比如南洋稻米可以做到三熟,粮食多到吃不完,我们可以通过佛郎机人获得粮食补充。”

  “大人!?”

  在场的人很好奇,他们都觉得大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大物博,能从佛郎机人手上拿到银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粮食完全可以在国内购买。

  沈溪稍微解释:“使节该见我还是会见,还要给予足够的礼数,不会有所怠慢。就算他们图谋不轨,也要用我们的实力将他们征服,若是将其拒之千里之外,那就意味着我们少了一个贸易伙伴,而这座新城的功能也会出现缺失。”

  ……

  ……

  沈溪为何要建造新城,以及新城未来的定义是什么,军中这些大老粗不明白。

  但总归有明白人,比如说唐寅。

  唐寅现在的脑袋瓜足够聪明,只要沈溪稍微提点,他便能将事做得很漂亮,跟沈溪的配合也是愈发相得益彰。

  会议结束,沈溪留下唐寅,他需要派出使节去跟佛郎机人见面,唐寅就是最好人选。

  唐寅皱眉:“沈尚书,在下不通番邦语言,让在下去接待他们,只怕会出乱子。”

  沈溪笑道:“你当现在的佛郎机人,还是当初咱接触的那批?他们长时间跟我们做买卖,莫说是翻译,就算是他们自己中会说汉语的人都不在少数,不然他们凭何能在沿海一代顺风顺水?”

  “原来如此。”

  唐寅稍微有些苦恼,“佛郎机人对咱们知根知底,但咱们对他们却所知不多,或许在谈判的时候会出问题。”

  沈溪点头道:“佛郎机人既是商人,又是海盗,当朝廷强有力时,他就乖乖跟你贸易,可一旦你实力不济,他就变身海盗,毕竟不要钱的买卖谁都愿意做。之前跟他们合作,他们能对大明朝保持礼重,这也跟大明国力强盛有关,这两年沿海盗寇猖獗,朝廷一直不作为,才令他们见异思迁,跟倭寇贸易全都为了利益。”

  “沈尚书的意思是……”唐寅望着沈溪,目光带着不解。

  沈溪道:“我的想法,除了要跟佛郎机人谈买卖,也要谈技术转让问题,玉米和番薯都是从他们手上引进的,他们除了拥有特殊的植物种子外,还有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以及一些火炮铸造技术,这几年非但我们在改进技术,他们也在模仿和改造。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谈判的内容。”

  “至于新城,可以允许他们建造领事馆,具体位置就在苏州河以西的商埠区……大概意思,是让他们派人长期驻在这里,负责一些贸易和政治上的接洽,我们下一步目标是要建立海上驿路,等过一两年,海疆平定后,朝廷就会开海禁,这些我会跟陛下提。”

  唐寅摇摇头:“跟佛郎机人做买卖倒好说,若把海禁全解除的话,肯定会出现不少麻烦事。”

  沈溪笑道:“怎么,你害怕触及保守派的利益?如果不改变现在沿海情况,又如何保证大明海上霸主地位,重现昔日郑和下西洋的荣光?这次将沿海倭寇赶走,若再放弃,过个几年,倭寇又会东山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沿海建造城池,增加人马驻守,确保百姓安全从海上得到渔获,如此才能维护大明的海上利益,海运的便捷以及实惠也会呈现。”

  唐寅点头:“在下对这些事不太理解,所以一切还是要沈尚书来做主。”

  沈溪笑着点头:“伯虎兄现在就将出任外交官,在跟番邦接洽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小恩小惠而改变初衷,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居高临下,以对等强硬的态度去接触那些番邦使节,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

  ……

  进入七月,新城从只是有个大概的雏形和轮廓,逐渐成型,外围城墙和棱堡也开始修建。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随时从河南、山东等地的战俘加入建造队伍,新城人口已有十五万之巨,而沈溪对新城的投资也超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新城的建设花钱如流水,目前看起来也只有从佛郎机人手上拿银子这一条途径可走了。

  “之前朝廷调拨的银子,基本都已耗尽,攻城的缴获和江南募集的银两也基本耗损在新城的修造中,至于从闽粤、湖广等处调拨而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也已见底……如今看来,这窟窿深不可测!”

  惠娘在管理新城的建造账目后,发现沈溪在建造新城上的花费远远超过预算。

  沈溪的设想,是构建一座开放式大城市,把城市的功能建造齐全,那就意味着花费必然不小,很多他所构想的东西,在一个缺少现成技术支撑的时代,必然要加大人力和物力去实现和完成,超支也成必然。

  沈溪道:“如今账上的银子还有多少?”

  “大概还有五十万两……”

  惠娘道,“不过这些银子基本都要用来修造船只,而修造船只的银两缺口还有五十万两左右,至于新城的建造,很可能也需要再花费一百万两以上……”

  沈溪叹道:“看来要当一个城主不太容易。”

  惠娘合上面前的账册,有些埋怨道:“之前佛郎机人来谈买卖,老爷只管将货物卖给他们便是,设置那么多条件,现在倒好,两边做买卖的额度不大,那些佛郎机人没什么兴趣来这边做买卖,老爷靠什么填补这么大的缺口?”

  沈溪笑了笑道:“惠娘你是觉得我没办法了?”

  惠娘摇头道:“妾身知道老爷打的是什么心思,城内现在有大批土地可以建造屋舍,至于将士和工匠的俸禄可以拖欠,估摸再支撑一个月到两个月都是可以的,有这时间的话,新城也该差不多建好了,到时这里的商人一多,可以多拿一些税赋,用以保证新城的建设。”

  沈溪微笑点头:“你的构想很好,但并不是关键。”

  “那怎样才是关键?”惠娘皱眉望着沈溪,她已将自己所能想的所有办法都说出来了,之前她甚至还问过了李衿的一些想法,综合了下面一些人的意见,近乎是可以想到全部的方法。

  沈溪道:“新城到底是朝廷在江南修造船只,并且作为东部最重要的海港和海上中转的地方,眼下朝廷很有可能放开海禁,到那时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聚拢到新城,那时港口必然非常热闹……”

  惠娘却不赞同,继续摇头:“就算会有,那也是要等平倭寇后的事情,现在海上盗寇盛行,谁敢来此做买卖?”

  沈溪笑道:“不是还有官府的船只?”

  惠娘蹙眉,她觉得沈溪简直是疯了,在海疆仍旧不安稳的情况下,居然提出海上贸易,却并非跟佛郎机人做买卖,而是要大力发展大明海运,民间不会冒险做海上买卖,沈溪更像是要自己来做。

  李衿好奇问道:“老爷是要自己找船运货吗?那样做可能会比较麻烦,现在港口的船只不多,大船一条没造出来,若是以现有的船只去运送货物,若是碰到佛郎机人或者倭寇的大船,可能要吃亏。”

  沈溪笑而不语,仿佛胸有成竹。

  惠娘也在劝说:“现在非但海疆不稳,海上咱也占据不了优势,船只和火炮都未必比倭寇的更强,本来他们做的就是劫掠生意,除非以此作为诱敌之策,不然的话……”

  有关这场战争,不但沈溪在想,惠娘也会思虑,她非常愿意帮沈溪费脑筋,分担沈溪的辛苦。

  但她在看待很多问题上会有局限性,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看似透彻,但其实完全不明白。

  沈溪道:“银子方面,暂时不用太担心,朝廷之后会调拨一笔过来,不过要走南京户部的账户,并非朝夕能到,暂时得靠闽粤和湖广的物资顶一顶,现在粮食相对充足,用到银子的地方未必那么多,至于工匠的俸禄,可以暂时以新建的居民小区楼房和周边田地作为条件折现。”

  惠娘好像明白什么,点头道:“也好,总归各工厂作坊附近新建的屋舍都还没主,现在城市规划建设得好,只要价格不贵,来这里安家落户的人必不会少,房地产业大有可为。尤其是那些亲手建造出城市的工匠和民夫,这里有军队庇护他们,比他们留在城外乡村好许多,至于田地方面……总归黄浦江两岸有大把荒地可以开垦。”

  沈溪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把精力放在建设城市上,垦荒之事不用太留心,之后官府会派人垦荒,田地统一进行分配,另外则是组建渔业公司,到海上打渔,武昌那边已经研制出马口铁,我们将大批量制造鱼罐头,向大明内陆地区进行倾销!”

  “这……”

  惠娘秀眉微蹙,“打渔制作鱼罐头倒没什么,不过自行分配土地,朝廷能同意?”

  沈溪笑道:“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这里必须是我说了算……之前上海地区的士绅几乎死绝了,这片土地都是无主之物,所以必须属于官府。到时候官府把土地分配出去,农民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每年只需上交两成粮食作为公粮,其他都归自己所有,官府可以用市价向农民收购余粮,如此农民手里有了钱敢于消费,商业的良性循环就会出现。回头咱们也可以在此安家落户。”

  惠娘看了沈溪一眼,觉得沈溪太过乐观,而她对于沈溪的一些心思也很明白,她知道沈溪无心朝堂纷争,早就想归隐田园,现在当一个城主,沈溪好像很高兴,做事比在京城或者西北时有干劲多了。

  但惠娘还是摇头:“这里山高皇帝远,是好事,却也并非一定就是好事,若老爷长久远离朝堂,必会被陛下疏远,朝中觊觎老爷权位的人不少,若是君臣生出嫌隙的话,只怕老爷将来在朝中会举步维艰。”

  沈溪点了点头:“看来惠娘还是想留在北方,过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状元,寒门状元最新章节,寒门状元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