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娘是个闲不住的人,商会和银号步入正轨,她的工作稍微清闲了点儿,马上就开始操持开办酒肆的事情。
她是经营药铺出身,可没有经营餐饮业的经验,加上酒肆她只能做幕后东家,不但要请伙计和厨师,还要请能兼任账房的掌柜。
在惠娘张罗开酒肆时,沈溪却在埋头苦读,这次他是真正用心学习。
这一年是院试年,若能考上秀才,沈溪就能凭此晋身士族阶层,不得不对这次考试倍加重视。以往他学习时多有敷衍,此番临近考试,他需要背诵和掌握大量书籍,《四书》《五经》是必须的,《四书章句集注》和《五经传注》也要背得滚瓜烂熟,《小学》、《孝经》、《性理》等必不可少,甚至连程文都要背上许多。
冯话齐不但把家中珍藏的《京华日抄》等优秀时文集选都拿给沈溪看,还从外面借来最新的《文髓》、《模范》、《锦囊》等禁绝的时文册子回来,很多都属于后世佚失的珍本,许多甚至是孤本,沈溪之前闻所未闻,此番也算是开了眼界。
沈溪每天都遨游在题海之中,最初冯话齐一天只给他出一篇时文作业,到后来,沈溪每天都要作四书文和五经文各一道。
再加上读书,沈溪经常熬更守夜。
“……憨娃儿,娘听说那些有本事的人,都要头悬梁锥刺股,要不娘也学着给你弄根绳子,你绑着头发吊在房梁上,屁股下面再垫根锥子,如何啊?”
周氏没事跟着添乱,非要让沈溪效仿古人,虽然遭到沈溪拒绝,但也迫使他每天都要熬到很晚才可以休息,第二天又得早早爬起来去学塾,只能趁着先生不注意偷偷摸摸睡上一个时辰。
沈溪感觉这根本是在作孽,能睡到自然醒,白天好好读书就可以,为何非要头悬梁锥刺股去熬夜?难道古人不知道休息好了,读书才能事半功倍?
二月底,是院试之前最后一次例行考校。
周氏又是好一番督促,生怕沈溪在这次例行考校中折戟沉沙。
就在沈溪紧张备考之时,这天惠娘带回来一个消息,说是福建进督学道大人这段时间将会到各府县考察当年院试考场,让沈溪有机会的话,跟着苏通去拜访这位院试的主考官。
自英宗正统年间开始,进督学道为十三布政使司内负责地方科举督学,也被称为提学道,与清朝的提督学政官职相当。
提学道隶属按察司,学道大人通常由按察司按察使、副使及佥事充任,这次汀州府院试,是由福建提学道作为主考官,从四月开始,主持各府院试。
因汀州府地处闽西,距离省城福州最远,因而汀州府的院试也会比其他州府晚一些,院试中间涉及到考试及发榜细节,还有提学道在各府间行路可能遇到阻隔,汀州府院试初步定在六月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尚且无法确定下来。
从四月上旬开始,汀州府各县的考生就将齐聚府城长汀县城备考,到时候府城内会变得热闹异常,士子风气高涨,甚至天天都会有文会,茶楼酒肆也经常会被一些有钱的读书人包下。
二月二十四,沈溪于约定的时间,在距离家门口不远的茶楼见到苏通和郑谦。这次二人没有前呼后拥,行事极其低调,因为这天要去拜见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提学道刘丙。
刘丙,字文焕,江西安福县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
刘丙是官宦之后,他的祖父刘实曾是南雄知府,而刘丙本身也是甲科出身,为官颇有贤名。这是刘丙在福建按察副使任上最后一年,在完成这次院试之后,他的任期将满,所以他对这次院试格外慎重。
刘丙前来汀州府,不过是例行考察考场,同时跟地方知府、知县、儒学署教谕等人沟通,为六月的院试做准备。
沈溪作为应届考生,本来不该去拜望身为主考官的提学道,但苏通那边有知府安汝升的关系,再加上考生拜见考官算是科举考试一种陋习,连惠娘和周氏都极力鼓动沈溪,让他在提学大人面前表现得好一些,这样一榜中秀才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沈老弟,一会儿见到提学大人,你尽量少说话,听说这位刘提学为官严谨,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若是不小心出言冒犯,可能会影响你今年的院试。”快到城北的官驿站时,苏通小心提醒沈溪。
这次拜见刘丙是秘密进行,但不会请托送礼,免得被人当作是贿赂考官。
但若这次拜访成功,以后三人能成功考中秀才,该送的礼还是要变着法送去,这也是官场不成文的规矩。既然你来求人办事,可以先不送礼,免得招人口舌,但事成之后礼数可不能少,否则事后可能会遭到报复。
到了官驿站,苏通把名帖拜上,然后三人就在外面等候。
临近黄昏,官驿站之外没什么人,沈溪却总觉得这样不妥,就算今天的拜见什么事都没发生,但若他真过院试中了秀才,别人也会想歪,以为他是因为贿赂考官才考取秀才。
话说几年后去京师考进士的唐寅,不就是吃了与考官过从甚密的亏?
沈溪见知客迟迟不出,不由道:“苏兄,郑兄,我看今日提学大人公务繁忙,我们还是先行离去,回头再来拜访如何?”
苏通却笑道:“沈老弟怎的这般迂腐,若能见到提学大人,对你我三人进学助益甚大,比你回去读几段书有用的多。何不多等等?”
沈溪心里打鼓,若刘丙肯赐见的话,现在估摸也派人出来传话,迟迟不见,就说明刘丙不想沾染这些官场的陋习。
过了小半个时辰,知客才从里面出来,回禀说刘提学不在里面。
“刘提学刚回驿馆,难道又出去了?”郑谦一脸不解地看着苏通和沈溪。
沈溪一叹,这知客进去这么久才出来传句话说人不在,摆明是刘丙不想见人。现在还腆着脸留下,那纯属为自己脸上抹黑。
三人只好悻然而归。
走在路上,苏通又问及沈溪近日来考试的准备情况。沈溪摇摇头道:“看的书太多,人都快迷糊了,记不得那些经典史籍了。”
苏通笑道:“都说让老弟你多出来透透气,看我与郑兄,经常走动。你有机会,也该出来与我们走走,你放心,来日我再请知府大人帮忙,下次必然能见到刘提学本人。”
沈溪没说什么,回到家,惠娘和周氏那边等得有些焦急。当她们从沈溪口中得知具体情况,惠娘微微蹙眉,她感觉到情况可能有些不妙。
“娘,姨,你们希望我能考上秀才的心情我能理解,可这么去拜望主考官,就算中了秀才,别人也会指指点点,他们会说这不是我的真才实学。这还有可能引起提学大人的反感,就算我本来考中,也会将我除名。”
周氏骂道:“混小子,别人都去见提学大人,你不去见,那不是吃亏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惠娘拉了拉周氏,道:“姐姐,你别埋怨小郎,这事可能是妹妹考虑有欠周详,虽说历年都有考生去拜见考官,考官也为这些考生大行方便之门,但或者这位刘提学,本身不喜欢这套。若这真的对小郎进学有碍,那可是妹妹的大罪过。”
惠娘脸上现出担心,以她为人处世的经验,自然能看出沈溪这次去拜访碰了钉子。但她眼下也没办法补救,只能希望提学那边大人不计小人过,别把事情放在心里。
之后苏通和郑谦再去拜访刘丙,惠娘就不再让沈溪去,两天后,刘丙离开汀州府,北上前往邵武府继续考察。
惠娘从衙门那边得知个消息,令她稍感安慰……苏通和郑谦在知府安汝升的帮忙下,在刘丙临别前见了一面,刘丙对于这两个年轻才俊似乎颇为欣赏。
因为沈溪第二次没去见,再加上刘丙这个人似乎很好说话,让惠娘终于松了口大气。
“都说了让这小子去,他偏偏不去。这下好,提学大人都走了,连给人一个好印象的机会都没了。”周氏有些后悔,她在听了沈溪的那些话以后有点儿后怕,所以就没敢坚持再让沈溪去。
惠娘笑道:“没事就好。小郎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
周氏笑了笑没当回事。
等下午周氏忙着去照顾孩子的时候,惠娘才一脸歉意过来对沈溪道:“小郎,都怪姨没好好考虑清楚,若因此而令你进学无望,姨就是死了都不足以谢罪。你不会怪我吧?”
沈溪安慰道:“姨,你做这些也是为我考虑,我怎会怪责?”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回头会恨我,觉得姨多管闲事。”
惠娘轻抚胸口,言辞间有些决绝,“姨想过了,若你真的因此而耽误进学,姨就算倾尽家产,也要给你捐个监生回来,不会让你耽误考举人中进士。”
对此沈溪只能呵呵了。
明朝中期因为对瓦剌的战争,监生不再只是靠蒙荫和地方选拔,通过银钱也能买到名额。
只要有监生的身份,同样可以参加乡试。
虽然沈溪不知道一个监生价值几何,但料想少则数百贯,多则上千贯。也就是说,沈溪这般努力,其实完全可以用银子换得,一个秀才,等于士子十几年寒窗苦读,也等于纳几百两银子成为监生即可。
*************
PS:第三更!
这章是在火车上写的,稍后抵达重庆可能要找下榻的宾馆和找地方吃晚饭,估计没时间再码字,看在天子如此勤奋的份儿上,大家订阅支持吧!(未完待续。)
她是经营药铺出身,可没有经营餐饮业的经验,加上酒肆她只能做幕后东家,不但要请伙计和厨师,还要请能兼任账房的掌柜。
在惠娘张罗开酒肆时,沈溪却在埋头苦读,这次他是真正用心学习。
这一年是院试年,若能考上秀才,沈溪就能凭此晋身士族阶层,不得不对这次考试倍加重视。以往他学习时多有敷衍,此番临近考试,他需要背诵和掌握大量书籍,《四书》《五经》是必须的,《四书章句集注》和《五经传注》也要背得滚瓜烂熟,《小学》、《孝经》、《性理》等必不可少,甚至连程文都要背上许多。
冯话齐不但把家中珍藏的《京华日抄》等优秀时文集选都拿给沈溪看,还从外面借来最新的《文髓》、《模范》、《锦囊》等禁绝的时文册子回来,很多都属于后世佚失的珍本,许多甚至是孤本,沈溪之前闻所未闻,此番也算是开了眼界。
沈溪每天都遨游在题海之中,最初冯话齐一天只给他出一篇时文作业,到后来,沈溪每天都要作四书文和五经文各一道。
再加上读书,沈溪经常熬更守夜。
“……憨娃儿,娘听说那些有本事的人,都要头悬梁锥刺股,要不娘也学着给你弄根绳子,你绑着头发吊在房梁上,屁股下面再垫根锥子,如何啊?”
周氏没事跟着添乱,非要让沈溪效仿古人,虽然遭到沈溪拒绝,但也迫使他每天都要熬到很晚才可以休息,第二天又得早早爬起来去学塾,只能趁着先生不注意偷偷摸摸睡上一个时辰。
沈溪感觉这根本是在作孽,能睡到自然醒,白天好好读书就可以,为何非要头悬梁锥刺股去熬夜?难道古人不知道休息好了,读书才能事半功倍?
二月底,是院试之前最后一次例行考校。
周氏又是好一番督促,生怕沈溪在这次例行考校中折戟沉沙。
就在沈溪紧张备考之时,这天惠娘带回来一个消息,说是福建进督学道大人这段时间将会到各府县考察当年院试考场,让沈溪有机会的话,跟着苏通去拜访这位院试的主考官。
自英宗正统年间开始,进督学道为十三布政使司内负责地方科举督学,也被称为提学道,与清朝的提督学政官职相当。
提学道隶属按察司,学道大人通常由按察司按察使、副使及佥事充任,这次汀州府院试,是由福建提学道作为主考官,从四月开始,主持各府院试。
因汀州府地处闽西,距离省城福州最远,因而汀州府的院试也会比其他州府晚一些,院试中间涉及到考试及发榜细节,还有提学道在各府间行路可能遇到阻隔,汀州府院试初步定在六月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尚且无法确定下来。
从四月上旬开始,汀州府各县的考生就将齐聚府城长汀县城备考,到时候府城内会变得热闹异常,士子风气高涨,甚至天天都会有文会,茶楼酒肆也经常会被一些有钱的读书人包下。
二月二十四,沈溪于约定的时间,在距离家门口不远的茶楼见到苏通和郑谦。这次二人没有前呼后拥,行事极其低调,因为这天要去拜见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提学道刘丙。
刘丙,字文焕,江西安福县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
刘丙是官宦之后,他的祖父刘实曾是南雄知府,而刘丙本身也是甲科出身,为官颇有贤名。这是刘丙在福建按察副使任上最后一年,在完成这次院试之后,他的任期将满,所以他对这次院试格外慎重。
刘丙前来汀州府,不过是例行考察考场,同时跟地方知府、知县、儒学署教谕等人沟通,为六月的院试做准备。
沈溪作为应届考生,本来不该去拜望身为主考官的提学道,但苏通那边有知府安汝升的关系,再加上考生拜见考官算是科举考试一种陋习,连惠娘和周氏都极力鼓动沈溪,让他在提学大人面前表现得好一些,这样一榜中秀才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沈老弟,一会儿见到提学大人,你尽量少说话,听说这位刘提学为官严谨,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若是不小心出言冒犯,可能会影响你今年的院试。”快到城北的官驿站时,苏通小心提醒沈溪。
这次拜见刘丙是秘密进行,但不会请托送礼,免得被人当作是贿赂考官。
但若这次拜访成功,以后三人能成功考中秀才,该送的礼还是要变着法送去,这也是官场不成文的规矩。既然你来求人办事,可以先不送礼,免得招人口舌,但事成之后礼数可不能少,否则事后可能会遭到报复。
到了官驿站,苏通把名帖拜上,然后三人就在外面等候。
临近黄昏,官驿站之外没什么人,沈溪却总觉得这样不妥,就算今天的拜见什么事都没发生,但若他真过院试中了秀才,别人也会想歪,以为他是因为贿赂考官才考取秀才。
话说几年后去京师考进士的唐寅,不就是吃了与考官过从甚密的亏?
沈溪见知客迟迟不出,不由道:“苏兄,郑兄,我看今日提学大人公务繁忙,我们还是先行离去,回头再来拜访如何?”
苏通却笑道:“沈老弟怎的这般迂腐,若能见到提学大人,对你我三人进学助益甚大,比你回去读几段书有用的多。何不多等等?”
沈溪心里打鼓,若刘丙肯赐见的话,现在估摸也派人出来传话,迟迟不见,就说明刘丙不想沾染这些官场的陋习。
过了小半个时辰,知客才从里面出来,回禀说刘提学不在里面。
“刘提学刚回驿馆,难道又出去了?”郑谦一脸不解地看着苏通和沈溪。
沈溪一叹,这知客进去这么久才出来传句话说人不在,摆明是刘丙不想见人。现在还腆着脸留下,那纯属为自己脸上抹黑。
三人只好悻然而归。
走在路上,苏通又问及沈溪近日来考试的准备情况。沈溪摇摇头道:“看的书太多,人都快迷糊了,记不得那些经典史籍了。”
苏通笑道:“都说让老弟你多出来透透气,看我与郑兄,经常走动。你有机会,也该出来与我们走走,你放心,来日我再请知府大人帮忙,下次必然能见到刘提学本人。”
沈溪没说什么,回到家,惠娘和周氏那边等得有些焦急。当她们从沈溪口中得知具体情况,惠娘微微蹙眉,她感觉到情况可能有些不妙。
“娘,姨,你们希望我能考上秀才的心情我能理解,可这么去拜望主考官,就算中了秀才,别人也会指指点点,他们会说这不是我的真才实学。这还有可能引起提学大人的反感,就算我本来考中,也会将我除名。”
周氏骂道:“混小子,别人都去见提学大人,你不去见,那不是吃亏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惠娘拉了拉周氏,道:“姐姐,你别埋怨小郎,这事可能是妹妹考虑有欠周详,虽说历年都有考生去拜见考官,考官也为这些考生大行方便之门,但或者这位刘提学,本身不喜欢这套。若这真的对小郎进学有碍,那可是妹妹的大罪过。”
惠娘脸上现出担心,以她为人处世的经验,自然能看出沈溪这次去拜访碰了钉子。但她眼下也没办法补救,只能希望提学那边大人不计小人过,别把事情放在心里。
之后苏通和郑谦再去拜访刘丙,惠娘就不再让沈溪去,两天后,刘丙离开汀州府,北上前往邵武府继续考察。
惠娘从衙门那边得知个消息,令她稍感安慰……苏通和郑谦在知府安汝升的帮忙下,在刘丙临别前见了一面,刘丙对于这两个年轻才俊似乎颇为欣赏。
因为沈溪第二次没去见,再加上刘丙这个人似乎很好说话,让惠娘终于松了口大气。
“都说了让这小子去,他偏偏不去。这下好,提学大人都走了,连给人一个好印象的机会都没了。”周氏有些后悔,她在听了沈溪的那些话以后有点儿后怕,所以就没敢坚持再让沈溪去。
惠娘笑道:“没事就好。小郎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
周氏笑了笑没当回事。
等下午周氏忙着去照顾孩子的时候,惠娘才一脸歉意过来对沈溪道:“小郎,都怪姨没好好考虑清楚,若因此而令你进学无望,姨就是死了都不足以谢罪。你不会怪我吧?”
沈溪安慰道:“姨,你做这些也是为我考虑,我怎会怪责?”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回头会恨我,觉得姨多管闲事。”
惠娘轻抚胸口,言辞间有些决绝,“姨想过了,若你真的因此而耽误进学,姨就算倾尽家产,也要给你捐个监生回来,不会让你耽误考举人中进士。”
对此沈溪只能呵呵了。
明朝中期因为对瓦剌的战争,监生不再只是靠蒙荫和地方选拔,通过银钱也能买到名额。
只要有监生的身份,同样可以参加乡试。
虽然沈溪不知道一个监生价值几何,但料想少则数百贯,多则上千贯。也就是说,沈溪这般努力,其实完全可以用银子换得,一个秀才,等于士子十几年寒窗苦读,也等于纳几百两银子成为监生即可。
*************
PS:第三更!
这章是在火车上写的,稍后抵达重庆可能要找下榻的宾馆和找地方吃晚饭,估计没时间再码字,看在天子如此勤奋的份儿上,大家订阅支持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