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听说过王守仁,倒不是因为他的本事大到连宫闱中也人尽皆知,而是因为王守仁乃沈溪同年的进士,其父是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王华。
王华为儿子前程,多次在太子面前说一些王守仁的事情。
因为王华在东宫讲官中,一向属于脾气好的类型,朱厚照对王华印象不错,所以也就记住王守仁这个名字,现在见到本人,心想:“王守仁不愧是跟沈先生一起考中进士的,一看就很有能力,或许以后我可以多用他!”
朱厚照这小心思只是一转而过,马上联想到眼下的处境,脸色一变:“王守仁是吧?本宫知道你有本事。既然你不答应本宫领兵出去,那本宫现在命令你接管正阳门防务,替本宫把鞑子赶下城头!你听到没有?”
王守仁看向谢迁,不敢擅作决定,谢迁却当机立断,颔首道:“伯安,没听到太子的吩咐吗?既然太子以监国的身份发号施令,那你尽管接旨,一展拳脚!”
王守仁神色一凛,显然没料到谢迁也如此说,但不愧是大明中叶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很快镇定下来,向朱厚照恭敬行礼:“臣领命!”
……
……
王守仁是京官中的兵部五品官,下放到地方的话可以领三品衔,所以这次任命倒也符合规矩。
这会儿正阳门战事打到重要关头,谁都不愿承担失利的责任,再加上正阳门本身调度杂乱无序,非常需要一个强势人物出来统调协调,夺回失地。
王守仁属于临危受命,不是皇帝委派他过来接管正阳门防务,甚至他在来之前,只是作为兵部代表,陪同谢迁督查军务,准备回去奏禀,结果一来就被朱厚照架到正阳门提督防务这样的职责上。
朱厚照见王守仁领命后便凑到瞭望口前仔细打量,许久都不动弹,顿时急了:“王卿家,本宫的话你没听到吗?本宫让你替本宫领兵,你怎么还留在这儿?”
王守仁继续观察下面的情况,嘴上回道:“回太子,鞑靼兵马攻势凶猛,试图一战而克正阳门,但如今鞑靼后续兵马跟进似乎不及时,应是城外我骑兵起了作用。这路骑兵,听谢阁老说及,乃沈同年所率回援京师之骑兵。”
“不过这路骑兵数量始终有限,如果不能在突袭结束前,趁势反扑,一举夺回城头,之后鞑靼后续兵马将会势如破竹,攻克正阳门,京师也恐失守!”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问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怎么个反扑法?”
谢迁打量王守仁,不知为何,因为沈溪的存在,他看王守仁总是有些不顺眼,提醒道:“伯安,你行事可要深思熟虑,不可任性而为!”
王守仁望着谢迁,严肃点头,道:“阁老之话,学生铭记于心。此战要遏制鞑靼兵锋,以学生浅见,当以火攻为上!”
谢迁皱眉:“火攻?”
王守仁道:“之前鞑靼人动用佛郎机炮,对城头展开无差别轰击,令我士兵折损不少。正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若我军以瓮城城头架设的投石机,抛射装满桐油的陶罐,再辅以猛火油柜和金火罐等,很短时间便可让城头燃成一片……一旦鞑靼据守士兵身染火光,其后续攻城兵马便无法上城头!”
谢迁听得胆战心惊,结结巴巴地说道:“伯……伯安,你……你不是开玩笑吧?如今敌我厮杀在一起,用投石机投掷桐油罐再引燃,那要死多少人?”
王守仁神色冷峻,道:“学生之见,一旦城破,百姓将生灵涂炭,若牺牲少量士兵,可挡鞑靼数万雄兵,这样的付出怎么都值得。请太子恩准!”
朱厚照原本没听懂,可此时,他忽然明白了,王守仁的意见,是投掷桐油罐,把敌我都点燃,用火势来阻碍鞑靼人上城的步伐。
朱厚照有些迟疑:“王卿家的话,容本宫想想,你所言……虽有破釜沉舟之效,但未免太过残忍,此战后,将士恐对我大明朝廷离心离德!”
王守仁道:“太子虽有仁心,但如今形势已危若累卵,太子当以家国为重!”
朱厚照打量谢迁,显然他没这种当机立断的主见,见谢迁低头不语,朱厚照才首肯:“一切便听从王卿家的意思办吧,让张老公爷全力配合!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撤下城楼,不然恐殃及池鱼。”
……
……
城头失火时,沈溪所部距离正阳门尚有三里之遥。
沈溪的步兵方阵,由于居于阵中的火炮调运困难,进军步伐大幅度放缓,好在沈溪从居庸关带来了双面壕桥车,在过鞑靼人挖掘的堑壕时才没出什么问题,唯一就是耗费些时间而已。
此时鞑靼人用兵发生一定变化,鞑靼人之前将防御重点放在城西,但在林恒和王陵之的骑兵从崇文门杀出后,不得不调动大批骑兵前去支援,保证攻城车和云梯能源源不断将兵马输送到城头上,以形成对正阳门的持续压力。
随即,一场大火突如其来。
这场火起得很诡异,看似是由鞑靼人无差别的火炮轰击引起的火情,但随着大量陶罐从天而降,在空中爆裂开后洒下桐油,然后高温高热的金火罐砸下,城头上到处都是火人,许多明军和鞑靼兵惨叫着摔下城头,后续还有许多柴禾落下,助涨火势,鞑子将领才意识到,这火根本是明军有意为之。
正阳门城头原本就拥堵成一团,烟熏火燎中,很多士兵想逃离这个地方,却发现周围全都是人,晕头转向中看不清楚状况,只能左冲右突,很快便发生踩踏事件,到最后几乎是人踩人。
沈溪在马车车架上看到正阳门上升起的黑烟,最初跟所有人想法类似,以为是正阳门守军求救的烽火,但很快沈溪便意识到情况不对。
正阳门城头着火,不断有火人从城墙上坠落下来,沈溪甚至无法分辨那些人到底是守军还是鞑靼兵。
“沈大人,城头着火,看来正阳门危急,是否加快行军速度?”
胡嵩跃率领的步兵方阵是沈溪部的中军,此时胡嵩跃在距离沈溪不到两丈远的地方出言请示。
在胡嵩跃看来,城头失火,一定是鞑靼人所为,这是其攻占城头的体现,很可能城头守军已兵败如山倒。
但沈溪却看得明白,城头上这把火对守军太有利了,不是烧死多少人的问题,而是火势会阻断吕公车和云梯往城头上输送兵力,给明军提供反扑的时间。
沈溪神色疑惑,他不明白这把火究竟是无意而起,还是明军有意纵火,最后他摇了摇头,道:“城头大火对守军有利无害,行军计划不得更改,稳步前进!”
胡嵩跃尽管不明白沈溪的话,但他还是赶紧将沈溪的军令传达下去。
步兵方阵逐渐靠近鞑靼在城南的阵地,此时沈溪所部距离鞑靼中军,已经只有不到四里,骑兵可以在瞬息间杀个来回。
“备战!”
虽然鞑靼骑兵尚未大批冲来,只有零星兵马对沈溪部进行袭扰,但即便是这小股兵马,对步兵方阵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好在由盾牌阵和长矛阵形成的防御网,再加上火铳和弓弩的远距离攻击,能很好地阻隔鞑靼散乱骑兵的轮番冲击。
“嘿哟!嘿哟!”
沈溪麾下官兵喊出的号子整齐划一,士兵们根据号子,每一步行进都很沉稳,步伐不大不小,却能保证盾牌阵和长矛阵有序前进。
在号子鼓舞下,每一个官兵都感觉血脉扩张,心中充斥着对军功的无限期冀。
跟着沈溪打仗,可以吃香喝辣,可以获得功绩,光宗耀祖……
“杀啊!”
前排长矛兵,根据鞑靼骑兵的冲击频率,按照步点,刺出长矛,令侥幸突破火铳和弓弩打击冲到近前的鞑靼骑兵无法靠冲击力直接破阵。
王华为儿子前程,多次在太子面前说一些王守仁的事情。
因为王华在东宫讲官中,一向属于脾气好的类型,朱厚照对王华印象不错,所以也就记住王守仁这个名字,现在见到本人,心想:“王守仁不愧是跟沈先生一起考中进士的,一看就很有能力,或许以后我可以多用他!”
朱厚照这小心思只是一转而过,马上联想到眼下的处境,脸色一变:“王守仁是吧?本宫知道你有本事。既然你不答应本宫领兵出去,那本宫现在命令你接管正阳门防务,替本宫把鞑子赶下城头!你听到没有?”
王守仁看向谢迁,不敢擅作决定,谢迁却当机立断,颔首道:“伯安,没听到太子的吩咐吗?既然太子以监国的身份发号施令,那你尽管接旨,一展拳脚!”
王守仁神色一凛,显然没料到谢迁也如此说,但不愧是大明中叶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很快镇定下来,向朱厚照恭敬行礼:“臣领命!”
……
……
王守仁是京官中的兵部五品官,下放到地方的话可以领三品衔,所以这次任命倒也符合规矩。
这会儿正阳门战事打到重要关头,谁都不愿承担失利的责任,再加上正阳门本身调度杂乱无序,非常需要一个强势人物出来统调协调,夺回失地。
王守仁属于临危受命,不是皇帝委派他过来接管正阳门防务,甚至他在来之前,只是作为兵部代表,陪同谢迁督查军务,准备回去奏禀,结果一来就被朱厚照架到正阳门提督防务这样的职责上。
朱厚照见王守仁领命后便凑到瞭望口前仔细打量,许久都不动弹,顿时急了:“王卿家,本宫的话你没听到吗?本宫让你替本宫领兵,你怎么还留在这儿?”
王守仁继续观察下面的情况,嘴上回道:“回太子,鞑靼兵马攻势凶猛,试图一战而克正阳门,但如今鞑靼后续兵马跟进似乎不及时,应是城外我骑兵起了作用。这路骑兵,听谢阁老说及,乃沈同年所率回援京师之骑兵。”
“不过这路骑兵数量始终有限,如果不能在突袭结束前,趁势反扑,一举夺回城头,之后鞑靼后续兵马将会势如破竹,攻克正阳门,京师也恐失守!”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问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怎么个反扑法?”
谢迁打量王守仁,不知为何,因为沈溪的存在,他看王守仁总是有些不顺眼,提醒道:“伯安,你行事可要深思熟虑,不可任性而为!”
王守仁望着谢迁,严肃点头,道:“阁老之话,学生铭记于心。此战要遏制鞑靼兵锋,以学生浅见,当以火攻为上!”
谢迁皱眉:“火攻?”
王守仁道:“之前鞑靼人动用佛郎机炮,对城头展开无差别轰击,令我士兵折损不少。正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若我军以瓮城城头架设的投石机,抛射装满桐油的陶罐,再辅以猛火油柜和金火罐等,很短时间便可让城头燃成一片……一旦鞑靼据守士兵身染火光,其后续攻城兵马便无法上城头!”
谢迁听得胆战心惊,结结巴巴地说道:“伯……伯安,你……你不是开玩笑吧?如今敌我厮杀在一起,用投石机投掷桐油罐再引燃,那要死多少人?”
王守仁神色冷峻,道:“学生之见,一旦城破,百姓将生灵涂炭,若牺牲少量士兵,可挡鞑靼数万雄兵,这样的付出怎么都值得。请太子恩准!”
朱厚照原本没听懂,可此时,他忽然明白了,王守仁的意见,是投掷桐油罐,把敌我都点燃,用火势来阻碍鞑靼人上城的步伐。
朱厚照有些迟疑:“王卿家的话,容本宫想想,你所言……虽有破釜沉舟之效,但未免太过残忍,此战后,将士恐对我大明朝廷离心离德!”
王守仁道:“太子虽有仁心,但如今形势已危若累卵,太子当以家国为重!”
朱厚照打量谢迁,显然他没这种当机立断的主见,见谢迁低头不语,朱厚照才首肯:“一切便听从王卿家的意思办吧,让张老公爷全力配合!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撤下城楼,不然恐殃及池鱼。”
……
……
城头失火时,沈溪所部距离正阳门尚有三里之遥。
沈溪的步兵方阵,由于居于阵中的火炮调运困难,进军步伐大幅度放缓,好在沈溪从居庸关带来了双面壕桥车,在过鞑靼人挖掘的堑壕时才没出什么问题,唯一就是耗费些时间而已。
此时鞑靼人用兵发生一定变化,鞑靼人之前将防御重点放在城西,但在林恒和王陵之的骑兵从崇文门杀出后,不得不调动大批骑兵前去支援,保证攻城车和云梯能源源不断将兵马输送到城头上,以形成对正阳门的持续压力。
随即,一场大火突如其来。
这场火起得很诡异,看似是由鞑靼人无差别的火炮轰击引起的火情,但随着大量陶罐从天而降,在空中爆裂开后洒下桐油,然后高温高热的金火罐砸下,城头上到处都是火人,许多明军和鞑靼兵惨叫着摔下城头,后续还有许多柴禾落下,助涨火势,鞑子将领才意识到,这火根本是明军有意为之。
正阳门城头原本就拥堵成一团,烟熏火燎中,很多士兵想逃离这个地方,却发现周围全都是人,晕头转向中看不清楚状况,只能左冲右突,很快便发生踩踏事件,到最后几乎是人踩人。
沈溪在马车车架上看到正阳门上升起的黑烟,最初跟所有人想法类似,以为是正阳门守军求救的烽火,但很快沈溪便意识到情况不对。
正阳门城头着火,不断有火人从城墙上坠落下来,沈溪甚至无法分辨那些人到底是守军还是鞑靼兵。
“沈大人,城头着火,看来正阳门危急,是否加快行军速度?”
胡嵩跃率领的步兵方阵是沈溪部的中军,此时胡嵩跃在距离沈溪不到两丈远的地方出言请示。
在胡嵩跃看来,城头失火,一定是鞑靼人所为,这是其攻占城头的体现,很可能城头守军已兵败如山倒。
但沈溪却看得明白,城头上这把火对守军太有利了,不是烧死多少人的问题,而是火势会阻断吕公车和云梯往城头上输送兵力,给明军提供反扑的时间。
沈溪神色疑惑,他不明白这把火究竟是无意而起,还是明军有意纵火,最后他摇了摇头,道:“城头大火对守军有利无害,行军计划不得更改,稳步前进!”
胡嵩跃尽管不明白沈溪的话,但他还是赶紧将沈溪的军令传达下去。
步兵方阵逐渐靠近鞑靼在城南的阵地,此时沈溪所部距离鞑靼中军,已经只有不到四里,骑兵可以在瞬息间杀个来回。
“备战!”
虽然鞑靼骑兵尚未大批冲来,只有零星兵马对沈溪部进行袭扰,但即便是这小股兵马,对步兵方阵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好在由盾牌阵和长矛阵形成的防御网,再加上火铳和弓弩的远距离攻击,能很好地阻隔鞑靼散乱骑兵的轮番冲击。
“嘿哟!嘿哟!”
沈溪麾下官兵喊出的号子整齐划一,士兵们根据号子,每一步行进都很沉稳,步伐不大不小,却能保证盾牌阵和长矛阵有序前进。
在号子鼓舞下,每一个官兵都感觉血脉扩张,心中充斥着对军功的无限期冀。
跟着沈溪打仗,可以吃香喝辣,可以获得功绩,光宗耀祖……
“杀啊!”
前排长矛兵,根据鞑靼骑兵的冲击频率,按照步点,刺出长矛,令侥幸突破火铳和弓弩打击冲到近前的鞑靼骑兵无法靠冲击力直接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