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聪将张文冕举荐给刘瑾。
刘瑾亲自考察过张文冕的学问后,马上为其在豹房周围买了宅院,虽然只是个两进院子,但已经足够寻常人家几口人起居。
张文冕生活终于稳定下来,准备把妻儿老小接到京城“享福”。
刘瑾除了利用张文冕提供“良策”刺杀沈溪外,还问及张文冕朝廷大事,张文冕对答如流,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驾驭朝臣。
张文冕给刘瑾的建议,是让刘瑾尝试改变朝廷的定规,说白了,就是让刘瑾掀起一场变法,只有努力推进变法,才能让刘瑾任用更多自己人,让朝中上下都团结在刘瑾这个改革家身边。
之前刘瑾一直希望自己成就一番大事,听到张文冕的建议,喜出望外,他之前问了那么多人,都无法说出个所以然,现在张文冕所说变法图强之事,恰好戳中他的心思,大为意动。
此后,刘瑾一连几天都让张文冕到他府上,二人屡屡就改革之事说上几个时辰,然后一谈就到后半夜,随后索性抵足而眠,早上起来继续展开讨论,之前经常被刘瑾烦扰的孙聪终于清闲下来。
在脑海中有了大致的方向后,刘瑾便决定趁热打铁,着手制定一整套朝廷吏治和税亩的改革方案,然后呈递皇帝,但所谓的请皇帝决断只是走个过场,他知道现在朱厚照什么事都听他的,他认为只要自己确定的事情,最后一定能付诸实施。
刘瑾争取沈溪回朝前,把事情落实下来,免得刺杀沈溪出现纰漏让其安全回到京城,那时有沈溪这个被皇帝宠信的大臣在,他的进言就有可能会被皇帝拒绝,那时再想推行变法就来不及了。
刘瑾把详细计划列出后,开始逐条逐条整理,但以他的能力难以独自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只能找孙聪和张文冕润色甚至代笔,最后甚至他还询问焦芳和刘宇等人的意见。
这一问,等于提前泄露消息,刘瑾要发起改革的风声,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
……
……
四月十四,谢迁刚从大明门出宫,尚未到长安街自己的小院,便见户部尚书顾佐急匆匆而来。
顾佐神色紧张,四处张望,谢迁没多想,以为是户部账目出了问题,准备向他请教。二人很快进入小院,等院门关上,顾佐立即凑到谢迁耳边道:“谢阁老,你可知晓,刘瑾准备改革吏治,并对税赋田亩进行清丈?”
谢迁皱眉:“他一介阉人,有胆识和魄力推行此等事情?”
虽然谢迁很少跟刘瑾正面冲突,但他私下里对刘瑾的态度却极为恶劣,这跟历史上李东阳跟刘瑾间相敬如宾互不侵犯不同,谢迁一直韬光养晦,但却丝毫不掩饰内心对刘瑾的厌恶。
顾佐道:“此等事,他一人自然无此能力,听闻他找了许多朝官商议,所提方略,却不知是哪个人提出,我隐约听到一些,似乎有些见地。”
谢迁刚开始没当回事,认为刘瑾瞎胡闹最后事情肯定不了了之,但在知道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后,也开始慌张起来。
谢迁请顾佐来到书房,二人坐下,谢迁详细询问情况,顾佐将他知道的内容悉数告之。
“现如今刘瑾在朝中户部和都察院找人问询政策执行情况,看来有意进行此方面的尝试,若不能让他住手,怕是接下来几日,便会不经陛下同意,颁行天下实施。”
谢迁详细看过顾佐所列内容。
刘瑾的变法并不局限某个具体部门,涉及吏部、户部、兵部和工部,初期是对朝廷原来的制度进行总结和整理,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再增加一些似乎能打击贪污、瞒报,充实国库的内容。
这看起来似乎是好事,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刘瑾主要目是为专权,变法中有一条便是将内行厂拔擢,凌驾于东西二厂和锦衣卫之上,理由冠冕堂皇,说什么东西厂和锦衣卫滋扰百姓,但在谢迁看来纯属无稽之谈……要真扰民,直接撤除厂卫便可,哪里需要重用内行厂?
刘瑾的变法将各地镇守太监提到跟巡抚同级别位置,各镇守太监可以监管地方军、政、司法一切要务,等于说在各省实现双头管理。
变法还涉及严厉治贪,以经济手段来处罚,总结起来,就是朝中和地方官员但凡有过失,不再以体刑方式惩罚,而是要罚俸米。地方上钱粮亏空,需要相关官员负责填补,甚至中下层官员犯错,需要上级官员填补,形成官员犯罪连坐制。
此外,变法还规定南方富庶省份的官吏不仅不能由本省人担任,就是邻省人也不行,大明官员需要进行南北大对调,任职漕运总督的官员也不能跟运河沿岸的省份发生任何联系。
至于增收方面,刘瑾准备派人清理天下田亩,将隐瞒田亩分给自耕农耕种,限制士绅和军官占田,定期从朝廷派出官吏到地方清查各地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的盐政,还有国库下拨资金使用情况。
谢迁看到这些东西,越看越上火,最后带着极大的不屑道:“这里面条条款款看着都触目惊心,刘瑾一介阉人哪里来的勇气敢于与天下士绅作对?陛下绝对不会同意他这么做!”
顾佐显得很无奈:“谢阁老,若先皇当政此事自然无须担心,但当今陛下登基后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宠信重用刘瑾,如今刘瑾在朝中可说只手遮天,满朝上下都要仰其鼻息过活,如今朝中六部尚书、侍郎都不是由吏部考核陛下委命,仅他一人便可自行决定更替,他要推行新政,朝廷上下谁能阻拦?”
谢迁道:“现在看起来,只有面圣这一途可走,你先随我进宫。”
“万万不可。”
顾佐道,“谢阁老,今日我来只是给您提个醒,别等事情发生仍懵然未知……现在刘瑾以司礼监掌印身份代陛下作决定,你我无权过问。再则,现在这些只是风声,若阁老您去面圣,陛下非但不会听,怕还会降罪。”
谢迁一听便明白过来,顾佐这是担心遭到刘瑾打击报复,所以推诿不去,于是道:“顾尚书既然已把事情告知,便请回吧,这两日我好生参详一番,若刘瑾要做之事对朝廷有益,颁行天下自无不可,若反之……呵呵,到时候再说吧。”
之前谢迁有些着急,担心贸然变法会动摇大明根基,于是准备进宫面圣阻止刘瑾实施改革,但一转眼工夫,谢迁便转变态度,居然什么事都不管了。
顾佐一愣,他没想到谢迁能泰然处之,他想了下,反正事情已通报谢迁,从道义上来说,他对大明的责任已经尽到,至于后事如何就跟他无关了,当即行礼:“阁老,那在下告辞了。”
顾佐转身离去,谢迁送到书房门口,看着顾佐的背影,摇头叹息,然后回到书桌后面,准备写奏本弹劾刘瑾。
但只写了几句,谢迁便停笔沉思……自己禀奏之事似乎并不足以动摇刘瑾在朝中的地位。
“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这些事,根本就是陛下有意纵容,刘瑾所做所为,都是在为陛下敛财,以此攻讦,结果会跟许进一样。至于那些变法之事,目前还只是风闻,做不得数……倒不如等之厚回京,跟他好好商议一下,论陛下的信任,之厚不在刘瑾之下!”
想到沈溪就要回京城了,谢迁总算恢复了些精神,依稀看到斗倒刘瑾的希望。
就在他以为自己不参奏,朝中必然万马齐喑时,四月十五日,一件大事发生……有人匿名上疏,参奏刘瑾几大罪状,欲置于其为死地。
如果只是民间传闻,并不足以撼动刘瑾地位,偏偏这封匿名上疏通过通政使司送到了内阁,是日谢迁没有值守,焦芳率先看到,于是上疏落入刘瑾之手。
(本章完)
刘瑾亲自考察过张文冕的学问后,马上为其在豹房周围买了宅院,虽然只是个两进院子,但已经足够寻常人家几口人起居。
张文冕生活终于稳定下来,准备把妻儿老小接到京城“享福”。
刘瑾除了利用张文冕提供“良策”刺杀沈溪外,还问及张文冕朝廷大事,张文冕对答如流,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驾驭朝臣。
张文冕给刘瑾的建议,是让刘瑾尝试改变朝廷的定规,说白了,就是让刘瑾掀起一场变法,只有努力推进变法,才能让刘瑾任用更多自己人,让朝中上下都团结在刘瑾这个改革家身边。
之前刘瑾一直希望自己成就一番大事,听到张文冕的建议,喜出望外,他之前问了那么多人,都无法说出个所以然,现在张文冕所说变法图强之事,恰好戳中他的心思,大为意动。
此后,刘瑾一连几天都让张文冕到他府上,二人屡屡就改革之事说上几个时辰,然后一谈就到后半夜,随后索性抵足而眠,早上起来继续展开讨论,之前经常被刘瑾烦扰的孙聪终于清闲下来。
在脑海中有了大致的方向后,刘瑾便决定趁热打铁,着手制定一整套朝廷吏治和税亩的改革方案,然后呈递皇帝,但所谓的请皇帝决断只是走个过场,他知道现在朱厚照什么事都听他的,他认为只要自己确定的事情,最后一定能付诸实施。
刘瑾争取沈溪回朝前,把事情落实下来,免得刺杀沈溪出现纰漏让其安全回到京城,那时有沈溪这个被皇帝宠信的大臣在,他的进言就有可能会被皇帝拒绝,那时再想推行变法就来不及了。
刘瑾把详细计划列出后,开始逐条逐条整理,但以他的能力难以独自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只能找孙聪和张文冕润色甚至代笔,最后甚至他还询问焦芳和刘宇等人的意见。
这一问,等于提前泄露消息,刘瑾要发起改革的风声,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
……
……
四月十四,谢迁刚从大明门出宫,尚未到长安街自己的小院,便见户部尚书顾佐急匆匆而来。
顾佐神色紧张,四处张望,谢迁没多想,以为是户部账目出了问题,准备向他请教。二人很快进入小院,等院门关上,顾佐立即凑到谢迁耳边道:“谢阁老,你可知晓,刘瑾准备改革吏治,并对税赋田亩进行清丈?”
谢迁皱眉:“他一介阉人,有胆识和魄力推行此等事情?”
虽然谢迁很少跟刘瑾正面冲突,但他私下里对刘瑾的态度却极为恶劣,这跟历史上李东阳跟刘瑾间相敬如宾互不侵犯不同,谢迁一直韬光养晦,但却丝毫不掩饰内心对刘瑾的厌恶。
顾佐道:“此等事,他一人自然无此能力,听闻他找了许多朝官商议,所提方略,却不知是哪个人提出,我隐约听到一些,似乎有些见地。”
谢迁刚开始没当回事,认为刘瑾瞎胡闹最后事情肯定不了了之,但在知道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后,也开始慌张起来。
谢迁请顾佐来到书房,二人坐下,谢迁详细询问情况,顾佐将他知道的内容悉数告之。
“现如今刘瑾在朝中户部和都察院找人问询政策执行情况,看来有意进行此方面的尝试,若不能让他住手,怕是接下来几日,便会不经陛下同意,颁行天下实施。”
谢迁详细看过顾佐所列内容。
刘瑾的变法并不局限某个具体部门,涉及吏部、户部、兵部和工部,初期是对朝廷原来的制度进行总结和整理,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再增加一些似乎能打击贪污、瞒报,充实国库的内容。
这看起来似乎是好事,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刘瑾主要目是为专权,变法中有一条便是将内行厂拔擢,凌驾于东西二厂和锦衣卫之上,理由冠冕堂皇,说什么东西厂和锦衣卫滋扰百姓,但在谢迁看来纯属无稽之谈……要真扰民,直接撤除厂卫便可,哪里需要重用内行厂?
刘瑾的变法将各地镇守太监提到跟巡抚同级别位置,各镇守太监可以监管地方军、政、司法一切要务,等于说在各省实现双头管理。
变法还涉及严厉治贪,以经济手段来处罚,总结起来,就是朝中和地方官员但凡有过失,不再以体刑方式惩罚,而是要罚俸米。地方上钱粮亏空,需要相关官员负责填补,甚至中下层官员犯错,需要上级官员填补,形成官员犯罪连坐制。
此外,变法还规定南方富庶省份的官吏不仅不能由本省人担任,就是邻省人也不行,大明官员需要进行南北大对调,任职漕运总督的官员也不能跟运河沿岸的省份发生任何联系。
至于增收方面,刘瑾准备派人清理天下田亩,将隐瞒田亩分给自耕农耕种,限制士绅和军官占田,定期从朝廷派出官吏到地方清查各地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的盐政,还有国库下拨资金使用情况。
谢迁看到这些东西,越看越上火,最后带着极大的不屑道:“这里面条条款款看着都触目惊心,刘瑾一介阉人哪里来的勇气敢于与天下士绅作对?陛下绝对不会同意他这么做!”
顾佐显得很无奈:“谢阁老,若先皇当政此事自然无须担心,但当今陛下登基后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宠信重用刘瑾,如今刘瑾在朝中可说只手遮天,满朝上下都要仰其鼻息过活,如今朝中六部尚书、侍郎都不是由吏部考核陛下委命,仅他一人便可自行决定更替,他要推行新政,朝廷上下谁能阻拦?”
谢迁道:“现在看起来,只有面圣这一途可走,你先随我进宫。”
“万万不可。”
顾佐道,“谢阁老,今日我来只是给您提个醒,别等事情发生仍懵然未知……现在刘瑾以司礼监掌印身份代陛下作决定,你我无权过问。再则,现在这些只是风声,若阁老您去面圣,陛下非但不会听,怕还会降罪。”
谢迁一听便明白过来,顾佐这是担心遭到刘瑾打击报复,所以推诿不去,于是道:“顾尚书既然已把事情告知,便请回吧,这两日我好生参详一番,若刘瑾要做之事对朝廷有益,颁行天下自无不可,若反之……呵呵,到时候再说吧。”
之前谢迁有些着急,担心贸然变法会动摇大明根基,于是准备进宫面圣阻止刘瑾实施改革,但一转眼工夫,谢迁便转变态度,居然什么事都不管了。
顾佐一愣,他没想到谢迁能泰然处之,他想了下,反正事情已通报谢迁,从道义上来说,他对大明的责任已经尽到,至于后事如何就跟他无关了,当即行礼:“阁老,那在下告辞了。”
顾佐转身离去,谢迁送到书房门口,看着顾佐的背影,摇头叹息,然后回到书桌后面,准备写奏本弹劾刘瑾。
但只写了几句,谢迁便停笔沉思……自己禀奏之事似乎并不足以动摇刘瑾在朝中的地位。
“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这些事,根本就是陛下有意纵容,刘瑾所做所为,都是在为陛下敛财,以此攻讦,结果会跟许进一样。至于那些变法之事,目前还只是风闻,做不得数……倒不如等之厚回京,跟他好好商议一下,论陛下的信任,之厚不在刘瑾之下!”
想到沈溪就要回京城了,谢迁总算恢复了些精神,依稀看到斗倒刘瑾的希望。
就在他以为自己不参奏,朝中必然万马齐喑时,四月十五日,一件大事发生……有人匿名上疏,参奏刘瑾几大罪状,欲置于其为死地。
如果只是民间传闻,并不足以撼动刘瑾地位,偏偏这封匿名上疏通过通政使司送到了内阁,是日谢迁没有值守,焦芳率先看到,于是上疏落入刘瑾之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