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惊闻eagle周兄荣升掌门,老饭携全家向周兄致敬!
李诚中洞房花烛的夜晚,西京长安,一条人影自朱友伦府中后门而出,沿墙根疾走。【无弹窗.】
朱雀大街东侧第五坊,原为十六王宅旧地,此刻已被梁王亲侄朱友伦所据。自从将天子迎回长安后,梁王便将长安牢牢控制在手上,以亲信心腹充长安机要官职,其中尤以朱友伦最为重要。朱友伦官拜宁远军节度使,梁王又让他担任宿卫都指挥使,以其本部改任神策军,专司宫城宿卫重责,是梁王掌控长安的根基。
人影绕出坊间,在一处民居前停下,轻轻叩响院门,三快一慢。俄顷,院门打开一条缝隙,人影钻了进去,院门又悄悄掩上。
正屋中亮着微弱的灯火,里面散坐着五六条大汉。来人借灯火仔细分辨,脸上立刻肃然,向正中一人横臂行礼:“卑职见过张从事!却不知是张从事到了,弟兄们心气更足了。”
正中坐着的便是调查统计局行动处从事张小花,张小花本在洛阳打探梁王迁都事宜,听说长安这边一切布置妥当,即将动手时,便匆忙赶了过来。
张小花向来人道:“坐吧,都是自家弟兄,随意些。江参军,听说都布置妥了?”
江参军为张小花麾下参军衔谍探,自柳城书院中选拔,参加了白狼山军校培训,在行动处领一组行动人员。他是经袁象先的渠道前来长安的,投入朱友伦府中后担任幕僚佐二,帮办些杂事,既不受重用又能接触到一些内幕消息,效果刚刚好。此刻他坐下后向张小花回禀:“都布置妥了,明日朱友伦要去上林苑击鞠,到时从事便听好消息吧!”
张小花询问了几句细节。郑重道:“殿下正在幽州筹谋大事,最是需要时日,可梁王和吴王已经达成盟约,宣武再无腹背之忧。这对缁青战局影响颇大,对殿下的筹谋也是个威胁。高观察多次督促过咱们,一定要在别处给梁王添些麻烦,此次行事必须成功,若无成算,宁可往后压一压,也不能打草惊蛇。”
江参军笑道:“从事只管放心就是。此番必成!”
张小花点头道:“那就好。明日事发后,老江你这边要不要撤离?某好安排弟兄们接应。另外,还有什么要弟兄们协助的,赶紧说来,大伙儿帮着担待一些。”
江参军道:“某牵上袁象先这条线不容易,还不想过早出去。某自忖也做得隐秘,应当不会虞险。事成之后某还要回卫州,让袁象先给某再举荐条谋生之路呢,呵呵。不过却有一事要弟兄们帮忙。明日须将朱友伦府上的一个马夫除掉,此人姓刘,五十上下,须眉皆白。最是好认。某给了他一些金珠,明日他会择机离开长安,走通化门……”
张小花答允道:“放心就是。还有别的么?”
江参军笑道:“没了。弟兄们动手时别忘了把金珠子取回来,某给他的不少。这笔账可不好消。”
张小花大方的一挥手:“某给你消了,金珠子弟兄们分了就是。”
屋中气氛顿时为之一热,周围的行动人员俱是嬉笑开怀。张小花不屑道:“瞧你们那点出息。此事告成后,某向高观察请功,人人晋阶一级!”
转过天来,午时,凄冷的长安城不知什么时候哄乱成了一锅粥,大队大队神策军士自宣武门内开出,将城中大街小巷、各处里坊全部封锁。军士们闯入各处民房、官宅,大肆搜查可疑人员,顺手劫掠了不知多少钱财。
政事堂首相崔胤正在开化坊自家宅邸中头疼,自几个月前起,关于宫中走失了一位皇子的事情便四处传播开来。起初崔胤并没有在意,压根儿没讲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自僖宗朝到今上这二、三十年间,帝京不知道遭逢过多少次动乱,天子西狩的次数多得连崔胤这个三朝元老都数不过来了,走失个把皇子又算得什么。
远的不说,就说当今天子,景福二年李茂贞入京、乾宁元年华州蒙难、光化三年中官之乱、天复二年西狩凤翔,哪一次不是在将宫城在废墟上烧了又烧,哪一次十六王宅没有几个皇子皇孙罹难?连宗正寺都名存实亡了,谁知道是哪个王子走失?谁有能算得清楚走失的是哪个王子?
可传言越来越盛,听上去有鼻子有眼的,关键是其中涉及到立太子建储等事关国本的大事,这下子崔胤坐不住了,赶紧命人查探。
首先当然是询问天子,但天子一言不发,崔胤问得急了,天子便垂泪,说每次十六王宅都会有皇室薨于兵难,你们当相公的不管,怎么还来问我?
崔胤无法,只得从侧面求证。传言说皇子被藏于凤翔,于是崔胤质问李茂贞,李茂贞连连喊冤,说我也听说这件事情了,但跟我真的没半毛钱关系啊,我一天到晚忙着抵挡王建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天子立储的事情?再说了,就算我把太子藏在凤翔,那又有什么鸟用么?不过我知道去年你们杀中官的时候,韩全诲跑了,但这也不赖我啊,整个凤翔周围全是宣武军,要问你就问梁王去,看他把韩全诲弄哪儿去了!
崔胤一听也是,人家李茂贞确实说得有理,以李茂贞被打残了半个藩镇,弄一太子在手上不是自取其祸么?想了想,他干脆修书一封,发往缁青,向梁王询问韩全诲的事情。梁王的回信到了,可崔胤看完以后想当不爽。梁王在信中措辞严厉,说这事怎么来问我啊?你崔胤一个堂堂宰相,你在中枢是混什么吃的?韩全诲跑哪儿去我怎么可能知道?要是知道,我早就把他杀了。
除了对韩全诲和皇子失踪的事情矢口否认外,梁王还质问崔胤,你不是说把李诚中和王建封王的诏书压下去了么,现在人家怎么就称王了呢?另外,梁王还说,崔胤你没事就别折腾了,瞧你折腾出来的那点南衙禁军,途耗钱粮不说,顶用吗?我既然派了朱友伦在长安镇守,你只管放心便是,有什么事情和朱友伦打个招呼,他能不替你摆平吗?有那点钱粮不如赶紧给我送到缁青来,这边战事打得正紧呢!
崔胤相当恼怒,他自认是当朝首相,论地位不在你朱全忠之下,凭什么在回信中那么不客气?干脆也不回朱全忠的信了,更是下定决心要把南衙禁军折腾出来。
可走失皇子的事情很可能被别人利用,这件事情真要说起来的确后患无穷,崔胤也不能撒手不管,于是他让京兆尹郑元规继续查访。
今日郑元规登门,说的便是这件令崔胤头疼的事情。
郑元规的查访也确实有些效果,他现在已经查到,走失的是十一皇子李祯,另外还有一个十三皇女李褑。要查清楚这一点可不容易,宗正寺早已无人,皇室玉牒除了天子手上有一份外,副本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郑元规向天子索要正本,但天子死活不给,郑元规毕竟是文臣,尚有几分尊卑之念,不好太过强迫,只得另觅他法。
郑元规又找来曾经给天子当过近臣的官吏,寻来起居注上的记录,推算天子哪年生了哪个皇子或皇女,然后全部列名,再对照现在仍旧存世的皇子一一排除。可起居注也时断时续,尤其是很多时候,天子身边根本没有官员来负责记录,因此很多时间里都是一片空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郑元规终于排查出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十七个人的名字,都是不在长安的,包括几个皇子和皇女,也包括几个天子的叔伯弟兄。由这个名单开头继续往下排除,询问天子的妃嫔、几个尚存的老宫女,还有一些重臣,最后终于从韩渥的口中得到线索。
现在的问题是,李祯和李褑去哪儿了?他们是否和韩全诲一齐出走了?这个可能性相当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崔胤有点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在这个时候,长安大乱,神策军擅自封锁长安,大肆搜捕可疑人犯。
崔胤命人出去询问,得到的消息令他瞠目结舌——朱友伦死了。
朱友伦是在上林苑击鞠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的,很多人都在场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但神策军士在查验马鞍的时候,发现鞍桥中倒插着一根长头钉——这才是导致朱友伦死亡的根源。
在场的郑元规当场松了一口气,向崔胤道:“崔相,朱氏小儿终于死了,咱们的日子可以松泛些了。”他官拜京兆尹,是长安的父母官,按理说主政长安,这是个显要的重职。可郑元规这一年过得相当不好,生活在朱友伦的阴影下,每日每夜无不胆战心惊,行事间全是小心翼翼,听闻朱友伦猝死,当即舒爽不已。
崔胤面色铁青,狠狠瞪了郑元规一眼:“蠢材!朱氏小儿一死,某等祸不久矣!”
崔胤的预测相当准确,不久之后,长安再次遭难,而这一次,这座辉煌了千年之久、数百年间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宝座的城市,终于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的主要舞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
李诚中洞房花烛的夜晚,西京长安,一条人影自朱友伦府中后门而出,沿墙根疾走。【无弹窗.】
朱雀大街东侧第五坊,原为十六王宅旧地,此刻已被梁王亲侄朱友伦所据。自从将天子迎回长安后,梁王便将长安牢牢控制在手上,以亲信心腹充长安机要官职,其中尤以朱友伦最为重要。朱友伦官拜宁远军节度使,梁王又让他担任宿卫都指挥使,以其本部改任神策军,专司宫城宿卫重责,是梁王掌控长安的根基。
人影绕出坊间,在一处民居前停下,轻轻叩响院门,三快一慢。俄顷,院门打开一条缝隙,人影钻了进去,院门又悄悄掩上。
正屋中亮着微弱的灯火,里面散坐着五六条大汉。来人借灯火仔细分辨,脸上立刻肃然,向正中一人横臂行礼:“卑职见过张从事!却不知是张从事到了,弟兄们心气更足了。”
正中坐着的便是调查统计局行动处从事张小花,张小花本在洛阳打探梁王迁都事宜,听说长安这边一切布置妥当,即将动手时,便匆忙赶了过来。
张小花向来人道:“坐吧,都是自家弟兄,随意些。江参军,听说都布置妥了?”
江参军为张小花麾下参军衔谍探,自柳城书院中选拔,参加了白狼山军校培训,在行动处领一组行动人员。他是经袁象先的渠道前来长安的,投入朱友伦府中后担任幕僚佐二,帮办些杂事,既不受重用又能接触到一些内幕消息,效果刚刚好。此刻他坐下后向张小花回禀:“都布置妥了,明日朱友伦要去上林苑击鞠,到时从事便听好消息吧!”
张小花询问了几句细节。郑重道:“殿下正在幽州筹谋大事,最是需要时日,可梁王和吴王已经达成盟约,宣武再无腹背之忧。这对缁青战局影响颇大,对殿下的筹谋也是个威胁。高观察多次督促过咱们,一定要在别处给梁王添些麻烦,此次行事必须成功,若无成算,宁可往后压一压,也不能打草惊蛇。”
江参军笑道:“从事只管放心就是。此番必成!”
张小花点头道:“那就好。明日事发后,老江你这边要不要撤离?某好安排弟兄们接应。另外,还有什么要弟兄们协助的,赶紧说来,大伙儿帮着担待一些。”
江参军道:“某牵上袁象先这条线不容易,还不想过早出去。某自忖也做得隐秘,应当不会虞险。事成之后某还要回卫州,让袁象先给某再举荐条谋生之路呢,呵呵。不过却有一事要弟兄们帮忙。明日须将朱友伦府上的一个马夫除掉,此人姓刘,五十上下,须眉皆白。最是好认。某给了他一些金珠,明日他会择机离开长安,走通化门……”
张小花答允道:“放心就是。还有别的么?”
江参军笑道:“没了。弟兄们动手时别忘了把金珠子取回来,某给他的不少。这笔账可不好消。”
张小花大方的一挥手:“某给你消了,金珠子弟兄们分了就是。”
屋中气氛顿时为之一热,周围的行动人员俱是嬉笑开怀。张小花不屑道:“瞧你们那点出息。此事告成后,某向高观察请功,人人晋阶一级!”
转过天来,午时,凄冷的长安城不知什么时候哄乱成了一锅粥,大队大队神策军士自宣武门内开出,将城中大街小巷、各处里坊全部封锁。军士们闯入各处民房、官宅,大肆搜查可疑人员,顺手劫掠了不知多少钱财。
政事堂首相崔胤正在开化坊自家宅邸中头疼,自几个月前起,关于宫中走失了一位皇子的事情便四处传播开来。起初崔胤并没有在意,压根儿没讲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自僖宗朝到今上这二、三十年间,帝京不知道遭逢过多少次动乱,天子西狩的次数多得连崔胤这个三朝元老都数不过来了,走失个把皇子又算得什么。
远的不说,就说当今天子,景福二年李茂贞入京、乾宁元年华州蒙难、光化三年中官之乱、天复二年西狩凤翔,哪一次不是在将宫城在废墟上烧了又烧,哪一次十六王宅没有几个皇子皇孙罹难?连宗正寺都名存实亡了,谁知道是哪个王子走失?谁有能算得清楚走失的是哪个王子?
可传言越来越盛,听上去有鼻子有眼的,关键是其中涉及到立太子建储等事关国本的大事,这下子崔胤坐不住了,赶紧命人查探。
首先当然是询问天子,但天子一言不发,崔胤问得急了,天子便垂泪,说每次十六王宅都会有皇室薨于兵难,你们当相公的不管,怎么还来问我?
崔胤无法,只得从侧面求证。传言说皇子被藏于凤翔,于是崔胤质问李茂贞,李茂贞连连喊冤,说我也听说这件事情了,但跟我真的没半毛钱关系啊,我一天到晚忙着抵挡王建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天子立储的事情?再说了,就算我把太子藏在凤翔,那又有什么鸟用么?不过我知道去年你们杀中官的时候,韩全诲跑了,但这也不赖我啊,整个凤翔周围全是宣武军,要问你就问梁王去,看他把韩全诲弄哪儿去了!
崔胤一听也是,人家李茂贞确实说得有理,以李茂贞被打残了半个藩镇,弄一太子在手上不是自取其祸么?想了想,他干脆修书一封,发往缁青,向梁王询问韩全诲的事情。梁王的回信到了,可崔胤看完以后想当不爽。梁王在信中措辞严厉,说这事怎么来问我啊?你崔胤一个堂堂宰相,你在中枢是混什么吃的?韩全诲跑哪儿去我怎么可能知道?要是知道,我早就把他杀了。
除了对韩全诲和皇子失踪的事情矢口否认外,梁王还质问崔胤,你不是说把李诚中和王建封王的诏书压下去了么,现在人家怎么就称王了呢?另外,梁王还说,崔胤你没事就别折腾了,瞧你折腾出来的那点南衙禁军,途耗钱粮不说,顶用吗?我既然派了朱友伦在长安镇守,你只管放心便是,有什么事情和朱友伦打个招呼,他能不替你摆平吗?有那点钱粮不如赶紧给我送到缁青来,这边战事打得正紧呢!
崔胤相当恼怒,他自认是当朝首相,论地位不在你朱全忠之下,凭什么在回信中那么不客气?干脆也不回朱全忠的信了,更是下定决心要把南衙禁军折腾出来。
可走失皇子的事情很可能被别人利用,这件事情真要说起来的确后患无穷,崔胤也不能撒手不管,于是他让京兆尹郑元规继续查访。
今日郑元规登门,说的便是这件令崔胤头疼的事情。
郑元规的查访也确实有些效果,他现在已经查到,走失的是十一皇子李祯,另外还有一个十三皇女李褑。要查清楚这一点可不容易,宗正寺早已无人,皇室玉牒除了天子手上有一份外,副本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郑元规向天子索要正本,但天子死活不给,郑元规毕竟是文臣,尚有几分尊卑之念,不好太过强迫,只得另觅他法。
郑元规又找来曾经给天子当过近臣的官吏,寻来起居注上的记录,推算天子哪年生了哪个皇子或皇女,然后全部列名,再对照现在仍旧存世的皇子一一排除。可起居注也时断时续,尤其是很多时候,天子身边根本没有官员来负责记录,因此很多时间里都是一片空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郑元规终于排查出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十七个人的名字,都是不在长安的,包括几个皇子和皇女,也包括几个天子的叔伯弟兄。由这个名单开头继续往下排除,询问天子的妃嫔、几个尚存的老宫女,还有一些重臣,最后终于从韩渥的口中得到线索。
现在的问题是,李祯和李褑去哪儿了?他们是否和韩全诲一齐出走了?这个可能性相当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崔胤有点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在这个时候,长安大乱,神策军擅自封锁长安,大肆搜捕可疑人犯。
崔胤命人出去询问,得到的消息令他瞠目结舌——朱友伦死了。
朱友伦是在上林苑击鞠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的,很多人都在场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但神策军士在查验马鞍的时候,发现鞍桥中倒插着一根长头钉——这才是导致朱友伦死亡的根源。
在场的郑元规当场松了一口气,向崔胤道:“崔相,朱氏小儿终于死了,咱们的日子可以松泛些了。”他官拜京兆尹,是长安的父母官,按理说主政长安,这是个显要的重职。可郑元规这一年过得相当不好,生活在朱友伦的阴影下,每日每夜无不胆战心惊,行事间全是小心翼翼,听闻朱友伦猝死,当即舒爽不已。
崔胤面色铁青,狠狠瞪了郑元规一眼:“蠢材!朱氏小儿一死,某等祸不久矣!”
崔胤的预测相当准确,不久之后,长安再次遭难,而这一次,这座辉煌了千年之久、数百年间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宝座的城市,终于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的主要舞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