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陈执中说出这八个字,徐平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此次三司衙门的人事变动,只怕并不是来自宰执们的意思,而是来自赵祯。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徐平心里有个大概的答案,但却拿不准。
说了一会闲话,徐平又与王博文交接了盐铁司的公事,在衙门里转了一圈。看看天色不早,便离了三司衙门,到大内去准备面对与赵祯辞别。
徐平心里的疑惑,必将在这次面对时解决。
到了垂拱殿外,正在閤门的当值的李璋急忙迎上来,拉着徐平到一边,问他:“哥哥,可听说了今天朝里的人事变动?三司的人换了大半!”
“听说了,其实也没换多少人,判官那一级的基本没有变动。”
李璋连连摇摇头,啧啧称奇:“寇瑊竟然得拜宰执,一年前谁敢相信?只怕是他自己,想必也不敢想有这一天!丁谓初败,人人称其为丧家狗,竟然也做宰执了!”
徐平微笑不语,这是赵祯对寇瑊这一年在三司为徐平遮风挡雨的报答,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对他来说也已经够了,丁谓余党,他是第一个冒出头来的。
满朝文武数万官员,有几个人敢望宰执的位子?寇瑊一生足矣。
感叹了一会,李璋又对徐平道:“哥哥升为小龙,这一去只怕一年半载回不了京城了。你家里自然有我照顾,只是嫂嫂那里,眼看就要临盆,要怎么办?”
“能怎么办?等到孩子生下来,再过几个月,养好了身子再带着孩子去洛阳吧。”
“可你现在也是一身病,身边缺不了人使唤。”
徐平沉默了一会,对李璋道:“谭虎已经到了京城,他多年随在我的身边,用起来甚是得力。我走的时候,会把他一起调到京西路,身边不缺人。”
李璋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终是叹了口气,没有说出来。
徐平的这个龙图阁直学士不是白升的,这一次只怕要做满一任才能回来,不然京城里可没有他合适的位子。同样的官职,陈执中已经可以做三司使,徐平现在缺的是资历,只有把自己的资历补齐了,才能在朝堂里站住脚跟。
一般来说,职到待制以上,官到大两省,便就不能够按照磨勘法升迁了。但这绝不是说磨勘法不起作用了,哪怕到执政到宰相,相关资历依然决定着每个人的排位和具体管的事务。同样是参知政事,你比别人的资历深,你的地位便就高,说话就比别人管用,上朝站班你就排在别人的前面。皇上咨询意见,依然是以资历深的优先。
王曾再次为相,为什么吕夷简愿意心甘情愿地把首相的位子让给他?最简单的就是王曾有更深的资历,说话更加有分量。只是赵祯出于宰相相互制衡的需要,没有答应罢了。即使如此,吕夷简不拉帮结派,在政事堂里依然压不住王曾。
国家承平日久,官员的晋升都已经有了常规。任了哪个差遣,再任哪个差遣,一步一步怎么升上去,是有路线可循的。官员结党,最重要的便就是合力提早占住有利的位置。卡住了那几个关键位置,从此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三司事务繁忙,但在升迁中不是要害,转运使、判官、副使这几个职位,只要担任过就可以。升迁路上最要害的是御史台和谏院,以及舍人院,登上这几块跳板可以飞速提拔,远比地方主官和其他衙门快得多。皇帝和宰执们,往往也是把自己看好的人安排到这几个职位,对未来的朝堂局面进行布局。
现在的知制诰李淑,就特别担心宋祁宋庠兄弟比自己升得快。他们都是以文学著称,一旦这两个人先任了翰林学士,自己就被压住。所以他千方百计,不让这两个人进舍人院,只要自己比他们早任过了知制诰,就可以比他们早进学士院。
徐平走不了那条路,赵祯即使有意栽培,也没有办法,只有让他出去把缺的资历补全。一是转运使,再一个是知州,徐平必须把缺的这两项补回来,未来才有进入两府成为宰执的可能。补全的越早,越有机会。
或许,这才是赵祯把徐平外放任京西路转运使的本意吧。地方上不比朝堂,官职升起来就慢了,干脆在自己离开之前先把职上去?
一个閤门卫士急匆匆地过来,对李璋道:“衙内,到你了,快去领赏钱!”
徐平奇道:“今天什么日子?为什么发赏钱?”
“昨夜星变,今天大赦,官家出内藏库钱赏赐在京将士。哥哥在这里稍等,我去去就来。”李璋一边说着,一边急急忙忙地向閤门跑去。
星变?大赦?徐平心里念着,心思百转。
李璋领了赏钱回来,又陪着徐平说了一会闲话,到了时刻,把徐平送进宫里。
进了延和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了座和茶汤。
徐平这才抬起头来看越祯,见他脸色发黄,无精打采的样子,叹了口气:“几天没有见陛下,不想竟遇到这场灾难!”
赵祯微微笑了笑:“养了几天身子,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说到这里,指了指自己的脸部。“你这里包得跟个粽子一样,听说是王太医的手笔?感觉如何?”
“微臣这是皮外伤,看着吓人,其实无碍。只是陛下这一场病,却病在内腑,不像臣这么轻松。陛下正当青壮,万望保重龙体,疏忽不得。”
赵祯笑道:“怎么,你也要跟朝里的群臣一样,劝谏我吗?今天宫里的女人送出去近百,你就是劝我,也没得送了。”
徐平摇了摇头:“少近女色,朝臣所讲已经极多,陛下必然心里数,臣再讲,无非是狗尾续貂,不如不讲。臣要讲的,倒是其他一些养生之法。”
“哦,说来听听。”赵祯有了兴趣,身子向前探着问道。
“依臣所知,陛下之所以出现前几天的病症,不只是因为女色,还跟平时饮食有关。而且,大半的原因只怕是在饮食上,而并不在女色上。”
“这话没有讲过!——徐平,你不是故意用这种话来讨我开心吧?”
徐平叹了口气:“臣的为人陛下深知,何曾做过这种事?微臣要讲的,是真地跟陛下身体密切相关。陛下若听,恐有得罪的地方,万望恕罪!”
“讲,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不怕告诉你,这几天再难听的话朕都已经听得多了!不只是朝里大臣,宫里从太后到内侍,天天嗡嗡嗡地在我耳边说个不停!”
这情形想象得到,徐平不由面露笑意。一个大男人被天天说少碰女人,而且是每个人见了面就讲,那份尴尬也不知道赵祯是怎么忍下来的。
理了理思绪,徐平道:“陛下,恕臣直言,您这身子啊,着实是胖了些。胖的人容易犯病,就是平常人所说的富贵病,日常需要小心调理。”
“什么胖人富贵病!没听说过!都说穷了瘦了容易得病,胖人怎么也容易得病了!”
也是,这个年代对大部分人来说吃不饱饭是常态,胖了大多情况下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但这是对穷人说的,对锦衣玉食的皇帝可不一样。
徐平道:“陛下,臣说的句句是实,有没有灵验,您试一试就知道了。我知道宫里太医必然有吐纳导引之术,但对陛下来说,那些还远远不够。因为陛下一天到晚处理政务,又居于深宫之中,难以活动腿脚,病便容易日积月累。臣送陛下九个字,少吃肉,多吃菜,常运动。特别是那些油水大的食物,如肥嫩羊肉和海鲜之类,虽然味甘,但也大多有毒,对陛下身体尤其不利。”
赵祯皱着眉头问道:“你说得真有道理?海鲜要少吃,太医倒也说过。但羊肉温补,怎么也要少吃了?再说,为什么要多吃菜?”
就您这身子,少摄入脂肪、胆固醇,嘌呤更要尽量减少。可这话,怎么解释给赵祯听?想了又想,最后徐平不由笑了起来。
双手捧笏,徐平道:“不瞒陛下,臣对医术一窍不通,但对养生略有心得。您的身子为什么胖了?因为肉里的毒素积聚太多,而菜解毒,正好相克。以后只要少吃点肉,多吃点菜,就能慢慢调理过来。陛下也是不用担心菜没有味道,臣家里颇有几道青菜的青谱,味道极好,已经教过李璋,日后让他献上来就是。还有,陛下以后要多动一动,不能天天伏在案上。最好就是每天定好时刻,什么时候进食,荤素搭配。什么时候动一动,不管是蹴鞠也好,踢毽子也好,只要动起来就是养生。”
“你说的倒也不难,但有什么道理也讲一讲啊。”
徐平两手一摊:“臣着实难把这道理讲明白,但一定有用处的。反正不难,陛下何不试上一年半载,如果身体好了,省多少麻恼?”
赵祯看着徐平大笑:“好,好,便就依着你试上半年!如果真地有用,我再行褒奖。——徐平,谈过这些,我们该说正事了。”
徐平捧笏:“微臣现在满心疑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免了盐铁副使。”
“京城不易,让你到外面散散心吧。”赵祯说到这里,神情有些落寞。“我前些日子看你极想废了西水磨务,而且好似在你看来,此事关系极大。不过,京城里一举一动牵连太多,此事着实做不得。若是到了外面州军,你要做这些事情,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这一年来,你在三司的辛劳我看在眼里,不想冷了你的心思,也不想你在三司做的事情半途而废。其他各路都太远,京西路地方近,洛阳到京城也方便,便就让你到那里继续做三司未完的事情。我的身体不好,以后政务要多赖宰辅,你在三司也很难再做什么,还是到外路去吧。”
听了最后一句话,徐平才算是明白了事情脉络。
赵祯生了这一场病,不管是他愿意不愿意,一部分权力都要让给宰执们。而离了赵祯的直接支持,寇瑊和徐平凭什么挡住宰执的压力?别说是继续改革,就是守成也做不到。以后的日子,三司会越来越多地接到中书的命令,而不能够自己作主了。
寇瑊丁谓余党的身份在那里,一少了皇上的直接支持,三司就再也由不得他去作主。升他为执政是对他一年辛苦的酬劳,真正目的还是让陈执中去掌管三司。
陈执中虽然年龄也不大,但资历深厚,又是陈恕的儿子,对赵祯有拥戴之功,这些加起来便可以守住这一年的成果。当然,最重要的是陈执中跟吕夷简和王曾两人都没有什么瓜葛,是赵祯的自己人。
王博文接替徐平也是同样的意思,别看一样是龙图阁待制,王博文说话在朝堂上可比徐平有分量得多。这就是资历的影响,话语权并不只跟官职有关。
而徐平到了京西路,可以继续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做什么,赵祯现在实在没有精力过问了,反正信任就是。
想明白这些,徐平对赵祯捧笏:“劳陛下费心,臣如何敢当?”
赵祯笑了笑:“你到京西路必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为了方便,朕不欲你居李若谷之下,破例升你为直学士。徐平,你到京西路,可要漂漂亮亮地做事情出来,不要让朕被人耻笑。二十多岁为小龙,你是当朝第一人!”
“陛下殊恩,微臣愧领,必不负所望!”
说到这里,赵祯已经感觉有些疲倦,对徐平道:“时候不早,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你便出宫吧。此去京西,明间太紧,你也要回家准备一番。”
徐平刚要谢恩告辞,突然想起来什么,对赵祯捧笏:“臣刚才在殿外,听说因为昨夜星变,今天大赦?”
“不错。不过你不用担心,杨景宗前次所犯之错太过离谱,不在被赦之列。”
赵祯以为徐平是担心杨景宗因此被赦免,先说了出来。
没想到徐平摇了摇头:“陛下圣明,此等事自然是会妥当处置。不过臣提起此事跟杨太尉无关,是突然想起来,丁谓在道州许多年了。”
赵祯看着徐平,眉头皱起来,没有说话。
徐平又道:“臣自邕州回京的时候,路过道州,丁谓曾经前来拜访。他已经是耄耋老人,再无当年争权利之心,只想安渡余生。”
赵祯沉声道:“徐平,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丁谓如今余党尽去,不过一寻常老人而已。他一心念着的,是想在老去之前再回中原。依丁谓过往劣迹,自然不能允许他回京城,但不知是否可以让他到近便州军安置?比如光州唐州等地方。也了了他的心愿,也不至于再回朝作恶!陛下大赦本就是圣德事,多此一项又有何不可?”
赵祯看着徐平,一时没有说话。过了好久,才点了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如今丁谓党羽星散,又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念他往日劳苦,移近便州军也是应当。”
丁谓只要向京城挪一挪,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心惊肉跳。不是看自己不顺眼,想着要控制三司吗?那便就让丁谓离得近一点,看宰执们怎么去想。
政事堂里面,王曾或许是最不怕丁谓的,当年能扳倒他一次,现在这种局面自然就能扳倒第二次。但是吕夷简可不同,什么培植党羽,独揽大权,这都是当年丁谓玩剩下的。讲起对人心的把握,对事情的敏感,包括做事的能力,人情冷暖,吕夷简离着丁谓还有一段距离呢。
宰执们以后还是少操三司的心,给他们找个人来头痛去吧。
(备注:仁宗的病和大赦都是史载有此事,不是故意安在这里的。)(未完待续。)
说了一会闲话,徐平又与王博文交接了盐铁司的公事,在衙门里转了一圈。看看天色不早,便离了三司衙门,到大内去准备面对与赵祯辞别。
徐平心里的疑惑,必将在这次面对时解决。
到了垂拱殿外,正在閤门的当值的李璋急忙迎上来,拉着徐平到一边,问他:“哥哥,可听说了今天朝里的人事变动?三司的人换了大半!”
“听说了,其实也没换多少人,判官那一级的基本没有变动。”
李璋连连摇摇头,啧啧称奇:“寇瑊竟然得拜宰执,一年前谁敢相信?只怕是他自己,想必也不敢想有这一天!丁谓初败,人人称其为丧家狗,竟然也做宰执了!”
徐平微笑不语,这是赵祯对寇瑊这一年在三司为徐平遮风挡雨的报答,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对他来说也已经够了,丁谓余党,他是第一个冒出头来的。
满朝文武数万官员,有几个人敢望宰执的位子?寇瑊一生足矣。
感叹了一会,李璋又对徐平道:“哥哥升为小龙,这一去只怕一年半载回不了京城了。你家里自然有我照顾,只是嫂嫂那里,眼看就要临盆,要怎么办?”
“能怎么办?等到孩子生下来,再过几个月,养好了身子再带着孩子去洛阳吧。”
“可你现在也是一身病,身边缺不了人使唤。”
徐平沉默了一会,对李璋道:“谭虎已经到了京城,他多年随在我的身边,用起来甚是得力。我走的时候,会把他一起调到京西路,身边不缺人。”
李璋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终是叹了口气,没有说出来。
徐平的这个龙图阁直学士不是白升的,这一次只怕要做满一任才能回来,不然京城里可没有他合适的位子。同样的官职,陈执中已经可以做三司使,徐平现在缺的是资历,只有把自己的资历补齐了,才能在朝堂里站住脚跟。
一般来说,职到待制以上,官到大两省,便就不能够按照磨勘法升迁了。但这绝不是说磨勘法不起作用了,哪怕到执政到宰相,相关资历依然决定着每个人的排位和具体管的事务。同样是参知政事,你比别人的资历深,你的地位便就高,说话就比别人管用,上朝站班你就排在别人的前面。皇上咨询意见,依然是以资历深的优先。
王曾再次为相,为什么吕夷简愿意心甘情愿地把首相的位子让给他?最简单的就是王曾有更深的资历,说话更加有分量。只是赵祯出于宰相相互制衡的需要,没有答应罢了。即使如此,吕夷简不拉帮结派,在政事堂里依然压不住王曾。
国家承平日久,官员的晋升都已经有了常规。任了哪个差遣,再任哪个差遣,一步一步怎么升上去,是有路线可循的。官员结党,最重要的便就是合力提早占住有利的位置。卡住了那几个关键位置,从此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三司事务繁忙,但在升迁中不是要害,转运使、判官、副使这几个职位,只要担任过就可以。升迁路上最要害的是御史台和谏院,以及舍人院,登上这几块跳板可以飞速提拔,远比地方主官和其他衙门快得多。皇帝和宰执们,往往也是把自己看好的人安排到这几个职位,对未来的朝堂局面进行布局。
现在的知制诰李淑,就特别担心宋祁宋庠兄弟比自己升得快。他们都是以文学著称,一旦这两个人先任了翰林学士,自己就被压住。所以他千方百计,不让这两个人进舍人院,只要自己比他们早任过了知制诰,就可以比他们早进学士院。
徐平走不了那条路,赵祯即使有意栽培,也没有办法,只有让他出去把缺的资历补全。一是转运使,再一个是知州,徐平必须把缺的这两项补回来,未来才有进入两府成为宰执的可能。补全的越早,越有机会。
或许,这才是赵祯把徐平外放任京西路转运使的本意吧。地方上不比朝堂,官职升起来就慢了,干脆在自己离开之前先把职上去?
一个閤门卫士急匆匆地过来,对李璋道:“衙内,到你了,快去领赏钱!”
徐平奇道:“今天什么日子?为什么发赏钱?”
“昨夜星变,今天大赦,官家出内藏库钱赏赐在京将士。哥哥在这里稍等,我去去就来。”李璋一边说着,一边急急忙忙地向閤门跑去。
星变?大赦?徐平心里念着,心思百转。
李璋领了赏钱回来,又陪着徐平说了一会闲话,到了时刻,把徐平送进宫里。
进了延和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了座和茶汤。
徐平这才抬起头来看越祯,见他脸色发黄,无精打采的样子,叹了口气:“几天没有见陛下,不想竟遇到这场灾难!”
赵祯微微笑了笑:“养了几天身子,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说到这里,指了指自己的脸部。“你这里包得跟个粽子一样,听说是王太医的手笔?感觉如何?”
“微臣这是皮外伤,看着吓人,其实无碍。只是陛下这一场病,却病在内腑,不像臣这么轻松。陛下正当青壮,万望保重龙体,疏忽不得。”
赵祯笑道:“怎么,你也要跟朝里的群臣一样,劝谏我吗?今天宫里的女人送出去近百,你就是劝我,也没得送了。”
徐平摇了摇头:“少近女色,朝臣所讲已经极多,陛下必然心里数,臣再讲,无非是狗尾续貂,不如不讲。臣要讲的,倒是其他一些养生之法。”
“哦,说来听听。”赵祯有了兴趣,身子向前探着问道。
“依臣所知,陛下之所以出现前几天的病症,不只是因为女色,还跟平时饮食有关。而且,大半的原因只怕是在饮食上,而并不在女色上。”
“这话没有讲过!——徐平,你不是故意用这种话来讨我开心吧?”
徐平叹了口气:“臣的为人陛下深知,何曾做过这种事?微臣要讲的,是真地跟陛下身体密切相关。陛下若听,恐有得罪的地方,万望恕罪!”
“讲,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不怕告诉你,这几天再难听的话朕都已经听得多了!不只是朝里大臣,宫里从太后到内侍,天天嗡嗡嗡地在我耳边说个不停!”
这情形想象得到,徐平不由面露笑意。一个大男人被天天说少碰女人,而且是每个人见了面就讲,那份尴尬也不知道赵祯是怎么忍下来的。
理了理思绪,徐平道:“陛下,恕臣直言,您这身子啊,着实是胖了些。胖的人容易犯病,就是平常人所说的富贵病,日常需要小心调理。”
“什么胖人富贵病!没听说过!都说穷了瘦了容易得病,胖人怎么也容易得病了!”
也是,这个年代对大部分人来说吃不饱饭是常态,胖了大多情况下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但这是对穷人说的,对锦衣玉食的皇帝可不一样。
徐平道:“陛下,臣说的句句是实,有没有灵验,您试一试就知道了。我知道宫里太医必然有吐纳导引之术,但对陛下来说,那些还远远不够。因为陛下一天到晚处理政务,又居于深宫之中,难以活动腿脚,病便容易日积月累。臣送陛下九个字,少吃肉,多吃菜,常运动。特别是那些油水大的食物,如肥嫩羊肉和海鲜之类,虽然味甘,但也大多有毒,对陛下身体尤其不利。”
赵祯皱着眉头问道:“你说得真有道理?海鲜要少吃,太医倒也说过。但羊肉温补,怎么也要少吃了?再说,为什么要多吃菜?”
就您这身子,少摄入脂肪、胆固醇,嘌呤更要尽量减少。可这话,怎么解释给赵祯听?想了又想,最后徐平不由笑了起来。
双手捧笏,徐平道:“不瞒陛下,臣对医术一窍不通,但对养生略有心得。您的身子为什么胖了?因为肉里的毒素积聚太多,而菜解毒,正好相克。以后只要少吃点肉,多吃点菜,就能慢慢调理过来。陛下也是不用担心菜没有味道,臣家里颇有几道青菜的青谱,味道极好,已经教过李璋,日后让他献上来就是。还有,陛下以后要多动一动,不能天天伏在案上。最好就是每天定好时刻,什么时候进食,荤素搭配。什么时候动一动,不管是蹴鞠也好,踢毽子也好,只要动起来就是养生。”
“你说的倒也不难,但有什么道理也讲一讲啊。”
徐平两手一摊:“臣着实难把这道理讲明白,但一定有用处的。反正不难,陛下何不试上一年半载,如果身体好了,省多少麻恼?”
赵祯看着徐平大笑:“好,好,便就依着你试上半年!如果真地有用,我再行褒奖。——徐平,谈过这些,我们该说正事了。”
徐平捧笏:“微臣现在满心疑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免了盐铁副使。”
“京城不易,让你到外面散散心吧。”赵祯说到这里,神情有些落寞。“我前些日子看你极想废了西水磨务,而且好似在你看来,此事关系极大。不过,京城里一举一动牵连太多,此事着实做不得。若是到了外面州军,你要做这些事情,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这一年来,你在三司的辛劳我看在眼里,不想冷了你的心思,也不想你在三司做的事情半途而废。其他各路都太远,京西路地方近,洛阳到京城也方便,便就让你到那里继续做三司未完的事情。我的身体不好,以后政务要多赖宰辅,你在三司也很难再做什么,还是到外路去吧。”
听了最后一句话,徐平才算是明白了事情脉络。
赵祯生了这一场病,不管是他愿意不愿意,一部分权力都要让给宰执们。而离了赵祯的直接支持,寇瑊和徐平凭什么挡住宰执的压力?别说是继续改革,就是守成也做不到。以后的日子,三司会越来越多地接到中书的命令,而不能够自己作主了。
寇瑊丁谓余党的身份在那里,一少了皇上的直接支持,三司就再也由不得他去作主。升他为执政是对他一年辛苦的酬劳,真正目的还是让陈执中去掌管三司。
陈执中虽然年龄也不大,但资历深厚,又是陈恕的儿子,对赵祯有拥戴之功,这些加起来便可以守住这一年的成果。当然,最重要的是陈执中跟吕夷简和王曾两人都没有什么瓜葛,是赵祯的自己人。
王博文接替徐平也是同样的意思,别看一样是龙图阁待制,王博文说话在朝堂上可比徐平有分量得多。这就是资历的影响,话语权并不只跟官职有关。
而徐平到了京西路,可以继续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做什么,赵祯现在实在没有精力过问了,反正信任就是。
想明白这些,徐平对赵祯捧笏:“劳陛下费心,臣如何敢当?”
赵祯笑了笑:“你到京西路必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为了方便,朕不欲你居李若谷之下,破例升你为直学士。徐平,你到京西路,可要漂漂亮亮地做事情出来,不要让朕被人耻笑。二十多岁为小龙,你是当朝第一人!”
“陛下殊恩,微臣愧领,必不负所望!”
说到这里,赵祯已经感觉有些疲倦,对徐平道:“时候不早,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你便出宫吧。此去京西,明间太紧,你也要回家准备一番。”
徐平刚要谢恩告辞,突然想起来什么,对赵祯捧笏:“臣刚才在殿外,听说因为昨夜星变,今天大赦?”
“不错。不过你不用担心,杨景宗前次所犯之错太过离谱,不在被赦之列。”
赵祯以为徐平是担心杨景宗因此被赦免,先说了出来。
没想到徐平摇了摇头:“陛下圣明,此等事自然是会妥当处置。不过臣提起此事跟杨太尉无关,是突然想起来,丁谓在道州许多年了。”
赵祯看着徐平,眉头皱起来,没有说话。
徐平又道:“臣自邕州回京的时候,路过道州,丁谓曾经前来拜访。他已经是耄耋老人,再无当年争权利之心,只想安渡余生。”
赵祯沉声道:“徐平,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丁谓如今余党尽去,不过一寻常老人而已。他一心念着的,是想在老去之前再回中原。依丁谓过往劣迹,自然不能允许他回京城,但不知是否可以让他到近便州军安置?比如光州唐州等地方。也了了他的心愿,也不至于再回朝作恶!陛下大赦本就是圣德事,多此一项又有何不可?”
赵祯看着徐平,一时没有说话。过了好久,才点了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如今丁谓党羽星散,又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念他往日劳苦,移近便州军也是应当。”
丁谓只要向京城挪一挪,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心惊肉跳。不是看自己不顺眼,想着要控制三司吗?那便就让丁谓离得近一点,看宰执们怎么去想。
政事堂里面,王曾或许是最不怕丁谓的,当年能扳倒他一次,现在这种局面自然就能扳倒第二次。但是吕夷简可不同,什么培植党羽,独揽大权,这都是当年丁谓玩剩下的。讲起对人心的把握,对事情的敏感,包括做事的能力,人情冷暖,吕夷简离着丁谓还有一段距离呢。
宰执们以后还是少操三司的心,给他们找个人来头痛去吧。
(备注:仁宗的病和大赦都是史载有此事,不是故意安在这里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