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奴司的报告被提出来之后,对于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违和感,让大唐子民来做这些奴隶才会做的事情?
大唐政府已经习惯了不付钱给做工的工人,已经默认了做工的都应该是大唐的战俘,百姓们都应该去种地生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徭役……
很多地方已经废除了徭役,换由不需要支付工钱的战俘去做这些事情,各地官府也都习惯了,要是突然间换上一批百姓别说百姓的疑惑和反对,估计官府也不会支持,大唐朝廷更不会,事关面子,面子最大。
都已经在很多地方废除了,剩下的地方眼巴巴的等着废除,这要是突然间在某一地点恢复,也不知道会对大唐政府的威望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此,大唐君臣几乎是一致的表示反对,然后代表军方利益的参谋总部总长侯君集表示,大唐周边又不是没有异族了,打就是了,打赢了,不要杀俘虏,全部抓回来,劳动力不就有了吗?还都是青壮劳动力,多宝贵啊!
对此,掌握军权的参谋总部众大佬表示支持,主战派文臣也跟着支持,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脸郁闷的出来阻止——没有理由就开战,名不正而言不顺,万一大唐的真实目的曝光,会引发周边国家的普遍性恐惧和敌视,这对大唐的全球战略有很大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做这种事情!
还有,你们的想法也转变的太快了啊,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这也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大唐的士兵就不会死亡吗?他们的家人就不会担忧吗?老是打仗对于大唐而言没有好处,更何况大唐极其缺乏人口,正是需要增加人口的时候!
参谋总部大佬们面面相觑,郁闷的住了嘴,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大唐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开发问题。也不是山东士族问题。更不是劳动改造问题,而是人口问题,东汉时期超过五千万的人口在几百年的动乱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损失惨重。汉民族几次面临亡族之境。虽然最终挺了过来。可是目前的人口还是只有千万,面临着如此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
事实上,唐初时期汉族人口相对于所谓少数民族而言并不占优势。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敌人,大唐的一千万人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缺人口啊!
每个大佬都皱起了眉头,显得非常无奈,倒是苏宁想起了后来的中国,呵呵,人口都多得要计划生育了,哪像现在啊……不过苏宁一直都不支持这种政策,世界人口的控制为何单独需要中国来做出牺牲?世界上多少国家都在鼓励生育?汉族人口一度占到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而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一旦人口优势失去了,将会是一种灾难。
相对于国土面积、平原面积和人均占有面积而言,中国能和日本相比?日本有所谓的计划生育国策吗?印度阿三十亿人口,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计划生育国策吗?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人口的总数,就人口密度而言,中国根本排不上号。
大唐需要人口,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口,一千万哪里够?就算是一个亿,也还远远不够,短期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以一千万人口为底子,使大唐人口增加到一亿,翻十倍!嗯,就这样决定了!
为此,苏宁再次提出了一个建议——鼓励生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鼓励生育的传统,大多数都是出于国家征战的需要,人越多,壮丁越多,能开发的土地越多,能征收的赋税越多,能征召的士兵也就越多,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都有鼓励生育的檄文,只不过一直以来都不能登上台面,成为正式的律法,百姓养育孩子很苦,很困难,尤其是在如今,若是没有政府的帮助,一家普通的农户养育两个孩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苏宁觉得,大唐政府是时候介入了。
为此,在《劳动改造律令》发布之后,苏宁认为,有必要在一次发布一条律令,那就是《鼓励生育律令》,具体的也就是生的孩子越多,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生育的孩子越多,负担就越轻,因为政府会有专门的款项拨付,帮助多子的家庭养育孩子,每个月都会给予相当的补贴,政策上也会倾向多子的家庭,比如免除徭役,免除其中几个孩子的兵役,赏赐土地等等。
这个计策提了出来,李二陛下在内的大唐大佬们都显得非常有兴趣,李二陛下饶有兴趣的问道:“鼓励生育,古已有之,多是战乱时期为增加兵员之措施,春秋战国时期尤为多见,但是,却未曾有过这等措施,若是生育的孩子多了,官府自然会有些庆贺礼品之类的,不过这专门款项帮助养育,这倒是头一回听说,诸位爱卿以为呢?”
左仆射房玄龄专门负责民政很多年了,对于这方面较为权威:“陛下,老臣以为,苏侯所言,虽然比较仓促,但也不是不能考虑,据老臣所知,民间一户家庭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高,虽然十岁以上的男童就可以下地耕作,但是人多了,在粮食产量未曾上涨的情况下,吃的也多,孩子越多,粮食也就不够吃,在孩子长成获得授田之前,家庭负担相当严重。
因此民间多有贩卖人口进入豪门大户以图生路之举,这些人口都是不能被登记在册的人口,所以老臣估算。这一类没有被登记在册的实际人口,不会低于百万,但这却是走投无路之举,这还是治世,若是乱世,唉,易子相食也并非罕见,所以,百姓养育孩童之苦,非是我等可以想象。百姓也不是愿意生。而是实在养不活。”
顿时出身贫苦的尉迟恭就不答应了:“谁说不能想象,当初我父亲和母亲养育我们一家子,你以为很容易吗?天下大乱,哪一户不遭灾?哪一户不死人?都不说而已!”
房玄龄一愣。苦笑着点头称是。李二陛下老脸一红。出身高级贵族的他,真的不感觉养一个孩子很困难,只不过教育起来比较困难而已。尤其是教育未来的皇帝,更困难……但是,苏宁的这个政策,的确不是不能考虑,这些年商务大兴,朝廷所获赋税和李二陛下的私人所得已经堆积成山,大有用不完的架势。
平常看着充盈的国库和粮库,虽然高兴,但是也有些发愁,这些钱财堆在这里总是堆着,不会少是不会少,但是也不会多,而且大唐还有那么多的穷苦百姓,要是不用在他们身上,多少有些不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唐每一年的赋税都是取自于百姓身上的,儿李二陛下的这些私人所得,却是自己的投资所得,得到的都是外族人的财富和有钱人的财富,并不是来自于百姓。
所以,若是可以帮助百姓减轻生活负担,使其多多生育孩子,把孩子养活了,十五六岁的样子也就能当父母了,又能生育孩子,民间十五岁生一个孩子很常见,那么三十年,就能生育出两代人,一户人家三个孩子来算,大唐有两百五十余万户,那么可能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是七百五十万人口,再算上其他的加成,第一代人口繁衍就能繁衍出差不多八百万人口,还都是孩子,孩子长大了,又能生育,这样一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要是朝廷加大投资力度,帮助百姓抚养孩子,一家一户又能生育更多的孩子,四个甚至是五个,也都不少见,那么人口就会更多,自己统治时期,一定可以超过前隋全盛时期的人口,回复华夏元气,然后继续上涨,人口越多,兵马越多,国力越强,就可以对外征战,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战俘,彻底地废除徭役和其他的一些役种,百姓感恩戴德,大唐千秋万世,还是神话吗?
几乎是在一瞬间,李二陛下做出了一个决定,打断了下面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争执起来的臣子们,说道:“苏爱卿所言,我深有所感,百姓非是不愿意生育,而是怕生育了之后养不活,更为凄苦,所以为了让百姓放心生育孩子,大唐有必要做出一些改变,就和当初征战一样,过程越是苦,得到的战果也就越丰盛。
咱们苦一些,多花点钱财粮食,二十年之后,大唐的人口会更多,人口一多,壮劳力就越多,生产的粮食就越多,开发的土地也就越多,大唐得到的赋税也就越多,士兵也越多,就能支撑更多的战争,获得更多的战果,究其缘由,还是人口之多寡,我大唐人口只要比他多,打到最后,我们就能赢。
所以,我打算,民部专门调拨给皇家专用的款项,就改为专门奖励生育之用,皇家这些年也收入了不少钱财,民部的那些钱实在是没有必要继续投入了,就算是我的一些心意,你们这些年经商也获得了不少钱财,把收入的三成都上缴了国库,这下子看来,国库已经足够了,就调拨一成加到奖励生育之用里,你们看如何?”
李二陛下的发言顿时引来了如潮的拍马屁之声,什么千古圣君啊,陛下圣明啊,陛下爱惜百姓啊,百姓感恩啊,大唐千秋万代啊之类的,通通向李二陛下汹涌而来,李二陛下面如桃花,笑得那叫一个嘚瑟,好在他还有一丝理智,说着什么你们不要急着拍我的马屁,赶快拟出一个可行的条陈,先在长安试一下,看看可不可行,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明白吗?
所有大臣高呼万岁,继续称赞李二陛下的英明,李二陛下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笑容,感觉这段时间还真是顺风顺水,整垮了压在头上的山东士族,又得到了两个很好的政策,实行下去大有好处,国家日益强大,军队日益强大,开疆拓土指日可待,前人未竟之功,必然要在我李世民手中完成!
正这样想着,门外突然传来了八百里急报,还是军报,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宁的脑海里面突然蹦出来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历史事件,查阅资料的时候也只是匆匆一扫,现在想想,貌似是嘉州和陵州的僚人叛乱了吧……历史上,这还是牛进达统军平定的叛乱呢……
大唐政府已经习惯了不付钱给做工的工人,已经默认了做工的都应该是大唐的战俘,百姓们都应该去种地生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徭役……
很多地方已经废除了徭役,换由不需要支付工钱的战俘去做这些事情,各地官府也都习惯了,要是突然间换上一批百姓别说百姓的疑惑和反对,估计官府也不会支持,大唐朝廷更不会,事关面子,面子最大。
都已经在很多地方废除了,剩下的地方眼巴巴的等着废除,这要是突然间在某一地点恢复,也不知道会对大唐政府的威望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此,大唐君臣几乎是一致的表示反对,然后代表军方利益的参谋总部总长侯君集表示,大唐周边又不是没有异族了,打就是了,打赢了,不要杀俘虏,全部抓回来,劳动力不就有了吗?还都是青壮劳动力,多宝贵啊!
对此,掌握军权的参谋总部众大佬表示支持,主战派文臣也跟着支持,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脸郁闷的出来阻止——没有理由就开战,名不正而言不顺,万一大唐的真实目的曝光,会引发周边国家的普遍性恐惧和敌视,这对大唐的全球战略有很大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做这种事情!
还有,你们的想法也转变的太快了啊,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这也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大唐的士兵就不会死亡吗?他们的家人就不会担忧吗?老是打仗对于大唐而言没有好处,更何况大唐极其缺乏人口,正是需要增加人口的时候!
参谋总部大佬们面面相觑,郁闷的住了嘴,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大唐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开发问题。也不是山东士族问题。更不是劳动改造问题,而是人口问题,东汉时期超过五千万的人口在几百年的动乱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损失惨重。汉民族几次面临亡族之境。虽然最终挺了过来。可是目前的人口还是只有千万,面临着如此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
事实上,唐初时期汉族人口相对于所谓少数民族而言并不占优势。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敌人,大唐的一千万人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缺人口啊!
每个大佬都皱起了眉头,显得非常无奈,倒是苏宁想起了后来的中国,呵呵,人口都多得要计划生育了,哪像现在啊……不过苏宁一直都不支持这种政策,世界人口的控制为何单独需要中国来做出牺牲?世界上多少国家都在鼓励生育?汉族人口一度占到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而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一旦人口优势失去了,将会是一种灾难。
相对于国土面积、平原面积和人均占有面积而言,中国能和日本相比?日本有所谓的计划生育国策吗?印度阿三十亿人口,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计划生育国策吗?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人口的总数,就人口密度而言,中国根本排不上号。
大唐需要人口,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口,一千万哪里够?就算是一个亿,也还远远不够,短期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以一千万人口为底子,使大唐人口增加到一亿,翻十倍!嗯,就这样决定了!
为此,苏宁再次提出了一个建议——鼓励生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鼓励生育的传统,大多数都是出于国家征战的需要,人越多,壮丁越多,能开发的土地越多,能征收的赋税越多,能征召的士兵也就越多,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都有鼓励生育的檄文,只不过一直以来都不能登上台面,成为正式的律法,百姓养育孩子很苦,很困难,尤其是在如今,若是没有政府的帮助,一家普通的农户养育两个孩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苏宁觉得,大唐政府是时候介入了。
为此,在《劳动改造律令》发布之后,苏宁认为,有必要在一次发布一条律令,那就是《鼓励生育律令》,具体的也就是生的孩子越多,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生育的孩子越多,负担就越轻,因为政府会有专门的款项拨付,帮助多子的家庭养育孩子,每个月都会给予相当的补贴,政策上也会倾向多子的家庭,比如免除徭役,免除其中几个孩子的兵役,赏赐土地等等。
这个计策提了出来,李二陛下在内的大唐大佬们都显得非常有兴趣,李二陛下饶有兴趣的问道:“鼓励生育,古已有之,多是战乱时期为增加兵员之措施,春秋战国时期尤为多见,但是,却未曾有过这等措施,若是生育的孩子多了,官府自然会有些庆贺礼品之类的,不过这专门款项帮助养育,这倒是头一回听说,诸位爱卿以为呢?”
左仆射房玄龄专门负责民政很多年了,对于这方面较为权威:“陛下,老臣以为,苏侯所言,虽然比较仓促,但也不是不能考虑,据老臣所知,民间一户家庭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高,虽然十岁以上的男童就可以下地耕作,但是人多了,在粮食产量未曾上涨的情况下,吃的也多,孩子越多,粮食也就不够吃,在孩子长成获得授田之前,家庭负担相当严重。
因此民间多有贩卖人口进入豪门大户以图生路之举,这些人口都是不能被登记在册的人口,所以老臣估算。这一类没有被登记在册的实际人口,不会低于百万,但这却是走投无路之举,这还是治世,若是乱世,唉,易子相食也并非罕见,所以,百姓养育孩童之苦,非是我等可以想象。百姓也不是愿意生。而是实在养不活。”
顿时出身贫苦的尉迟恭就不答应了:“谁说不能想象,当初我父亲和母亲养育我们一家子,你以为很容易吗?天下大乱,哪一户不遭灾?哪一户不死人?都不说而已!”
房玄龄一愣。苦笑着点头称是。李二陛下老脸一红。出身高级贵族的他,真的不感觉养一个孩子很困难,只不过教育起来比较困难而已。尤其是教育未来的皇帝,更困难……但是,苏宁的这个政策,的确不是不能考虑,这些年商务大兴,朝廷所获赋税和李二陛下的私人所得已经堆积成山,大有用不完的架势。
平常看着充盈的国库和粮库,虽然高兴,但是也有些发愁,这些钱财堆在这里总是堆着,不会少是不会少,但是也不会多,而且大唐还有那么多的穷苦百姓,要是不用在他们身上,多少有些不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唐每一年的赋税都是取自于百姓身上的,儿李二陛下的这些私人所得,却是自己的投资所得,得到的都是外族人的财富和有钱人的财富,并不是来自于百姓。
所以,若是可以帮助百姓减轻生活负担,使其多多生育孩子,把孩子养活了,十五六岁的样子也就能当父母了,又能生育孩子,民间十五岁生一个孩子很常见,那么三十年,就能生育出两代人,一户人家三个孩子来算,大唐有两百五十余万户,那么可能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是七百五十万人口,再算上其他的加成,第一代人口繁衍就能繁衍出差不多八百万人口,还都是孩子,孩子长大了,又能生育,这样一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要是朝廷加大投资力度,帮助百姓抚养孩子,一家一户又能生育更多的孩子,四个甚至是五个,也都不少见,那么人口就会更多,自己统治时期,一定可以超过前隋全盛时期的人口,回复华夏元气,然后继续上涨,人口越多,兵马越多,国力越强,就可以对外征战,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战俘,彻底地废除徭役和其他的一些役种,百姓感恩戴德,大唐千秋万世,还是神话吗?
几乎是在一瞬间,李二陛下做出了一个决定,打断了下面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争执起来的臣子们,说道:“苏爱卿所言,我深有所感,百姓非是不愿意生育,而是怕生育了之后养不活,更为凄苦,所以为了让百姓放心生育孩子,大唐有必要做出一些改变,就和当初征战一样,过程越是苦,得到的战果也就越丰盛。
咱们苦一些,多花点钱财粮食,二十年之后,大唐的人口会更多,人口一多,壮劳力就越多,生产的粮食就越多,开发的土地也就越多,大唐得到的赋税也就越多,士兵也越多,就能支撑更多的战争,获得更多的战果,究其缘由,还是人口之多寡,我大唐人口只要比他多,打到最后,我们就能赢。
所以,我打算,民部专门调拨给皇家专用的款项,就改为专门奖励生育之用,皇家这些年也收入了不少钱财,民部的那些钱实在是没有必要继续投入了,就算是我的一些心意,你们这些年经商也获得了不少钱财,把收入的三成都上缴了国库,这下子看来,国库已经足够了,就调拨一成加到奖励生育之用里,你们看如何?”
李二陛下的发言顿时引来了如潮的拍马屁之声,什么千古圣君啊,陛下圣明啊,陛下爱惜百姓啊,百姓感恩啊,大唐千秋万代啊之类的,通通向李二陛下汹涌而来,李二陛下面如桃花,笑得那叫一个嘚瑟,好在他还有一丝理智,说着什么你们不要急着拍我的马屁,赶快拟出一个可行的条陈,先在长安试一下,看看可不可行,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明白吗?
所有大臣高呼万岁,继续称赞李二陛下的英明,李二陛下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笑容,感觉这段时间还真是顺风顺水,整垮了压在头上的山东士族,又得到了两个很好的政策,实行下去大有好处,国家日益强大,军队日益强大,开疆拓土指日可待,前人未竟之功,必然要在我李世民手中完成!
正这样想着,门外突然传来了八百里急报,还是军报,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宁的脑海里面突然蹦出来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历史事件,查阅资料的时候也只是匆匆一扫,现在想想,貌似是嘉州和陵州的僚人叛乱了吧……历史上,这还是牛进达统军平定的叛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