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诏书颁行之后,依旧是通过大晋尚存的邮驿体系传达。值此契阔丧乱之辰,大部分驿卒自然已作鸟兽散,连带着驿站也泰半荒残,因此过去数年里,常常有发往边远地区的诏书经年累月方才到达的。好在这次仅余的一些驿卒倒还忠诚,他们竭尽全力地催动马匹,将这份关系到大晋生死存亡的诏书迅速发往四面八方。
最先收到诏书的,是司州范围内的地方实力派们。
虎牢关以东的荥阳,这一日人马喧哗,满城的尘土飞扬,一支规模不小的流民队伍正从荥阳城的西门出门,将欲经鸿沟而下淮泗。这支队伍大概有四五千人,其中老弱妇孺居多。由于道路狭窄而缺少维护,妇孺们乘坐的车辆经常会陷入到路面上车辙的轨迹中去,因此不得不缓缓前行。二千名着粗布短衣的壮丁或者持戈卫护,或者协力推车,也分散成了长队,踵军已将至鸿沟,后队犹在荥阳城里的军寨未动。
以衣着、装备而论,这分明是一支再寻常不过的流民队伍,却完全不像通常的流民队伍那样松垮。他们的兵力再怎么分散,彼此以鼓角旗号互相联系不绝,各部的协调配合却很紧密,更有数十名中军轻骑往来计画指授,其令行禁止之处,就连久经沙场的官军都有所不如。
在队伍中间,一名瘦削而高大的男子正皱眉看着手中一份书帛,双眼顾盼时虽不特别明亮,却偶尔流泻出十余载军旅生涯所砥砺而出的锐气。此人正是这支队伍的首领,屯驻在荥阳的平阳流人领袖李矩。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此人自幼勇毅多权略,每与孩童聚戏,必身任将率,指挥调动孩童往来冲杀,恍若久经战阵之状。成年以后,先为县吏,后传征西将军司马彤麾下牙门将,讨伐氐贼齐万年时立有殊勋,遂得封东明亭侯、遣还为本郡督护,后因与太守不睦而辞位。此番匈奴大军入寇,百姓奔走逃亡,由于李矩在乡人之中颇具威望,于是被推为坞主,南下荥阳屯驻。
时值匈奴二十万大军直逼洛阳之际,中原随时成为千百万人埋骨之地,形势已险恶到了极处;为了属下宗族百姓的生命考虑,李矩不得不率众远离故土继续南下,他甚至做好准备去渡淮、渡江,以求找到一处能够安身立命之所。但李矩骨子里又是志在立功的人,素有襄赞大业、廓清海内之志,如这般丧家之犬也似的逃亡,其实令他十分抑郁。
这时候,飞骑报来的勤王旨意,顿时给李矩提供了新的希望。
他扬了扬眉,将书帛递给站在身侧的副手郭诵:“这诏命倒也写得慷慨。看来,朝廷此番决心与胡儿死战了。”
郭诵一目十行地将诏书看完,微微颔首,又将之递给身旁的族弟郭方。接着是张景、苟远、骞韬、江霸、梁志、司马尚、季弘等人。这些人都属李矩多年来纠合起的文武部属,既忠诚,又确有非凡的才干。
诏书的内容经所有人看过,众人交头接耳地讨论片刻。李矩也不参与其间,耐心等待着众人的商议之声渐低,才沉声道:“此番胡儿倾师相攻,势如狂潮烈火。我本以为依着朝廷一贯的软弱荒唐,绝非胡人对手。然而……若朝廷居然决意与胡虏死战,大晋亿兆子民之中,难道就没有足以力挽狂澜的英雄么?”他顿了顿,又道:“诸君随我多年,虽宦途蹉跎,却始终怀有立功之志,终非老于户牅之辈。却不知今日之事,诸君以为如何?”
郭诵看了看其余同僚,躬身道:“唯愿跟随坞主。”
郭方、张景、苟远、骞韬、江霸、梁志、司马尚、季弘八人一齐拜伏:“唯愿跟随坞主!”
“好,那便暂不南下。立即整顿兵力,预备与胡儿作战!”李矩环视众人,每人都全不见此前的颓然之色,而个个有跃跃欲试的精神,不由大喜。他锵然拔刀在手:“功名富贵,便由此中来也!”
李矩看见诏书的同时,一队队飞骑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毕竟大晋朝廷是正统,是中原华夏衣冠的政权,再怎么说,都比茹毛饮血、唯知杀戮掠夺的匈奴汉国要得人心。因此所经之处无不引起了当地震动,如李矩这样的流民领袖随即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汇集,极大地增强了洛阳所能掌控的力量。
然而,无论是竟陵县主还是胡六娘,都没有预料到朝廷威望已低靡到了可怕的程度,诏书固然能够激励地方豪强,却未能打动多少掌握强兵劲旅的方镇。县主唯恐这份诏书引起天下强藩齐动的局面,却不料现实与想象差异太大。
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山简是在高密王司马略病逝以后匆匆上任的,他本人嗜酒而不恤政事,且上任后就将江汉间翕然归附的顺阳内史刘璠节制,引发了荆襄一带的联系动荡。接到诏书之后,山简与南中郎将杜蕤打着招募兵力、克期北上的旗号,其实并不动自家一兵一卒,反倒去胁迫聚集在荆州北部的雍州流民北上作战。雍州流民并不愿意重返荒残的北方;山简反复威吓,反倒迫使雍州流民聚众反乱,接连杀死荆州令、长,攻陷城镇。
据守长安的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本是东海王盟友,自出镇关中之后,既无安抚百姓的文韬,又无剿除贼寇的武略,徒然将长安宫殿中的铜人钟鼎熔铸成锅碗瓢盆之类拿去交换粮食,朝廷对此颇多非议。东海王向朝廷上表,建议征司马模入朝为司空,另择他人坐镇关中。司马模听从谋主淳于定的建议,拒不就征,于是从此与东海王不睦。朝廷诏书来到的时候,南阳王正与秦州刺史裴苞鏖战,兵力颇显窘迫。于是仅以偏将梁臣、帐前都督陈安率军三千东进救援洛阳。
匈奴汉国两路大军有众二十万,长安援兵三千抵得多少用?携带诏书的使者暗中大骂,可对此实在无可奈何。使者既忧虑洛阳局势,又痛恨司马模根本无视朝廷生死的行为,于是离开长安继续向西,试图联络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凉州刺史张轨。
凉州张轨威震陇上氐羌鲜卑等族,且对朝廷素来忠忱。可惜他年纪老迈,于年前中风至今,已无法正常言语,更不用说指挥作战了。如今凉州军政大事大多操纵于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凉州本地大族首领之手,对朝廷委实不如先前那般热忱。而姑臧距离中原数千里之遥,纵能说得凉州精锐救援,只怕也远水不解近火!
想到这里,使者纵马狂奔,心急如焚。
******
这一章本该写到张轨出场的。不过本蟹龙体欠安,支撑不住了,明日继续,读者老爷们莫急。
最先收到诏书的,是司州范围内的地方实力派们。
虎牢关以东的荥阳,这一日人马喧哗,满城的尘土飞扬,一支规模不小的流民队伍正从荥阳城的西门出门,将欲经鸿沟而下淮泗。这支队伍大概有四五千人,其中老弱妇孺居多。由于道路狭窄而缺少维护,妇孺们乘坐的车辆经常会陷入到路面上车辙的轨迹中去,因此不得不缓缓前行。二千名着粗布短衣的壮丁或者持戈卫护,或者协力推车,也分散成了长队,踵军已将至鸿沟,后队犹在荥阳城里的军寨未动。
以衣着、装备而论,这分明是一支再寻常不过的流民队伍,却完全不像通常的流民队伍那样松垮。他们的兵力再怎么分散,彼此以鼓角旗号互相联系不绝,各部的协调配合却很紧密,更有数十名中军轻骑往来计画指授,其令行禁止之处,就连久经沙场的官军都有所不如。
在队伍中间,一名瘦削而高大的男子正皱眉看着手中一份书帛,双眼顾盼时虽不特别明亮,却偶尔流泻出十余载军旅生涯所砥砺而出的锐气。此人正是这支队伍的首领,屯驻在荥阳的平阳流人领袖李矩。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此人自幼勇毅多权略,每与孩童聚戏,必身任将率,指挥调动孩童往来冲杀,恍若久经战阵之状。成年以后,先为县吏,后传征西将军司马彤麾下牙门将,讨伐氐贼齐万年时立有殊勋,遂得封东明亭侯、遣还为本郡督护,后因与太守不睦而辞位。此番匈奴大军入寇,百姓奔走逃亡,由于李矩在乡人之中颇具威望,于是被推为坞主,南下荥阳屯驻。
时值匈奴二十万大军直逼洛阳之际,中原随时成为千百万人埋骨之地,形势已险恶到了极处;为了属下宗族百姓的生命考虑,李矩不得不率众远离故土继续南下,他甚至做好准备去渡淮、渡江,以求找到一处能够安身立命之所。但李矩骨子里又是志在立功的人,素有襄赞大业、廓清海内之志,如这般丧家之犬也似的逃亡,其实令他十分抑郁。
这时候,飞骑报来的勤王旨意,顿时给李矩提供了新的希望。
他扬了扬眉,将书帛递给站在身侧的副手郭诵:“这诏命倒也写得慷慨。看来,朝廷此番决心与胡儿死战了。”
郭诵一目十行地将诏书看完,微微颔首,又将之递给身旁的族弟郭方。接着是张景、苟远、骞韬、江霸、梁志、司马尚、季弘等人。这些人都属李矩多年来纠合起的文武部属,既忠诚,又确有非凡的才干。
诏书的内容经所有人看过,众人交头接耳地讨论片刻。李矩也不参与其间,耐心等待着众人的商议之声渐低,才沉声道:“此番胡儿倾师相攻,势如狂潮烈火。我本以为依着朝廷一贯的软弱荒唐,绝非胡人对手。然而……若朝廷居然决意与胡虏死战,大晋亿兆子民之中,难道就没有足以力挽狂澜的英雄么?”他顿了顿,又道:“诸君随我多年,虽宦途蹉跎,却始终怀有立功之志,终非老于户牅之辈。却不知今日之事,诸君以为如何?”
郭诵看了看其余同僚,躬身道:“唯愿跟随坞主。”
郭方、张景、苟远、骞韬、江霸、梁志、司马尚、季弘八人一齐拜伏:“唯愿跟随坞主!”
“好,那便暂不南下。立即整顿兵力,预备与胡儿作战!”李矩环视众人,每人都全不见此前的颓然之色,而个个有跃跃欲试的精神,不由大喜。他锵然拔刀在手:“功名富贵,便由此中来也!”
李矩看见诏书的同时,一队队飞骑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毕竟大晋朝廷是正统,是中原华夏衣冠的政权,再怎么说,都比茹毛饮血、唯知杀戮掠夺的匈奴汉国要得人心。因此所经之处无不引起了当地震动,如李矩这样的流民领袖随即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汇集,极大地增强了洛阳所能掌控的力量。
然而,无论是竟陵县主还是胡六娘,都没有预料到朝廷威望已低靡到了可怕的程度,诏书固然能够激励地方豪强,却未能打动多少掌握强兵劲旅的方镇。县主唯恐这份诏书引起天下强藩齐动的局面,却不料现实与想象差异太大。
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山简是在高密王司马略病逝以后匆匆上任的,他本人嗜酒而不恤政事,且上任后就将江汉间翕然归附的顺阳内史刘璠节制,引发了荆襄一带的联系动荡。接到诏书之后,山简与南中郎将杜蕤打着招募兵力、克期北上的旗号,其实并不动自家一兵一卒,反倒去胁迫聚集在荆州北部的雍州流民北上作战。雍州流民并不愿意重返荒残的北方;山简反复威吓,反倒迫使雍州流民聚众反乱,接连杀死荆州令、长,攻陷城镇。
据守长安的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本是东海王盟友,自出镇关中之后,既无安抚百姓的文韬,又无剿除贼寇的武略,徒然将长安宫殿中的铜人钟鼎熔铸成锅碗瓢盆之类拿去交换粮食,朝廷对此颇多非议。东海王向朝廷上表,建议征司马模入朝为司空,另择他人坐镇关中。司马模听从谋主淳于定的建议,拒不就征,于是从此与东海王不睦。朝廷诏书来到的时候,南阳王正与秦州刺史裴苞鏖战,兵力颇显窘迫。于是仅以偏将梁臣、帐前都督陈安率军三千东进救援洛阳。
匈奴汉国两路大军有众二十万,长安援兵三千抵得多少用?携带诏书的使者暗中大骂,可对此实在无可奈何。使者既忧虑洛阳局势,又痛恨司马模根本无视朝廷生死的行为,于是离开长安继续向西,试图联络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凉州刺史张轨。
凉州张轨威震陇上氐羌鲜卑等族,且对朝廷素来忠忱。可惜他年纪老迈,于年前中风至今,已无法正常言语,更不用说指挥作战了。如今凉州军政大事大多操纵于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凉州本地大族首领之手,对朝廷委实不如先前那般热忱。而姑臧距离中原数千里之遥,纵能说得凉州精锐救援,只怕也远水不解近火!
想到这里,使者纵马狂奔,心急如焚。
******
这一章本该写到张轨出场的。不过本蟹龙体欠安,支撑不住了,明日继续,读者老爷们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