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气候比起一百几十年后要寒冷许多,去年12月底的时候,长江北岸下了一场大雪,直到现在还没有融化,空旷的平原之上一片银白,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好像刀刮针刺一般。不过大明锦衣近卫军的行军倒还顺利,厚实的呢子大衣配上保暖坚固的靴子,那些呼哧呼哧快步行军的汉子们的额头上都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子了。
在大运河旁边的这一片官道上面,一条灰色的长龙在滚滚向前,步兵、辎重兵、骡马拉着的9磅、12磅和24磅大炮,还有穿着红色飞鱼服的锦衣骑士,还有各种型号的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一路向北。
锦衣近卫军这次的出动规模仍然是26000余人,有一个师留守应天,其余部队护卫朱济世亲征。和锦衣近卫军一起出征的还有陆军第8军和由锦衣骑士组成皇家近卫骑兵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去年上半年的两江三省科举并不只是文举,还有同时举行了武举考试,取了一万七千多个武秀才,其中有三千多人能够比较熟练的骑马。虽然算不上娴熟,但是基本功已经有了,于是就都封了锦衣骑士的官儿,算是朱天子的扈从亲军。还由为朱明朝廷服务的法国骑兵军官按照西洋骑兵的标准对他们进行了一番严格训练,又给他们配备了购自印度的军马,再同原来的“老锦衣骑士”混编,编成了三个近卫骑兵旅,总人数不过6000。这次全部跟随朱济世一起北上。如果再算上锦衣近卫军和第8军所部,这次北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58000人。
而在淮河沿线,从淮安到信阳一带,进入淮南各要点驻防据守的部队还有第三军和第六军的六个步兵师。连同已经投靠到明军麾下的袁甲三部,还有淮南、苏北的地方武装团练,淮河以南忠于大明的武力也达到了将近15万人,加上这次的援兵,已经妥妥超过20万了。如果再算上淮北苗沛霖部,明军投入前线的军队已经高达40万。这样的出兵规模,在明军历史上,是从来未曾有过的。
大明天子朱济世骑在马上,和他的军师罗泽南、副总参谋长老皮尔,还有一票皇家军校科班出身的参谋一起冒着风雪前进。经过几年的征战,他现在已经算是沙场老兵,战场感觉是越来越好了。虽然一路风尘仆仆,但是也掩盖不住他脸上的神采飞扬。在他的中军行军队列周围,全是衣甲鲜亮的骑兵,或手持长矛。或腰悬马刀,威风凛凛的前进。
朱济世满意的看着身边的这支骑兵,虽然只有区区六千,却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和财富!训练是最高标准的,为这六千人所配备的外籍教官几乎占到了大明陆军当中全部外籍教官的三成,差不多是手把手向他们传授眼下欧洲最先进的骑兵战术……加上他们的战马、胸甲、马刀、手枪等等所有的装具装备放在世界上来说都是一流的。朱济世甚至觉得仅仅靠这六千骑兵就能横扫中原了!不过横扫中原却不是这些马上男儿的使命,漠北西域,乃至中亚和西伯利亚才是他们纵横驰骋的疆场,沙俄的哥萨克骑兵才是他们真正的敌手!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骑着矮小的蒙古马的传骑疾驰过来——在取得东北之后,明军已经不再缺乏马匹了,不过蒙古种的军马不大适合进行骑乘冲击,所以只配备给了寻常的侦察兵和传令兵,这些人也没有锦衣骑士的身份,马上功夫也很稀松。三个骑兵都汗淋淋的。在罗泽南的马前勒住了马,行了军礼大声报告:“第六军任长官汇报,接获淮北巡抚衙门军报,徐州大捷!苗巡抚督军在徐州摧破太平军30万,斩杀贼首3万级。俘敌5万余,阵斩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鲁王曾天养!”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朱济世、罗泽南还有周围的几个参谋几乎同时惊呼起来。
摧破30万太平军!还斩杀3万,俘虏5万,还杀了韦昌辉和曾天养!!!
这样的战绩也忒牛逼了吧?苗沛霖真这么能打?
朱济世看了眼罗泽南。罗大军师也是一愣愣的,忙接过传骑手中的信件拆开看了又看。信封里面塞了两张信纸,一张是淮北巡抚衙门发出的捷报——只是初步的报告,稍后还会正式遣使向应天府和朱济世报捷;另一张是第6军军长任怡江的亲笔信,第6军在获悉太平军大队抵达徐州之后,就秘密派遣侦骑化妆潜行到徐州城左近观察,结果远远目睹了徐州大战的整个过程,可以确定苗家军取得大捷,太平军在徐州城内中伏惨败,精锐丧失,余众胆寒,30万大军溃于一旦!
“皇上,任将军派出的侦骑亲眼目睹了徐州之战……苗军的确大胜,太平军惨败了!”
“韦昌辉真的死了?”朱济世追问了一句。
“这就不清楚了,不过攻打徐州的太平军的确败得挺惨的,没准这个韦昌辉真是亲敌冒进被打死了。”罗泽南苦笑着摇摇头,“战场上面的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阴沟里面翻船也不奇怪啊。”
“难道是因为韦昌辉冒进被杀才败成这样的?”朱济世摇摇头,有点不敢置信。历史上把杨秀清宰掉的韦昌辉韦北王就这样没有了?
“皇上,或许太平军真是朽了吧?”罗泽南笑吟吟地道,“臣已经得到过不少关于太平军朽坏的报告了,他们自大入了北京,战力战心都大大不如前了,上面的人都在争地位争宅子争女人,下面的人则争财货争吃喝,再没有之前那种不畏死不怕苦的劲头了。这样的情况,在当日的闯逆军中也出现过的。”
罗泽南试着解释徐州之战背后的原因,朱济世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太平军若真的已经朽坏了倒也好,扫北平中原的阻力便小了许多。
……
徐州淮北巡抚衙门的议事厅内,一片马刺咯吱咯吱踩动,腰刀叮当叮当碰撞的声音。整个大厅里面都是穿着红色蟒袍,带着乌纱帽的苗家军系统将官,一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苗家军在历史上就出现过,其实就是淮北一带的地主武装,人数最多时也有十几万众。不过淮北的地主士绅和湘湖不同,大多不怎么读书,但是尚武之风倒是颇为流行,因此苗沛霖军中也都是些粗鲁武夫,不知道什么叫揖让从容,大胜之后,就扯着大嗓门给苗大巡抚道贺了。
苗沛霖本人这时候也是披挂整齐,端坐在公案之后,捋着胡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案上并排放着的两颗脑袋!
这两颗脑袋的主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太平军小兵,因为他们的身子上都穿着明黄色的龙袍!脑袋上面还有纸糊的龙冠,显然就是太平天国的王爷啊!其中一人已经肯定是太平天国的鲁王曾天养,另一人是在瓮城里面被大爆炸炸死的,脸孔已经血肉模糊,认不出来是谁,不过他是和太平军的北殿精锐在一起的,想来就是北王韦昌辉吧?
“一阵斩二王!大帅之功可不在郑延平之下,将来准有封王的前程,卑职为大帅贺!”
“摧破太平军30万,徐州大捷定可名垂青史,大帅实乃我大明第一功臣……”
“韦昌辉、曾天养授首,太平军上下必然惊怖,大帅何不乘胜提大军北上西进,尽复中原之地呢?”
“对啊,大帅何不北上复燕京,也好让皇上知道我淮北男儿的悍勇。”
在大运河旁边的这一片官道上面,一条灰色的长龙在滚滚向前,步兵、辎重兵、骡马拉着的9磅、12磅和24磅大炮,还有穿着红色飞鱼服的锦衣骑士,还有各种型号的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一路向北。
锦衣近卫军这次的出动规模仍然是26000余人,有一个师留守应天,其余部队护卫朱济世亲征。和锦衣近卫军一起出征的还有陆军第8军和由锦衣骑士组成皇家近卫骑兵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去年上半年的两江三省科举并不只是文举,还有同时举行了武举考试,取了一万七千多个武秀才,其中有三千多人能够比较熟练的骑马。虽然算不上娴熟,但是基本功已经有了,于是就都封了锦衣骑士的官儿,算是朱天子的扈从亲军。还由为朱明朝廷服务的法国骑兵军官按照西洋骑兵的标准对他们进行了一番严格训练,又给他们配备了购自印度的军马,再同原来的“老锦衣骑士”混编,编成了三个近卫骑兵旅,总人数不过6000。这次全部跟随朱济世一起北上。如果再算上锦衣近卫军和第8军所部,这次北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58000人。
而在淮河沿线,从淮安到信阳一带,进入淮南各要点驻防据守的部队还有第三军和第六军的六个步兵师。连同已经投靠到明军麾下的袁甲三部,还有淮南、苏北的地方武装团练,淮河以南忠于大明的武力也达到了将近15万人,加上这次的援兵,已经妥妥超过20万了。如果再算上淮北苗沛霖部,明军投入前线的军队已经高达40万。这样的出兵规模,在明军历史上,是从来未曾有过的。
大明天子朱济世骑在马上,和他的军师罗泽南、副总参谋长老皮尔,还有一票皇家军校科班出身的参谋一起冒着风雪前进。经过几年的征战,他现在已经算是沙场老兵,战场感觉是越来越好了。虽然一路风尘仆仆,但是也掩盖不住他脸上的神采飞扬。在他的中军行军队列周围,全是衣甲鲜亮的骑兵,或手持长矛。或腰悬马刀,威风凛凛的前进。
朱济世满意的看着身边的这支骑兵,虽然只有区区六千,却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和财富!训练是最高标准的,为这六千人所配备的外籍教官几乎占到了大明陆军当中全部外籍教官的三成,差不多是手把手向他们传授眼下欧洲最先进的骑兵战术……加上他们的战马、胸甲、马刀、手枪等等所有的装具装备放在世界上来说都是一流的。朱济世甚至觉得仅仅靠这六千骑兵就能横扫中原了!不过横扫中原却不是这些马上男儿的使命,漠北西域,乃至中亚和西伯利亚才是他们纵横驰骋的疆场,沙俄的哥萨克骑兵才是他们真正的敌手!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骑着矮小的蒙古马的传骑疾驰过来——在取得东北之后,明军已经不再缺乏马匹了,不过蒙古种的军马不大适合进行骑乘冲击,所以只配备给了寻常的侦察兵和传令兵,这些人也没有锦衣骑士的身份,马上功夫也很稀松。三个骑兵都汗淋淋的。在罗泽南的马前勒住了马,行了军礼大声报告:“第六军任长官汇报,接获淮北巡抚衙门军报,徐州大捷!苗巡抚督军在徐州摧破太平军30万,斩杀贼首3万级。俘敌5万余,阵斩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鲁王曾天养!”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朱济世、罗泽南还有周围的几个参谋几乎同时惊呼起来。
摧破30万太平军!还斩杀3万,俘虏5万,还杀了韦昌辉和曾天养!!!
这样的战绩也忒牛逼了吧?苗沛霖真这么能打?
朱济世看了眼罗泽南。罗大军师也是一愣愣的,忙接过传骑手中的信件拆开看了又看。信封里面塞了两张信纸,一张是淮北巡抚衙门发出的捷报——只是初步的报告,稍后还会正式遣使向应天府和朱济世报捷;另一张是第6军军长任怡江的亲笔信,第6军在获悉太平军大队抵达徐州之后,就秘密派遣侦骑化妆潜行到徐州城左近观察,结果远远目睹了徐州大战的整个过程,可以确定苗家军取得大捷,太平军在徐州城内中伏惨败,精锐丧失,余众胆寒,30万大军溃于一旦!
“皇上,任将军派出的侦骑亲眼目睹了徐州之战……苗军的确大胜,太平军惨败了!”
“韦昌辉真的死了?”朱济世追问了一句。
“这就不清楚了,不过攻打徐州的太平军的确败得挺惨的,没准这个韦昌辉真是亲敌冒进被打死了。”罗泽南苦笑着摇摇头,“战场上面的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阴沟里面翻船也不奇怪啊。”
“难道是因为韦昌辉冒进被杀才败成这样的?”朱济世摇摇头,有点不敢置信。历史上把杨秀清宰掉的韦昌辉韦北王就这样没有了?
“皇上,或许太平军真是朽了吧?”罗泽南笑吟吟地道,“臣已经得到过不少关于太平军朽坏的报告了,他们自大入了北京,战力战心都大大不如前了,上面的人都在争地位争宅子争女人,下面的人则争财货争吃喝,再没有之前那种不畏死不怕苦的劲头了。这样的情况,在当日的闯逆军中也出现过的。”
罗泽南试着解释徐州之战背后的原因,朱济世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太平军若真的已经朽坏了倒也好,扫北平中原的阻力便小了许多。
……
徐州淮北巡抚衙门的议事厅内,一片马刺咯吱咯吱踩动,腰刀叮当叮当碰撞的声音。整个大厅里面都是穿着红色蟒袍,带着乌纱帽的苗家军系统将官,一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苗家军在历史上就出现过,其实就是淮北一带的地主武装,人数最多时也有十几万众。不过淮北的地主士绅和湘湖不同,大多不怎么读书,但是尚武之风倒是颇为流行,因此苗沛霖军中也都是些粗鲁武夫,不知道什么叫揖让从容,大胜之后,就扯着大嗓门给苗大巡抚道贺了。
苗沛霖本人这时候也是披挂整齐,端坐在公案之后,捋着胡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案上并排放着的两颗脑袋!
这两颗脑袋的主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太平军小兵,因为他们的身子上都穿着明黄色的龙袍!脑袋上面还有纸糊的龙冠,显然就是太平天国的王爷啊!其中一人已经肯定是太平天国的鲁王曾天养,另一人是在瓮城里面被大爆炸炸死的,脸孔已经血肉模糊,认不出来是谁,不过他是和太平军的北殿精锐在一起的,想来就是北王韦昌辉吧?
“一阵斩二王!大帅之功可不在郑延平之下,将来准有封王的前程,卑职为大帅贺!”
“摧破太平军30万,徐州大捷定可名垂青史,大帅实乃我大明第一功臣……”
“韦昌辉、曾天养授首,太平军上下必然惊怖,大帅何不乘胜提大军北上西进,尽复中原之地呢?”
“对啊,大帅何不北上复燕京,也好让皇上知道我淮北男儿的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