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环码头上面,现在满满的都是欢迎的队伍。虽然这座城市眼下还不在大明帝国的版图之内,但是朱济世对香港的影响和控制力,却不亚于广州上海,甚至还更胜一筹。因为这座城市,其实是可以成为“朱家城”的。这里是朱济世的龙兴之地,大明王朝的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起源于香港岛的附属岛屿鸭脷洲,而大明海军最早的军舰,也是在香港岛的船厂建造的。给朱皇帝的国家和军队带去滚滚财源的汇丰银行,最早也是在香港开办的。给大明带来近代西式教育的济世大学、济世书院,同样起源于香港。
而眼下,朱济世所控制的皇室财团和皇室教育集团,更是牢牢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和教育,有超过七成的香港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朱皇帝的产业生活。香港政府六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大明皇室财团的运作有关。而在大明帝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带动下,香港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中环一带,更是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东方明珠的味道,比起历史上的1855年不晓得繁华了多少倍。
至于这座十里洋场的定位,当然也和上海、广州、应天不一样,倒是和北方的天津有些类似,都是贸易口岸,而非工业中心。小小的香港岛上面,本来就摆不开多少工业。所以这里也就没有烟囱林立,也没有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城市更不如后世那样拥挤,就是一个繁荣富裕繁荣的贸易城市。而且还是一座见证了大明王朝奇迹般复兴。见证了中国从被打开国门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到奇迹般的统一崛起。用一个谁也不曾料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强势面目参与国际间博弈的城市。朱济世的传说,在这里就是一个神话,一段传奇。
而今天,这个神话中的人物,又一次回到香港了,而且还将依据中英刚刚达成的协议,他的儿子很快将成为香港岛的新主人!
当黑色的马蒂尔德号挂满彩旗出现在香港中环码头的时候,海湾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呼的水手旅客。英法两国的军舰,都鸣响了礼炮向大明皇帝的座舰致敬。而朱皇帝则是一身大明海军元帅的礼服,挽着皇贵妃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站在前甲板上,接受着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看起来这个时代的香港同胞们,还是爱祖国爱皇上的。不是么?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香港进行贸易的华商。有些是兰芳大公国的公民,有些则是侨居暹罗、越南、海峡殖民地、兰印或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一些人还取得了大英帝国或是荷兰王国的公民身份。但是无论他们持有哪国护照,只要他们的黑头发黄皮肤还在,这些人就会被人当成是中国人。而他们这些人。也都是朱济世帝国的受益者。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大明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在洋人眼中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在大明海军在琉球击败俄罗斯海军的消息传到南洋之后。南洋的中国人算是彻底扬眉吐气了——两艘坚不可摧的大明蒸汽铁甲舰现在就停靠在兰芳大公国的港口,它们足够让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者将南洋的中国人看成列强之民了,更不用说明军在兰芳大公国还驻扎有南洋最强大的陆上武力。虽然大明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大明帝国是个不好惹的庞然大物。
因而这两年绝大部分的中国移民,在南洋地盘上的日子可是好过得很。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已经和白人平起平坐了。如果他们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白人殖民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蒸汽铁甲舰就是最大的道理!
这些头脑灵活的华侨老板当然不会放着这样有利的身份而不用,在过去几年,他们可没少借助自己的中国面孔和华人帮会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从马来亚、兰印的土著手中强买了不少种植园和矿山,还在暹罗、越南购置了量的农场,全都狠赚了一大笔。不少人已经积累起了几百万的身家,日子也过得舒服,在香港、新加坡、巴达维亚还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都能见到大量的华商豪宅。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了大明皇帝的拥护者。
……
“李主编,你的《清流报》,朕可是每一期都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看来朕不给你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马蒂尔德号上,朱皇帝正在一间陈设豪华的船舱内接受《清流报》总编辑李宗羲的专访。虽然《清流报》上时常会刊登出和朝廷意见相左的文章,但是今天的专访,却是在相当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
李宗羲已经微微有些发福了。他也发财了,虽然没有白恩铭那么豪阔,但是几十万的身家还是很笃定的。他担任总编的《清流报》可是和《大公报》其名的报业巨头。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尤胜过《大公报》,由于《清流报》是靠李宗羲这个“清流”才起来的,所以白恩铭很慷慨的给了他一成股份,还让他在兰香书院挂了个院长的名头,也领了一成股份。现在光是这些股份,每年的分红就有好几万银元!而且他还发卖了自家在四川的田产后在香港和新加坡买了大宅子,现在全都升了值。若是当年去给朱皇帝做官,恐怕是攒不起这样一份家当的。
听到朱皇帝吹捧的话,他也只是矜持地笑了笑。心里面却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皇帝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他真的当了大明的御史(大明没有御史这个官),他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风闻言事吗?现在《清流报》、《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还有另外几十上百家的报纸,不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吗?这几年来,被报纸揭露出贪腐昏聩而丢官罢职的官员,可比以前让御史弹劾下台的官多了10倍!而且他是做过官的,知道什么事瞒上不瞒下。在哪朝哪代,皇帝老子知道的真相永远是最少的,他们身边真没有几个敢说真话想说真话的,现在朱皇帝每天只要打开报纸,上面就有大明帝国的真实情况了。什么地方受了灾,哪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有什么地方有人在闹事,甚至大米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统统都能知道!别的不说,至少没有人敢卖60两银子一个的鸡蛋去坑朱皇帝的银子……这洋人的报纸,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朱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李主编,不如和朕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办报纸的,有义务将国际上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大明的百姓,大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国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你的报纸,了解外国。所以你这位报纸主编,还是应该出去看看,真正了解世界之后,才能把一个真实而精彩的世界介绍给我们的国民啊!”
“皇上要在下陪着一块儿出洋?”李宗羲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是个好机会,又能看世界,又能接近皇帝......
“是的,不止是你,《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都要派人跟着朕出洋!现在是时候让大家去看看洋人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未完待续。。)
而眼下,朱济世所控制的皇室财团和皇室教育集团,更是牢牢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和教育,有超过七成的香港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朱皇帝的产业生活。香港政府六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大明皇室财团的运作有关。而在大明帝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带动下,香港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中环一带,更是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东方明珠的味道,比起历史上的1855年不晓得繁华了多少倍。
至于这座十里洋场的定位,当然也和上海、广州、应天不一样,倒是和北方的天津有些类似,都是贸易口岸,而非工业中心。小小的香港岛上面,本来就摆不开多少工业。所以这里也就没有烟囱林立,也没有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城市更不如后世那样拥挤,就是一个繁荣富裕繁荣的贸易城市。而且还是一座见证了大明王朝奇迹般复兴。见证了中国从被打开国门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到奇迹般的统一崛起。用一个谁也不曾料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强势面目参与国际间博弈的城市。朱济世的传说,在这里就是一个神话,一段传奇。
而今天,这个神话中的人物,又一次回到香港了,而且还将依据中英刚刚达成的协议,他的儿子很快将成为香港岛的新主人!
当黑色的马蒂尔德号挂满彩旗出现在香港中环码头的时候,海湾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呼的水手旅客。英法两国的军舰,都鸣响了礼炮向大明皇帝的座舰致敬。而朱皇帝则是一身大明海军元帅的礼服,挽着皇贵妃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站在前甲板上,接受着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看起来这个时代的香港同胞们,还是爱祖国爱皇上的。不是么?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香港进行贸易的华商。有些是兰芳大公国的公民,有些则是侨居暹罗、越南、海峡殖民地、兰印或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一些人还取得了大英帝国或是荷兰王国的公民身份。但是无论他们持有哪国护照,只要他们的黑头发黄皮肤还在,这些人就会被人当成是中国人。而他们这些人。也都是朱济世帝国的受益者。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大明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在洋人眼中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在大明海军在琉球击败俄罗斯海军的消息传到南洋之后。南洋的中国人算是彻底扬眉吐气了——两艘坚不可摧的大明蒸汽铁甲舰现在就停靠在兰芳大公国的港口,它们足够让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者将南洋的中国人看成列强之民了,更不用说明军在兰芳大公国还驻扎有南洋最强大的陆上武力。虽然大明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大明帝国是个不好惹的庞然大物。
因而这两年绝大部分的中国移民,在南洋地盘上的日子可是好过得很。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已经和白人平起平坐了。如果他们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白人殖民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蒸汽铁甲舰就是最大的道理!
这些头脑灵活的华侨老板当然不会放着这样有利的身份而不用,在过去几年,他们可没少借助自己的中国面孔和华人帮会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从马来亚、兰印的土著手中强买了不少种植园和矿山,还在暹罗、越南购置了量的农场,全都狠赚了一大笔。不少人已经积累起了几百万的身家,日子也过得舒服,在香港、新加坡、巴达维亚还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都能见到大量的华商豪宅。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了大明皇帝的拥护者。
……
“李主编,你的《清流报》,朕可是每一期都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看来朕不给你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马蒂尔德号上,朱皇帝正在一间陈设豪华的船舱内接受《清流报》总编辑李宗羲的专访。虽然《清流报》上时常会刊登出和朝廷意见相左的文章,但是今天的专访,却是在相当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
李宗羲已经微微有些发福了。他也发财了,虽然没有白恩铭那么豪阔,但是几十万的身家还是很笃定的。他担任总编的《清流报》可是和《大公报》其名的报业巨头。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尤胜过《大公报》,由于《清流报》是靠李宗羲这个“清流”才起来的,所以白恩铭很慷慨的给了他一成股份,还让他在兰香书院挂了个院长的名头,也领了一成股份。现在光是这些股份,每年的分红就有好几万银元!而且他还发卖了自家在四川的田产后在香港和新加坡买了大宅子,现在全都升了值。若是当年去给朱皇帝做官,恐怕是攒不起这样一份家当的。
听到朱皇帝吹捧的话,他也只是矜持地笑了笑。心里面却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皇帝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他真的当了大明的御史(大明没有御史这个官),他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风闻言事吗?现在《清流报》、《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还有另外几十上百家的报纸,不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吗?这几年来,被报纸揭露出贪腐昏聩而丢官罢职的官员,可比以前让御史弹劾下台的官多了10倍!而且他是做过官的,知道什么事瞒上不瞒下。在哪朝哪代,皇帝老子知道的真相永远是最少的,他们身边真没有几个敢说真话想说真话的,现在朱皇帝每天只要打开报纸,上面就有大明帝国的真实情况了。什么地方受了灾,哪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有什么地方有人在闹事,甚至大米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统统都能知道!别的不说,至少没有人敢卖60两银子一个的鸡蛋去坑朱皇帝的银子……这洋人的报纸,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朱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李主编,不如和朕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办报纸的,有义务将国际上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大明的百姓,大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国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你的报纸,了解外国。所以你这位报纸主编,还是应该出去看看,真正了解世界之后,才能把一个真实而精彩的世界介绍给我们的国民啊!”
“皇上要在下陪着一块儿出洋?”李宗羲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是个好机会,又能看世界,又能接近皇帝......
“是的,不止是你,《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都要派人跟着朕出洋!现在是时候让大家去看看洋人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