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国喘了口气又道:“这个计划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时间,主洞都掌握在敌人手里,我的部队都是以班为单位行动,必须抓紧时间打进主洞拖住敌人,不然让敌人打进支洞,被困的部队就危险了。”
“那还等什么?”卞歌问。
“我已经下完命令了,部队正在行动。”龙建国说。
“有把握吗?”
“没有。”龙建国实话实说,“打进主洞不难,难的是被困部队能不能坚持到主力打进去,还有就是打进主洞之后不光要击退敌人,可能还得清剿支洞里的敌人,闹不好就得让敌人前后夹击,要是营救部队让敌人打散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打算一路投入多少部队?”卞歌问。
“一到两个连,再多就施展不开了。”龙建国说,“优先救援失联的部队,能联系上的看危险程度,能自救的尽量自救。”
卞歌听得直嘬牙花子,那么多主洞支洞那么多部队,还要判断哪支部队危险需要优先营救,哪些部队情况良好可以自救,光是想想就知道指挥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而且一切顺利还好,若是中间遇上点意外,该救出来的部队没救出来,甚至把营救部队也搭进去,后面的营救计划搞不好就泡汤了,闹不好龙建国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回了地球也得上军事法庭。
此时卞歌已经率领二团穿过巨舰,正在向底层前进,看着井壁上的岩洞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老龙,我有个想法,你参考参考。”
“什么想法?”
“是这样,部队进竖井的时候是不是把所有岩洞的位置都记下来了?”
“对!”
“那就好。”卞歌说,“我刚从巨舰里面出来,巨舰卡得非常紧,我觉得完珍可以再把部队派进巨舰,按之前的记录找到岩洞的位置,从巨舰里头炸开外壳,打通岩洞把被困的人员接出来!”
“能行吗?”龙建国十分犹豫,“计划是挺不错,但是巨舰堵死的岩洞都在支撑点上,有空隙的地方根本不用炸,没空隙的地方都是支撑点,要是把支撑点炸了,巨舰再往下滑怎么办?”
“那不是更好?巨舰落下去把地方让出来,不管爆破还是挖掘都比现在方便得多!”卞歌说,“不如干脆炸了支撑点,直接让巨舰滑下去!”
龙建国犹豫地说:“炸了巨舰容易,但是滑一段再卡住怎么办?到时候该救的没救出来,本来没事的又困住,搞不好连救人的兵力都凑不出来!”
“那就用核弹炸了巨舰!”卞歌咬牙切齿,“直接把巨舰炸碎,你们说怎么样?”
“我保留意见。”肖源说,“竖井直径太小,就算是当量最小的核弹威力也太大了,肯定影响竖井,万一破坏了竖井的强度就麻烦了。”
“我也觉得谨慎一点好,这个办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后果难以预料,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乱来。”龙建国说。
二比一,卞歌叹道:“那好,听你们的。”
三个人统一了意见,马上按既定计划行动起来,一团二团以最快速度封锁竖井下方的通道,师直部队则在龙建国的指挥下攻入巨舰附近的几条支洞。
进攻队伍很快就与敌军遭遇,在龙建国的命令下,每一支前进的队伍都集中几挺机枪开路。
为了抵消机枪的后坐力,疯狂开枪的机枪手身后不得不跟着几个战士,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推住战友的后背,如此一来才能保证队伍快速前进。
枪管飞速旋转,子弹不要钱一样洒向敌军,密集的弹雨充斥坑道,压根儿不给敌人任何躲避的空间,任何遇上这些队伍的贵族军,最终的结果都是被暴雨般的子弹打成筛子。
军方早就装备了12.7毫米装甲步枪,一直以来,无论对付巨虫还是对抗外星人,装甲步枪始终是军方的主力步枪,但除去装甲步枪,部队装备的其他武器却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早些年考虑到后勤保障的方便和弹药的通用性,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口径同样是12.7毫米,步枪、机枪和狙击步枪弹药通用,但在实战中表现却不怎么样。
12.7毫米的大口径的狙击步枪对付人类无往而不利,可外星人身高马大还罩着一层壳子,除非准确命中要害,否则很难一击致命,所以军方用20毫米狙击炮取代了原有的狙击步枪,力求战时一枪毙敌。
20毫米的超大口径赋予狙击炮超强的威力,哪怕没能击中外星人的要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要了外星人的小命。
反正狙击步枪是精确火力,训练一个狙击手消耗的弹药成千上万,可实战消耗的弹药往往只有几十几百发,不存在弹药方面的压力。
机枪手则恰恰相反,机枪是压制火力,作战靠的是火力密度,非精确射击。
可是12.7毫米机枪弹太大太重,机枪手和副射手一共也带不了多少发子弹,根本不敢敞开了打,不然一小会儿就能打光子弹。
如果有己方的后勤支援还好,若是深入敌后,机枪手就必须想尽办法节约子弹,结果就是机枪手尽量打短点射,火力密度跟装甲步枪差不多,完全失去了压制火力的战术意义,还不如直接用装甲步枪方便。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军方不得不用7.62毫米多管机枪替换装甲机枪。
论威力,7.62毫米确实远远不如12.7毫米,但也不至于打不穿外星人,不过是多的机身枪的事。
而且换枪之后,机枪手携带的弹药是以往的四倍,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六到八倍,可以向敌人尽情播洒火力,发现敌人之后往往是雨点般的子弹打过去,眨眼间就能在外星人身上留下十几个透明窟窿。
以数量补足杀伤力的不足,中口径机枪对敌人的威慑力反倒比装甲机枪强出一大截。
这就像步枪和散弹枪的区别,步枪确实能致人死命,量是散弹枪一枪轰过来就是满身的血窟窿,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反倒比步枪更强。
“那还等什么?”卞歌问。
“我已经下完命令了,部队正在行动。”龙建国说。
“有把握吗?”
“没有。”龙建国实话实说,“打进主洞不难,难的是被困部队能不能坚持到主力打进去,还有就是打进主洞之后不光要击退敌人,可能还得清剿支洞里的敌人,闹不好就得让敌人前后夹击,要是营救部队让敌人打散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打算一路投入多少部队?”卞歌问。
“一到两个连,再多就施展不开了。”龙建国说,“优先救援失联的部队,能联系上的看危险程度,能自救的尽量自救。”
卞歌听得直嘬牙花子,那么多主洞支洞那么多部队,还要判断哪支部队危险需要优先营救,哪些部队情况良好可以自救,光是想想就知道指挥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而且一切顺利还好,若是中间遇上点意外,该救出来的部队没救出来,甚至把营救部队也搭进去,后面的营救计划搞不好就泡汤了,闹不好龙建国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回了地球也得上军事法庭。
此时卞歌已经率领二团穿过巨舰,正在向底层前进,看着井壁上的岩洞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老龙,我有个想法,你参考参考。”
“什么想法?”
“是这样,部队进竖井的时候是不是把所有岩洞的位置都记下来了?”
“对!”
“那就好。”卞歌说,“我刚从巨舰里面出来,巨舰卡得非常紧,我觉得完珍可以再把部队派进巨舰,按之前的记录找到岩洞的位置,从巨舰里头炸开外壳,打通岩洞把被困的人员接出来!”
“能行吗?”龙建国十分犹豫,“计划是挺不错,但是巨舰堵死的岩洞都在支撑点上,有空隙的地方根本不用炸,没空隙的地方都是支撑点,要是把支撑点炸了,巨舰再往下滑怎么办?”
“那不是更好?巨舰落下去把地方让出来,不管爆破还是挖掘都比现在方便得多!”卞歌说,“不如干脆炸了支撑点,直接让巨舰滑下去!”
龙建国犹豫地说:“炸了巨舰容易,但是滑一段再卡住怎么办?到时候该救的没救出来,本来没事的又困住,搞不好连救人的兵力都凑不出来!”
“那就用核弹炸了巨舰!”卞歌咬牙切齿,“直接把巨舰炸碎,你们说怎么样?”
“我保留意见。”肖源说,“竖井直径太小,就算是当量最小的核弹威力也太大了,肯定影响竖井,万一破坏了竖井的强度就麻烦了。”
“我也觉得谨慎一点好,这个办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后果难以预料,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乱来。”龙建国说。
二比一,卞歌叹道:“那好,听你们的。”
三个人统一了意见,马上按既定计划行动起来,一团二团以最快速度封锁竖井下方的通道,师直部队则在龙建国的指挥下攻入巨舰附近的几条支洞。
进攻队伍很快就与敌军遭遇,在龙建国的命令下,每一支前进的队伍都集中几挺机枪开路。
为了抵消机枪的后坐力,疯狂开枪的机枪手身后不得不跟着几个战士,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推住战友的后背,如此一来才能保证队伍快速前进。
枪管飞速旋转,子弹不要钱一样洒向敌军,密集的弹雨充斥坑道,压根儿不给敌人任何躲避的空间,任何遇上这些队伍的贵族军,最终的结果都是被暴雨般的子弹打成筛子。
军方早就装备了12.7毫米装甲步枪,一直以来,无论对付巨虫还是对抗外星人,装甲步枪始终是军方的主力步枪,但除去装甲步枪,部队装备的其他武器却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早些年考虑到后勤保障的方便和弹药的通用性,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口径同样是12.7毫米,步枪、机枪和狙击步枪弹药通用,但在实战中表现却不怎么样。
12.7毫米的大口径的狙击步枪对付人类无往而不利,可外星人身高马大还罩着一层壳子,除非准确命中要害,否则很难一击致命,所以军方用20毫米狙击炮取代了原有的狙击步枪,力求战时一枪毙敌。
20毫米的超大口径赋予狙击炮超强的威力,哪怕没能击中外星人的要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要了外星人的小命。
反正狙击步枪是精确火力,训练一个狙击手消耗的弹药成千上万,可实战消耗的弹药往往只有几十几百发,不存在弹药方面的压力。
机枪手则恰恰相反,机枪是压制火力,作战靠的是火力密度,非精确射击。
可是12.7毫米机枪弹太大太重,机枪手和副射手一共也带不了多少发子弹,根本不敢敞开了打,不然一小会儿就能打光子弹。
如果有己方的后勤支援还好,若是深入敌后,机枪手就必须想尽办法节约子弹,结果就是机枪手尽量打短点射,火力密度跟装甲步枪差不多,完全失去了压制火力的战术意义,还不如直接用装甲步枪方便。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军方不得不用7.62毫米多管机枪替换装甲机枪。
论威力,7.62毫米确实远远不如12.7毫米,但也不至于打不穿外星人,不过是多的机身枪的事。
而且换枪之后,机枪手携带的弹药是以往的四倍,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六到八倍,可以向敌人尽情播洒火力,发现敌人之后往往是雨点般的子弹打过去,眨眼间就能在外星人身上留下十几个透明窟窿。
以数量补足杀伤力的不足,中口径机枪对敌人的威慑力反倒比装甲机枪强出一大截。
这就像步枪和散弹枪的区别,步枪确实能致人死命,量是散弹枪一枪轰过来就是满身的血窟窿,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反倒比步枪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