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镇州城为首的故北朝河北行台势力已经投降,但不意味着河北境内的军事行动就彻底结束了。
接下来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毕竟是曾经统治过河北道大部的大势力,历年搜刮和聚敛下来的家底还是有不少的,各种财货堆如山积;需要慢慢的清点和记数出来,以防有人乘乱贪没或是破坏、或是乘机销帐和飘没;再重新分派上其他地方的用场,来补贴这场意外扩大和还可能要继续追加的战争所费;
其中,比较有用的无疑就是数十万石计的各色粮草,和至少近十万人份的各种甲械装备;前者正好可以拿来收买人心和安抚地方,兼作维持战事的消耗;后者则可以用作武装那些三四线的(城邑)守备团和(市镇)巡护队。
反倒是那些财货的用处不大,除了部分金银钱财可以充作淮镇的流通物和铸造新币的原料之外,其他的绢丝布帛香药什么的贵货,都被拿来当作战利品分红和犒赏的内容,层层分发给将士们了。
然后是随张邦昌一起投降的文武官员,各种身份和头衔的人数加起来也有上千之众;虽然大部分的身家、产业和特权都已经被剥夺掉了,只剩下一些随身细软;但也要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集中监管和甄别工作,以在其中挑选出一些积极主动和可以派上用场的对象,以特别留用的身份配合地方的改造工作。
此外,还有好几万地方上的各色军队,需要进行解除武装和归遣处理,还有形形色色在此期间冒出来的地方武装,需要扫荡和镇压下去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安置和布局;
当然了归遣处理不是给发点遣散费,就随便打发到地方去自生自灭了;那简直是形同放任和纵容,将来潜在不安定因素和反抗土壤的愚蠢行为。
因此主要是进行的初步裁汰老弱,连同家眷一起分派到外地各处编管地和屯庄当中,充实地方的民户之外;剩下的精壮人员则分批押运和解送到,地理相对封闭的辽东半和新罗地方去,进行再训整编为名的改造(洗脑)工作;
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下,分配到夷州、安东北部等外围地带去驻扎和充当军事屯垦的力量。正所谓是易地而处,割裂和截断过往渊源和社会基础的强制措施。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人的地方自由各种形形色色的想法和诉求,也有人会不满意和得陇望蜀;因此,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动和煽风点火,还是发生了一些不满分子造成的冲突和骚动,或者说籍此来造势和体现自身的存在感,想要索取和交涉一些更好的条件和优待;
当然了,在如今河北道全盘大势已去而普遍人心思定之下,这些螳臂当车式的反抗也不过是些地方上许杂音而已,甚至连小插曲都算不上,就成了善后处置当中由新成立的守备团和边防营,所顺手解决的若干战绩。
倒是淮军正好借着这个理由和契机,又牵连性的惩治和处理了一批形同漏网之鱼的,地方上有所影响力的家族,其中最不济的后果,也是以成年男性为单位拆散了众多家族成员之后,到颇为苦寒的安东北部延边地区去添砖加瓦,为怀着开拓屯垦边地的事业发光发热去了。
因为河北道的地方实在过于广大,又大多数一览无遗的平原地带;因此,为了缺乏短期内治理和改造的成果,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反扑和倒退,最少要有三个满编的军序来坐镇期间,以保持最基本的军事威慑和对外反应能力;
故而,其中两个防戍军分别驻留南北向的镇州和相州,一个主战军序则坐镇冀州腹地待机。
因为是在平原地区进行快速反应和机动性的需要,在这三个军序当中作为离合辗转之兵的骑兵力量,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因此,新一轮的征兵和募集马匹的工作,已经开始在安东南部和中部展开和进行当中了。
根据目前送回来的消息,在短短十多天之内已经有数千人前来应征了,而且大多数自备坐骑前来的;根据当地的反馈说,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安东境内开始大部平静下来,许多早年受过训练的青壮年除了种地之外,就基本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那些被沿袭下来的诸侯和分藩,也因为淮镇的保护和监管、协调之下,没有了继续战备和军事冲突的需要,不再需要供养和维持过多的藩兵,乃至世世代代的武装训练自己的家族子弟;而把各种资源节省了下来,用做提升日常的生活品质或是改善领下的状况,乃至开始追求以淮地为时尚的风潮和享受方式。
因此,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甘于平凡寂寞,或是寻找新的出路和前程,乃至为自家人争取一个基本优待条件之类种种理由和原因,开始大量的谋求加入到淮镇所属的军事力量当中去。
这也意味着早年花费了大量资源和气力,从人力物力上对安东境内持之以恒,以兵源地和重点资源产地为目的所进行后续经营,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和增益了。
如果再加上日后初步巩固和消化了河北道之后,那也意味着以淮北为核心三大片互为抵角,又能相互补充和支援的基本盘和根本之地就此成型,以及被确立下来在北地的大部优势了。
就算是日后要进行长期消耗的南北对峙,或是旷日持久的国战需要,也有足够的纵深和后方缓冲的基础底蕴了。
因为淮镇目前所运转的耕战体系,其实更类似后世总体战的发展思路,就是在相对掌控严密的社会体系下,将大多数与战争有关的动员能力和资源生产计划,层层分配和编列到在册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个人头上。
所以战争机器一旦发动起来之后,在吞噬了足够的生命和资源,作为维系自身养分和燃料之前,就在没有那么容易停下脚步来了。
这边在有条不紊的接受的镇州、恒州各地的所有一切,南下的部队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南下的先头部队在当地驻畿军的配合下,已经顺利接管了卫州、怀州在内的诸多沿黄防要,以及河阳桥北关在内的桥渡、要津,并且成功接应上了位于柏崖城(今黄河小浪底区)的蜀军残部;
对方目前只剩下两千多疲病残弱之兵,并且旗鼓甲杖什么的损失殆尽,而只剩参差不齐的随身兵器;不过精神和士气尚可,因此在来自河阳桥方面驻畿军的有限帮助下,已经数度打退了西军的前锋和探哨;
因此,当岳鹏举的沧州军先头抵达之后,轻松接管和换防了这处位于黄河中游的要冲之地;
要知道,从地理位置和山河胜型上说,柏崖城位于王屋山买和中条山脉的狭夹处,以背山据腰之势而面临黄河北岸,居高俯瞰重山峡道折转之咽喉要地,是设立怀州之后最初的治所和驻防要冲;
而柏崖城本身则始于东魏大将侯景修筑;以拒退西魏名将字文泰而初得名;城下黄河河岸边上又有古河清渡口(今河南济源黄河南岸),为古时从河洛地区通往关内和河间地区的枢要所在。
故而,在历史上的北魏迁都、东西两魏相争、晋王尔朱荣入洛、前后赵的刘曜、石虎入洛等历史大事件当中,均要先行控制柏崖城和河清渡口一代,才可以进一步展开对于中原地区的攻略。
而隋末唐初,有滑州人黄君汉据城以献高祖李渊,才有了蓄势待发的李唐政权一举杀出河东之地,而就此加入争霸中原,横扫王世充、窦建德等两河群雄的一代伟业;
直到后来天下太平日久而重要性大减,这才移治所到更加繁华的大邑河内县;
开元年间,唐玄宗度支(主管后勤辎重的官)裴耀卿在柏崖城下修筑官仓柏崖仓,负责长安和洛阳之间漕运的粮食物资转运。
后来又设置了集津仓、盐仓,以经过一次次地换船、倒仓、减荷的逐级转运方式,将来自江淮之地的物资绕过三门峡段湍急多变的黄河水流,就此运往关内的西京长安。柏崖城也就此向下扩展,成了一个水陆交通的转运枢纽。
到了“安史之乱”时,太尉李光弼又在这里重新修葺柏崖城上部,以长期抗拒叛将史思明所部的攻略不断。
而从西面来自函谷关、桃林塞的上百里峡道,在这里又被王屋山南麓分成两条路线;一条循梭萝沟南行到洛阳、一条循河清谷南行到洛阳。
所以最后我得到的好消息是,这两个可能成为西军突破点的口子,暂时都被抢先一步到达的沧州军给堵上了。虽然经过前期的战损和一路的掉队,最后只有不过寥寥四千多人入驻期间;但是依靠他们所携行的火器和其他装备,足以在紧接而至的西军攻势面前,坚守上一段时间直到后续援军到来了。
然而,坏消息是河南方面的驻畿军,却又出现了问题和状况了;就在沧州军的一部入驻河阳桥北关,并开始接济当地的驻军之后,就发现陆陆续续有来自南岸的士兵,纷纷成群结队的穿过河中沙洲上的忠诚奔逃过来了。
(本章完)
接下来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毕竟是曾经统治过河北道大部的大势力,历年搜刮和聚敛下来的家底还是有不少的,各种财货堆如山积;需要慢慢的清点和记数出来,以防有人乘乱贪没或是破坏、或是乘机销帐和飘没;再重新分派上其他地方的用场,来补贴这场意外扩大和还可能要继续追加的战争所费;
其中,比较有用的无疑就是数十万石计的各色粮草,和至少近十万人份的各种甲械装备;前者正好可以拿来收买人心和安抚地方,兼作维持战事的消耗;后者则可以用作武装那些三四线的(城邑)守备团和(市镇)巡护队。
反倒是那些财货的用处不大,除了部分金银钱财可以充作淮镇的流通物和铸造新币的原料之外,其他的绢丝布帛香药什么的贵货,都被拿来当作战利品分红和犒赏的内容,层层分发给将士们了。
然后是随张邦昌一起投降的文武官员,各种身份和头衔的人数加起来也有上千之众;虽然大部分的身家、产业和特权都已经被剥夺掉了,只剩下一些随身细软;但也要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集中监管和甄别工作,以在其中挑选出一些积极主动和可以派上用场的对象,以特别留用的身份配合地方的改造工作。
此外,还有好几万地方上的各色军队,需要进行解除武装和归遣处理,还有形形色色在此期间冒出来的地方武装,需要扫荡和镇压下去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安置和布局;
当然了归遣处理不是给发点遣散费,就随便打发到地方去自生自灭了;那简直是形同放任和纵容,将来潜在不安定因素和反抗土壤的愚蠢行为。
因此主要是进行的初步裁汰老弱,连同家眷一起分派到外地各处编管地和屯庄当中,充实地方的民户之外;剩下的精壮人员则分批押运和解送到,地理相对封闭的辽东半和新罗地方去,进行再训整编为名的改造(洗脑)工作;
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下,分配到夷州、安东北部等外围地带去驻扎和充当军事屯垦的力量。正所谓是易地而处,割裂和截断过往渊源和社会基础的强制措施。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人的地方自由各种形形色色的想法和诉求,也有人会不满意和得陇望蜀;因此,在某些有心人的鼓动和煽风点火,还是发生了一些不满分子造成的冲突和骚动,或者说籍此来造势和体现自身的存在感,想要索取和交涉一些更好的条件和优待;
当然了,在如今河北道全盘大势已去而普遍人心思定之下,这些螳臂当车式的反抗也不过是些地方上许杂音而已,甚至连小插曲都算不上,就成了善后处置当中由新成立的守备团和边防营,所顺手解决的若干战绩。
倒是淮军正好借着这个理由和契机,又牵连性的惩治和处理了一批形同漏网之鱼的,地方上有所影响力的家族,其中最不济的后果,也是以成年男性为单位拆散了众多家族成员之后,到颇为苦寒的安东北部延边地区去添砖加瓦,为怀着开拓屯垦边地的事业发光发热去了。
因为河北道的地方实在过于广大,又大多数一览无遗的平原地带;因此,为了缺乏短期内治理和改造的成果,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反扑和倒退,最少要有三个满编的军序来坐镇期间,以保持最基本的军事威慑和对外反应能力;
故而,其中两个防戍军分别驻留南北向的镇州和相州,一个主战军序则坐镇冀州腹地待机。
因为是在平原地区进行快速反应和机动性的需要,在这三个军序当中作为离合辗转之兵的骑兵力量,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因此,新一轮的征兵和募集马匹的工作,已经开始在安东南部和中部展开和进行当中了。
根据目前送回来的消息,在短短十多天之内已经有数千人前来应征了,而且大多数自备坐骑前来的;根据当地的反馈说,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安东境内开始大部平静下来,许多早年受过训练的青壮年除了种地之外,就基本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那些被沿袭下来的诸侯和分藩,也因为淮镇的保护和监管、协调之下,没有了继续战备和军事冲突的需要,不再需要供养和维持过多的藩兵,乃至世世代代的武装训练自己的家族子弟;而把各种资源节省了下来,用做提升日常的生活品质或是改善领下的状况,乃至开始追求以淮地为时尚的风潮和享受方式。
因此,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甘于平凡寂寞,或是寻找新的出路和前程,乃至为自家人争取一个基本优待条件之类种种理由和原因,开始大量的谋求加入到淮镇所属的军事力量当中去。
这也意味着早年花费了大量资源和气力,从人力物力上对安东境内持之以恒,以兵源地和重点资源产地为目的所进行后续经营,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和增益了。
如果再加上日后初步巩固和消化了河北道之后,那也意味着以淮北为核心三大片互为抵角,又能相互补充和支援的基本盘和根本之地就此成型,以及被确立下来在北地的大部优势了。
就算是日后要进行长期消耗的南北对峙,或是旷日持久的国战需要,也有足够的纵深和后方缓冲的基础底蕴了。
因为淮镇目前所运转的耕战体系,其实更类似后世总体战的发展思路,就是在相对掌控严密的社会体系下,将大多数与战争有关的动员能力和资源生产计划,层层分配和编列到在册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个人头上。
所以战争机器一旦发动起来之后,在吞噬了足够的生命和资源,作为维系自身养分和燃料之前,就在没有那么容易停下脚步来了。
这边在有条不紊的接受的镇州、恒州各地的所有一切,南下的部队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南下的先头部队在当地驻畿军的配合下,已经顺利接管了卫州、怀州在内的诸多沿黄防要,以及河阳桥北关在内的桥渡、要津,并且成功接应上了位于柏崖城(今黄河小浪底区)的蜀军残部;
对方目前只剩下两千多疲病残弱之兵,并且旗鼓甲杖什么的损失殆尽,而只剩参差不齐的随身兵器;不过精神和士气尚可,因此在来自河阳桥方面驻畿军的有限帮助下,已经数度打退了西军的前锋和探哨;
因此,当岳鹏举的沧州军先头抵达之后,轻松接管和换防了这处位于黄河中游的要冲之地;
要知道,从地理位置和山河胜型上说,柏崖城位于王屋山买和中条山脉的狭夹处,以背山据腰之势而面临黄河北岸,居高俯瞰重山峡道折转之咽喉要地,是设立怀州之后最初的治所和驻防要冲;
而柏崖城本身则始于东魏大将侯景修筑;以拒退西魏名将字文泰而初得名;城下黄河河岸边上又有古河清渡口(今河南济源黄河南岸),为古时从河洛地区通往关内和河间地区的枢要所在。
故而,在历史上的北魏迁都、东西两魏相争、晋王尔朱荣入洛、前后赵的刘曜、石虎入洛等历史大事件当中,均要先行控制柏崖城和河清渡口一代,才可以进一步展开对于中原地区的攻略。
而隋末唐初,有滑州人黄君汉据城以献高祖李渊,才有了蓄势待发的李唐政权一举杀出河东之地,而就此加入争霸中原,横扫王世充、窦建德等两河群雄的一代伟业;
直到后来天下太平日久而重要性大减,这才移治所到更加繁华的大邑河内县;
开元年间,唐玄宗度支(主管后勤辎重的官)裴耀卿在柏崖城下修筑官仓柏崖仓,负责长安和洛阳之间漕运的粮食物资转运。
后来又设置了集津仓、盐仓,以经过一次次地换船、倒仓、减荷的逐级转运方式,将来自江淮之地的物资绕过三门峡段湍急多变的黄河水流,就此运往关内的西京长安。柏崖城也就此向下扩展,成了一个水陆交通的转运枢纽。
到了“安史之乱”时,太尉李光弼又在这里重新修葺柏崖城上部,以长期抗拒叛将史思明所部的攻略不断。
而从西面来自函谷关、桃林塞的上百里峡道,在这里又被王屋山南麓分成两条路线;一条循梭萝沟南行到洛阳、一条循河清谷南行到洛阳。
所以最后我得到的好消息是,这两个可能成为西军突破点的口子,暂时都被抢先一步到达的沧州军给堵上了。虽然经过前期的战损和一路的掉队,最后只有不过寥寥四千多人入驻期间;但是依靠他们所携行的火器和其他装备,足以在紧接而至的西军攻势面前,坚守上一段时间直到后续援军到来了。
然而,坏消息是河南方面的驻畿军,却又出现了问题和状况了;就在沧州军的一部入驻河阳桥北关,并开始接济当地的驻军之后,就发现陆陆续续有来自南岸的士兵,纷纷成群结队的穿过河中沙洲上的忠诚奔逃过来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圣墟小说网!